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 ,反映 。( 3分) 答案:舞台艺术,社会矛盾,现实生活。 试题分析:概括记忆填写,会哪一个就先填写哪一个,记不清就要根据戏剧的特点来思考,戏剧肯定是艺术,而且戏剧要在舞台上演出。文学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只有第二空难填。 考点:戏剧知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习接触戏剧较少,对戏剧知识不太了解。文学的四大样式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的常识要有所了解,学习时注意记忆。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
2、项是( 2分) ( ) A讪笑( shn) 荆棘( jn) 阉马( yn) 唾手可得( tu) B作揖( j)厮守( s )嗫嚅( r) 忸怩不安( ni) C狗窦( du) 隘口( i ) 狞笑( nng)一模一样 (m) D鲁莽( mng)窒息 (zh )轻蔑( mi) 肆无忌惮( d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 “荆 ”读 jng, B项中 “揖 ”读 y, C项中 “模 ”应读 m. 考点:汉字拼音 点评:本题有难度,几项拼音不好判断。汉字拼音,要注意三处易错点,一是声母,二是韵母,三是声调,先读字再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先理解句子的语言环境,根据语言环境,借助拼音写汉字。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 A叱骂 南腔北调茫然失神鸡犬不宁 B俏皮挑拨是非 骇人听闻 大声急呼 C制服寄人篱下无所事事 死乞白籁 D箫条顽固不化 懵懵懂懂 喋喋不休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项中 “急 ”为 “疾 ”, “快 ”的意思; C 项中 “籁 ”为 “赖 ”, “依赖 ”的意思;D项中 “箫 ”为 “萧 ”, “衰败 ”的意思。 考点:错别字 点评:本题不难,几项中的错别字容易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 ( ) A他自己虽然不知
4、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 C不是你俩还有 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句中 “洗心革面 ”意思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不符合句意。 考点:成语使用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错用成语比较明确。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5、一项是( 2分) ( )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 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 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 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铸就只有才 B印证造就只要就 C印证铸就只有才 D见证造就只要就 答案: D 试题分析: “印证 ”意为 “证明符 合事实 ”, “见证 ”意为 “经历而证明 ”,第一空根据语境应填 “见证 ”,排除 CB项。 “铸就 ”形容创造事业, “造就
6、”指培养人才,所以选 D。 考点:词义辨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近义词意义相近,难以判断。判断近义词要注意三点,一是词义微小的差异,二是适用对象,三是情感色彩。平时阅读时要多留意,多理解,多辨析,增强语感,提高判断能力。做题时,用排除法,先判断最易判断的一项,由易到难。 现代文阅读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 贫困不是理由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的高考,她考了 683分的好成 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 100分。喜讯传来, 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 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
7、,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 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 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 助你。 ”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 “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 “请转告高叔
8、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 ”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 “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 当时高 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 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 500,你看怎么样? ”“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 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 ”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
9、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 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 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8字)( 2分) 【小题 2】( 2分
10、)本文标题 “贫困不是理由 ”中的 “贫困 ”是指: 【小题 3】( 4分)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小题 4】( 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不假思索 ”的表达效果: 【小题 5】( 2分)文章末段的 “一句话 ”指的是: 【小题 6】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3分) 答案: 【小题 1】一个女孩得到好心伯伯的资助后谢绝音乐人高晓松的资助( 2分)。答题必须具备人物、事件两个要素。意思清楚但字数超过扣 1分) 【小题 2】经济上的困难( 2分) 【小题 3】( 4分)语言( 1分)行
11、动( 1分)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或自尊( 2分) 【小题 4】( 2分) “不假思索 ”是用不着想的意思( 1分),在文中形容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态度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 1分) 【小题 5】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2分) 【小题 6】( 3分)示例:精神上的贫困。( 1分)如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经不起考验,一蹶不振,推卸责任。因此,我们应像女孩那样,勇于承担责任,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2分)。关键词:责任,自 【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从人物、事件、结果 三信息点上概括
12、。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事件叙述比较清晰,易于概括内容,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 “压缩 ”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什么人,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二段已经说得很清楚, “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 ”“债台高筑 ”,经济贫困。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易于理解。阅读中理解一些问题,首先要从文字找寻找相关的文字信息,或摘引作答,可理解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找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其心理活动, 从其思想、精神、思想某一个方面来概括。 考点:人物描写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此段人物描
13、写的方法和用意很明确,人物形象也比较突出。理解人物描写,要善于抓住作者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分析,理解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态度与情感。 【小题 4】 试题分析:先理解 “不加思索 ”的含义,再结合写人物的具体事件具体行为来分析人物 “不假思索 ”的原因,从面理解 “不假思索 ”一词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作用。 考点:词语含义 点评:本题不难,有具体的情境可供参考。理解词语的含义,不仅要了解语词本身的意义,还要了解其所在句子的语境,根据语境来判断 如何准确的使用词语。 【小题 5】 试题分析:阅读上段,很明显, “一句话 ”指的是上段中李小萍所说的话。 考点:梳理文字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
14、息。梳理文字信息,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力,在众多的文字中梳理出所需信息来解释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核心内容弄清楚,有依据的有针对性的搜索文章。 【小题 5】 试题分析: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 “贫困 ”自然是指知识、精神、思想上的。从本文人物的经历中,可以看到,现在的学生要学会自强自立,让精神思想充实起来。 考点:联系生活,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话题很有现实性, 易于感想。阅读,是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所以读到什么,要善于发表感想。感想可以是评价性的(评价事件的影响,评价人物思想品质),可以是引申式的(由此事想到其它问题),可以是倡导式的(由此事件提出倡导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阅读父亲的眼神一
15、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 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 “二流子 ”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 “睁眼瞎 ”,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
16、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 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 “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没收成了。 ”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 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 趁着父
17、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 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假如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牟。赶快起来! ”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 我坐起来,恶狠狠的说了一句 :“我要上学! ”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
18、 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 “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 【小题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3分) 答: 【小题 2】 “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父亲的眼神为什么会让 我不安?(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答: 【小题 3】从全文看,第 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分) 答:结构上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 大石桥市 水源 二中八 年级 下学 期期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