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 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pdf
《EJ T 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J T 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20.30 F 40 备案号:11082-2003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Specif icat i。ns。finitial ge。logical-ge。physicald。cumentati。n。nin-situ leaching sandst。netype uranium dep。sits 2002-11-20发布2003一02一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EJ/T门59-2002目欠前言1范围.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l 3术语、符号和缩略语.I 4目的任务.I 5技术要求.I 6编录工作
2、程序.3 7编录的主要内容.4 8编录的检查和验收.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岩心牌式样.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岩(矿心物探编录记录表式样.9 附录C(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柱状图式样.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钻孔综合成果表式样.11 附录E(规范性附录钻孔定位通知书式样.12 附录F(规范性附录)钻孔施工通知书式样.13 附录G(规范性附录)钻孔设计指示书式样.14 附录H(规范性附录)钻孔见矿预告通知书式样.15 附录I(规范性附录)钻孔补取矿心通知书式样.16 附录J(规范性附录)钻孔任务变更通知书式样.17 附录K(规范性附录)钻孔终止通知书式样.18 附录L(规范性附录)岩(矿)心验
3、收单式样四附录M(规范性附录)钻孔孔深校正报告单式样.20 附录N(规范性附录)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式样.21 附录0(规范性附录)钻孔质量验收书式样.22 附录P(规范性附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本式样.23 EJ/T 1159 - 2002 目lj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0、附录P是规范性附录。II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二一六大队。J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水泉、颜启明、郑恩政、常桂兰、王正其、高同德。EJ/T
4、1159-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中地质物探原始编录的目的任务、技术要求、工作程序、编录内容、资料整理及检查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岩(矿)心编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17412. 1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一一火成岩
5、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一一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一一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EJ/T 1158 地浸砂岩型铀矿取样规范JJG (核工)022一1991y编录取样仪检定规程3 术语、符号和缩略语本章无条文。4 目的任务钻探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物探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尤其是对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现象的真实反映,为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基础资料。5 技术要求5. 1 地质编录的技术要求5. 1. 1 真实性岩(矿心地质编录应客观地反映岩(矿)心的实际,编录工作必须在钻机施工现场
