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GB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建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年 月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的通知建标 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 号文和建设部建标号文的要求 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自 年月 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
2、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 月 日目次总则系统的工程设计一般规定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接收天线前端干线传输分配网络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防雷 接地与安全防护供电系统的工程施工一般规定接收天线前端机房干线架设支线和用户线防雷 接地及安全防护系统的调测系统的工程验收一般规定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系统质量的测试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文件附录 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附录 常用测试表格附录 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总则为使有线电视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 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 确保质量 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
3、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射频同轴电缆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 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系统的工程设计 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系统的工程设计一般规定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 调频广播 卫星接收微波传输 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 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预留 个频道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 对无法避免的干扰 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传输方式的确定 当传输干线的衰耗 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 小于 时 可采用甚高频 超高频直接传输方式 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 时
4、应采用甚高频 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 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 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 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时 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 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设备 部件及材料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 其性能外观应一致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 输出标称阻抗 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用户分配部分前端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室内工作的设施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系统
5、可采用无干线系统 独立前端系统 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 并宜符合下列要求无干线系统模式规模很小 不需传输干线 由前端直接引至用户分配网络 图图 无干线系统模式独立前端系统模式是典型的电缆传输分配系统 由前端 干线 支线及用户分配网组成 图有中心前端的系统模式规模较大 除具有本地前端外 还应在各分散的覆盖地域中心处设置中心前端 本地前端至各中心前端可用干线或超干线相连接 各中心前端再通过干线连至支线和用户分配网络 图有远地前端的系统模式 其本地前端距信号源太远应在信号源附近设置远地前端 经超干线将收到的信号送至本地前端支线及用户分配部分支线及用户分配部分中心前端超干线干线中心前
6、端超干线中心前端干线干线干线干线前端中心前端超干线前端 图图 独立前端系统模式图 有中心前端的系统模式远地前端超干线前端干线支线及用户分配部分干线支线及用户分配部分图 有远地前端的系统模式注 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的规定系统载噪比 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最小设计值应符合表 的规定系统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最小设计值表项目 设计值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 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无干线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 的规定无干线系统指标分配系数表项目 前端 分配网络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独立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 应
7、根据干线的衰耗值按表 的规定选取独立前端系统指标分配系数表项目前端 干线 分配网络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具有中心前端和远地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 的规定中心前端和远地前端系统指标分配系数表项 目 本地前端远地前端中心前端本地干线超干线中心干线 分配网络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载噪比 交扰调制比 载波互调比的分贝 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分配给某一部分载噪比的分贝数分配给该部分载噪比的系数分配给某一部分交扰调制比的分贝数分配给该部分交扰调制比指标的系数分配给某部分二阶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分配给该部分载波互调比的系数分配给该部分三阶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系统输出口电平设计值宜符合下列要求非
8、邻频系统可取采用邻频传输的系统可取注 在强场强区的较高楼层可提高电平 以避免同频干扰系统输出口频道间的电平差的设计值不应大于表的规定系统输出口频道间电平差表频 道 频 段 系统输出口电平差任意频道超高频段甚高频段甚高频段中任意 内超高频段中任意 内相邻频道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安装位置应设置在较高处 避开接收电波传输方向上的阻挡物和周围的金属构件 并应远离公路 电气化铁路 高压电力线以及工业干扰等干扰源接收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主观视听效果综合确定 实际测试时 宜选择不少于 个有可比性的测试点 在每个测试点上 应测试所有频道 频率 的信号场强 频带内和频带外 邻频 的干扰场强对新
