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pdf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11552-1999 前垦fJ:t 本标准是GB11552 1989汽车内部凸出物的修订版,本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是等效采用欧洲的74/60/EECC欧共体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内部安装件的协议)及78/632/EEC(7 4/60/EEC的修正案)法规制定的。编写格式按照GB/T1. 1 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z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法规在格式及段落上做适当调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是标准的附录,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1552 1989。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
2、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陆江天、齐赢文。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1552一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代替GB11552 1989 Passenger car Internal protrusions 1 适用范围1. 1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车厢内部除内后视镜外的所有构件,包括车身附件、按钮、手操纵杆、顶盖(含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等在凸出物方面的规定和测试方法。1. 2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其余M,类车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
3、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1563 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头部碰撞区在静态条件下,用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测量装置(球头模型所能触及的车厢内部所有未装玻璃的区域。3.2 头部碰撞基准区(以下简称基准区)头部碰撞区内对凸出物有特殊规定的区域。(基准区的确定见附录A)3. 3 仪表板水平线由与仪表板垂直相切的切点所确定的水平线。3,4 顶盖汽车顶部由前风窗上缘与后窗上缘(或背门上缘)和两侧圈上框架所围成的部分。3. 5 敞蓬车除前风窗支柱、顶蓬翻转支架、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外,一般在车辆侧窗下边缘以上车身结构无刚
4、性零件的车辆。. 3. 6 活顶轿车顶盖或其部分能向后折叠、打开或滑动的车辆。3. 7 折叠座椅临时使用的辅助座椅,在通常情况下是折叠的。4 规定4, 1 前排座椅“H”点(见GB/T11563-1995)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除外)4. 1. 1 在基准区内,不得存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严重伤害的粗糙表面或尖棱。下述4,1. 2至4, 1. 6所述构件如果符合这些规定,则应认为是满足规定。圄京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 01批准2000 08-01实施IS9 GB 11552 1999 4. 1. 2 在基准区内仪表板卜的构何以及距玻璃表面大于或等于100mm的其他构件,
5、应当符合附录( (标准的附录)规定的吸能性。对基准区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构件,可不考虑吸能性:按附录仁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摆锤触及的构件位于基准区之外。被测试构件距基准区外被触及的构件不足100mm,该距离沿基准区的表面测量。任何金属支撑物不得有凸起的棱边。4. 1. 3 若仪表板的下缘不符合4. . 2规定,其因角半径不得小于19 mm, 4. 1. 4 用刚性材料制造的开关、拉钮等构件凸出仪表极表面的高度可按附录13(标准的附录)中B2规定的j法测定。当凸出仪表板表面3.2 mm 9. 5 mm时,距离凸出部分顶点z.5 mm处的横截面积不得小J200 mn1. I!.凸出物边缘的困角半径不
6、得小于z.5 mn1。4. 1. 5 当这些构件凸出仪表板表面的高度超过9.5 mm时,用一直径不大于50n1m的平端压头,在其上施加378N的向前纵向水平力,这些构件应能缩回仪表板或脱落。当缩回时,其凸出高度应在9.5 mm 以下:当脱落时,在原来位置仁不得留下高度超过9.5 mm的危险凸出物。距离凸出部分顶点不超过6. 5 nin1处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650mm, 4. 1. 6 如果安装在刚性支架上的凸出物,由低于肖氏A硬度50度的软性材料组成,其刚性支架应满足4. . 4和4.1. 5的规定。4.2 前排座椅“H”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4. 2. 1
