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423.6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
《GB T 2423.6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423.6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904GK 04 囝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2360-20081EC 60068-22 1: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Environmental testing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Part 2:Test methods-Test U: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 and integral mounting devices(IEC 600682 21:2006,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21:TestsTest U
2、: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and integral mounting devices,IDT)20081 2-30发布 2009-1 101实施丰瞀髁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9GBT 242360-20081EC 60068221:2006目 次前言1范围一2规范性引用文件-3试验Ual:拉力试验4试验Ua2:推力试验一5试验Ub:弯曲试验6试验Uc:扭转试验7试验Ud:转矩试验8试验Ue:安装状态下的表面组装元器件附录NA(资料性附录)GBT 2423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工11234789珀毖刖 罱GBT 242360-2008IEC 60068
3、2-2 1:2006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的组成部分见附录NA。本部分为GBT 2423的第60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068-221:20066环境试验第221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英文版),仅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IEC 60068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 2423的本部分”或“本部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N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提出并归El。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州大学、
4、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苏州试验仪器总厂。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忠根、纪春阳、卢兆明、徐立义、张国明、阳川。GBT 242360-2008IEC 60068-2-21: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1范围GBT 2423的本部分适用于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其引出端或整体安装件可能受到应力的所有电工电子元器件。表1提供了适用试验的细节。表1应用试 验 类 型 元器件 安装不安装Ual 拉 导线装置 不安装Ua2 推 导线装置 不安装Ub 弯曲 导线装置 不安装Uc 扭转 导线装置 不安装Ud 转矩 螺栓或螺钉引出端 不安装U
5、el 弯曲 表面安装装置 安装Ue2 推脱拉脱 表面安装装置 安装Ue3 剪切(粘附力) 表面安装装置 安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4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4211环境试验第1部分:概述和指南(GBT 242412008,IEC 60068 1:1988,IDT)GBT 242328 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T:锡焊
6、(IEC 600682 20:1979,IDT)GBT 24234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BDM:气候顺序(GBT 242345 1997,idt IEC 60068261:1991)GBT 192472 印制板组装 第2部分:分规范 表面安装焊接组装的要求(GBT 1924722003,IEC 61l 91-2:1998,IDT)IEC 60068258:2004环境试验第258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d:可焊性试验方法,表面安装件的抗金属融化和抗施焊热量(SMD)IEC 6124927:2002印制板和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7部分:包覆和非包覆增强基材规定易燃性的
7、环氧编织E级层压板(垂直燃烧试验)IEC 611885印制板和印制板组件设计和使用(所有部分)IEC 61190一I一2:2002电子组件用连接材料第1-2部分:电子组件中高质量互连接件用焊剂的要求GBT 242360-20081EC 60068-2-2 1:2006ISO 272紧固件六角产品的对边宽度ISO 9453软焊接金属 化学成分和形式3试验Ual:拉力试验适用于各类引出端。31 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承受轴向拉力的能力。32一般说明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将拉力沿轴向施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样品主体的方向上。该
8、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 s1 s。33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34初始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5试验方法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测试方法如下。参见图2a)。3,51应用本试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引出端。除了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3。52试验程序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按表2规定的拉力数值,沿轴向施加到引出端上,并作用在离开试验样品主体的方向。该拉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
9、击),然后保持10 s1 s。施加拉力的数值如下:a) 线状引出端(圆截面或带状)或插头施加拉力的数值符合表2规定。对于绝缘引出端,应在施加负荷处剥去绝缘层。对于绞合线引出端,绞合芯线应在施加负荷载前在施加负荷处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例如:用锡焊或打结的方法)。由于绝缘引出端或绞合线引出端的技术特点而给剥去绝缘层、焊接或打结操作带来困难,并可能因此导致对试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表2试验Ual施加拉力值标称截面积(s)ram2 相应的圆截面引出端直径(d)ram 拉力(容差土10)NS005 d025 1005120 d125 408对
10、于圆截面引出端,带状引出端或插头,其标称截面面积等于有关规范规定的诸标称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绞合线引出端,其标称截面积为由有关规范规定的单股引线截面积的总和。2GBT 242360-2008IEC 60068-22 1:2006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所施加拉力的数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36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a)预处理的方法b)初始检测c)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d)拉力(对于具有非标准尺寸的引出端和其他引出端)e) 剥除绝缘、焊接或打结操作的细节要求(必要时)f)最后检
11、测条款3334351352352364试验ua2:推力试验41 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修理过程中承受外加推力的能力。本试验只适用于尺寸小,质量轻的元器件,而设备和部件不包括在内。注:本试验不适用于可弯曲引出端。可弯曲引出端的试验将在51a)和b)中给出。42一般说明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试验样品的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在接近试验样品主体处施加到引出端上,但是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该有2 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 s1 s。43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44初始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
12、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4,5试验方法参见图2b)。451应用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有关规范应规定对引出端施加推力的方向。452试验程序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在接近试验样品主体处施加到引出端上,但是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该有2 mm的距离。推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 s1 S。施加推力的数值如下:a)线状引出端(圆截面或带状)或插头施加推力的数值
