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元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要求完成 1 3题。 为了关注当代人的阅读现状,研究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以“网络时代的阅读现状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题 1】 某小组确定了的调查项目为 “当代人的阅读途径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2分) 【小题 2】下面是某小组在研究 “对名著的阅读现状 ”这一专题时搜集来的资料,分析资料后请写出你的发现,并写出你发现的这种现象产生的两点主要原因。( 4分) 【材料 1】 【材料 2】日前,记者从省图书馆新馆借阅排行榜了解到,进入前 10位的有:十三步、读者、黑暗王子格雷
2、亚 3、图解周易大全、植物大战僵尸 10等,榜单难见名著踪影。 武大图书馆近一年借阅榜单 华科图书馆 9月借阅榜前十 藏地密码 30次 藏地密码(全) 598次 你好,旧时光 21次 明朝那些事儿(全) 579次 银河帝国 19次 盗墓笔记 410次 王小波全集 18次 读库 347次 面包树上的女人 16次 张爱玲典藏全集 319次 古今数学思想 16次 天龙八部 246次 冰与火之歌 15次 笑傲江湖 212次 射雕英雄传 14次 蒋勋说红楼梦 210次 平凡的世界 13次 兄弟 181次 大秦帝国 13次 倚天屠龙记 162次 【材料 3】武汉大学 2010级学生王同学说: “通俗读物情
3、节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自然看的人多。很多人并不是不想读经典著作,而是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现在高中文理科分班早,许多名牌大学的理科生也读不懂经典。大学生算是时间最充裕的读书人群了,但一旦进入择业、就业阶段,自然要读实用的书, 没用 的书自然读得少了 。 ”这种新的 “读书有用论 ”,阅读功利化趋势,进一步蚕食了中国人读书的动力。 【小题 3】前往图书馆做调查的时候,你们小组同学一路说笑着来到了图书馆门口,保安叔叔觉得你们太吵,拦住了你们,小组同学推选你作为代表向保安说明来意,并表明你们已经和馆方负责人联系过,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于是,你走上前说: “ 。 ”说完,他与馆长通电话后让你们进去,并说:
4、 “请保持安静! ”于是你们轻手轻脚地走进了图书馆。( 2分) 答案: 【小题 1】示例: 您一般在什么地方读书? 你在图书馆借过书没有? 你通过手机阅读吗? 【小题 2】 示例 :发现:大家不愿意读名著;主要原因:读起来太累(读不懂);读书功利化 【小题 3】示例:保安叔叔好!我们是某某中学的学生,今天来做一个有关阅读现状的调查,搜集一些资料。昨天下午我们已通过电话和某某馆长联系过,获得了他的允许。请你让我们进去吧!进去后我们一定保持安静。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 “当代人的阅读途径 ”的提示设计问题,语言简明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5、E。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图表的组成,读懂图表的各个栏目及其栏目之间的关系,而且 要读出表格中数字或者文字的蕴涵的意义。如本题中,两个图表分别从 “喜欢读哪类书 ”和 “不愿意看名著的原因 ”来表示的,可看出二者间的内在关联:大家不愿意读名著 (发现 )及其原因(主要原因),因此从抓住这要点去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 1: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考点 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围绕 “说明来意 ”和 “表明态度 ”两点回答,同时语气要委婉,还要注意称呼,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
6、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衣钵耷拉恻隐入不敷出 B雾蔼猝然赢弱鸦雀无声 C浩瀚悲怆水渍流连驻足 D荒谬锤炼思忖吹毛求疵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 B中 “雾蔼 ”应为 “雾霭 ”, “雾霭 ”是 “雾气 ”之意, “霭 ”是 “云气 ”,而 “蔼 ”是 “和气,和善 ”; “赢弱 ”应为 “羸弱 ”,是 “瘦弱 ”,“羸 ”是 “瘦;疲劳 ”, “赢 ”是 “胜;获利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怀着希
7、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 。 ( 2)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 在这一江碧玉里。 ( 3)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 “骑 ”和 “马 ”分成几个“主题 ”和 “变奏 ”的 “乐章 ”,表示原野上低伏 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 “伴奏 ”。 A卑微消融缓和 B卑鄙消失缓慢 C卑微消失缓慢 D卑鄙消融缓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卑微 ”是 “地位地下 ”的意思, “卑鄙 ”是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卑微鄙陋 ”之意,而且 “卑鄙 ”是贬义词,
8、和( 1)语境不符合,所以只能选 “卑微 ;“消失 ”和 “消融 ”都有 “消失 ”的意思,但“消融 ”还有 “融化、融合 ”的意思,结合( 2)的语境,应有 “消失融化 ”之意,所以选 “消融 ”; “缓慢 ”是 “不迅速;慢 ”,多指动作行为, “缓和 ”是 “(局势、气氛等)变和缓;使和缓 ”,结合语境,( 3)应选 “缓和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 项是 A我省环保产业的规模将达千亿级,其中空气治理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 B “嫦娥三号 ”的研究团队在着陆、减速等多个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技术创新。 C我国科学家已克隆了 8
9、个中国人的致聋基因,绘制了 3个中国人主要致聋基因的突变频谱。 D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在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透露,我省中小学将进行游泳课试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C项表意不明确,到底是 “8个中国人的致聋基因 ”还是 “中国人的 8个致聋基因 ”,产生了歧义,后面 “3个中国人主要致聋基因 ”同理。对于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需要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辨析语句,了解病句的主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并能做到有针对性的修改。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通常可以采用抓句子主干和分析修饰语的方法来判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
10、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将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 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 ”或 “旁逸斜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A)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C)难道你
11、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选取恰当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分析前面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如句式或者修辞上有怎样的特点;二是要前后句在内容上的联系点;三是还要把文段连起来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如本题中最后三句皆是反问句,而且表达的意思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增强,从 “就不想到 ”和 “又不更远一点 ”的提示语中,可感知这两句间应该还有一个 “一点也不想到 ”之意的衔接语句,因此所提取的句子应还原到 C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
