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8049-2011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pdf
《GB T 28049-2011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8049-2011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160.99 M72 道国和国国家标准11: ./、中华人民G/T 28049-2011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design of auditorium, gymnasiums and stadium 2011-10-31发布2012-02-01实施数在马肪f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8049-20门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设计条件与要求4. 1 设计条件.3 4.2 设计要求.3 5 扩声系统的组成.3 6 扩声
2、系统设计要求.4 6. 1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4 6.2 体育馆扩声系统设计要求.6.3 体育场扩声系统设计要求.9 7 扩声系统特性指标.10 7.1 电气特性指标.10 7.2 声学特性指标附录A(规范性附录)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子系统的组成参考文献.20I GB/T 28049-2011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TC/SAC242)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本标准参加起
3、草单位z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研究院声学所、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中国交响乐团、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北京中广广播电视工程安装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邮电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办公室、北京中大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体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创奥维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宁秋、任红雷、徐文学、刘芳、郑典勇、陈建华、陈怀民、隋春立、沈勇、张飞碧、王睁、林杰、王季卿、骆学聪、马军、李晓东、王世全、孟子厚、陆宏瑶、管善群、朱峰、齐琪、陈曦、王连生、王燕、沈启清、邹玉环。
4、阳皿GB/T 28049-2011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的设计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厅堂、体育场馆中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其他装有固定安装扩声系统的场所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959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 14197-1993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CeqvIEC 60268-15:1982) GB/T 14198-1993 传声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5、 15381 1994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CeqvIEC 60914 :1 988) GB/T 50356-2005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JGJ/T 131-2000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厅堂auditorium 以观演和会议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包括剧场、音乐厅、歌剧院、多用途厅堂、会议厅等。3.2 体育场馆gymnasiums and stadium 主要供体育竞赛及其他活动使用的室内外场所。3.3 扩声系统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系统中的设备和声场环境。主要过程为
6、:将声源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声器、声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声频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等。3.4 最大声压级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听众区各测量点产生的稳态最大声压级的平均值。最大声压级可以用规定峰值因数测试信号的有效值声压级、峰值声压级或准峰值声压级表示。3.5 最高可用增益状态maximum available gain state 扩声系统在声反馈自激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时的增益。1 G/T 28049-2011 3.6 传输频率特性transmission f
7、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昕众区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3. 7 传声增益transmission gain 扩声系统在最高可用增益状态时,昕众区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注z单位为分贝(dB)。3.8 声场不均匀度sound distribution 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最大差值。注:单位为分贝(d助。3.9 声反馈acoustical feedback 扩声系统中的扬声器系统放出的部分声能反馈到传声器的效应。3.10 系统总曝声级system total noise
