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pdf
《GBZ 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 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00 C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35-2002 职业性自内障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ataract 2002一04一08发布2002一06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35一2002前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1502一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职业性白内障是由职业性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引起的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可造成接触者的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为能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以保
2、护作业者的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负责起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GBZ 35-2002 职业性自内障诊断标准职业性白内障是由职业性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引起的以眼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可与全身疾病不平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及处理。2 诊所原则有明确的化学、物理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以眼晶体混浊为主要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和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测定及辐射
3、剂量的测量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所致眼晶体改变,方可诊断。3 观察对象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彻照法检查,晶体周边或后极部有点状暗影;b)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体周边或后极部有点状混浊,皮质尚透明;或晶体后极出现水痛样改变。一般元视力障碍。4 诊断及分级标准4. 1 一期白内障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彻照法检查,晶体周边部暗影构成环形,其最大环宽不超过晶体半径的113;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晶体周边有灰黄色点状混浊;b.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呈盘状混浊,前极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一般不影响视力。4.2 二期白内障有程度不等的视力障碍,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周边部环状混浊最大环
4、宽超过晶体半径的1/3,但不到2/3者。有时也可在中央部出现环状棍浊,其范围相当于瞌孔直径大小;b.后囊下皮质呈蜂窝状混浊,前囊下皮质混浊加重。4.3 三期白内障晶体周边部混烛超过晶体半径的2/3;或中央部有致密点状、盘状、混浊;或晶体全部混浊,有明显视功能障碍。5 处理原则5.1 治疗原则按白内障常规治疗处理。如晶体完全混浊,可施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酌情配矫正眼镜,有条件者可行人工晶体移植术。1 GBZ 35-2002 5.2 其他处理职业性白内障晶体棍浊为不可逆性损害,并可影响视功能(中心视力、视野)。凡对视力发生确切影响者,应脱离接触。5.2.1 已有晶体混浊,而无明显现功能损害者,也应
5、酌情调换其他工作。5.2.2 晶体混浊,视力或视野明显受损,应适当安排休息,或从事轻工作。6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C、D(规范性附录)。2 GBZ35一-2002附录A资料性附景)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A.l 职业性白内障致病因素主要为化学、物理因素两大类,临床表现共同点为眼晶体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及不同形态的混浊。职业性白内障常见的临床类型及主要致病原因如下:a.中毒性白内障,参见附录C(规范性附录); b.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主要有微波白内障、红外线白内障和紫外线白内障。微波白内障是指电磁波中300阳-Iz-300GH濒率范围或lm-lmm波长辐射所致眼晶体损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Z 35 2002 职业性 白内障 诊断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