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狡黠( xi)慨 (ki) 叹悲怆( qing)吹毛求疵( ch) B带挈( qi)拙( zhu)病炽( zh) 热草菅( jin)人命 C腼腆 (tin)腻( n) 烦解( ji) 元转弯抹( m)角 D慰藉( j)谮( zn) 害襁( qing)褓叱咤 (ch)风云 答案: C(2分 ) 试题分析: A项中读音应为:黠( xi) 怆 chung 疵 c; B项中读音应为:炽 ch;D项中读音应为:藉 ji 咤 zh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
2、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他和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D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提到的 “辰牌 ”相当于上午的七点至九点,那么 “戌牌 ”就是下午五点至七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那么 “戌牌 ”就是下午七点至九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是( )( 2分) A “什么呀! ”赵小桢撇撇
3、嘴, “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的不对? ” B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 “直 ”字似无理, “圆 ”字似太俗。 C “这是怎么啦?同学们。 ”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D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 “大江东去 ”;杜牧借 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答案: C(2分 ) 试题分析: C项应改为: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这 直 字似无理,圆 字似太俗 ”。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对自己能否考上高中充满信心。 B我市通过开展 “清洁乡村 ”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这部电影,对我
4、很熟悉,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D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团体冠军。 答案: B(2分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 语病类型的分析, 常见的 语病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A项属于搭配不当,把 “否 ”去掉。 C项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把 “对 ”字去掉。 D项,一届奥运会只有一个乒乓球男团冠军, “再次 ”与事实不符,不合逻辑。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2分)来 A我们政
5、府工作就要互帮互助,决不能 各行其是 。 B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 明察秋毫 。 C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盲目悲观。 D经过认真的准备,张亮终于在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真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答案: D(2分 ) 试题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 :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根深蒂固味同嚼蜡不知所措挖心收胆 B翻来覆去珊珊来迟世外桃源锋芒必露 C焦躁不安
6、孜孜不倦物竟天择莫衷一是 D眼花缭乱金榜题名恪尽职守再接再厉 答案: D(2分 ) 试题分析: A挖心搜胆 B姗姗来迟 锋芒毕露 C物竞天择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13分) 母亲石 梁衡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 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
7、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 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 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 “
8、笃笃 ”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 ”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 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 “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 “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 17岁的小伙
9、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 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 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 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
10、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 愧。 (选自青年博览 2010年第 4期) 【小题 1】文章第 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2分) 【小题 2】请说出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2分) 【小题 3】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 “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 3分) 【小题 4】试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小题 5】文章第 段中说母亲石是 “一块普通的石头 ”,第 段中又说 “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
11、的理解。( 3分) 答案: 【小题 1】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小题 2】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意对即可。) 【小题 3】母亲年近 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意对即可。) 【小题 4】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 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小题 5】母亲石 “身不高 ”“形不奇 ”,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 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
12、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和理解能力,从语言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意在表现一种内心的震撼。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围绕 “儿行千里母担忧 ”的意思阐述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 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因就在该句出现的上下句中,仔细阅读课文,围绕 “父母在,不远行 ”阐述
13、。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试题分析: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 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
14、赏析能力,本句话与本文表达主题有关,结合主题,升华主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 “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 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 “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 哪有这么快 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 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15、。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 ,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
16、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 “一目十行 ”,眼 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 “倚马万言 ”,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
17、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 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 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 “自己 ”的 “己 ”和 “已经 ”的 “已 ”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小题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 答: 【小题 2】请根据选文第 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湖北省 鄂州市 城区 九年级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