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078-2011 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GB T 28078-2011 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8078-2011 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IJ工.,.、不日量国国国家标准GB/T 28078-2011 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CIshiyama) Swings et al.、Xanthomonasoryzae pv. oryzicolaCFang et al. )Swings et aI. 2011-12-30发布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06-01实施发布GB/T 28078-20门
2、目U吕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金国、赵文军、唐连飞、朱水芳、莫瑾、彭梓、陈红运、钟文英。I 1 范围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GB/T 28078-2011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种子和其他水稻材料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1创omonasoryzae pv.oryzae(Xoo) 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oryzae pv. oryzico
3、la (Xcola)的检疫鉴定以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和酶联免疫学技术作为依据,明确了田间观察、分离鉴定、样品保存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稻材料和相关环境中水稻白叶桔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569-1995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ISTA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3 方法原理根据水稻植株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田间观察,并采用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和酶联免疫学筛选、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对植株材料上的水
4、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进行判定。4 设备和材料4. 1 冷冻高速离心机:转速运15000 r/mino 4.2 PCR扩增仪。4.3 恒温培养箱:280C士1oC。4.4 显微镜z物镜头lOX100X。4.5 天平:精度0.001go 4.6 高压灭菌器。4. 7 均质器z转速4000 r/min8 000 r/min。4.8 可调移液器:0.2LlL,lL10L,10L100L,100Ll000Lo 4.9 器具:灭菌的慑子、剪刀、称量勺。4. 10 吸管:1mL、10mL。4. 11 灭菌平皿:直径90mm,玻璃或一次性塑料平皿。4. 12 三角瓶:100mL。5 培养基和试剂5
5、.1 SPA培养基:见A.1。GB/T 28078一20115.2 0.001%吐温20-磷酸盐缓冲液。5.3 革兰氏染色试剂:见A.2.5.4 鞭毛染色试剂:见A.3.5.5 明胶液化培养基:见A.4。5.6 氧化酶试剂:见A.5。5. 7 硝酸盐培养基:见A.6。5.8 过氧化氢酶试验试剂:见A.7. 5.9 石部牛乳试剂:见A.8.5.10 糖氧化和发酵测定培养基:见A.9。5. 11 碳源利用试验培养基z见A.10。5.12 水杨昔产酸试验培养基z见A.11。5. 13 2,3,5-二苯基氯化四氮瞠(TTC)。6 田间检验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叶片均可受害,在苗期、分费期受害最重,通过田间
6、观察可直接对水稻受害情况进行判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自叶枯病菌田间症状及相关资料参见附录B和附录C。对田间检验有病害发生的植株,按以下操作进行抽样及实验室检验。7 抽样水稻种子抽样可参照ISTA(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或者GB15569- 1995 6.1方法进行。8 样品处理8. 1 水稻种子大量种子样品通常需先用蒸锢水冲洗以除去残片和表面的污染杂菌,以避免杂菌太多产生干扰。清洗后称取10g或400粒种子,放入0.001%吐温-磷酸缓冲液中低温(5C15 .C)浸泡4h6 h,用均质器打碎,制备样品提取液。如果是检测少量的种子样品,取20粒种子加入10mL灭菌的磷酸缓冲液,用灭菌槌和研钵或是
