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pdf
《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pdf(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260 C 66 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158一2006代替GB12158-19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eneral guideline for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accidents 2006-06-22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2圄01实施发布GB 12158-2006 前言本标准是对GB12158-19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的修订。本标准的第5、6、7、8章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PDCLC/TR 50404: 2003(机械安全避免静电危害的指南和推荐规
2、范、ANSI/ESD-S20.201999(建立一个静电放电控制大纲、IEC79-20 1996-10(爆炸性气体的静电点燃危险性。本标准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增加了相对湿度较低时静电危害容易发生,控制温度可以防止静电危害发生的描述;增加了防止静电危害管理措施的要求;一-调整和增加了对静电消除器的使用规定;一二增加了对暴露表面、分层结构、金属网、防静电绳索或软管、金属链、恶劣天气、合成材料等因素的对应要求;-一修改了对管道施工中跨接的要求;一一一增加了非金属材料制造罐、管道的表面电阻和体电阻率的界限要求;一增加了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的内容;一一-删除了附录中最小点燃能量数据,增加了质量浓度上下限;
3、增加了多种物质的引爆、引燃的界限。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留根、肖义庆、喊兰兰、罗伶、陈悼为。I 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1 范围本标准描述了静电放电与引燃,规定了静电防护措施、静电危害的安全界限及静电事故的分析和确定。本标准适用于存在静电引燃(爆)等静电危害场所的设计和管理。其他的静电危害(如静电干扰、静电损坏电子元件)可以参考本标准的有关条款。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炸药、电火工品的静电危害防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4、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6950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GB 6951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GB 12014 防静电工作服GB/T 15463一1995静电安全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静电导体static conductor 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X106n.m(即电导率等于或大于1X 10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
5、X 107 n的固体表面。3.2 静电亚导体static sub-conductor 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大于1X106n.m,小于1X1010n.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大于1X107n,小于1X1011n的固体表面。3.3 静电非导体static non-conductor 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X1010n.m(即电导率小于或等于1X 10一10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X1011n固体表面。3.4 最小点燃能量minimum ignition energy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影响物质点燃的各种因素均处于最敏感的条件,点燃该物质所需的最小电气能量。3.5 间接接地i
6、ndirect static earthing 为使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接地的金属体紧密相接的一种接地方式。GB 12158-2006 3. 6 爆炸危险场所explosion endangered places 爆炸性混合物(气体及粉尘)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3. 7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c1assification of hazardous areas 3. 7. 1 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含蒸气和薄雾)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3.7.2 1
7、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3.7.3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3.8 缓和时间带电体上的电3.9 静置时间在有静电危下,允许进行下4 放电与引燃放电种类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要发生在相距较近的体间仅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场合,当静电非导体的厚度小于8mm,其表面散至安全值以电集中点,释放能量比较集中,引燃、引爆能力很强放电时有声光,将静电非导体上一定范围内所带的大播型刷形放电荷密度大于或等于2.7 X 10 -4 C/ m I量电荷释放,放电能量大,引燃、引爆能力强时较易发生4. 2 在相同带电电位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表面带负电荷时发生的放电比带正电荷时发生的放电,对可燃气体的引燃能力可大一个数量
8、级。4.3 在下列环境下,更易发生引燃、引爆等静电危害。2 一一可燃物的温度比常温高;一一局部环境氧含量(或其他助燃气含量)比正常空气中高;一一-爆炸性气体的压力比常压高;一一相对湿度较低。5 静电防护管理措施本章规定了在静电危险场所应采取的管理上的要求。5.1 静电危害控制方案在静电危险场所,应制定静电危害控帘,包括:人员以适合的方5. 3 检查任何技术措5. 4 标志与记所有静电危阳度等予以研究选用。6. 1 基本防护措施6. 1. 1 减少静电荷产生GB 12 158-2006 对采取的防静电及发生静电危害的可能程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唔可p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
9、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最小。静电起电极性序列表见附录B。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量做到接触面积和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6. 1. 2 使静电荷尽快地消散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做导通性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静电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均不应大于1X106.(1。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0.(1,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接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 .(1。GB 12158-2006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为了限制静电导体对地的放电电流,允
10、许人为地将其泄漏电阻值提高到lXl04nlX106n,但最大不得超过1X 109 n。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增温可以防止静电危害的发生,但这种方法不得用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0区。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对于高带电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适量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接地。6. 1.3 带电体应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或利用各种形式的金属网,减少静电的积聚。同时屏蔽体或金属网应可靠接地。6.1.4 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装备时,应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
11、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的高速剥离等。6.1.5 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6. 1. 6 限制静电非导体材料制品的暴露面积及暴露面的宽度。6. 1. 7 在遇到分层或套叠的结构时避免使用静电非导体材料。6. 1. 8 在静电危险场所使用的软管及绳索的单位长度电阻值应在1X 103 n/m 1 X 106 n/m之间。6. 1.9 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禁止使用金属链。6. 1. 10 使用静电消除器迅速中和静电静电消除器是利用外部设备或装置产生需要的正或负电荷以消除带电体上的电荷。静电消除器原则上应安装在带电体接近最高电位的部位。消除属于静电非导体物料的静电,
12、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静电消除器。静电危险场所要使用防爆型静电消除器。6.2 固态物料防护措施6.2. 1 非金属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与金属导体相互联接时,其紧密接触的面积应大于20cm20 6.2.2 架空配管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持可靠的电气连接。室外的系统同时要满足国家有关防雷规程的要求。6.2.3 防静电接地线不得利用电源零线、不得与防直击雷地线共用。6.2.4 在进行间接接地时,可在金属导体与非金属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之间,加设金属筒,或涂导电性涂料或导电膏以减少接触电阻。6.2.5 油罐汽车在装卸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接地导线(可卷式),夹子和接地端子将罐车与装卸设备相互联接起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2158 2006 防止 静电 事故 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