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7530-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pdf
《GB T 27530-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7530-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 220 B 41 道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7530-20门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bovine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2011-11-21发布2012-03-01实施 电担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甘肃农业大学。GB/T 27530一20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永浩、包世俊、伏小平、曾
2、巧英、温峰琴、杨学山、邢小勇、郝宝成、项海涛。I GB/T 27530-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出血性败血病Cbovine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HS)的临床与病理学诊断及病原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口岸、产地及集散地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检疫。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47
3、89. 2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GID:琼脂凝胶扩散试验Cagargel immunodiffusion test) CIEP: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 test) CSY:酷蛋白-煎糖-酵母琼脂Ccasein/sucrose/ yeast agar) HS:出血性败血病Chaemorrhagicsepticaemia) IHA:间接血凝试验Cindirecthaemagglutination test) PB:磷酸盐缓冲液Cphosphatebuffer) RBCs:红细胞
4、Credblood cells) 4 临床与病理学诊断4. 1 流行特征黄牛、水牛、牛毛牛和奶牛均可感染发病。患病动物、带菌动物为传染来源。有时,健康畜禽的口腔、扁桃体和上呼吸道带菌。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而查不出传染源时,一般认为家畜在发病前已经带菌。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家畜。或由咳嗽、喷嗖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发生传染。也可通过有伤口的皮肤、带膜发生传染。吸血昆虫可咬也可传播病菌。本病的发生一般元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呈散发性流行,在畜群中少数几头动物先后发病。水牛、艳牛有时可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病死率均高。寒冷、闷热
5、、潮湿、拥挤、气候剧变、阴雨连绵、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以及其他疾病、感染等是诱发因素。4.2 临床症状4.2. 1 败血型:病牛病初体温高达41.C42 .C,呼吸及心跳加快,鼻镜干裂,皮温不整,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始呈粥样,后为液状并提有蒙古液、蒙古膜片及血液,恶臭。有时出现鼻漏和血尿。腹泻开始后体温下降,不久即死亡。病程多为12h24 h。4.2.2 浮肿型:除呈现体温升高等一般性全身症状外,病牛颈部、咽喉部及胸前部皮下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同时伴有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多伸出齿外,呈暗红色。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蒙古膜发钳,常因窒息
6、或下病而死。病程多为12h36 h。1 GB/T 27530-2011 4.2.3 肺炎型z除呈现体温升高等一般性全身症状外,病牛主要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干咳,流泡沫样鼻液,后鼻液呈服性。胸部叩诊有痛感。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并混有血液。病程一般3d7 d左右。4.3 病理剖检4.3.1 败血型:皮下、各部位教膜、浆膜、肌肉等均有出血点。胸腹腔有大量渗出液。真胃、小肠及大肠常见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稀薄且多混有血液。淋巴结显著水肿。脾点状出血但不肿大。肺淤血、水肿。4.3.2 浮肿型:咽喉部、颈部及肢体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位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间或杂有出血
7、。咽周围组织及会厌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肿胀。上呼吸道蒙古膜卡他性炎症。4.3.3 肺炎型z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肺脏和胸膜表面有小出血点并覆有纤维素膜,肺脏切面呈大理石状。心包与胸膜粘连,内有干酷样坏死物。胃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和出血性炎症。淋巴结肿大,呈紫色,布满出血点,尤以支气管淋巴结与纵踊淋巴结最为明显。4.3.4 依据流行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病原学诊断。5 病原学诊断5. 1 病料采集及处理无菌采集病死动物的体腔渗出液、血液、肝脏、脾脏、淋巴结等新鲜病料,及时送检或置冷暗处保存备用。死亡时间较长的病例可采集长骨骨髓作为病