7、搅拌器将种子完全压碎制成提取液。将样品提取液于22oC25 oc环境中放置4h6 h.旋涡混匀悬浮液5min,制备10X、100X和1000X三个稀释度的悬浮液,从原液及每个梯度稀释液中取0.3mL,分别放入到3个SPA的平皿中(每个平皿加入0.1mL)。用L-型玻璃棒将液体均匀涂布在SPA琼脂的表面。若提取液杂菌较多,可考虑增加稀释梯度和接种平板的数量以提高检出率。8.2 植物组织材料8.2. 1 无症状的组织可将10g左右样品直接放入90mL O. 001 %吐温-磷酸盐缓冲液中,均质1min制备成样品提取液。按8.1方法进行稀释与涂布。8.2.2 未显症的可疑组织用灭菌的剪刀剪成小块,将
8、其置人SPA分离平板中,滴入2滴3滴(约0.2mL)的生理盐水,放2 GB/T 28078-2011 置5min10 min,让细菌从这些组织中渗出,用灭菌的接种环蘸取渗出液,在SPA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8.2.3 受感染组织从叶片损伤部位的前端切下2mmX7 mm片段。将其放人70%的乙醇消毒中15s30 s,然后在试管中用灭菌蒸馆水清洗叶片2次3次,最后将其置于SPA分离平板上。如植物组织材料上出现菌服或菌癫,直接用接种工具取菌服或菌癫于SPA分离平板上涂布。9 分离接种后每天观察SPA平板的菌株生长状况。水稻白叶枯病菌(Xoo)生长速度较慢,一般要在72 h96 h才形成可见菌落。菌落
9、呈圆形、光滑、表面凸起、粘稠,由黄白色逐渐变成1炎黄色,在发射光下不透明。菌落在第3天或第4天时只有小圆点般大小,在第5天至第7天时直径有1mm2 mm。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cola)菌株则在48h72 h后出现,生长速度比Xoo快,菌落圆形、光滑、凸起、粘质,先为白色成熟后变浅黄色。菌落在第3天直径达到1mm。培养24h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标记并排除48h之内平板中出现的亮黄色菌落。选择浅黄色且带液样的单个菌落接种于SPA培养基中,每个平皿挑取5个以上典型或疑似菌落进一步培养纯化,以进行进一步生化鉴定试验。对疑似菌落也可以采用PCR方法进行初筛,或者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0、菌的ELISA试剂盒进行初步筛选(具体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手册),阳性结果再继续通过生化鉴定做进一步证实。10 PCR筛选试验从分离培养的细菌菌株中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和电泳分析。用水稻白叶枯标准菌株或水稻细菌性条斑标准菌株基因组DNA作为阳性对照,用不含有水稻白叶枯菌株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株的植物组织材料或其他植物病原菌基因组DNA为阴性对照,用双蒸水作空白对照,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可疑菌落接种SPA斜面,培养48h72 h后用无菌水洗下斜面上生长的菌苔,制成菌悬液。使用制备好的菌悬液按照附录D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若测试菌株的PCR产物与阳
11、性对照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继续进行生化鉴定试验。11 生化鉴定11. 1 初步鉴定挑取分离培养得到的符合特征的可疑菌落分别进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草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观察,黄单胞菌属菌为氧化酶阴性或延迟反应(15s16 s),过氧化氢酶阳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单生极鞭杆菌。符合以上试验结果的菌落则初步鉴定为疑似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11. 2 硝酸盐还原试验于28.C培养后的菌悬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观察颜色反应,黄单胞菌不利用硝酸盐,为不变色的阴性反应。3 GB/T 28078-2011 11. 3 明胶液化挑取纯化后菌落穿刺接种营养明胶琼脂后,28.C士1.C培养7d
12、14 d.每天观察结果,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11. 4 石莓牛乳反应将纯化后菌接种于石蒋牛乳培养基中,置28.C :I: 1 .C孵育3d、7d和14d,定时观察结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能够陈化牛乳中的醋蛋白,使培养基上层液体变澄清,而水稻白叶枯病菌没有陈化作用。11. 5 葡萄糖氧化和发酵测定挑取纯化后菌落剌接种到底部,厌氧培养的需加1cm厚的灭菌凡士林油(石蜡油与凡士林等量提合)或3mL 3%的琼脂封管。每种细菌接种4管,2管封管,2管不封,另设置2管不加菌进行对照。28 .C士1.C培养5d,观察结果。葡萄糖氧化产酸只在开管的上
13、部产酸,指示剂的颜色由橄榄绿色转黄;发酵产酸则在开管和闭管中都可产生酸,如果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培养基内可以看到气泡。好氧性细菌,只在开管的上部生长;兼性厌氧性细菌,则在开管的上下部都能生长;厌氧性细菌,则只能在开管的下部和闭管中生长。黄单胞菌为严格好氧性,属于氧化型(0)。11. 6 阿拉伯糖发酵步骤同葡萄糖发酵步骤。阳性菌产酸,培养基变黄色,阴性细菌不利用阿拉伯糖,培养基不变色。11. 7 利用天每酷腰为唯一碳源和氨源试验挑取纯化培养后菌落接种天冬氨酸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28.C土1.C培养3d、7d和14d 后,观察生长情况,有菌落生长者为阳性。11. 8 利用丙氨酸为唯一碳源试验挑
