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pdf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pdf(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43020T 09 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30942007代替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The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bus construction200707-19发布 2008-020 1实施。_-。-。_。_-。_-_-。_。_-_-_一宰瞀鳃紫瓣警瓣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厘仲GB 13094-2007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要目41一般要求42上部结构强度43侧倾稳定性44防火措施45出口-46车内布置“47车内照明“48铰接客车的铰接段“49铰接客车的方向保持”410扶手和把手“411
2、踏步区的防护”412乘员保护”413活动盖板”414视觉娱乐装置一415行李质量的标识一416车厢内通风一附录A(规范性附录) 为行动不便乘客提供方便设施车辆的附加技术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静态侧倾极限计算的验证“附录C(规范性附录)动力操纵门夹持力测量”000000n加n扒俎匏毖船船弘驵前 言GB 13094-2007本标准全部技术内窖为强制性。本标准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2001年11月20日颁布的200185EC指令对除驾驶员座位外座位数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的特殊规定(英文版)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本标准与GB 13094-1997相比
3、,主要变化如下:a)标准的范围按乘员数重新界定,与GB 18986 2003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的范围相衔接,并明确规定不含卧铺客车(1997年版第1章;本版第1章)。b)对下列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改:通道(1997版35,本版31);引道(1997版36本版32)出口(1997版34;本版36);应急出口(1997版33;本版37)应急窗(1997版31;本版39)撤离舱口(1997版32本版311)。c)增加了下列术语和定义:驾驶区(见33);分隔舱(见34)l双引道门(见35);应急门(见38);双窗或多窗(见310),动力控制乘客门(见312);自动控制乘客门(见313);起步阻止装置(
4、见314);车组人员(见315),行动不便乘客(见316);轮椅使用者(见317);优先座位(见318)I可拆式座椅(见319)辅助上车装置(见320);车身降低系统(见321);举升装置(见322),导板(见323);可携式导板(见324),整车运行状态质量(见325),为了便于对标准条款中多次出现的“前”、“后”、“向前”、“最前”、“向后”、“最后”的正确理解,特别加以明确规定(见326)。d)增加了为行动不便乘客提供方便设施的技术要求(见413、4554,附录A)。e)修改了对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要求及验证方法(见1997版42本版42)。IGB 130942007增加了车辆侧倾稳定性的
5、要求及验证方法(见43及附录B)。增加了对导线阻燃性的要求(见4441)。修改了出口最少数量的划分方式及要求(见1997版4412,本版4511)。修改了对乘客门最少数量的要求(见1997版4411;本版4512)。修改了乘客门开设位置的规定(见1997版4421;本版451_3和4514)。增加了双引道门、双窗或多窗分别计为两个车门、两个应急窗的规定(见4515)。增加了对前围、后围的应急出口或设置撤离舱口的规定(见4517)。将对安全顶窗最少数量的规定修改为对撤离舱口(即安全顶窗和或地板出口)最少数量的规定(见1997版4413;本版4518)。增加了对驾驶区出口、驾驶员旁附加座椅的相关规
6、定(见4511l45113)。修改了出口的最小尺寸、双引道门的最小宽度及应急窗、撤离舱口的洞口净面积(见1997版443I;本版452)。增加了对城市客车的乘客门在紧急情况下也能从车外打开的规定(见1997版4443;本版4531)。修改补充了动力控制乘客门防夹的具体要求,增加了关闭力的测量方法(见1997版4453;本版4546及附录C)。增加了对自动控制乘客门的附加技术要求(见455)。对应急门、应急窗、撤离舱口和伸缩式踏步的要求更加全面(见1997版446、447、448、449;本版456、457、458、459)。增加了车辆侧窗的下边缘距其下方地板的高度要求(4575)。修改了对车内
7、布置和扶手的规定(见1997版45、47I本版46、4i0)。增加了对铰接客车的铰接段及方向的保持、车厢内采暖装置、活动盖板、视觉娱乐方面的规定(见48、49、4122、413、414)。w)增加了行李质量标识的规定(见415)。x)删除了对轴载质量、装载质量和车辆通过性的要求(见1997版41、46)。y)删除对车厢内人均清洁空气的定量要求(见1997版4543本版415)。本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a)对于新定型的客车产品,下列条款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36个月后实施:第42条对级和级客车应符合GBT17578的规定;第43条对侧倾稳定性的规定。b)对于已定型的客车产品,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36个
