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重庆市一中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重庆市一中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重庆市一中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重庆市一中九年级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综合性学习( 12分) 为引导青少年利用暑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进一步营造我市书香氛围, 2013年 8月,重庆读书月活动办公室联合市内部分出版物发行单位开展第六届重庆读书月系列活动。 【小题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 回答问题。( 3分) 中新网重庆 10月 7日电 远离拥挤喧闹的景区,选择墨香扑鼻的书市。记者 7日从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获悉, 9月 28日至 10月 6日,重庆 71 8万市民涌入书市,“十一黄金周成 “读书周 ”。 来自全国各地的 400多家出版社、 20多家音像社的近 20万种出版物面向重庆
2、市民优惠销售。据重庆读书月组委会统计,截至 10月 6日读书月闭幕的 9天内,重庆共有 20余所区县图书馆、 30余所学校图书馆、 200多家企业、数 10位外地团购商到书市购书,合计抛金 3867万元购书 45 5万册。 据记者了解,重庆市政府自 2008年起推出第一届重庆读书月活动,意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满渝州的良好风气。倡导重庆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是提升重庆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经过近 6年的精心打造,重庆读书月已成为山城的一张 “文化名片 ”。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字。 【小题 2】在沙坪坝区的一家书店中挂着两幅挂画,为了准确了解
3、挂图内容,你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图一】 【图二】 当 “简册 ”出现时,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便崭露头角了。 “简 ”由竹或木片制成,文字量大的著作,竟需要一马车才能装下。后来有了帛书。 “帛 ”大多为柔软丝质,因此帛书的装帧最常见的是卷轴式。当纸质书出现之后,书籍装帧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比如旋风装,它是以一幅比书略宽厚的长纸条作底板,把书页像鱼鳞一般依次粘在底板纸上,收起时则从首而尾卷起,又变成了 一个卷轴。但旋风装的折缝处极易断裂,所以蝴蝶装便取而代之了。此种装帧形式是把印好的书页以锋线为轴心,逐叶粘贴,打开书本,书页朝左右边展开,如蝴蝶对翅。此外还有形如折扇的 “折子装 ”,有打眼订
4、线的 “线装书 ”等等。而 “线装 ”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最接近于近现代意义的书籍装帧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 “中国书 ”的象征。 根据材料,你判断出图一是 式装帧,图二是 式装帧。你还发现对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3分) 【小题 3】下面你看到的图三是重庆读书月活动的活动徽标,请谈谈这个徽标的设计创意好 在哪里?(至 少答到其中的两点)( 4分) 【小题 4】在我们中考结束之后的 2014年 8月重庆读书月活动将迎来第七届,现面向社会为下一届的读书月活动征选活动标语,请你也设计一个。( 2分) 答案: 【小题 1】重庆 71 8万市民涌入书市,十一黄金周成读
5、书周。(或者十一期间重庆 71。 8万市民涌入书市) 【小题 2】蝴蝶式 线装 书籍材质(书籍原料,制作材料等) 【小题 3】( 1)以书字构成徽标图形。( 2)图形构成埋头读书的人和一本平翻的书( 3)图形也似 “山 ”和 “水 ”的写意,标志着山水重庆,体现重庆特色。 【小题 4】示 例: “一城山色,十里书香 ”书香满渝州 ”、 “书香重庆,和谐山城 ”、“人文重庆,读领风骚 ”、 “读一本好书,养一种心情 ”、 “让阅读多一点,让书香浓一点,让重庆美一点 ”、 “全民阅读手拉手,书香重庆心连心 ”、 “与好书同伴,与文明同行 ”、 “品味一缕书香,收获一生希望 ”、 “读古今中外书,做
6、德才兼备人 ”。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抓住新闻时间、地点、事件、结果几个要素拟写,或直接从第一段导语中直接摘引句子作为标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了解其中关 于古代书籍的装帧样式的特点,与图画内容一一比照,根据填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徽标,从图案中含有 “书 ”汉字的造型和 “书 ”这一事物的形象与重庆山城的特点(图中 “山 ”的形象)结合两方面说明徽标的表达的含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7、题 4】 试题分析: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题,拟写的句子要突出这一主题,语言要精练、有力,有情感色彩,有宣传鼓动性。如果是两小句,最好用对偶。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有误 的一项是( )( 3分) A那是费城 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 闷 ( mn)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 倔 ( ju)强地反抗着命运。 C路过人家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 累 ( li)的柚子树。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 背 ( bi)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8、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 z、 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等。 B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我们还学过他的匆匆、背影。 C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
9、史。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安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答案: B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用反选排除法, A 错,繁星不是郭沫若的作品,是冰心的作品; C 错,史记是纪传体; D 错,战国策作者是刘向,故 B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 为识记 A。 找出下列语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句 ( )( 3分) A在如何提高初三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
10、读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情。 C恒大晋级亚冠决赛受到万众瞩目,恒大决定再次提升亚冠票价,决赛次回合的主场比赛最低票价很可能涨到大约 500元左右。 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重庆成为 “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 ”之一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 A语序不当,应是 “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 C“大约 ”与 “左右 ”重复, D“能否 ” 与 “成为 ” 前后句子意义不相符合,故 B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