14、取纯化培养后菌落接种丙氨酸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28.C士1.C培养3d, 7 d和14d后,观察生长情况,有菌落生长者为阳性。11. 9 水杨苦产酸试验挑取纯化后菌落接种至含有1%水杨昔的培养基上,28.C土1.C培养5d,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产酸培养基变为黄色,产碱则变为蓝色。11. 10 青霉素敏感试验挑取纯化后菌落接种至含有20g/mL青霉素的SPA蛋白陈培养基上,28.C培养3d5 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有菌落生长者为阳性。11. 11 TTC生长试验挑取纯化后菌落接种至含有O.l%TTC的SPA培养基上,28.C士1.C培养3d5 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有菌落生长者为阳性。
15、4 GB/T 28078-2011 11. 12 0.001% CU(N03)2生长试验挑取纯化后菌落接种至含有0.001%CU(N03)2的SPA培养基上,28.C土1.C培养3d5 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有菌落生长者为阳性。11. 13 黄单胞菌主要生化特征及Xoo和Xcola主要生化差别见表1,表中部分结果相同的生化试验用以区分黄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参见附录E)。表1黄单胞菌主要生化特征及Xoo和Xcola主要生化差别生化反应白叶枯病细菌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氧化酶反应一(延迟反应)一(延迟反应)在O.l%TTC上生长利用天冬酿氨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自水杨背产酸黄单胞色素十十生长速度慢快硝酸盐还
16、原水解淀粉不水解水解液化明胶不能液化液化牛乳培养不能陈化可以陈化葡萄糖氧化和发酵。阿拉伯糖发酵不能利用,不产酸可以利用而产酸青霉素敏感不敏感丙氨酸为唯一碳源不生长生长0.001% CU(N03)2生长生长不生长注十为阳性反应,一为阴性反应。12 致病性测定如有需要,可进一步进行致病性测试。用灭菌棉签蘸取在SPA培养基上新鲜的菌落,转接于灭菌水中制备成107CFu/mL108 CFu/mL 的菌悬液,接种0.5mL于金刚30等易感水稻品种的水稻叶片,接种3株5株,同时接种阳性菌液和灭菌水做为阳性和阴性对照,2周4周后观察叶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典型病征参见B.6和C.6o13 结
17、果报告SPA未生长典型或疑似菌落,PCR结果阴性或ELISA检测阴性,相关生化鉴定不符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理及生化特征的,报告为未检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或未检出水稻白5 G/T 28078-2011 叶枯病菌。分离出的典型或疑似菌株PCR检测阳性或ELISA检测结果阳性,并通过生化鉴定符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理及生化特征,报告为检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或检出水稻白叶枯病菌。必要时可进行致病性测定。14 样品及分离物的保存保存样品由鉴定人标识确认、样品管理员登记,进行防虫处理后,阴性样品于阴凉干燥、防虫防鼠处妥善保存6个月。对检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或水稻白叶枯
18、病菌的样本和分离菌株应在生物安全措施下至少保存1年,有特殊需求保存期可适当延长。保存期满,经灭活后妥善处理。分离菌株接种于SPA斜面上培养,4oc下可保存几周。菌株在10%20%甘油中或冻干,在一80oc条件下可长期保存。15 处理及生物安全措施对检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样品及其分离菌株、检测过程中的废弃物,需经有效的除害处理方式处理,以防止对环境的扩散。6 A.1 SPA培养基及配制方法A. 1. 1 成分蛋白陈蘸糖KzHP04 MgS04 .7HzO 琼脂蒸馆水A. 1.2 配制方法5.0 g 20.0 g 0.5 g 0.25 g 17.0 g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养基
19、及试验方法1 000.0 mL pH 7. 27. 4 ,121 .C高压灭菌20min. A.2 革兰氏染色法A.2.1 结晶紫染色液结晶紫95%乙醇1%草酸镀水溶液1. 0g 20.0 mL 80.0 mL 将结晶紫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镜溶液混合。A.2.2 草兰氏破液腆腆化饵蒸馆水1. 0g 2.0 g 300.0 mL GB/T 28078-20门将腆与腆化饵先进行混合,加入蒸锢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锢水至300mL。A.2.3 沙黄复染灌沙黄0.25 g 95%乙醇10.0 mL 蒸馆水90.0 mL 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馆水稀释。A.2.4 染色法A.