8、月后实施。c)4594对伸缩式踏步的规定,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2个月后执行。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车辆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研发中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客车有限公司、东风杭州汽
9、车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牡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青年尼奥普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DDmDDDDn心曲曲曲D0D曲订GB 130942007公司、亚星一奔驰有限公司、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豪、王云耀、孙鹰、周慧慈、闰仕军、张炳荣、颜祥、王咏炜、房连琨、高春、刘学琼、严则进、曹鬯震、王晓鲁、周建国、陈鹰、沈之雄、洪洋、杨敏、许伦斌、邓佩云、车兆华、文雄、李冬梅、谭文江、马汉平、王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
10、况为:GBT 130941991、GB 13094一1997。1范围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客车结构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M。类和M。类中的I级、级和级单层客车。本标准不适用于卧铺客车、学童客车和专用客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3094-2007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idt ISO 1176:1990)GBT
11、 4780-2000 汽车车身术语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6,ISO 7001:1990,Public information symbols,NEQ)GBT 12428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T 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757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GB 18986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 19260-2003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结构要求QCT 730一2005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3术语和定义GBT 373021996、GBT 15089、GB 18986中确立的以及下
12、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通道gangway乘客从某个(排)座椅到其他(排)座椅、乘客门引道以及乘客站立区域的行走空间。它不包括:a)座椅前方300 mm的空间,对位于轮罩上方的侧向座椅,该尺寸可减小到225 mm!b)踏步上方的空间;c)仅供进入某个(排)座椅或者相向布置的横排座椅的行走空间。注有别于GBT 4780-2000中356。32引道acoe$passage从乘客门向车内直到最上一级踏步的外边缘(通道的边缘)的延伸空间。当车门处无踏步时,引道为从乘客门向内300 mm的空间(按46114613)。33驾驶区drivers compartment除紧急情况外由驾驶员专用的空间,包
13、括驾驶员座椅、方向盘、控制器、仪表及其他驾驶或操纵车辆必须的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注:有别于GBT 4780-2000中321。】GB 13094200734分隔舱separate compartment在车辆行驶时可由乘客或车组人员使用的车内某一空间,该空间与相邻的乘员区相互隔离,但允许有门相通。35双引道门double door可提供两个或相当于两个引道的车门。36出口exit指乘客门或应急出口。37应急出口emergency exit指应急门、应急窗或撤离舱口。38应急门 emergency door仅在异常、紧急情况下作为乘客出口的车门。39应急窗emergency window仅在紧急情
14、况下作为乘员出口的车窗,该车窗可以不装玻璃。310双窗或多窗double Or multiple window能被设想的垂线(或垂面)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均符合一个应急窗的尺寸和通过性要求的应急窗。311撤离舱口escape hatch仅在紧急情况下供乘客作为应急出口的车顶或地板上的开口,即安全顶窗和地板出口。312动力控制乘客门poweroperated service door用人力以外的能量驱动的乘客门。如果其开启和关闭不是自动的,则由驾驶员或车组人员远距离控制。313自动控制乘客门automatically operated service door驾驶员启动控制件后,由乘客
