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6412-1986 家庭用煤及炉具试验方法.pdf
《GB T 6412-1986 家庭用煤及炉具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6412-1986 家庭用煤及炉具试验方法.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641286 1 引言 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家庭用煤(包括散煤和型煤,以下简称煤),及以煤为燃料的家庭炊事炉具(以下简称炉具)。可以用同一煤测定评价炉具的性能,用同一炉具测定评价煤的性能,也可以用煤和炉具配套测定综合性能。 1.2 目的 制定本方法是为测定提供评价家庭用煤及炉具的性能指标。 1.3 原理 通过燃烧一定重量的煤,对蒸发锅内一定重量的水加热蒸发,以加热蒸发水的热为炊事有效热,从而获得下列指标。 1.3.1 主要指标: a.点火难易; b.上火时间; c.旺火时间; d.可用火时间; e.总燃烧时间; f.有烟时间; g.总蒸发量; h.平均火力强度; i.热效率;
2、j.灰渣碳损失; k.封火热损失; l.烟气浓度。 1.3.2 辅助指标: a.烟气一氧化碳浓度; b.可燃基克煤蒸发量; c.灰渣含碳率; 页码,1/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 d.炉口平均温度; e.炉壳平均温度。 1.4 试验方法 因炉具使用条件不同分三种试验方法: a.一次使用(不封火); b.多次使用(封火)连续燃烧(仲裁方法); c.一次使用一次封火(只可用于蜂窝煤简易测试)。 2 试验条件和准备 2.1 试验仪器用具 a.配套炉具(或配套煤); b.蒸发锅(规格见表2); c.台秤:1
3、0千克,感量5克; d.小磅秤:50千克,感量25克; e.水银玻璃温度计(或铂电阻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0.2; f.干湿球温度计; g.热电偶及高温计:EU-2(BL-2),配套高温计; h.表面温度计:0300,分度值2; i.气体取样器(推荐用AQY-50型一氧化碳检定器); j.一氧化碳快速检定管:比长式二、三型; k.排气烟度计(推荐用FQD-102型); l.时钟; m.热水瓶或辅助炉具; n.电烘箱。 2.2 试验条件 a.试验在室内进行,并以室内环境温度为基准; b.环境温度要高于0,推荐在1030进行; 页码,2/26GB 6412862006-3-29fi
4、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 c.室内风速小于0.5米/秒; d.试验时炉门一次调好,试验过程中不要再调整; e.试验时要远离其他热源,在同一室内测试的炉具,其间隔应大于1米。 2.3 试验准备 2.3.1 试验前所有仪表应校正合格。 2.3.2 化验试验用煤的性质。 2.3.3 试验前,先称量试验用炉具重量,放入试验用煤燃烧,待烧完后,倒出炉灰,再称炉具重,至炉具燃烧前后恒重(减重小于25克),将炉具冷却至室温。如为固定式炉,不能称重时,则在正常火力强度中预先燃烧8小时后,冷至室温。 2.3.4 试验用煤,如在试验前进行干燥,要冷却至室温,再
5、进行试验。 2.4 试验注意事项 2.4.1 试验蜂窝煤时,注意各块煤的孔要对正。 2.4.2 试验时将温度计放入锅内,水银球位置与锅底距离10毫米左右,并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中水银球浸没于水中。 2.4.3 干湿球温度计放置在距试验炉具1米左右的地方。 2.4.4 试验前要保证炉膛温度稳定在室温,如在炉内使用垫底物时,垫底物内不得含有可燃物,并需和试验用炉具一起预先烧至恒重。 2.4.5 测定炉壳温度时,测温点应在炉门上方、煤体中间部位,使温度计探头与炉壳接触面最大,读数最高。 2.4.6 测定炉口温度时,测温点应在炉口中心距锅底1厘米处。 2.4.7 对有点火、引火层的蜂窝煤和各种炉渣,取样前