20、2. 4.1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A.2.4.2 滴加革兰民染液,作用1min,水洗。7 G/T 28078-2011 . 2. 4. 3 滴加95%乙醇脱色,约30S;或将乙醇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倾去,再用乙醇滴满整个涂片,脱色10So .3 鞭毛染色法.3.1 染色班的配制. 3. 1. 1 甲液:称单宁酸5g、氯化高铁(FeC13 ) 1. 5 g,溶于100mL蒸馆水中,待溶解后加入1%的氢氧化铀溶液1mL和15%的甲醒溶液2mL。. 3. 1. 2 乙液:称2g硝酸银溶于100.0mL蒸锢水中。在90.0mL乙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镀溶液,到出现沉淀后,再
21、滴加使其变为澄清,然后用其余10mL乙液小心滴加至遣清液中,至出现轻微雾状为止(此为关键性操作,应特别小心)。滴加氢氧化镜和用剩余乙液回滴时,要边滴边充分摇荡,染液当天配,当天使用,2d3 d基本无效。.3.2 染色法在风干的载玻片上滴加甲液,4min6 min后,用蒸锢水轻轻冲净。再加乙液,缓缓加热至冒汽,维持约半分钟(加热时注意勿便出现干燥面)。在菌体多的部位可呈深褐色到黑色,停止加热,用水冲净,干后镜检,菌体及鞭毛为深褐色到黑色。.4 明胶液化. 4.1 培养基蛋白陈牛肉膏明胶蒸馆水pH6. 87.。.4.2 制法5.0 g 3.0 g 120.0 g 1 000.0 mL 加热榕解、校
22、正pH7.47. 6,分装小管,121oC高压灭菌10min,取出后迅速冷却,使其凝固。复查最终pH应为6.87. 0。.4.3 试验方法用琼脂培养物穿刺接种,放在28t土1oC培养,每天取出,放冰箱内30min后再观察结果,记录液化时间。.5 氧化酶试验. 5.1 试剂. 5. 1. 1 1 %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胶洛液:少量新鲜配制,于冰箱内避光保存。. 5. 1. 2 l%a-荼酣-乙醇溶液。GB/T 28078-2011 A.5.2 试验方法取白色洁净滤纸沾取菌落。加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胶榕液一滴,阳性者呈现粉红色,并逐渐加深;再加荼酣溶液一滴,阳性者于30s内呈现鲜蓝色。阴性于2min内不变
23、色。以毛细吸管吸取试剂,直接滴加于菌落上,其显色反应与以上相同。A.6 硝酸盐培养基A. 6.1 成分KN03 蛋白豚蒸锢水pH7.4 A.6.2 制法0.2 g 5.0 g 1 000.0 mL 溶解,校正pH,分装试管,每管约5mL, 121 C高压灭菌15min。A. 6. 3 硝酸盐还原试剂A. 6. 3.1 甲液:将对氨基苯磺酸0.8g溶解于2.5mol/L乙酸榕液100mL中。A. 6. 3. 2 乙液:将甲荼胶0.5g溶解于2.5mol/L乙酸溶液100mL中。A.6.4 试验方法接种后在28C :l: 1 c培养3d5 d,加入甲液和乙液各一滴,观察结果。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8078 2011 水稻 白叶枯 病菌 细菌性 检疫 鉴定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