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语文(带解析).doc
《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语文(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语文(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语文(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轩榭烽烟破斧沉舟墨守陈规 B风靡抉择再接再励独出新裁 C炫丽对峙见风驶舵油然而生 D喧闹蛊惑含辛茹苦走投无路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 络绎不绝 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 恍然大悟 :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 才思敏捷 。 答案: C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称谓词
2、很多,其中 “令爱 ”指别人的妹妹, “高足 ”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 ”指岳父。 B “我读了以后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一个动词,宾语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C “他担任初三班主任、科任以后瘦了八九斤,为啥?亚历山大呀! ”“亚历山大 ”巧用谐音,突出了工作压力之大。 D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充满信心。 ”这是一个病句。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战胜残缺 拥抱美丽 (10分 ) 毋庸讳言,残奥会上的运动员在肢体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缺,而残缺本身总是令人遗憾的。不知道是谁最早提出了 “残缺美 ”的概念,这种独特的欣赏眼光,把残缺这种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的遗憾
3、,与理想境界中的至美连缀在一起,启发人们从残缺中提炼出美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视野。 谈到 “残缺美 ”,自然会想起卢浮宫里的著名雕塑 “断臂的维纳斯 ”。维纳斯的美从何而来?有人认为来自残缺 正是因为维纳斯断臂后不再完美,所以更显凄美;有人认为来自暗示 你可以把她的手臂想象成各种样式 姿态,故而美不胜收。 不过笔者却认为,维纳斯 的美不是缘于其所缺,而是来自其所有:如果不是由于断臂后的维纳斯,仍然拥有优美的曲线,健康的躯体,圣洁的神态 她身上折射出的美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尽管此身已残,但维纳斯所承载的无瑕的艺术之美,却仍旧执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这种美更加具有动人心魄的能量。所谓 “残缺美
4、”,应该在此。 残奥会赛场上的各国运动员,没有谁因为残疾而放弃对生命的热爱,他们以自己在不幸面前所拥有的一往无前的勇气,战胜了残缺带给人生的遗憾,拥抱了健康,展现了活力,诠释了精彩。这是又一种美。 观看残疾人选手的比赛,是一种审美的经历。如果 说他们身上也散发出了一种 “残缺美 ”,那么这种美不是来自残缺本身,也不是来自人们对这种残缺的同情,而是源于这种残缺没有也无法掩盖住那股旺盛的 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之大美。 与残疾人相比,健全人无疑是幸运的。然而,漫漫人生路,难免道阻且长:考场上的失意,职场上的不顺,情场上的挫折 都可以打碎人们对生活的完美想象。把酒问青天,又有几人从不残缺?残缺美其实是一
5、种普遍的美。让我们从残疾人运动员身上汲取力量吧,藐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失意,战胜各种缺憾带来的人生挑战,始终不言弃,书写传奇! 【小题 1】请结合选文内容,概 括出中心论点。( 4分) 【小题 2】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维纳斯的美是来自其断臂后仍然拥有优美的曲线,健康的躯体,圣洁的神态。 B维纳斯的美来自残缺 正是因为维纳斯断臂后不再完美,所以更显凄美。 C残疾人选手身上散发出的 “残缺美 ”,不是来自残缺本身,而是源于这种残缺没有也无法掩盖住那股旺盛的 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之大美。 D健全人能藐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失意,战胜各种缺憾带来的人生挑战,始终不言弃,也是一种残缺美。 【
6、小题 3】选文 段在论述维纳斯的例子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我们要战胜残缺,拥抱美丽。 【小题 2】 B 【小题 3】运用了对比论证,证明 “残缺美 ”不是缘于其所缺,而是来自其所有。 【小题 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作者摆出的一些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小题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 为:论证方法 +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或语