8、料。可现场制作病料涂片或触片,供染色镜检。5.2 染色镜幢采集病料涂片或触片,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染色(按GBjT4789.28一2003中2.2规定操作)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或球杆菌,菌体大小为(0.2m0.4m)X(0.6m2.5m)。瑞氏染色(按GBjT4789.28一2003中2.6规定操作)和美蓝染色(按GBjT4789. 28-2003中2.1规定操作)时菌体两极浓染,印度墨汁染色(见附录A)可见明显的英膜。慢性病例或腐败材料常不易发现典型细菌,应该经分离培养后再行染色镜检。镜检观察到典型菌体,结合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为本病。进一步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以作出确切诊
9、断。5.3 病原分离鉴定5.3. 1 病原分离病料分别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见附录B)、酷蛋白-蕉糖-酵母(CSY)琼脂培养基(见附录B)和鲜血琼脂培养基(见附录B),置37.C条件下培养18h24 h后,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鉴定。当病料中细菌含量小时,可用5%血清肉汤(按照GBjT4789.28-2003)于37.C进行增菌培养。5.3.2 病原鉴定5.3.2.1 培养特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经18h24 h后可长成圆形、光滑、湿润、有灰白色光泽的半透明菌落,直径约1mm,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在CSY琼脂培养基上菌落通常大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老龄培养
10、物,特别是在无血培养基上的老龄培养物,形成的菌落小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5.3.2.2 菌体形态取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h24 h的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球杆菌,菌体大小为(0.2m0.4m)X(0.6m2.5m)。5.3.2.3 生化试验5.3.2.3. 1 取纯培养的待检菌少许接种发酵管(见附录B),置37.C培养,每天观察并记录结果。多杀性巳氏杆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单奶糖、煎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棉子糖、乳糖、鼠李GB/T 27530-2011 糖、菊糖、水杨昔、肌醇。5.3.2.3.2 MR、VP试验(按GB/T4789.28-2003中3
11、.4规定操作)阴性。5.3.2.3.3 呵|喋试验(按GB/T4789.28-2003中3.13规定操作)阳性。5.3.2.3.4 氧化酶试验(按GB/T4789. 28-2003中3.18规定操作)、过氧化氢酶试验(按GB/T4789. 28-2003中3.20规定操作)阳性,卢-半乳糖昔酶试验(按GB/T4789. 28-2003中3.3规定操作、腮酶试验(按GB/T4789.28-2003中3.15规定操作阴性。5.3.2.3.5 硝酸盐还原试验(按GB/T4789. 28-2003中3.17规定操作)阳性,拧攘酸盐利用试验(按GB/T 4789. 28-2003中3.5规定操作)阴性。
12、5.3.2.3.6 硫化氢试验(按GB/T4789. 28-2003中3.14规定操作)阴性,明胶液化试验(按GB/T 4789.28-2003中3.10规定操作)阴性。5.3.2.3.7 依据病原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化试验,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征者可作出确定诊断。必要时进行血清分型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5.3.2.4 血清分型试验5.3.2.4. 1 间接血凝试验5.3.2.4. 1. 1 材料所用材料如下所示:a) 标准菌及待检菌英膜抗原(见附录。ob) 特异性抗血清(见附录C)。c) 1%新鲜绵羊红细胞(见附录C)。d) 致敏绵羊红细胞(见附录。e) 阿氏液(Alsevers液)(见附录
13、A)。f) 80孔血凝反应板(大孔板)。5. 3. 2. 4. 1. 2 方法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步骤如下所示:a) 反应板每排第1孔加入0.85%NaCl溶液0.72mL,自第2孔起各孔分别加人0.85%NaCl 溶液0.4mL。b) 各型特异性抗血清各自单独一排稀释,第1孔加入血清0.08mL,混匀,移取0.4mL到下一孔。同样方法稀释至第7孔。c) 每孔加入0.4mL致敏绵羊红细胞。d) 同时设如下对照:一一血清对照:血清(10倍稀释)0.4mL+加1%新鲜绵羊红细胞0.4mL。绵羊红细胞对照:1%新鲜绵羊红细胞0.4mL+O. 85 %NaCl溶液0.4mL。抗原对照:1%致敏绵羊红细胞0
14、.4mL十0.85%NaCl溶液0.4mL。-反应程序见表1。表1间接血凝试验(英膜分型)反应程序孔号8(抗体9(抗原10(绵羊红1 2 3 4 5 6 7 对照)对!熙、)细胞对照)血清稀释倍数20 40 80 160 320 640 1 280 含0.3%甲酶的0.85%NaCl/mLO. 72 0.36 0.4 0.4 型特异性抗血清加量/mL0.08 |、0.4J |、0.4J|、0.4J、0.4(弃去)0.041%致敏红细胞/mL0.4 0.4 0.4 0.4 0.4 0.4 0.4 0.4 1%新鲜红细胞/mL0.4 0.4 3 GB/T 27530一2011加样后,轻微震荡,置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7530 2011 血性 败血病 诊断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