8、level 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听众区各测量点由扩声系统所产生的各频带的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背景噪声影响)平均值,以NR-曲线评价。3. 11 总噪声级total noise level 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听众区各测量点噪声声压级的平均值,以NR-曲线评价。3.12 早后期声能比early-to-Iate arriving sound energy ratio Ec 扬声器系统发出猝发声衰变过程中,厅堂内各测量点在规定时间(如80ms)以内声能与规定时间(如80ms)以后的声能之比;取其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注2单位为分贝(dB)。B ,d lIll-
9、, d 、,JeUF J,、hr l1Jrfrr ,d 、, /飞.p 门川Uogb nu 咱EA-C E 式中:户(t)瞬时声压,单位为帕(Pa); 一一规定时间。3. 13 语言传输指数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STI 一个物理量,且表示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STI是由调制转移函数(MTF)导出的评价语言可懂度的客观参量。从MTF到STI的最主要概念是,将调制指数的作用以表现信噪比来解释,采用加全平均求出平均表现信噪比,经归一化后导出语言传输指数。2 GB/T 28049-2011 3. 14 房间声学语言传输指数rm acoustics speech t
10、ransmission index; RASTI 语言传输指数法(STI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用来测定不使用扩声系统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直接通话时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RASTI计入了噪声干扰和时域失真(回声、混响)的影响。3. 15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pe配htransmission index for public address systems; STIP A 语言传输指数法(STI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适用于评价包括扩声系统的房间声学的语言传输质量。它受包括扩声系统的房间声学失真的影响。3. 16 3. 17 3. 18 临界距离critical distan
11、ce 在指定的方向上,直达声均方根声压等于混响生均方根声压处离开声源的声中心的距离。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用数字技术对信号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变换等的方法和技术。调音控制工作位置mixing control position 工位control position 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泛指扩声控制室、现场调音位和监昕调音位等。4 设计条件与要求4. 1 设计条件4. 1. 1 建筑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资料齐全。4. 1. 2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资质。4.2 设计要求4.2. 1 扩声系统设计应与土建及其他相关专业
12、工种设计协调同步进行。4.2.2 扩声系统设计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建声设计时,应将扩声系统的扬声器系统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之一。具体设计方法按GB/T50356-2005等规定执行。4.2.3 扩声系统的设计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设计,但应给出分析结果的适用范围。4.2.4 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4.2.5 扩声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先进、可靠、实用以及兼容等原则。4.2.6 扩声系统设计应提供完整的图纸及说明文件。包括:系统原理方框图、设备布置图、管线图、设备选型和配置单、接线图以及声场计算书。4.2.7 扩声系统不应对服务区以外的区域造成噪声污染。5 扩声系统的组成扩
13、声系统由多项子系统组成,见附录A。3 GB/T 28049-2011 6 扩声系统设计要求6. 1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6. 1. 1 观众厅扩声系统设计要求6. 1. 1. 1 传声器设计要求a) 应根据需求配置传声器;b) 传声器类型的配置应满足厅堂不同类型声菁、信号的拾音要求;c) 传声器宜选用有利于抑制声反馈的传声器;d) 传声器的电声性能应符合GB/T14198-1993的要求;e) 在舞台台口、侧台、乐池和观众席等处按功能要求设置足够的传声器插座50 若现场多个工位同时需要传声器信号,宜设置传声器信号分配系统。6. 1. 1. 2 扬声器系统设计要求a) 观众厅扩声系统的主扬声器系
14、统的特性及配置数量应满足7.2.1要求,同时根据厅堂使用功能的不同确定扬声器系统的选型;b) 根据厅堂的具体条件,主扬声器系统宜在舞台上方(或声桥内)和舞台两侧附近布置;c) 根据厅堂使用功能的不同,声道的模式可选择单声道、双声道和三声道(左/中/右)三种中的一种;d) 为满足演出功能的需要宜设置次低频扬声器系统;e) 当主扬声器系统对部分观众席(如:观众厅后区和楼座下等区域)无法提供足够的直达声时,应设置辅助扬声器系统,并配置相应的用于时间和频率特性调整的信号处理设备;f)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应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且不能产生任何的机械噪声;g)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采用暗装时,开口应足够大,所用
15、装饰面材料应避免对扬声器系统声辐射产生影响ph)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空间应足够大,并做相应的声学处理。6. 1. 1.3 调音及信号处理设备设计要求a) 观众厅扩声系统宜配置独立的调音台,输入通道总数应不少于最大使用输入通道数,输出通道数量不少于扩声通道数量。b) 根据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调音台的类型选用模拟、数字和模拟数字结合三种方式中的一种。c) 观众厅扩声系统应设信号处理设备。其功能一般包括增益、分配、混合、均衡、压缩、延时、滤波及分频等。一台信号处理设备一般具有其中一项或多项功能,在设计中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合理配置。d) 信号处理设备的类型可以选用模拟设备,也可以选用数字设备或数字模拟
