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宁波长街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宁波长街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宁波长街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宁波长街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 chi( )使也交( ) xi了,正是 hu( )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答案:差 卸 祸 藉 试题分析:读准拼音,结合语境判断汉字。汉语的同音字形似字是比较多的,不要错写,比如不要将 “卸 ”误写成 “御 ”, “藉 ”写成 “籍 ”。 考点:汉字读写 点评:本题不难,有拼音和语境
2、提示,易于作答。平时学习要注意读准汉字,写好汉字。了解汉字字形的特点,弄清一些汉字易混的原因,注意分辨,加强记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肃穆锐不可当张皇失措惟妙惟肖 B消魂转弯抹角当然无存重峦叠嶂 C溃退月明风青应地制宜雅俗之分 D纳凉自出心栽失之毫厘潦绕不绝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中 “消 ”为 “销 ”, “当 ”为 “荡 ”; C中 “青 ”为 “清 ”, “应 ”为 “因 ”。 D中“栽 ”应为 “载 ”, “潦 ”应为 “缭 ”。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较难,几个错字比较隐含,不好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
3、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对偶 排比 拟人 B 排比 夸张 拟人 C 排比 对偶 反问 D 夸张 对偶 反问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句是对偶,一下就能判断出来,排比是三句以上, 句也没有夸大的内容。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修辞手法,很容易判断。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
4、一句是 ( )( 2分) A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家长们都认识到了不适当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B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 “通过 使 ” 两个介词结构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B句 “肩负起 ” 后面缺少中心语 “重任 ”; D句 “整整 ”与 “左右 ”前后矛盾。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病句,易于判断。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因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
5、感是很重要的。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一张车票( 9分) 她带着母亲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教管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 这时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 ”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 “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 “不能走! ”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 ”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
6、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 ”她眼角闪动着泪花,语言是那样地凝重。 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 “请你看看我这篇文章,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 “啊, 你的孩子就是这样 ” 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 ”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_”年轻的母亲说道。 【小题 1】在第二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2分) A一条闪光的皮鞭 B一根粗大 的绳索 C一张巨大的罗网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小题 2】为什么 “她 ”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 “熟悉而又可怕 ”?( 3分) 【小题 3】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你认为最合理的人物
7、语言。( 2分) 【小题 4】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 )( 2分) A家长不能贪图小利,否则会犯大错误 B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否则会自尝苦果 C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从小遵纪守法 D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因为 “她 ”的儿子小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小题 3】不!我们补票去! 【小题 4】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要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人物 “痛苦 ”的心情,再理解几个选项中喻体的特点。 A项 “皮鞭 ”最合适,形容母亲的心像被 “皮鞭 ”抽打一样痛苦。 考点:语言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内容明白易懂,题目要求
8、简单。理解语言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语句与内容的关系,进而分析理解它的表达作用。 【小题 2】 试题分析:体会母亲特殊的心境(因孩子犯错进少管所而痛苦),孩子们常常有同样的 “天真 ”,母亲自然想到似曾相同的场景,想到自己的孩子,所以 “熟悉 ”,而说话者 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 “陌生 ”。 考点:语言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联系文章内容即可理解。阅读理解语言含义是最基本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多阅读,在阅读在多思考,多分析理解,积累阅读的经验,培养语感。 【小题 3】 试题分析:年轻的妈妈在 “母亲 ”的引导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决定补一张车票。 考点:人物语言拟写
9、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语境明确,易于拟写。人物语言与人物的情感与性格有关,在叙事作品中,人物语言还与情节环境有联系,所以拟写人物语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小题 4】 试题分析:几项内容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但从 “主旨 ”角度考虑,主旨应该深刻些,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所以最好选 C。 考点:文章主旨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几个选项的内容都表达了文章所讲的道理,选项不是对错问题,不好选。文意的主旨,是作者或用一个故事或围绕一个话题来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时作者用议论性的语言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而多数情况下是包含在文章的文字里,需要读者去阅读分析理解。 现代文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
10、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 ,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 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果然都在内。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 1】归纳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_
11、【小题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2分)这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 2分) _ 【小题 3】作者听说阿长买来山海经后,表现怎么样? (2分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2分) _ 【小题 4】怎样理解文中 “确有伟大的神力 ”?( 2分) _ 【小题 5】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样说?( 2分) _ 答案: 【小题 1】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小题 2】阿长发现我非常喜爱这本书 “大概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而我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朴实、关爱孩子。 【小题 3】表现: “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赶紧去接过来
12、,打开纸包。 ”说明 “我 ”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对她 “发生新的敬意 ”“认为他确有伟大的神力 ”。 原因:我喜欢这本书但没办法得到,从阿长那里得到书并不抱希望因此感到又惊又喜。 【小题 4】 “别人不肯做的事,或别人 “不能做 ”的事 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而且她不识字,我并没有对长妈妈抱什么 希望,但她却给我买来了,在孩童眼里似乎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也是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感受:对长妈妈的崇敬和喜爱。 【小题 5】山海经是 “我 ”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其中包含着阿长对我的爱与关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人物和事件来概括即可,人物: “阿
13、长 ”,事件:为 “我 ”买山海经。 考点: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熟悉,且文段短小,易于概括。对叙事作品来说,概括文章内容,或是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活动或是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 解阿长与 “我 ”的关系,对 “我 ”的感想。因为 “我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所以阿长也关心山海经,表达了阿长对我的喜爱和关心,表现了阿长的善良仁慈。 考点:人物形象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字段中有相关的情节可以参照。理解人物形象,一从情节分析,二从人物的自我言行表现分析,三可以从作家含有褒贬态度的语言来分析。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两问,都是要求理
14、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阿长是没有知识的保姆,孩子幼小不懂事,所以看不起阿长,无心回答阿长的问题。 考点:心理描写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从文章的文字里可以很容 易的分析解答。欣赏文学作品,了解情节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分析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小题 4】 试题分析:阿长弄到了孩子想要的书,孩子的想法也天真可爱,孩子得到阿长的帮助,自然在感情上对阿长有所变化。 考点:人物情感的变化。 点评:本题不难,本文文字浅显,易于分析解答。作者描写人物,往往是随着情节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这样来丰富人物的形象
15、。表现人物情感的心理活动在变化中是复杂的,分析时要注意这些变化,才能充 分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小题 5】 试题分析:做为孩子,最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关怀,并把这种感受化为记忆。抓住文中孩子与阿长交往的事件,不难理解孩子对 “书 ”对 “阿长 ”的情感。 考点:人物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包含的情感溢于言表。理解人物的情感,就要关注情节,在情节中人物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其滋生情感的因素,从情节中可以把握人物情感的脉搏。 文言文阅读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 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宁波 长街 初级中学 年级 上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