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带解析).doc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12分) 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沧桑。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为 dohng生命,成就人生的精彩 pinzhng,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 , , 。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 bln群书的过程中 A (采纳 采撷)人类智慧的花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吧! 【小题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小题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
2、在 A处横线上。( 1分) 【小题 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2) 【小题 4】通城中学九( 2)班拟举行 “书香悠悠伴我行 ”读书周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 1)自拟(或自选)一知读书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分) ( 2)参加 “我读我思我成长 ”主题活动,从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在品读其形象时可以汲取怎样的精神养分,同时避免其个性方面的哪些不足。( 2分)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 3) 星期一上午,班长李明前往市文化馆,邀请作家张老师于本周三下午第三课为大家做 “读书方法 ”专题讲座。假设你是李明同学,见到张老师后,你准备怎么说?请
3、写下来。( 3分) 答案: 【小题 1】导航 篇章 博览 【小题 1】采撷 【小题 1】示例:走进了精神的荒漠 枯燥乏味 了无情趣(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以及具体的语境来给加点的汉字拼音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采纳: 接纳 采用;采撷:采摘。这里说的是 “人类智慧的花朵 ”,故用 “采撷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来仿写句子的能力。根据例句 “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 ”来仿写,注意选择意思相反的词语即可。 【小题 1】(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写的内容只
4、要与读书有关,表达简明完整即可。 (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对西游记中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这四个人物的了解来品读其形象时汲取的精神养分以及避免其个性方面的哪些不足。不设统一答案:,能明确所选人物的优缺点且符合原著精神即可。 ( 3)本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班长在邀请作家张 老师时要扣住 “读书方法专题讲座 ”这一缘由,同时要注意语言还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20分)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据易 系辞载:“上古结绳而
5、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 ”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 “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 “结 ”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 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 “双寿 ”、 “双喜 ”、 “龙凤呈祥 ”“鲤跃龙门 ”、 “福寿双全 ”、“万事如意 ”、 “吉庆有余 ”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
6、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 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 、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不输廓清晰,结形不挺拔
7、,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 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 “春 ”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 (选自百科文章 2012年第 1期,有改动) 【
8、小题 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 4分) 中国结的特点 结与饰物的搭配 【小题 2】第 段中引用易 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3】根据第 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 6分) 【小题 4】根据文中加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 1)将插图中的 “福 ”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 3分) ( 2)如果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 3分) 答案: 【小题 1】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 编织中 国结对线绳材料的要求。 【小题 1】引用文献资料(或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中国结
9、的历史悠久,具有表情达意 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厚重感。 【小题 1】( 1)工艺精巧;( 2)造型完美;( 3)命名具有吉祥美满的象征义。 【小题 1】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第 2段写 “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 ”以及第 4 段写 “编织中国结时材料的要求 ”来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的各种类型来判别,说明方 法的作用一般都是该段的中心句或该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 3段分条概括 “中国结 ”的
10、特点即可。 【小题 1】(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写出换成的文字或图案的寓意即可。 ( 2)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赠送的缘由围绕 “中国结 ”的 “历史 ”“特点 ”“寓意 ”等即可。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23分)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 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
11、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 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 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
12、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 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 “她 ”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 “她 ”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 “她 ”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 ”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江苏 南通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