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河源雁桥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河源雁桥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河源雁桥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河源雁桥中学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在 “青年学生 ”后加上 “时期 ”) B到会的 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删除 “充分的 ”) C由于道路泥泞打滑,使多数救援人员不得不跪在淤泥中用肩膀顶着架子前行。(删除 “使 ”)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机制,应当成为解决我国 “三农 ”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把 “发展 ”和 “重视 ”调换位置) 答案: B 试题分析:
2、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 语病类型的分析, 常见的 语病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B句属于成分赘余、结构混乱, “到会者 ”与 “与会者 ”意思重复。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 15分) 奔跑之梦 仲达明 那个小城,因为她而著名。 她,只是一个 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每天,人们都会看到她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她的儿子已上高中,成绩优异。 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上学之前,世界在他眼里,是高
3、低起伏、不太平坦的。因为,他看到母亲走路时,总是倾斜着身子。那时,他还不知道,母亲生来就患有腿疾。 他上了小学时,有的同学跟在他身后,用不堪的词语侮辱他的母亲,他认为,那是母亲给他的无法弥补的缺陷。 回到家里,他沉默不语。母亲问了多遍,他哭了,最终还是没有说。 晚上,母亲走到他的床边,抚摸着他的头, 对他说:妈妈也曾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让我对生活彻底绝望。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我有一个优秀的儿子,有一个温暖的家,还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 他趴在母亲的怀里,哭得很伤心。 她告诉他,她面对的嘲笑比他多得多。为了自食其力,她在书店买书时,营业员给她白眼;走进电脑培训学校,同一期学员对她侧目;去学校应
4、聘,一同参加应聘的人对她不屑一顾 可她,就是在这些冷脸和鄙视中学会了坚强。她打字比别人快,排出的版式比别人漂亮,她的缺陷,也成了一个打字员的长项 善于坐着工作。最后,她说,当一个人有了奔跑的梦想,就没有人能阻止 她前进的脚步。 他很感动,但仍然无法从被同学嘲笑的阴影里走出来。 一天晚上,吃饭时,妈妈征求全家人意见:全市要举行一个打字比赛,一等奖奖金一千块,你们说我参不参加? 参加!为什么不参加?父亲说。倒不是因为一千块钱,而是要证明你自己。对不对,儿子? 他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不说话。他怕最后落败的母亲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母亲还是参加了。 决赛那天,母亲和其他各行各业 20余名打字高手在
5、电脑面前一字排开,当前面的投影上出现一篇文章,裁判哨声发出以后,各人就迅速地敲起键盘。 借着转播画面,他看到母亲第一个举起手来 :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她打完并排好版,仅仅用了一分半钟。 母亲毫无争议地成了第一名,领回了那一千元奖金。一下子,母亲成了小城的名人。 那个晚上,全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吃着母亲买回的点心,忽然,他说,妈,我想看看你的手。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瘦削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一个个发着黄光的、厚厚的老茧 。他终于忍不住,抱着母亲的手哭了起来。 他当然也不知道,他母亲之所以获得那个奖项,是因为母亲说服了市残联的领导,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
6、办一届打字比赛。 母亲和父亲商量好,等他上了大学之后再告诉他。 毫不知情的他却从母亲身上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成为那个小城几十年来唯一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父母郑重地把他叫到身边,告诉她母亲那次获奖的秘密。并告诉他:没有人是全能的,就算是腿部有残疾的母亲,也有别人比不了的长项。因为她有奔跑的梦想,她奔跑,不是用脚,而是用十个手指;她奔跑着的道路,是小小的键盘。 几年后,他把积攒下来的几万元捐给家乡,在他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建起一座雕塑,名为奔跑的梦想,造型为在空中舞动的 一双手。 从此,那个城市也被人们称为 “梦想之都 ”。 (摘自感悟 20
7、11年第 7期) 【小题 1】 随着事情的发展, “他 ”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3分) 事件 同学言语 侮辱母亲 母亲说出 自身经历 母亲参加 比赛获奖 感情 【小题 2】 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 (4分 )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 瘦削 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一个个 发着黄光的 、 厚厚的老茧 。 【小题 3】文中 “他 ”以 “奔跑的梦想 ”来命名雕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奔跑的梦想 ”的含义。 (4分) 【小题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4分) A “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
8、里不起眼的打字员。 ”中 “极其普通 ”“ 不起眼 ”与她伟大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更突出这位母亲的可敬。 B母亲说服市残联的领导,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赛,是为了参加比赛用自己的成功激励儿子。 C文中母亲把自己遭受到嘲笑的经历告诉儿子是希望得到儿子的同情和理解。 D文章首尾呼应, “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一句总领下文。 答案: 【小题 1】 伤心的哭 感动、无法走出阴影 忍不住哭泣、感激(每空各 1分) 【小题 2】 这句话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那双手的 “瘦削 ”和老茧的 “厚 ”,写出了母亲 “奔跑 ”的勤奋、艰辛
9、,( 2分)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分) 【小题 3】 母亲为了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在不停地奔跑着,同时也用自己的努力告诉儿子:只要心怀梦想,不懈地奋斗就能奔向成功。 【小题 4】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把握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理 解词语的本意,然后再根据语境意思分析出引申义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告诉读者有梦想就需要努力,向着梦想奔跑。意思对即可。 考
10、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辨析各项中与文意不符的。 C项不是为了得到儿子的同情,而是鼓励儿子为了梦想去奔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0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 “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 好米、文火、持续 。 ”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 “好米 ”。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 “好米 ”,还须用 “文火 ”,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 “文火 ”易熬透
11、,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 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 垃圾书 ,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 ”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
12、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 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读书须用 “文火 ”,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 “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须从容读
13、。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书之法,贵在持 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 ,阅读是一种孤独 ,它更适合于 “独啜 ”。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 ,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 “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 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 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
14、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 “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 ”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和麻将了。 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 “好米、文火、持续 ”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 “用 ”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 2012年 2月 21日,有改动 ) 【小题 1】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 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B文章第 、 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 “三要素 ”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15、。 C文章第 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 D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小题 2】 作者说 “读书如熬粥 ”,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 (3分) 【小题 3】试分析本文第 段中的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分) 论证方法: 作用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选择好书; 耐心细读; 持之以恒。(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3】 举例论证( 1 分) 举国学大师陈寅恪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的事例,说明 “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 ”( 2分),有力地证明了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 ”的分论点( 1分)。 【小题 1】 试
16、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辨析各项中与文意不符的。 C项文章第 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 “正面 ”论证读书之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阅读时注意关键词语的把握。遵循熬粥的法则选择相似的读书方法。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是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需要学记住
17、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 ,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 “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 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 【注释】 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 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小题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 1)祭酒 叱 生退( ) ( 2
18、)清即持所 假 书( ) 【小题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小题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 (2分) 【小题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3 分) 答案: 【小题 1】( 1)大声斥责 ( 2)借 【小题 2】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小题 3】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 “教诲 ”了一下书生。 【小题 4】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 河源 中学 初三 第一 学期 第一次 阶段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