6、应先粉碎、掺匀,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3 试验方法 3.1 一次使用(不封火)试验 3.1.1 一个炉具(或一种煤)试验两次,用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计算结果。以正平衡原理计算热效率。两次平行试验的热效率偏差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值。但多次使用(封火)连续燃烧试验,只试验一次(两天)。 表 1 不同热效率的允许偏差 热 效 率 平等试验允许偏差 25 3页码,3/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3.1.2 将准备盛入蒸发锅内的水,均匀地调至25(可用炉具加热,或用加入热水、冷水的方法调整),然后按表2规定的锅径、水
7、量注入蒸发锅内,称准锅、水的重量( DG、 Ds)并记入表内。在进行蜂窝煤及炉具试验时,推荐使用下述直径的蜂窝煤:表2第一栏用 100102毫米,第二栏用 120125毫米,第三栏用 140毫米以上。 表 2 煤重、水量与蒸发锅直径的规定 3.1.3 事先称量好试验用煤和引火材料的重量( D、 、 ),按适当点火方法,将火种放入炉内即为开始试验。记下点火时刻( T2)及水温( t1),坐上蒸发锅,盖上锅盖,开始试验。试验用煤为蜂窝煤时,一次加入。如是散煤或煤球,在试验过程中,适当加煤,直到将煤加完。 3.1.4 观察冒烟情况,对无烟囱炉具,在炉口放一个比锅径大30毫米挡火圈(见附录D图D1),
8、每2分钟用气体取样器通过专用取样管(见附录D图D2)从锅与挡火圈之间取样。对有烟囱炉具,则在烟囱直线段开一直径15毫米的取样孔(孔前直线段为直径3倍、孔后直线段为直径2倍,无变径),通过专用取样管(见附录D图D3)取样。用 烟度计测量烟气浓度,以连续两次烟度小于0.2波许的前一次为有烟时间( TY),记在表上,用有烟时间内各次烟度的算术平均值平均烟气浓度( YP)和最大烟气浓度( Y),评价发烟特性。 3.1.5 观察蒸发锅内水温(以下简称水温)达到55的时间( T2),记在表上。把水温从25上升到55的时间称“点火难易”( TD)。 3.1.6 观察水温达到80的时间( T3),记在表上。把
9、水温从25上升到80的时间称“上2540 440 5序号煤 重, 克 蒸 发直厘18817焦耳/克 或4500卡/克 1254518817焦耳/克或30004500卡/克 12545焦耳/克 或300卡/克1800(不含800) 1000(不含1000) 1500(不含1500) 228001200(不含1200) 10001500(不含1500) 15002250(不含2250) 2312001600 15002000 22503000 3页码,4/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火时间”( TS)。水
10、温达到80时将锅盖打开。 3.1.7 观察水温达到沸点的时间( T4)及温度( t4),如达不到沸点,则测定达到最高水温的时间及温度,记录在表上。 3.1.8 以后每20分钟测定蒸发水温一次。直至水温从最高水温下降2时止,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蒸发温度,如已达到并稳定在沸点下蒸发,也可以根据当地海拔查出水的沸点做为平均蒸发温度,以查蒸汽焓。在试验开始与结束时各记录一次试验室的干、湿球温度。 3.1.9 观察记录蒸发水温降到低于沸点2的时间( T5)。把蒸发水温从刚达到沸点至降到低于沸点2的时间称“旺火时间”( TW)。 如果水温下降后再次升到沸点,则以累积沸腾时间计算。如蒸发水温达不到沸点温度,
11、则“旺火时间”为零。 3.1.10 观察水温继续下降至80的时间( T6),记在表上。把水温从80升到沸点或最高蒸发温度,再降至80的时间称为“可用火时间”( TK),而水温从25升至沸点或最高蒸发温度又降至80的时间称为“总燃烧时间”( TR)。 3.1.11 当水温降至80时结束试验。立即称量锅与余水重( DG+DYS),再称量干灰渣重,记在表上,然后立即将灰渣冷却熄灭,取样供分析灰渣含碳量用。 3.1.12 烟囱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用测烟气浓度的取样方法取样。 取样分四个阶段:点火后至水温达55止,每5分钟取样一次。水温从55至沸点(或最高蒸发温度),每隔10分钟取样一次。水温从沸点(或最
