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贵州省沿河四中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贵州省沿河四中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贵州省沿河四中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贵州省沿河四中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喧 (xun)腾 玷 (zhn)污黄 晕 (yn)猝 然长逝 (z) B 伶 (ln)仃 堕 (du)落报 酬 (chu)瘦骨嶙 峋 (xn) C 伫 ( zh)立 栖 ( x)息抖 擞 ( shu)春 华 (hu)秋实 D 迂 ( y)回 缀 (zhu)连应 和 (h)心 旷 ( gun)神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玷污( din),不能读为 “zhn),猝然长逝( c) ,不能一字读半边,读为 “z”; C、抖擞( su); D、心旷神怡(
2、 kung),容易误读为“gun”;和,是多音字,读音有 “h、 h、 hu、 huo”等音,在 “应和 ”这一词中读为 “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指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 A不亦 说 乎 ( 愉快 )吾 日 三省吾身( 每天 ) B诲 女 知之乎(通 “汝 ”,你 ) 项 为之强(脖颈) C是 知 也(知道)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 叶(凋谢) D人不知而不 愠
3、(生气)思而不学则 殆 (有害) 答案: C 试题分析: C、是知也(智慧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3分)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
4、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拟人。 B、通感。 C、拟人。 D、拟人。经分析,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准确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必须要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 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所谓通感,是由一种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的相互挪移,感官的交相为用,是人们共有的一种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力。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
5、使用不恰当的是:( ) ( 3分) A那一股足以 擎天撼地 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 “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等她 具体而微可真不容易啊! ” C当他 猝然长逝 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 忍俊不禁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擎天撼地:形容高大,有力量。 B、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 ,但形状规模小。 C、猝然长逝:指出乎意料的离我们远去。 D、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经分析, B项使用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点评:成语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课外。对教材中
6、出现的常用成语,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理解和运用两个角度进行训练。注意对成语基本含义或成语中关键字词的理解。纠正广告中基于技巧 误用、错用的成语。平时要注意积累成语,并对成语的掌故有相应的了解,这样才能准确记忆、理解和运用成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那些无视他人健康而吸烟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词语矛盾, “估计 ”与 “肯定 ”矛盾; B、搭配不当, “听完 ”不能与“优美的舞姿 ”搭配; D、缺少成分
7、,去掉 “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 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3分) A头晕目眩仙露琼浆盘虬卧龙异国他乡 B玲珑踢透心惊肉跳绝处逢生突如其来 C险象叠生小心翼翼繁弦急管黄花
8、嫩叶 D获益非浅一丝不苟多姿多彩闲情意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玲珑剔透; C、险象迭生; D、获益匪浅,闲情逸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 “玲珑剔透 ”中“剔 ”这个字的意思为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不可能为 “踢 ”,所以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 现代文阅读 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文后题目。( 15分) 民工父亲的 “幸福 ” (1)刚刚搬 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
9、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2)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3) “你找谁?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4) “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 ”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5) “什么事?你说吧。 ” (6) “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 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 (7)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8)我恍然大悟 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
10、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9)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 了工棚 ” (10)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 11) “换上吧。 ”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
11、“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工作时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 (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 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
12、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 “幸福 ”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 (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 (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
13、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 挺。 (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小题 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 “幸福 ”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3 分) 【小题 2】文中的 “我 ”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分) 【小题 3】开篇描写新居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其用意是什么?( 3分) 【小题 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 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50字以内)( 3分) 答案: 【小题 1
14、】示例: 父亲终于实现了 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 “杰作 ”的愿望。 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 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 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小题 1】起先 “警惕 ”、 “一脸狐疑 ”(不信任)后来 “恍然大悟 ”、 “点头答应 ”(理解) ,最后感到 “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 ”(感动)。 【小题 1】 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 烘托 “我 ”愉悦、兴奋的心情。 【小题 1】示例: 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
15、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 “我负责砌墙, 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中 “农民工父亲带着他的儿子看他砌的房子 ”分析出 “农民工父亲的 “幸福 ”是指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根据文中 “农民工父亲征求我的意见让他带着儿子参观房子并得到了我的同意 ”分析出 “农民工父亲 的 “幸福 ”是指 “感受到了城里人的温暖以及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根据文中 “儿子说爸爸,您真了不起 ”分析出 “农民工父亲的 “幸福 ”是指 “孩子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
16、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先要浏览全文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围绕 “父亲和儿子 ”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民工父亲的幸福 ”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3段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分析出 “我 ”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 “警惕 ”、 “一脸狐疑 ”(不信任);根据第 8段 “我恍然大悟 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 ”分析出 “我 ”对民工父 亲的态度是 “恍然大悟 ”、“点头答应 ”(理解);根据第 13段 “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分析出 “我 ”对民工父亲的态度是 “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 ”(感动)。 考点:本题考查
17、学生梳理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 点评:梳理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围绕 “我 ”这个线索人物来梳理即可。如:一开始我对农民工不了解 -后来我被农民工的精神所感动。由 “不理解 -理解 ”这一过程来梳理人物的情感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这一环境描写体现了新居的 “温暖 、宁静 ”、烘托了 “我 ”愉悦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我为父子二人所感动这一情节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但是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而定。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他
18、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分析出 “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 ”;根据 “我负责砌墙, 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以及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分析出 “他是 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除了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抓住有关人物的典型情节。如本文的农民工形象就是通过他想方设法让孩子看他建造的房子以及在参观房子的过程中父子的对话来分析的。 【小题 1】试题分析:文中的父亲想通过独特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19、,孩子和很懂事,能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参观完房子之后会说: “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 生活。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合理想象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合理的想象情节,虽然这是道开放题,但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才行。如:文中的父亲是一个要求上进、教育孩子方法独特,所以,孩子也会在父亲的影响下,会特别的懂事,定会按照父亲的希望去做的。 阅读下面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14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
20、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 1】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小题 2】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 3分) 【小题 3】在写草的段落里,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
21、脚球,赛几趟跑 ”? ( 3分) 【小题 4】在第二段里,划线句子运用拟人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花有什么好处 ( 3分) 【小题 5】请你在第二段的其他语句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喜爱这句话的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 1】第一段:春草图。 第二段:春花图。 (学生所拟标题只要能够扣住文段主要内容都应认可 ) 【小题 1】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 “偷偷地、钻 ”形象的表现了小草具有可爱、生命力旺盛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小题 1】从侧面表现出春草长势旺盛,也表现春天来临,一切都变得有活力。 【小题 1】表现出春花生 机勃勃的特点。 【小题 1】略 【小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贵州省 沿河 四中七 年级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