7、 除脚踏板及其固定装置以及用附录0(标准的附录)所述装置触及不到的构件外,按附录D所述程序测量。4.2所涉及的各种构件,均应符合4. . 4 4. j. 6的规定。4. 2.2 若予制动忏装在仪表板上或仪表板下方,当其处于松开位置,即使发生正面碰撞,乘员也无触及它的吁能性。否则制动杆表面应符合4.3.z.3的规定。4. 2. 3 设计与制造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时,应保证其支架没有凸起的棱边。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4.2.3.1 搁板朝向车厢内部的部分应具有高度不小于25mm的一块表面,该表团边缘的困角半径不得小于3.2 mm;且该表面应由吸能材料覆盖或制成,检验方法按附录C的规定。试验时冲击力应
8、施加在纵向水平方向上。4.2.3. 2 用直径为110mm的圆柱形压头,施加378N的向前纵向水平力,作用于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上时这些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应能脱落、碎裂、明显变形或缩回。在搁板的边缘,不得出现危及乘员安全的尖角。检验时作用力应施加于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强度最大的部位上。4. 2.4 如上述构件,安装在刚性支架上,由低于肖氏A硬度50度的软性材料制成,其刚性支架应满足k述各项除r附录C所述吸能性之外的规定4. 3 通过后排座椅t的人体模型躯F基准线垂直于车身纵向中心平面做一横截面,位于横截面前方的其他内部安装件的规定(人体模型置于最后排座椅上)4. 3. 1 下述4.3. 2的规定适
9、用于控制手柄、操纵杆、按钮及4.1和4.2中未包括的其他内部凸出物。4. 3.2 如果4.3. 1所述的构件布置在能够为车辆乘员所碰撞接触的位置上,则这些构件必须符合4.3.2.1至4.3. 4的规定。如果这些构件能被直径为165mm的球体所触及,在前排座椅“H”点以上及最后排座椅上的人体模型躯干基准线横截面之前,且在A3.J. l和A3.J. 2所规定的区域之外,则应满足以下规定。4.3.2.1 构件表面的边缘应倒圆,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 mm, 4. 3.2.2 处于对人体最不利位置的操纵杆和按钮,受到一个378N向前纵向水平力作用时凸出高度应降至E距板面25mm以内或脱落或弯曲变形。
10、当其脱落或弯曲变形肘,在原位置上不得留下任何危及乘员安全的凸出物。ff!.玻璃升降器的操纵手柄,允许凸出于板面35mm, 4. 3. 2. 3 当于制动忏处于松开位置及变速杆处于任意前进档时,除非在A3.J. 1和A3.J. 2所规定的区域内且在通过前排座椅“H”点的水平面之下,否则其距离凸出顶点6.5 mm处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I 6 u GB 11552 1999 积不得小于650mm2,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 mm 4. 3. 3 第4,3.2.3条的规定不适用于装在地板上的手制动杆;对这类予制动杆,当其处于松开位置时,如操纵杆任何部分的高度,高出通过前排座椅的最低“H”点水平面以上则距
11、离凸出顶点不超过6. 5 n1n1(沿垂Fi方向测量)处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650mm,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 mm, 4. 3.4 上述各条未包括的其他车辆构件,如座椅滑轨、座椅的水平、上下调节机构、安全带卷收器等,如果这些构件的位置低于通过每个座位“H”点的水平面,即使乘员有可能触及它们,也不受这些条款的限制。4 3. 4. 1 装在顶盖上但不属于顶盖结构的零件,如拉手、顶棚灯、遮阳板等,其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得小r 3. 2 n1n1.凸出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向下的凸出量s或这些零件符合附录C的规定r4. 3, 5 对F安装在刚性支架上的部分由低于肖氏A硬度50度软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其
12、刚性支架应满足上述规定。4.4 对顶盖的规定4.4. 1 丰规定适用于顶盖内表面,但不适用于被一个直径165mm的球头模型所不能触及的顶盖零件。4.4. 2 位于乘员t方或前方的顶盖内护板上,不允许有任何向后、向下的危及乘员安全的粗糙表面或尖棱。凸出物凸出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向下的凸出量,其棱边的困角半径不得小于5mm,刚性顶盖的拱架或加强筋除了顶盖前后横梁及相j梁外,其向下的凸出量不得大于19mm, 4.4.3 如果顶盖的拱架或加强筋不符合4,4,2的规定,则必须符合附录C的规定。4.4.4 支撑顶盖内衬的钢丝和遮阳板框架的钢丝,其直径不得超过5mm;或者符合附录C的规定。遮阳极框架的非刚性的