12、高蒸发温度)至下降2止,每30分钟取止,每10分钟取样一次。每次取样,先将一氧化碳检定器抽放三次烟气,再取气样,用比长式一氧化碳快速检定管测定浓度。用一氧化碳最大浓度(CO)和一氧化碳平均浓度(COP)来评价。 3.1.13 炉口温度:点火后每30分钟测一次,直到试验结束时止。计算出炉口平均温度( tK)。 3.1.14 炉壳温度:点火后每30分钟测定一次,直到试验终了。计算出炉壳平均温度( tG)。3.2 多次使用(封火)连续燃烧试验 3.2.1 本方式适用于普通蜂窝煤、上燃蜂窝煤、煤球和散煤及使用这些煤的炉具试验,并作为仲裁方式。 3.2.2 试验时间每次为2天,用火方法模拟居民炊事习惯,
13、具体时间为: a.早上:第一天5:30点火,用火至7:30封火。第二天6:30打开炉门用火,7:30封火。 b.中午:11:30打开炉门用火,13:00封火。 c.晚上:17:00打开炉门用火,19:30封火。 也可以在保证上述用火时间和封火间隔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点火和用火时间。 页码,5/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3.2.3 每次用火时间的试验方法和一次使用(不封火)试验方法相同(见3.1.23.1.14及表1)。除第一天第一次有“点火难易”指标外,其余五次不计算该指标。所有各次都没有沸点(或
14、最高水温)降到80阶段。 3.2.4 每次用完火后出灰,称量干灰渣重,并立即冷却熄灭,取样分析含碳量。称量新加煤的重量,记在表上,加煤封火。封火期间炉上不坐蒸发锅,在下次打开炉门用火时再坐蒸发锅。 3.2.5 第二天最后一次用完火,出灰后,将余煤全部夹出称量重量,然后用水浇灭,取样分析剩余煤的发热量。 3.2.6 用2天的总加煤量、总蒸发量和总余水量计算平均炊事热效率。 3.2.7 用各项指标的平均值,综合评价多次使用(封火)连续燃烧时煤及炉具的性能。 3.3 一次使用一次封火试验 3.3.1 本方式只适用于蜂窝煤及炉具的简易试验。不能作仲裁方式。 3.3.2 本方式先以试验用煤的一半按3.1
15、.1至3.1.3进行点火,然后按3.1.4 至3.1.6操作,当水温升至90(t4)时,将锅移开,将另一半煤放入炉内,关闭炉门(或加封火盖)封火。记下封火时刻( T7)。 3.3.3 连续封火10小时后,打开炉门并记下该时刻,然后按3.1.4至3.1.14方法获得本方式的对应数据。 3.4 分析测量项目 3.4.1 燃料特性 a.燃料的工业分析(灰分、水分、挥发分、发热量、全硫)、燃料的元素分析(碳、氢、氮、氧)、灰渣含碳量、余煤的干基发热量; b.燃料的配比; c.燃料的重量和外形尺寸。 3.4.2 炉具特性 a.炉具外形尺寸; b.炉具各炉门的尺寸; c.炉膛的主要尺寸; d.炉具总重量。
16、 3.4.3 试验测量数据 a.蒸发锅重( DG)、加入水重( DS);页码,6/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 b.点火时刻( T1); c.有烟时间及浓度( TY、 Y、 YP);d.水温达到55的时刻( T2)、达到80的时刻( T3);e.水温达到沸点或最高蒸发温度的时刻( T4);f.水温下降到低于沸点2的时刻( T5);g.水温从低于沸点2又下降到80的时刻( T6);h.结束时锅及余水重( DG+DYS);i.灰渣重( ); j.烟气中一氧化碳在各阶段的浓度(CO、COP);k.炉口在各时
17、刻的温度( t); l.炉壳在各时刻的温度( t)。 4 试验结果 4.1 主要指标的计算:正式评价炉具及煤的性能用十二项指标*。4.1.1 点火难易 式中: 蜂窝煤“点火难易”指标,分; 右上角符号意义: f蜂窝煤; q煤球; s散煤; fl蜂窝煤炉; ql煤球炉; sl散煤炉。 T1水温为25(即开始试验)的时刻,时、分,最小计算单位分为(下同);(1)页码,7/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 T2水温达到55的时刻,时、分。 *简易评价可根据需要只选测一项或几项指标。例如以“上火时间”、“ 旺火时
