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古代诗词三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木兰诗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用对偶夸张的手法,从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B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 C诗中东、西、南、北四句排比,把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他们操办急切而又井然有序。 D这首诗对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而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却写得比较简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以 B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 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
3、小题 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小题 3】结尾一句 “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小题 1】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小题 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小题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题。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的意思是:马就象的卢马一样跑的飞快,弦一拉,弓箭如同霹雳一样,根据 “如 ”这一个字来确定修辞手法为 “比喻 ”, “霹雳、飞快、惊 ”等词语形象生动地说明马术弓术高超。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
4、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别修辞手法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 案:,即景象内容与特点。做答时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放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人物的喜怒等等。 【小题 2】 试题分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 ”,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5、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词句分析作者理想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人生态度,( 3)诗歌的 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处境。 “可怜白发生 ”,是对自己烈士暮年的一种慨叹,也是对世事的一种无奈。正所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自己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考点 :本题考
6、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点评 :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人生态度,( 3) 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体会下列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小题 1】沙场 秋 点兵。 【小题 2】万里 赴 戎机,关山 度 若 飞 。 【小题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 归 。 【小题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 吹角连营。 答案: 【小题 1】 “秋 ”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小题 2】 “赴 ”“度 ”“飞 ”三字极有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矫健的雄姿。
7、【小题 3】一个 “归 ”字,既写出木兰胜利归来,又引出下文写木兰入朝辞官还乡。 【小题 4】 “梦回 ”二字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面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小题 1】 试题分析: “沙场秋点兵 ”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显示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 “秋 ”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点评:词离不开句,要想品味诗歌的语言,必须先弄清整个句子的意境,然后再根据具
8、体的语境去分析字词 的表达作用。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度 ”“飞 ”过重重关隘和山岭 ,多么坚强勇敢。 “赴 ”“度 ”“飞 ”三个字既照应上文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反映当时战事紧迫 ,行军神速 ,又为下文木兰凯旋埋下伏笔。把木兰跃马驰骋、勇敢矫健的女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多重使命仅 “赴 ”“度 ”“飞 ”三个字便承载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点评:词离不开句,要想品味诗歌的语言,必须先弄清整个句子的意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分析字词的表 达作用。 【小题 3
9、】 试题分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简洁的语言,意义跨越度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就越大,这样不但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壮士的艰辛,将军的英勇,同时也暗示了木兰的勇敢与机智。真有那含而不露,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一个 “归 ”字,既写出木兰胜利归来,又引出下文写木兰入朝辞官还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点评:词离不开句,要想品味诗歌的语言,必须先弄清整个句子的意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分析字词的表达作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俗话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两句刻画了一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
10、入睡,只好独自喝酒。喝 “醉 ”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 “挑灯 ”,又继之以 “看剑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 ”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 “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 “醉里 ”、 “梦里 ”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 现实。 “梦回 ”二字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面不过是那位壮士旧梦重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点评:词离不开句,要想品味诗
11、歌的语言,必须先弄清整个句子的意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分析字词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 【小题 2】填出相应的动词 描写爷娘: 描写阿姊: 描写小弟: 描写木兰: 【小题 3】选文中连用四个 “我 ”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小
12、题 5】品味 “开 ”、 “坐 ”、 “脱 ”、 “著 ”、 “理 ”、 “帖 ”这 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小题 6】分析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答案: 【小题 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小题 2】 扶将 理 磨 开 坐 脱 着 理 帖 【小题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小题 4】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小题 5】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小题 6】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小题 1】 试题分析 : 学生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理清每一小节
13、的内容,然后将两小节的内容加以概括。选文第一小节首先运用一组排比句,描写木兰全家迎接木兰归来的情景,中间六句四排比两对偶,通过木兰一连串的动作,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最后四句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来见伙伴的戏剧性场 面。第二节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的才智。总之,选文主要写了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考点 :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根据文段的内容概括段意,务必要结合文段的内容,要从文段中去寻求依据,语言要简洁明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填写的内容都在木兰与家人团聚,恢复女儿装那一段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原文内容的诵读和记忆。 考点:本题考
14、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记忆能力。 点评:这道题只要对原文内容熟悉就能很快解答出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原文内容的诵读和记忆。 【小 题 3】 试题分析:选文中连用四个 “我的 ”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本属于 “我的 ”东西,由于战争,使 “我 ”离开它们很久了,现在战争结束了, “我 ”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 “我 ”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 “炼字 ”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苏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古代 诗词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