11、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3分) A早晨雪停了,好一派 红装素裹 的绚丽景象。 B逗留在他记忆里的是那些 碌碌终生 、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或戏院里卖糖的孩子。 C 2013年 6月 8日在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到会的一些人不看汽车,却把目光停留在那些 瘦骨嶙峋 的美女车模上。 D重庆城市规划展馆中的这个模型是该城市的缩影, 具体而微 ,一目了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C句 “瘦骨嶙峋 ”形容人非常消瘦露骨,含有贬义,不能形容美女。
12、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书写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清冽飘渺霎时头晕目眩 B脸颊梦寐寒颤变换多姿 C嘹亮朗润寥阔一代天娇 D贮蓄晌晴应和玲珑剔透 答案: D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A“冽 ”为 “洌 ”,B“换 ”为 “幻 ”, C“娇 ”为 “骄 ”,故 D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22分) 男孩别哭 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
13、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 ( 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 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 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 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14、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 (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 红肿。 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
15、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爱父亲,我的同样挑着担子的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 。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 父亲对我吆喝道。 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
16、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 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 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小题 1】文章中十岁那年秋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印象如此的深刻,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小题 2】文章中多次出现 “雨 ”,请结合语境理解 “雨 ”在文章中的含义。( 4 分) 【小题 3】对文章第 和第 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6分) ( 1)( 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
17、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 ( 2) (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小题 4】请问能否将第 段中 “父亲对我吆喝道 ”改为 “父亲对我亲切地说 ” 为什么? (4分 ) 【小题 5】文章的最后为什么要写美国电影男孩,别哭 ,文章为什么要交代电影最后的结局为主人公 “死了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5分) 答案: 【小题 1】我挑着担着柴禾回家,在雨天摔倒大哭,在父亲的鼓励下,继续前行。( 3分) 【小题 2】指我们山村的多雨,同时雨在文章中象征
18、困难、挫折( 4分各 2分) 【小题 3】( 1)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山村中的雨起于黄昏,表达了我对雨的厌恶。 (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细腻传神的写出我因为下雨挑担子的艰辛。 【小题 4】不能( 1分 ,父亲的吆喝表现出 “父亲 ”刚毅的性格,是 “我 ”力量的源泉,父亲是 “我 ”的榜样。( 1分)若换成后者, “父亲 ”的形象则由 “力量的化身 ”这个侧重点变成了写 “爱 ”。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句刻画的 “父亲 ”,是为了突出他,。 前者更符合 “父亲 ”的身份, (与文章主旨贴合,突出 “父亲 ”是 “我 ”的榜样这一点。 ) 【小题 5】由点到面的写作手法,强调 “男孩,别哭 ”是全人
19、类一个共同愿望,具有普遍意义( 1 分)没有勇气只会失败,以一个反例来警示人们,要有勇气,坚持才能胜利( 2分)在生活中 (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信息提示 “十岁那年秋天 ”,搜寻有关内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方面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叙述性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故事环境的特点起烘托作用或表达与文章主题有关的某一含义。本题可从表现环境特点和象征 人物生活的某种状态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20、】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 “形象生动 ”“突出 ”等。本题是写景和人物活动的,要说明其运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方法),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了解人物形象,从表现 “父亲 ”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方面 来理解原句描写中所用词语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抓住第七段中 “竟是一种成
21、长的标识 ”这一句联系自己的现实从 “生活需要勇气 ”这方面来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章。( 18分)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太可惜 ”。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 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 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 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
22、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 “朝奏夕贬 ”的遗憾,写出了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 “永州八记 ” 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 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
23、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 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重庆市 一中 九年级 学期 10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