15、开启并再自动关闭的动力控制乘客门。314起步阻止装置starting prevention device能自动防止处于静止状态的车辆被开动的装置。315车组人员member of the crew除驾驶员外的辅助人员(如副驾驶员、乘务员、导游)。316行动不便乘客passenger with reduced mobllity乘坐交通工具有困难的人,如残疾人(包括视觉障碍、智力障碍、肢体损伤)、病人、轮椅使用者、身材2GB 13094-2007矮小者、老人、孕妇和抱婴幼儿者等乘客。317轮椅使用者wheelchair user受身体条件限制而使用轮椅活动的人。318优先座位priority se
16、at为行动不便乘客提供特殊乘坐空间并有相应标记的座位。319可拆式座椅demountable seat能容易地从车上拆下的座椅。320辅助上车装置boarding device便于轮椅使用者上车的装置,如举升装置、导板等。321车身降低系统kneeling system能使车身降低和恢复正常运行位置高度的系统。322举升装置lift带有可升降的平台以供乘客和轮椅在地面(或路沿肩)和乘客区地板之间无障碍进出的装置或系统。323导板ramp在乘客区地板和地面(或路沿肩)之间搭桥的装置。324可携式导板portable ramp可以从车辆结构上分开,并能被驾驶员或车组人员拆走的导板。325整车运行状
17、态质量msss of the vehicle in running order车辆在可运行状态下未载运乘客和或装载货物时的质量,包括整车整备质量、驾驶员和车组人员(如设有车组人员座位)的质量。326“前”和“后” frontandrear按正常行驶方向的车辆的前或后,“向前”、“最前”、“向后”、“最后”等应作相应解释。4要求41一般要求411如果车辆同时属于I级、级和级中一种以上的类别,则该车应根据其所属的每一类别而分别符合本标准中相应的条款。412除非另作规定,本标准中的测量应在车辆处于整车运行状态质量(车组人员就座或有相应配重)、停止在平整的水平地面上进行。如装有车身降低系统,应设置于车
18、辆行驶时的正常高度。当本标准要求在整车运行状态质量时车内某一表面应水平或处于一定角度,对于采用机械悬架的车辆,只要车辆在制造厂声明的装载条件下能够满足要求,则允许车辆在整车运行状态质量时该表面倾斜或超过所规定的角度。如果车辆装有车身降低系统,则该系统不应处于工作状态。GB 13094-2007413如客车设有协助行动不便乘客和或轮椅使用者的装置,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2上部结构强度客车的上部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级和级客车应符合GBT 17578的规定。43侧倾稳定性431 车辆的侧倾稳定性是指车辆水平停放在试验平台上,向左右两边倾斜28。,而不会翻转。432进行车辆侧倾稳定性试验时,车
19、辆应处于整车运行状态质量,并且有:4321 每个乘客座椅上载荷Q;如果车辆预定有站立乘客和一名站立的车组人员,对应的载荷应均布在相应的站立区,质心高度位于地板上方875 mm如车辆装有车顶行李架,应按照制造厂规定的质量装载,其值不小于RU;车内行李架及行李舱内应无任何行李。其中。Q、R、y;的数值按GBT 12428核定。4322如果车辆有可变的座椅数量、站立乘员数和设计运载一个或多个轮椅,涉及发生变化的乘客区,4321中的载荷应是以下规定中的较大者:a) 这个区域内乘客数的质量,包括任何可拆式座椅的质量;b)这个区域内站立乘客数的质量c)这个区域内轮椅和其使用者质量,总质量250 kg,质心
20、高度在每个轮椅空间中心地板上500 mTll;d)座位乘客、站立乘客和轮椅使用者的质量及在这些可能情况下的组合质量。433用来防止车辆滑动的挡块,其高度应不大于侧翻前轮胎平面(车辆在432规定的载荷下)和轮辋之间距离的23。434车辆侧倾试验时,正常使用情况下不接触的车辆零件不应接触,也不应损坏或移位。435可用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方法见附录B),在431和432的条件下,车辆应不发生翻转,进行计算时应考虑下列参数:a)质量和尺寸;b)质心高度;c)弹簧刚度;d)轮胎垂直刚度和横向刚度;e)空气弹簧中空气压力的控制特性;f)力矩中心的位置g)车身的抗扭强度。44防火措施441发动机舱441
21、1发动机舱应使用符合GB 8410规定的隔音、隔热材料,不应使用易浸吸燃料、润滑油或其他易燃物而又无防渗透覆盖层的材料。4412应合理布置发动机舱并采取设置泄油孔等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燃料、润滑油或其他易燃物积聚在发动机舱内。4413发动机舱或其他热源(如缓速器或车内采暖装置,但不包括热水循环装置)与车辆其他部分之间应安装隔热材料。用于联接隔热材料的固定夹、垫圈等也应防火。442燃油箱4421燃油箱应固定牢靠,其安装位置应使其在车辆遭到前、后碰撞的事故中受到车身结构的保护,同时,燃油箱的任何部位距车辆前端应不小于600 mm,距车辆后端应不小于300 mitt。4422燃油箱的任何部位均不应凸
22、出于车身总宽。4423燃油加注口应只能从车外使用,并且与乘客门或应急门的距离,应不小于500 rnm(对汽油箱)或250 ram(对柴油箱);其位置不应设在加油时燃油可能滴溅到发动机或排气系统的位置。4GB 13094-20074424如果燃油加注口位于车辆侧面,加注口盖关闭时,不应凸出于邻近的车身表面。4425加注口盖应不能意外开启。443燃油供给系统4431燃油供给系统不应设置在驾驶区或乘客区内。4432燃油供给系统的油管和其他部件应布置合理,并可靠保护。4433车身结构或动力总成的扭转、弯曲及振动,不应使供油管路处于非正常受力状态。4434燃油供给系统的刚性零件与柔性管路组合时,应保证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3094 2007 客车 结构 安全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