18、间”、“平均火力强度”、“热效率”四项指标简易评价煤或炉具的炊事性能。 4.1.2 上火时间 4.1.3 旺火时间 4.1.4 可用火时间 4.1.5 总燃烧时间 式中: TR总燃烧时间,分。4.1.6 有烟时间 4.1.7 总蒸发量 TS=T3-T1(2)式中: TS上火时间,分;T3水温达到80的时刻,时、分。TW=T5-T4(3)式中: TW旺火时间,分;T4水温达到沸点的时刻,时、分;T5水温降到低于沸点2的时刻,时、分。TK=T6-T3(4)式中: TK可用火时间,分;T6水温从沸点或最高蒸发温度再次下降到80的时刻,时、分。 TR=T6-T1(5)TY=TSY-T1(6)式中: T
19、Y有烟时间,分;TSY烟气浓度连续两次小于0.2波许的前一次时刻,时、分。 Dzz=( DG+DS)-( DG+DYS)(7)页码,8/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4.1.8 平均火力强度 4.1.9 热效率 a.一次使用(不封火)热效率; 式中: DZZ总蒸发量,克;DG蒸发锅的重量,克;DS试验开始时蒸发锅内的水量,克;DSY试验结束时蒸发锅内剩余水量,克。HP=Dzz/TK(8) (8.1)(8.2)式中: HP平均火力强度,式(8)单位为克/分,式(8.1)单位为焦耳/分,式(8.2)单位为卡
20、/分;平均蒸发温度下的蒸汽焓,可取沸点或 T4温度下蒸汽焓,式(8.1)单位为焦耳/克,式(8.2)单位为卡/克;335T3(80)时水的焓,焦耳/克;80T3(80)时水的焓,卡/克。(9)或(10)式中: 1一次使用(不封火)正平衡热效率,;105T1(25)时水的焓,焦耳/克;230T3(80)时水的焓与 T1(25)时水的焓的差值,焦耳/克;25T1(25)时水的焓,卡/克;55T3(80)时水的焓与 T1(25)时水的焓的差值,卡/克;DYS试验结束时,蒸发锅内剩余水量,克;D试验用煤重量,克;、第一种引火材料(如引火煤或木柴)、第二种引火材 料(如纸、刨花)的重量,克;无引火材料时
21、,本项为零;试验用煤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式(9)单位为焦耳/克,式(9.1) 单位为卡/克;页码,9/26GB 6412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qQ641200A.htm b.多次使用(封火)连续燃烧热效率: c.一次使用一次封火热效率(只用于蜂窝煤简易测试): 4.1.10 灰渣碳损失 a.一次使用(不封火)灰渣碳损失: 第一、二种引火材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式 (9)单位为焦耳/克,式(9.1)单位为卡/克。(10)或(10.1)式中: 多次使用(封火)连续燃烧时的正平衡热效率,;第一至第六次试验,平均蒸发温度下的蒸汽焓,式(10)单位为
22、焦耳/克,式(10.1)单位为卡/克;第一至第六次试验,余水平均温度下水焓,式(10) 单位为焦 耳/克,式(10.1)单位为卡/克;Dz1 Dz6第一次至第六次的蒸发水量,克;DYS1 DYS6第一次至第六次的剩余水量,克;D1 D6第一次至第六次的加煤量,克;两天测试结束时的剩余干煤量,克;两天测试结束时,剩余煤的干基低位发热量,式(10)单位 为焦耳/克,式(10.1)单位为卡/克。(11)或(11.1)式中: 一次使用一次封火时正平衡热效率,;Ds1封火前蒸发锅内水量,克;蒸发锅水温在90时水的焓,式(11)单位为焦耳/克,式(11. 1)单位为卡/克。(12)页码,10/26GB 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6412 1986 家庭 炉具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