12、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共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 下面的短文,完成 1 3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 “低头族 ”。英文称之为 “Phubbing”,由 phone(手机)与 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 “低头族 ”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7年起,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 3G时
13、代,移 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 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 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 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然而, “低头族 ”的种种表现已 经显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作用。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
14、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 1 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此外,因专 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 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 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
15、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2007年有 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 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 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 5年增长一倍。对于绝大多数 “低头族 ”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 12小时以上,33 55%的人 24小时开机, 65%的人表示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
16、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如何看待 “低头族 ”的兴起呢?应该说,这种现象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或许 “低头族 ”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手机虽是 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或许, “低头族 ”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
17、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 “线下 ”构建。(文 /王稀君,选自国际先驱导报,有删节。) 【小题 1】文章围绕 “低头族 ”讲了四方面的内容,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描摹 “低头族 ”的典型特征。 B分析 “低头族 ”的形成原因。 C揭示 “低头族 ”的社会危害。 D呼唤 “低头族 ”要正视现实。 【小题 2】作者认为 “低头族 ”究竟错过了什么?下面表述符合作者最终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A错过了身体健康,出现头痛、眼疲劳、颈椎病等健康问题。 B错过了对自身的控制力,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C错过了心理健康,出现对手机的心理依赖,情绪焦虑。 D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心
18、灵之间产生了距离。 【小题 3】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下面案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 A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警方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B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 海曼在大学校园里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 “招摇过市 ”,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 25%的人注意到了 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
19、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 “非注意盲视 ”。 C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 D湖北十堰一名 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坑不幸身亡。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作者开头描摹“低头族 ”的典型特征、接着阐释了形成原因、其次论述了对自身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最后呼唤 “低头族 ”要正视现实。 C中揭示 “低头族 ”的社会危害文中没有表现这层意思。 考点:理解
20、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先提出了论题,再逐层深入的分析,归纳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 抓住这句话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错过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和美好,人与人的 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考查论据作用的分析能力,即分析论据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抓住论点,再分析一下所给材料的观点。如本题中, B是通过这则材料说明什么叫 “非注意盲视 ”,而并没有说明有什么危害。 考点:分析论据
21、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 4题。 放学 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用车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十五分钟过去了 , 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 。妈妈开始不安。 放学四十五分钟之后 ,她打电话给米夏儿 米夏儿是锡兰和德国的混血儿,安安的死党: “米夏儿,安安还没到家,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 “我们一起离开教室的呀,我到家,他跟克利斯就继续走啦! ”米夏儿声音嫩嫩的。 妈妈紧接着打下一个电话: “克利斯,你已经到家了?那安安呢? ” “我们一起走的呀!我到家,他就跟史提方继续走啦! ” 看看钟,距离放学时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武汉市 部分 学校 九年级 元月 调研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