6、进行。对地质现象和铀矿化应全面、仔细地观察和记录,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及矿化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摄像。严禁回忆编录和推断编录。5. 1. 2准确性对地质现象应准确判断、准确素描、准确文字描述和准确测量。5. 1. 3 统一性5. 1. 3. 1 统一圈例使用GB958规定的统一图例,亦可根据本地区特点简化、合并或增补图例。5. 1. 3. 2统一记录表格各项原始记录、通知、登记和编录表格,应按统一的内容和式样制定(见附录A附录的。EJ/T 1159-2002 5. 1. 3. 3 统一岩石矿物定名和粒级划分标准编录应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石和矿物标本,统一编号送实验室鉴定分析,按GB/T17412.
7、 1、GB/T17412.2和GB/T17412.3的规定正确定名,建立本地区的岩石定名标准和粒级划分标准。5. 1. 3. 4 统一确定岩石颜色标准编录应系统采集不同层位、不同岩性段、不同粒级的岩石标本,正确确定颜色色标,建立本地区的岩石颜色系列标准。5. 1. 3. 5 统一地层划分工作初期应广泛收集本地区地质资料,统一地层划分,统一使用。5. 1. 3. 6 统一工程编号一个地区的各种工程应使用统一的代号和编号,具体见GB958. 5. 1. 3.7 统一比例尺钻孔编录一般采用1: 100比例尺,铀矿化及其它重要部位应采用1: 50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5. 1.4 及时性编录人员应及时到
8、现场检查了解钻探进展情况并及时编录,原则上不允许隔日编录。5. 1. 5 一致性地质编录与物探编录应同步进行,编录的回次进尺、岩(矿心长度应一致。5. 1.6 保存性编录的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件应使用2H绘图铅笔和防水黑墨水在正品计算纸上绘制。5.2 物探编录的技术要求5.2. 1 基本技术要求物探编录应在现场进行。物探编录使用的仪器应具备测量y和(y + )照射量率的功能。物探编录与地质编录应同步进行,记录的岩(矿心长度及位置应与地质编录确定的一致。物探编录工作要在测井前结束,对测井发现的铀矿化段应进行重复或检查编录。5.2.2 仪器要求5. 2. 2. 1 基本要求岩(矿)心物探编录仪器
9、(y + 编录仪,以下简称仪器应该按JJG(核工)022-1991检定合格。5.2. 2.2 仪器校准仪器应每隔一个月用5号固体锚源校准一次,检修或更换主要灵敏元件后,必须重新校准。仪器校准时,应准确记录数据、计算其平均值、绘制校正曲线。计算换算系数时,若整条校正曲线的线性超过要求时,要分段计算换算系数。5.2.2.3 仪器检查准确性、稳定性、一致性检查:仪器必须进行准确性、稳定性、一致性检查,检查合格的仪器方可投入使用。在同一工作区,每年准确性、稳定性、一致性检查不少于三次(一般投入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工作结束后各做一次。每天出工前后,应在相同条件下检查仪器的底数和灵敏度,并作记录,与第一次
10、校正时的灵敏度相比,超过10%应重新校正。编录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5.3 编录仪器、工具、材料、设备等包括下列内容:2 一一地质锤、编录刀:一一放大镜:一一一钢卷尺、直尺、量角器:一10% HCl溶液:EJ/T 1159-2002 一一编录夹、钻孔原始地质编录:一一2H铅笔、彩色铅笔:一一样品袋、标本袋、标签表:一y+f3编录仪:一一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笔计本电脑。6 编录工作程序6. 1 检查钻探班报表检查钻探班报表记录,如有错误和缺项,应要求机台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改正。6.2检查岩(矿心6. 2. 1 地质编录人员应:a) 检查岩(矿)心是否清洁,若被泥浆
11、污染时,应用清水冲洗干净(松散砂岩不得水洗):b) 清除非岩心部分:c) 检查岩(矿心摆放顺序是否正确,有无颠倒混淆现象:d) 检查岩心箱编号、岩心牌记录是否齐全、准确,摆放位置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岩心牌式样见图A.1. 6.2.2物探测量前,测量人员应与地质编录人员一起核对钻探班报表,检查岩(矿)心的摆放顺序测量时,岩心箱应放平,用仪器对岩(矿心扫描一遍,并将矿心从岩心箱取出,放置距岩心箱lm以远处,并做出标记:测量结束后,岩(矿心应放回原处。对松散的矿心在取放时,应防止与自身、与围岩污染,防止矿心损失。岩(矿心物探编录记录格式见图B.1. 6. 3编录6. 3. 1 概述将岩心箱
12、按顺序平放地面,先大体了解地层结构、岩石结构构造、氧化带特征和矿化现象。6.3.2 复测岩(矿)心长度采出的岩(矿)心,应紧密连接,呈同一圆柱体。如岩(矿)心破碎成粉末状时,应将粉末状岩(矿)心装入与钻头内径相当的筒中,作为提取岩(矿心的长度,以避免将岩(矿)心拉长,人为提高岩(矿心采取率。6.3.3 计算回次岩(矿)心采取率在没有残留岩(矿心的情况下,用公式(1)计算回次岩(矿心采取率:在有残留岩(矿)心的情况下,可用公式(2)计算回次岩(矿心采取率。N=z阳(1)N= I x100% . (2) L+L干I-Li 式中zI一一本回次提取岩(矿)心长度,单位为米(m);L一一本回次钻进进尺长
