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如皋实验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如皋实验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如皋实验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如皋实验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 4分)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 无论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我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如果没有困难挫折的考验,就难以造就不屈的人格。 我们应该视困难挫折为良师益友和人生中难得的一笔财富。 要使人生之 “刃 ”更加锋利,就必须经得起困难挫折这块 “砺石 ”。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答案: “却 ”改为 “都 ” 在句末加上 “的考验 ”或 “的磨砺 ” 试题分析:病句主要包括 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2、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句关联词搭配不当, “无论 ”和 “都 ”相搭配。 句中谓语动词 “经得起 ”残缺宾语,可在此句的末尾补上宾语 “的考验 ”或 “的磨砺 ”。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 相同 的一组。( 2分) ( ) A应 和 和 谐 行 辈 行 将就木 B黄 晕 晕 圈旺 相 相 机行事 C 着 落 着 急咀 嚼 咬文 嚼 字 D 贮 蓄 储 藏 咨 询千 姿 百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平时要多积累字音,常查工具 书。 A应 和 (h) 和 谐 (h) 行 辈 (hn) 行 将就木 (xn)。 B黄 晕晕 圈 都
3、读( yn) 旺 相相 机行事 都读( xin)C 着 落 (zhu) 着 急 (zho) 咀 嚼 (ju) 咬文 嚼 字 (jio) D 贮 蓄 (zh) 储 藏 (ch) 咨 询(z) 千 姿 百态 (z)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 正确 的一组。( 2分) ( ) A酝酿汲取眼花缭乱谈笑风声 B灼热渊搏相提并论根深帝固 C磅礴妥协闲情逸致津津有味 D苦涩磅礴心不在焉契而不舍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时要多积累字音,常查工具书。 A “谈笑风声 ”应为 “谈笑风生 ”。B “根深帝固 ”应为 “根深蒂固 ”。 D “契
4、而不舍 ”应为 “锲而不舍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给下面各句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正确 的一组是( 2分) (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 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 的蓝水晶。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 这 一点。 A缠绕静默澄清坚信 B斜织静默空灵坚信 C缠绕沉默空灵相信 D斜织沉默澄清相信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察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句用 “斜织 ”写出了雨在微风中的形状, “缠绕 ”则写出了物体间的不可分离的状态,用在这里不贴切。
5、 句用 “静默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生气,用 “沉默 ”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句用 “空灵 ”与下文的 “蓝水晶 ”相照应,符合物体的特点。用 “澄清 ”则只表示清澈,多用来修饰水。 句用 “坚信 ”则十分相信,语气强烈,用 “相信 ”则语气不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蓝 丁立梅 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
6、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 ”, 我们由衷地夸赞。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 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
7、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 心被刀划破了手, 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口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 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
8、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 是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 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9、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报 2013年 3月 18日,略有改动) 【小题 1】 第 节中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 ”, “看 ”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 3分) 【小题 2】 第 节中 “我们都吓一跳 ”,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 “吓了一跳 ”。( 3分) 【小题 3】 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 句话。( 4分) ( 1)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 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10、。(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 【小题 4】文章开头写 “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 ”,结尾处又写到了 “湖的蓝,天的蓝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她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1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2分) 【小题 2】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 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 “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 ”,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只答后一半的扣 1分) 【小题 3】( 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把她和我们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明媚和饱满的精神。 (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的热情、活泼比喻为 “煦风吹过湖面
11、,泛起水花朵朵 ”,生动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小题 4】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 1分)内容上:开头交代了 “惊讶 ”的原因;( 1分)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 ”,( 1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前一问的答案:在文中,是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 ”的前一句,即 “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这是 “我 ”所看到的。作者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是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也突出了她面对病魔的坚强与对生命的渴望与珍惜。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12、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要紧扣人物描写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人物的心理。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 “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 ”,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被吓了一跳。 考点:体会 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1)本题考察对比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把她和我们进行对比,突出了她与众不同的一面,足见她的不平凡,年老却显得像年轻人一样的明媚和显出足够饱满的精神。( 2)本题考察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的热情、活泼比喻为 “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生动形象,暗点下文句子 “众人受她感
13、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 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可从内容和结构上这两方面来回答。文章开头写 “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 ”,结尾处又写到了 “湖的蓝,天的蓝 ”,作用是: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 “惊讶 ”的原因;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赋予了 “蓝 ”丰富的内涵。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11分) 斜塔上的实验(节选)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
14、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 A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 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
15、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 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 “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 老头子耸一耸肩。 “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 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大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小题 1】根据
16、括号的提示,文中 A处应填的成语是: _( 1分) 【小题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 【小题 3】说说 “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中 “又 ”字的表达作用。(分) 【小题 4】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自然的节奏原则 ”指的是_。(分) 【小题 5】 “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除了这些,你知道这项原则还用于那些地方吗?(请至少写出 2个)(分) 【小题 6】从上面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伽利略?(分) 答案: 【小题 1】漫不经心 【小题 2】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摆的规律)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如皋 实验 初中 年级 学期 质量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