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白杨礼赞》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白杨礼赞》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白杨礼赞》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白杨礼赞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 “”或 “”。 【小题 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 ) 【小题 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
2、 ) 【小题 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 ( ) 【小题 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 )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1】试题 分析:在文中 ,作者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联想到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显然,运用了托物抒情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运用的掌握。 点评:托物抒情,即借赞美某一事物,来抒发对另一种人、事、物的赞美。 【小题 2】试题分析:象征手法是
3、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比喻是 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象征、比喻、拟人的理解。 点评:解答此题,弄清什么是象征、比喻、拟人的概念是关键。 【小题 3】试题分析: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依次写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白杨树内在品格的不平凡,以及白杨树象征意义的不平凡。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线索的把握。 点评:解答此题,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即可
4、明确贯穿其中的线索。 【小题 4】试题分析: 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点评: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记忆是关键。 解释词语。 【小题 1】妙手偶得 【小题 2】坦荡如砥 【小题 3】伟岸 【小题 4】纵横决荡 【小题 5】秀颀 答案: 【小题 1】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小题 2】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小题 3】伟岸 魁伟、高直。 【小题 4】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小题 5】秀颀 美而高。 【小题 1】试题分析: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 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出自陆游文章诗:
5、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伟岸: “伟 ”是指 “雄伟 ”的意思 ,“岸 ”是指 “高大 ”的意思 ,“伟岸 ”就是 “雄伟高大 ”的意思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
6、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纵横:奔放,不受拘束;荡:冲杀。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小题 5】试题分析:秀颀:美而高。颀,高。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点评:这个词语书下注释中有解释,只要学生及时背诵、记忆,即可。 选择题 选出划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 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婆 娑 ( ) 潜 滋暗长( ) 主 宰 ( ) 倔 强挺立( ) B开 垦 ( )无边无 垠 ( ) 倦 怠 ( ) 虬 枝( ) C 锤 炼( ) 秀 颀 (
7、) 外 壳 ( ) 恹 恹欲睡( ) D 毡 子( ) 旁 逸 斜出( ) 泛 出( ) 出坦荡如 砥 (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 “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因此,我们可采用排除法。 A项中 “倔 ”应读 “ju”; B项中 “垠 ”无后鼻音,应读 “yn”; C项中“壳 ”是多音字,应读 “k”。故 ABC 都不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 ,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识记、积累,还要特别注意有无后鼻音的区别 ,以及多音字的归类。 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1.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
8、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3.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4.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A 2、 3、 4、 1 B 2、 1、 3、 4 C 2、 4、 3、 1 D 2、 1、 4、 3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 2句提醒人们白杨树不仅仅是树,暗示了读者应该联想到人。那么,应该联想到什么人呢
9、?接下来,第 4 句中 “至少 ”提醒人们联想到北方农民。第 3句中 “竟一点 ”进一步提醒人们联想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 1句中 “更远一点想到 ”提醒人们联想得更远一 点。四句之间由远到近、由浅入深,层次非常清楚。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语句顺序的排列能力。 点评:语句顺序的排列,结合关键文字把握内在联系是关键。 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
10、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 1小题是比喻,是把黄土高原比喻成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第 2小题是比喻,把白杨树比喻成 “伟丈夫 ”;第 3小题是拟人,将白杨树人格化,赋予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的性格特征;第 4小题是对比,把“贵族化的楠木 ”与 “白杨树 ”进行对比,特出其淳朴、顽强的性格特征。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掌握。 点评:修辞手法是常见、常考的知识点,需要加强辨析。 指出下边的陈述句哪些是肯定,哪些
11、是否定。 【小题 1】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 ) 【小题 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世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 ) 【小题 3】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 ) 【小题 4】海水冶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 ( ) 【小题 5】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 ) 【小题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 ) 答案: 【小题 1】肯定 【小题 2】否定 【小题 3】肯定 【小题 4】否定 【小题 5】否定 【小题 6】肯定 【小题 1】试题分析: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否定句的
12、重要的区别便是有无否定词。第 1小题中无否定词,属于肯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2】试题分析:否定句则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第 2小题中无否定词 “不 ”,属于否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3】试题分析: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否定句的重要的区别便是有无否定词。第 3小题中无否定词,属于肯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4】试题分析:
13、否定句则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第 4小题中无否定词 “不 ”,属于否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5】试题分析:否定句则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第 5小题中无否定词 “不 ”,属于否定 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具有否定词。 【小题 6】试题分析: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否定句的重要的区别便是有无否定词。第 6小题中无否定词,属于肯定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判定。 点评:是不是否定句,关键看是否
14、具有否定词。 画横线的词语在句中有同义词的一项是( )。 A它没有 婆娑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B但是它伟岸, 正直 ,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让那些看 不起民众、 贱视 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D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 坚强不屈 ,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中哨兵? 答案: C 试题分析: “贱视 ”为轻视、藐视的意思。 C项中的 “鄙视 ”也是这个意思。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15、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辨析同一语句中是否有同义的词语。 句子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 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像消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着西北风。 A映入 屹立 露出 抵抗 B扑入 耸立 泛出 对抗 C进入 矗立 显出 抵御 D闯入 直立 现出 抗
16、拒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寻找突破口。就第 1小题而言,显然应该选 “扑入 ”,因为根据语言环境,汽车在奔驰,按照我们的生活常识,车外的景象似乎也是迎面向后奔驰,给人 “扑入 ”之感。因此,可以迅速排除 A、 C、 D。再看第 4小题, “对抗 ”一词也更能突出白杨树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应用能力。 点评:正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联系语境选择最佳词语。 选出划线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旁 逸 斜出 以 逸 待劳 名人 逸 事 B视 野 旷 野野 蛮 C 参 天 参 考 参 拜 D潜 滋 暗长 滋 蔓 滋 芽 答案: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苏教版 初中语文 白杨 礼赞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