13、度,单位为米(m);L,上回次残留岩(矿)心长度,单位为米(m);Lr一本回次残留岩(矿)心长度,单位为米(m);N一一本回次岩(矿)心采取率,也6.3.4地质物探编录3 EJ/T 1159-2002 按要求详细进行岩(矿)心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具体内容见7.四日7.2)。对重要地质现象应收集声象资料。需要中途测井时,应及时发送中途测井通知书。遇机台孔深校正时,应履行监督认定的职责。6.3.5岩(矿)心取样根据岩心地质编录、y自编录和测井等资料,按设计要求及时采集岩(矿心标本、样品,并详细记录。取样技术要求按EJ/T1158执行。6.4终孔当钻孔达到地质设计要求时,应发出测井、钻孔终止、封孔等
14、通知书。6.5 检查和室内整理6. 5. 1 检查和整理资料依据现场编录、标本、样品的鉴定和测试结果,对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归纳和整理。及时组织现场互检、专检。认真核查编录资料、测量数据。做好岩(矿心移交工作。6.5.2编录工作小结每个钻孔编录工作结束后,应做一工作小结附于编录本之后。小结内容包括施工日期、终孔孔深、校正孔深、岩(矿心长度、岩(矿)心采取率、钻孔所揭穿地层或目的层特征、主要地质认识及存在问题等。6.5.3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 200 1 : 500,矿段柱状图应另行制作或放大至1: 50 1 : 100:用花纹符号编制柱状图:在柱状图上绘制岩(矿)心目y测量曲
15、线、伽玛测井曲线和综合测井曲线:文字说明中应分层分段进行综合描述:编写综合柱状图小结,重点是对钻孔的地质认识和存在的问题。钻孔综合柱状图见图c.1. 6.5.4填写钻孔综合成果表按图D.1填写钻孔综合成果表。6.5.5 汇集钻孔资料提交钻孔综合成果表(式样见图D.1)、钻孔定位通知书(式样见图E.1)、钻孔施工通知书(式样见图F. 1)、钻孔设计指示书(式样见图G.1)、钻孔见矿预告通知书(式样见图H.1)、钻孔补取矿心通知书(式样见图I.1)、钻孔任务变更通知书(式样见图J.1)、测井通知书、钻孔终止通知书(式样见图K.1)、岩(矿)心验收单(式样见图L.1)、钻孔孔深校正报告单(式样见图M
16、.1)、钻孔弯曲度计算表、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式样见图N.1)、钻孔质量验收书(式样见图0.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本(式样见图P.1和图P.2)、钻孔综合柱状图和检查记录表等资料,并装入专门的资料袋。袋上注明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工作地区、钻孔号、终孔孔深、校正孔深、施工日期及袋中资料目录。整个钻孔地质物探编录,应在终孔后5d8d内整理完毕。7 编录的主要内容7. 1 地质编录的主要内容7. 1. 1 岩石特征7.1.1.1 岩石名称编录中应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岩石名称命名原则按: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具体见GB/T17412. 1、GB/T 17412.2和GB/T17412. 3. 7.
17、 1. 1. 2岩石颜色应详细观察描述岩石的颜色、颜色的变化特征,分析和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岩石颜色描述应区分整体颜色、局部颜色或斑点色。通过分析岩石颜色,研究、判断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地球化学环境。7.1.1.3 物质成分4 EJ/T 1159-2002 描述内容应包括碎屑物质的组成、成分、形态、大小、颜色、次生变化等。7. 1. 1. 3. 1 矿物碎屑应描述石英、长石、其它硅酸盐矿物、云母类、绿泥石、各种副矿物碎屑等,详细描述其形状、大小、磨圆度等。7.1.1.3.2岩屑应区分稳定岩屑和不稳定岩屑,大致确定它们的比例,描述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7. 1. 1. 3. 3 有机质主要描述包括
18、各类动物的、植物的以及沥青质有机质及其含量等。描述内容包括有机质种类、分布、形状、颜色、光泽、炭化(或硅化、铁化程度等:沥青类应对其产出状态、颜色、断口、气昧、硬度和粘度、脆度等认真观测,注意区分沥青质和炭质沉积物。7. 1. 1. 3. 4胶结物描述胶结物的成分、颜色、含量、分布特征、均匀程度、次生蚀变、胶结类型和胶结方式等。胶结类型和胶结方式的确定应与室内岩矿鉴定工作相结合。编录过程中应估计岩石中碳酸盐含量,描述碳酸盐成分及分布特征。按下列经验标准判断岩石中碳酸盐的含量:一一I级:加10%HC1溶液,在岩块上不起泡或微弱起泡,C02含量小于3%:一II级:加10%HC1溶液,在岩块上很容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J 1159 2002 砂岩 铀矿 钻探 工程地质 物探 原始 编录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