7、段。 客家人与柏树 (10分 ) 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离不开柏树。只要留意 , 不难发现 , 凡是客家人居住的村庄 ,及村庄周边的庙宇、社坛、寺庙、祖祠必有虬干曲枝的参天柏树。据说,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时 , 携带之物除了公鸡、母鸡之外 , 还捎带了各类树种、树苗 , 树种、树苗中便有柏树。 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 客家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常爱把 “柏 ”与 “百 ”相联系。只要留意 , 但凡客家人操办的红白喜事 , 许多对联都与 “柏 ”(百)有关。如:祝寿的就有 “柏翠松苍 ,人寿年丰 ”、 “柏节松心宜晚翠 ,童颜鹤发胜当年 ”、“童颜鹤发寿星体 ,松姿柏态古
8、稀年 ”、过年的就有 “岁寒松柏茂 ,春暖杏花红 ”、结婚的就有 “松柏常青 ,百年好合 ”、造新屋乔迁新宅的就有 “凤舞鸾飞龙吟虎啸,竹苞柏茂枝秀兰芬 ”、纪念或悼念先人或革命烈士的就有 “松柏长春 , 永垂不朽 ”、“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 ,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 ” 至于有关 “柏 ”(百)的诗词、文章、歌曲、书籍就更加不胜枚举了。 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 客家人的乡土民俗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向来崇尚真、善、美 , 而柏树就是真 、善、美的化身。客家人总是希望总能有 “五星 ” (指福星、禄星、寿星、吉星、喜星 ) 相照相伴 , 而这 “五星 ” 都分别寄托在北斗、蟠桃、仙鹤、松树、
9、柏树、瑶池、南岳 (南山 )、椿萱、芝兰、桂兰、青鸟等等的身上。这其中的柏树 , 也就有了长命百岁、百年归老、百子千孙、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百病消除等多种含意。因此,客家人的迎亲嫁娶、乔迁志喜、庆贺寿诞、摆满月酒、逢年过节甚至办丧事都要折一些柏枝柏叶挂在门楣上 , 以示吉利。有的客家乡村至今还保留、沿袭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 , 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 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寿 延年之说。 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 尤喜爱柏树的精神与风格。柏树是四季常青的乔木 , 木材质地坚硬 , 是建筑的上好材料。用柏树锯糠制成的卫生香 , 格外芬芳 , 令人心旷神怡。 柏树生长在村庄里、寺庙旁、高山上 , 不
10、怕骄阳酷暑,不怕严霜寒雪,不怕狂风暴雨 , 不怕雷鸣电闪,无忧无虑地顽强生长 , 潇潇洒洒地活上百年、千年 客家人爱的就是柏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顽强不屈的风格。 【小题 1】选文从哪些方面谈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4分) 【小题 2】请对本文第四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一个语文方面的有探究性的问题并作 简要回答。( 提示:只能提一个问题,如果提出两个问题,则只评改第一个问题)( 4分) 问题: _ 答案: _ 【小题 3】结合文段内容,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引用传说,体现了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B “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 ,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 ”这副对联可用于纪
11、念或悼念革命先烈。 C客家乡村至今都保留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D选文的每一自然段都以 “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开头,这样能使文章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答案: 【小题 1】从客 家人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乡土民俗和柏树的精神与风格这四方面来谈客家人对柏树的喜爱。 【小题 1】示例 1:问题: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增强了语言气势,更加突出了柏树顽强不屈的风格。示例 2:问题:句中的 “无忧无虑 ”“潇潇洒洒 ”为什么不能删去?答案:因为这两个短语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柏树积极乐观的心态。示例 3:问题:划线句子中, “雷鸣电闪 ”是否有逻辑错误?答
12、案:有逻辑错误,因为打雷时,闪电在先,响雷在后,应为 “电闪雷鸣 ”。(说明:如果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则只评改第一个问题) 【小题 1】 C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 2、 3、 4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从 “修辞、词语 ”等角度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有的客家乡村至今还保留、沿袭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 , 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 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寿延年之说 ”,可以看出 C项分析的不全面。 文言文阅读 祁奚请老( 4分) 晋大夫祁奚 老,晋君 问曰: “孰可使嗣? ”祁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广东 梅州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