16、结合的设备,视实际情况而定。e) 为满足演出的需要,宜配置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效果器、压缩器和噪声门等信号处理设备。6. 1. 1. 4 声频功率放大器设计要求a) 声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满足声场声压级要求,安全可靠;b) 对具备单独功放机房条件的扩声系统,宜选用具有遥控、监测功能的声频功率放大器。4 GB/T 28049-2011 6.1. 1. 5 系统的连接设计要求a) 声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可采用模拟、数字传输方式或模拟数字结合传输方式Eb) 对模拟传输方式,其电声互连的优选配接值应符合GB/T14197-1993及GB/T15381-1994 的要求zc) 传声器信号连接应采用屏蔽良好的
17、平衡电缆;d) 声频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系统之间连线的阻抗应小于扬声器系统阻抗的10%;e) 当声控室与声频功率放大器机房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光纤或其他方式的传输。6. 1. 2 舞台扩声(返昕)系统设计要求6. 1.2. 1 扬声器系统设计要求a) 应专门配置供舞台演员返昕或主席台人员返昕的扬声器系统;b) 选用满足舞台返听要求的扬声器系统;c) 舞台返昕扬声器系统,宜在舞台口和台侧位置安装(安放);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固定安装,也可以活动放置。6. 1. 2. 2 信号处理设备设计要求宜配置独立的信号处理设备(如:压缩器、均衡器等。6. 1. 2. 3 声频功率放大器设计要求按6.1. 1. 4规
18、定。6. 1.2.4 系统连接设计要求按6.1. 1. 5规定。6. 1. 3 效果声系统设计要求a) 以演出为主的厅堂宜设计效果声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观众厅内的侧墙、后墙、顶棚和舞台后区设置效果声扬声器系统。b) 效果声系统应配置独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6. 1.4 舞台监督内部通讯系统设计要求6. 1. 4. 1 概述舞台监督内部通讯系统包括:信号源(催场传声器、演出音频信号源、开场钟声等),系统主机、通讯台分站和终端扬声器。6. 1. 4. 2 扬声器系统设计要求a) 选用小型广播扬声器系统,如:吸顶扬声器、小型壁挂音箱5b) 安装区域为:公共广播控制机房、声控室、声频功率放大器机房、灯
19、光控制机房、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化妆间和演职员休息室等需要调度或现场扩声信号的房间区域;c) 在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及主要化妆间等用房设置通讯台分站;在舞台、乐池、追光灯位、面光桥、现场调音位及声频功率放大器机房等处设置内部通讯插座面板;d) 系统主机设置在舞台监督位,必要时也可设在导控室;5 GB/T 28049-2011 e) 内部通讯系统一般以有线系统为主,用无线系统作为补充。6. 1. 5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设计要求6. 1. 5. 1 音源设备组成音源设备包括:传声器、硬盘录音机、CD机、卡座等。6.1.5.2 扬声器系统设计要求a) 在观众出入口处、公共区域(包括走廊
20、、卫生间等)、办公区等处应设置广播扬声器系统;b) 扬声器系统宜选用吸顶扬声器、小型壁挂音箱、音柱等。6. 1.5.3 声频功率放大器设计要求宜采用定压式输出的功率放大器。6. 1. 5. 4 广播分区及音量控制设计要求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应根据需要进行分区并能分别控制音量。6. 1. 5. 5 与消防联动设计要求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应预留与防灾(火警广播系统的接口。6. 1. 5. 6 背景音乐广播机房设计要求a) 背景音乐广播机房宜设置在建筑物的一层zb) 背景音乐广播机房可与消防机房共用。6. 1. 6 声控室设计要求6. 1. 6. 1 声控室应面向舞台及观众席开设观察窗,窗的位置及尺寸应确保
21、调音人员正常工作时对舞台的大部分区域和部分观众席有良好的视野。观察窗可开启,操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时能够获得现场的声音。6.1.6.2 声控室面积应满足设备布置和方便操作及正常检修的需要。地面宜铺设活动架空地板、网络地板或设置有盖电缆地沟。6. 1. 6. 3 声控室内若有正常工作时发出干扰噪声的设备(如带冷却风扇的设备、电源变压器等),宜设置设备室。设备室不应对声控室造成噪声干扰。6.1.6.4 声控室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6. 1. 6.5 声控室内应做吸声处理,中频混响时间宜为O.3sO.5so6. 1. 6. 6 声控室与舞台之间应预留足够类型和数量的管线。6.1.6.7 声控室内宜设置监
22、听扬声器系统,能监听与厅堂内观众厅扩声声道相同的信号。6. 1. 7 调音工位设计要求6. 1. 7. 1 调音台应设置于声控室中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位置。6. 1. 7.2 厅堂根据使用要求宜设有现场调音位置;现场调音位置应预留足够类型和数量的信号通道接口。6. 1. 7.3 现场调音位置宜设置在观众席中具有良好昕音效果的位置。6. 1. 7.4 主要供演出的厅堂应设有监(返)昕调音位置;监(返)昕调音位置宜设在上场口或下场口附GB/T 28049-2011 近,有适当的空间供安置监(返)听调音台及相应的处理器等设备。6. 1. 7.5 监(返)昕调音位置应预留满足监(返)昕系统使用的信号通道
23、接口。6.1.8 声频功率放大器机房设计要求6. 1. 8. 1 声频功率放大器机房宜设置在主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的附近区域。6. 1. 8. 2 宜对声频功率放大器设备配备监控系统。6. 1. 8. 3 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6. 1.9 供电设计设计要求6. 1.9. 1 采用独立电源供电,并配置电源稳压器。6.1.9.2 如果扩声系统设备与可控硅调光设备共用同一电源变压器,应配备隔离变压器。6.1.9.3 电源的总容量宜为所用功率放大器总额定功率的两倍以上。6. 1. 10 接地设计设计要求扩声系统设备工作接地,应设独立接地母线,单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6.2 体育馆扩声系统设计要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8049 2011 厅堂 体育场馆 扩声系统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