13、符合表3规定。GBT 242360-20081EC 60068-2-2 1:2006表3试验Ua2施加推力值标称截面积(S)6mm2 相应的圆截面引出端直径(d)ram 推力(容差土10)NS005 d025 0 25005120 d125 88对于圆截面引出端,带状引出端或插头,其标称截面面积等于有关规范规定的诸标称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绝缘引出端,应在施加负荷处剥去绝缘层。由于绝缘引出端或绞台线引出端的技术特点而给剥去绝缘层、焊接或打结操作带来困难,并可能因此导致对试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
14、钉、接头等)施加推力的数值由有关规范规定。4,6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4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a)预处理的方法b)初始检测c)本试验是否适用d) 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e)施力方向f)剥除绝缘层的细节要求(必要时)g) 对线状引出端或插头以外的其他引出端,所施加推力的数值h)最后检测5试验Ub:弯曲试验条款434445145I45145245246本试验仅适用于可弯曲的引出端。51 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和修理过程中承受弯瞌力的能力。为了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具有弯曲性能,应采用下述条件:a)在55
15、21和5523中规定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引出端应承受相对于初始位置至少30。的弯曲见图3c);b)在552。2中规定的试验:引出端应能用手指弯曲。52一般说明a)线状或带状引出端弯曲试验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引出端处于试验样品正常使用位置,其引出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旋加弯曲力的砝码。将试验样品主体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GBT 242360-2008IEC 6006822 1:2006方法1:在相反方向弯曲二次或多次。方法2:在同一方向弯血二次或多次。b)签状引出端弯曲试验可用手指弯曲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45。后再恢
16、复到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方法1:在相反方向弯曲二次。方法2:在同一方向弯曲二次。c) 同时弯曲试验应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封接点3 mm处用夹具将试验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夹紧,然后将一砝码加到夹具上,使其引出端下垂。将试验样品主体倾斜45。,然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项试验应在相反的两方向上进行。53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54初始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55试验方法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试验方法如下。551应用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应由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
17、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这种对于受试引出端数目的限制,不适用于同时弯曲试验(见5523),同时弯曲试验一般用于在一侧或多侧有成排列出端的微型电子组件。552试验程序参见图3。5521线状或带状引出端弯曲试验将试验样品主体固定,使其引出端处于正常使用位置,其引出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砝码,其数值按表4规定。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 s3 s的时间内,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有关规范应规定采用下面下列方法中的一种:a)方法1见图3a)每个方向弯曲
18、一次,共二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规定做次数较多的交替弯曲。b)方法2见图3b)同一方向弯曲二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规定做次数较多的弯曲。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点之间不得放置可能影响曲率半径的装置。带状引出端应向其最宽平面垂直弯曲。弯曲力数值应符合表4规定。表4试验Ub施加力值截面模量(五)ram3 相应的圆截面引出端直径(d)ram 力(容差士10)Nz。1510卅 d02S 051510 3Z:4210 3 025d035 1 254210卅Z。12x10_2 o35d050 2 51。210 2Z。05X1旷1 050d0 80 50510 1互1 910 1 080d125 1
19、01 910叫Z; 125d 20注I:对于圆截面引出端,其截面模量z。由下式求出GBT 242360-20081EC 60068-2-2 1:2006五一等式中:d引出端直径。对于带状引出端,其截面系数Z:由下式求出:五一警式中:n与弯曲轴垂直的带状引出端的厚度;6矩形带状引出端的另一边尺寸;z:截面模量。注2:截面模量定义在GBT 31023 1993中的3_21给出,上述公式的推导可从机械工程标准教科书中查到。5522签状引出端的弯曲试验可用手指弯曲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45。后,再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见图3)。有关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a)方法1一次弯曲后,立即
20、在相反方向再做二次弯曲。b)方法2同一方向连续弯曲二次。有关规范可规定其他细节(例如:使用的钳子,弯曲的位置等)。5523同时弯曲试验应在固定面内或当这个面不是给定的场合,在距封接处3 mm左右的一点,夹紧试验样品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在要发生弯曲的边缘处,夹具的曲率半径为01 mm。将砝码加到夹具上,使其引出端下垂,该砝码包括夹具的质量在内,所施加的力应等于表4所规定的值乘以所夹的引出端数目。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 s3 s内倾斜45。,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本试验在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恢复到初始位置,再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再恢复到初始位置(见图3)。注:对于短引出端的试验,其夹具
21、的设计应使在弯曲试验期间,夹具的上表面不会碰到试验样品主体(否则在引出端上将产生拉应力)(见图1)。图1短引出端试验夹具56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57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a)预处理的方法b)初始检测c)本试验是否适用条款5354551d) 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e) 弯曲次数超过二次时,弯曲的方法和次数f)应用的方法和具体细节g)最后检测6试验Uc:扭转试验GBT 242360-2008IEC 6006822 1:200661 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或拆卸过程中承受扭力的能力。62预处理预处理
22、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63初始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64试验方法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试验方法如下。参见图4。641应用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的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范应规定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试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642试验程序每一引出端在距引出点6 mm65 mm处弯曲成90。,弯曲的曲率半径应为075 mm左右见图4a)。在距弯曲处12ram04Inm处夹紧引出端的自由端见图4b),然后将试验样品主体或夹具围绕引出端原来的轴以每5 s旋
23、转一次的速度旋转。其连续旋转应在相反方向交替进行。详细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和下列严酷等级之一进行试验:a)方法1:试验样品主体被夹住严酷等级l:360。三转严酷等级2:180。二转b)方法2:两个引出端被夹住见图4c)严酷等级:180。二转注:方法2主要用于其主体不宜夹住(例如:其直径小于4ram)和在每端有同样的轴向引出端的试验样品。65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66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a)预处理的方法b)初始检测c)本试验是否适用d) 当引出端数目超过3个时,受试引出端的数目e)试验程序和严酷等级f)最后检测条款626,364112: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23.60 2008 电工 电子产品 环境 试验 部分 方法 引出 整体 安装 强度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5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