13、附属零件应符合4.3,4.1的规定。4. 5 活顶轿车4. 5. 1 下述规定和上述4,4规定适用于当顶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活顶轿车。4. 5. 2 顶盖的开启机构与操纵机构应满足下列规定:4.5.2.1 机构应具有防止意外动作和延迟动作的功能。4. 5. 2. 2 机构表面的边缘为圆角,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mm, 4.5.2.3 当机构处于停止位置时,该机构应处于头部碰撞区以外。如不能满足此条件,则开启机构与操纵机构在停止位置时,应处于缩入状态,或者这些机构的设计与制造满足下列规定z当受到)个按附录C的规定,沿头型轨迹切线的冲撞方向施加的378N的作用力时,按附录B的测量方法测量,凸出高度应降至
14、距机构的安装表面25mm以内;或者这些机构在力的作用下脱落,且脱落后在原位置上不得留下任何危险的凸出物。4. 6 敞篷车敞篷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顶蓬翻转架上部的F缘和风窗框上部应满足4.4的规定。位于乘员上方或前方的用于支撑非刚性顶盖的折叠杆件,不应有向后或向下的粗糙表面或尖棱。4. 7 对固定在车辆上的座椅后部的零件规定4. 7. 1 座椅后部的零件表面不得有任何可能危及乘员安全的粗糙表面或尖棱。4. 1.2 处于附录A所规定的后排座椅头部碰撞区内的前排座椅靠背后部零件,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 7. 3 处于附录A所规定的后排座椅头部碰撞区以外的座椅框架应加衬垫,以避免乘员头部与之直接接
15、触并且在此区域内框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n1m。这些部件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 7.4 这些规定不适用于最后排座椅、面向车辆侧方或后方的座椅、背靠背的座椅及折叠座。如果在座椅,头枕及其支撑架的头部碰撞区内有覆盖低于肖氏A硬度50度软性材料的零件,其刚性零件应满足上述各项除了附录C所述吸能性之外的规定。4. 8 其他未提及的内部安装件的规定161 GB 11552-1999 = 4. 1至4.7规定也适用于前面没有提及的但有可能为乘员所触及的内部零件。若这些零件由低于肖氏A硬度50度软性材料制成,并安装在刚性支架上,其刚性支架应满足上述规定。162 GB 11552-1999 附录A标准的附录
16、)头部碰撞区及基准区的确定A1 头部碰撞区的测量装置一个直径为165mm的球头模型,装于杆的一端,杆的另一端通过模拟的人体腾关节与底座饺接。从跨关节到球头模型顶部的尺寸可在736840mm之间连续调节。A2 头部碰撞区的确定头部碰撞区可采用下述方法或相当的作图方法来确定。A2. 1 测量装置的安装A2. 1. 1 可调式座椅2A2.1.1.1 测量装置的腾关节放置于H点(见GB/T11563)上sA2.1.1.2 放置在“H”点之前127mm的一个点上,此点高度相当于座椅前移127mm后“H”点的离度,或高于原“H”点19mm, A2. 1. 2 不可调式座椅测量装置的跨关节放置于“H”点上。
17、A2. 2 前排座椅乘员头部接触点的确定对位于“H”点前凡车厢内部能用测量装置测量的所有接触点,应对从腾关节到球头模型顶部的每一个可调尺寸予以测量。将测量装置的测量臂设定在最低高度,如果当膀关节置于后排座椅“H”点时,球头模型超过了前排座椅靠背,则在此项测量中找不到接触点。A2. 2. 1 将测量装置置于铅垂状态,在通过“H”点的车辆纵向垂直面两侧尽可能接近90。范围内的诸垂面内,向前和向下转动测量装置,测取所有可能接触的点。A2. 2. 2 球头模型向下的最大移动位置应限制在该模型外轮廓与位于“H”点之上25.4 mm处的水平平面相切的位置上。“头部接触点”系测量装置(球头模型)与车厢内部某
18、一部分相接触的一个点。A2. 3 所有头部接触点构成头部碰撞区。A2. 4 后排座椅乘员头部碰撞区的确定A2. 4. 1 可调式前排座椅z调至最后位置,靠背的后倾角按制造厂规定如无规定则调到最接近25。的位置上。A2. 4. 2 独立式前排座椅,其后排座椅乘员头部碰撞区在前排座椅靠背后面的顶部,自座椅中心面向两侧各延伸100mm的区域内。如果座椅带有头枕,则每次进行试验时头枕都应处于最低位置,冲击点取在中间。A2. 4. 3 整体式前排座椅,其头部碰撞区在每个外侧乘员中心面向两侧各延伸100mm处的两纵向垂面之间。整体式前排座椅每个外侧座位的中心面位置由制造厂规定A2. 4. 4 如果设计的座
19、椅是供多种车型安装的座椅,碰撞区应按装用这种座椅的车型中,考虑处于最不利条件下的最靠后的位置来确定,这样确定的碰撞区认为能适用于所有其他的车型。A3 基准区的确定A3. 1 基准区是指除去下列区域的头部碰撞区。163 GB 11552一1999A3. 1. 1 方向盘外缘再加127mm的环带水平向前投影的区域。下边界是当方向盘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时,以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为界。A3. 1. 2 上述A3.1. 1条所规定的区域边缘与最近的汽车侧壁之间的仪表板部分表面。下边界以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为界。A3. 1. 3 前风窗两侧的支柱。附录B(标准的附录)凸出物凸出高度的测量方法B1 车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1552 1999 轿车 内部 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