9、建建筑物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 可根据理论计算值并按主观视听和实际测试结果来确定 实际测试可采用模拟建筑物建成以后的状况来测定接收天线和天线放大器应按下列要求选用每接收一个电视频道信号 应采用一副相应频道的接收天线 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视广播信号源处于同一方位时 可共用一副宽频带天线 接收到的每一个频道的信号质量应满足系统前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当接收信号场强较弱 反射波较多或干扰较大时 使用普通天线不能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 可采用高增益天线 加装低噪声天线放大器或采用特殊型式的天线接收天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天线与天线竖杆 架 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风荷载和冰荷载天线与天线竖杆 架 应具有防潮 防霉
10、抗盐雾 抗硫化物腐蚀的能力 用金属构件时 其表面必须镀锌或涂防锈漆天线在竖杆 架 上调整时 应能转动和上下移动 其固定部位应方便 牢靠天线 竖杆 架 拉线与支撑 附件应组装方便 固定可靠安装在室外的天线馈电端 阻抗匹配器 天线避雷器 高频连接器和放大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措施接收天线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拉线竖杆 架 的安装方式时 拉线不得位于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上竖杆 架 和抛物面天线的安装应按生产厂提供的资料和要求设计天线放大器应安装在竖杆 架 上 天线至前端的馈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 其长度不得大于 并不得靠近前端输出口和干线输出电缆两副天线的水平或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的工
11、作波长的 且不应小于最低层天线与支承物顶面的间距不应小于其工作波长前端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前端的噪声系数前端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采用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式中 频道放大器输出电平设计值频道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采用宽带放大器输出型前端式中 宽带放大器每个频道输出电平设计值宽带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系统传输的频道数目分配给前端的交扰调制比具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 采用视频设备的信噪比不应小于采用相邻频道传输的前端设备 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具有 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频率偏移在甚高频段不应大于图像伴音功率比的调整范围应为
12、干线传输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入电平的最低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入电平的最低值分配给干线部分的载噪比单个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该干线上串接放大器的个数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出电平的最高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出电平的最高值干线放大器的标称最大输出电平分配给干线部分的交扰调制比干线放大器在常温下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的设计值 应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设有自动电平调节 的干线系统未设自动电平调节 的干线系统式中 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的设计值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干线传输部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干线衰耗不大于 时 可采用斜率均衡和手动增益调整的放大器当干线衰耗大于 小于 时 必须采用自动
13、增益调节 干线放大器当干线衰耗超过 时 必须采用自动电平调节干线放大器当传输干线中需要提供分配点时 宜采用桥接放大器或定向耦合器分配网络分给分配网络部分的交扰调制比 载波互调比的指标 宜在分配网络部分的桥接放大器和各延长放大器上均等分配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设计值桥接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分配给桥接放大器的交扰调制比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延长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设计值延长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分配给延长放大器的交扰调制比分配网络宜采用分配 分支或分支 分支方式分配器的空余端和最后一个分支器的主输出口 必须终接负载前端机房和
14、自办节目站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 应设置单独的前端机房 播出节目在 套以下时 前端机房的使用面积宜为 播出节目每增加 套 机房面积宜增加具有自制节目功能的有线电视台 可设置演播室和相应的技术用房 演播室的工艺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演播室天幕高度宜为室内噪声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附录 噪声评价曲线的规定 并应小于混响时间为室内温度夏季不高于 冬季不低于演播室演区照度不低于 色温为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系统中所用部件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 室外信用的部件还应有良好的防潮 防雨和防霉措施在有盐雾 硫化物等污染区使用的部件 尚应具有抗腐蚀能力部
15、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部件及其附件的安装应牢固 安全并便于测试 检修和更换应避免将部件安装在厨房 厕所 浴室 锅炉房等高温 潮湿或易受损伤的场所在室内安装系统输出口用户面板 其下沿距离地楼 面的高度应为 或前端设备应组装在结构坚固 防尘 散热良好的标准箱柜或立架中 部件和设备在立架中应便于组装 更换 立架中应留有不少于两个频道部件的空余位置固定的立柜 立架背面与侧面离墙面净距不应小于前端机房和演播控制室宜设置控制台 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 在主要通道不应小于 在次要通道不应小于演播控制室 前端机房内的电缆敷设宜采用地槽 对改建工程或不宜设置地槽的机房 也可采用电缆
16、槽或电缆架 并置于机架上方 采用电缆架敷设时 应按分出线顺序排列线位 并绘出电缆排列端面图电缆 光缆 线路路由设计 应使线路短直 安全 稳定可靠 便于维修 检测 并应使线路避开易受损场所 减少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的交叉跨越室外线路敷设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当用户的位置和数量比较稳定 要求电缆线路安全隐蔽时 可采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当有可供利用的管道时 可采用管道电缆敷设方式但不得与电力电缆共管孔敷设对下列情况可采用架空电缆敷设方式不宜采用直埋或管道电缆敷设方式用户的位置和数量变动较大 并需要扩充和调整有可供利用的架空通信 电力杆路当有建筑物可供利用时 前端输出干线 支线和入户线的沿线 宜采用墙壁电缆敷
17、设方式电缆与其它架空明线线路共杆架设时 其两线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的规定电缆与其它架空时线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间距表种类 间距电力线及以下电力线广播线通信线电缆在室外敷设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中的有关规定电缆在室内敷设 宜符合下列规定在新建或有内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内 可采用暗管敷设方式 对无内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可采用线卡明敷方式不得将电缆与电力线同线槽 同出线盒 同连接箱安装明敷的电缆与明敷的电力线的间距不应小于分配放大器 分支 分配器可安装在楼内的墙壁和吊顶上 当需要安装在室外时 应采取防雨措施 距地面不应小于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有防止直击雷 感应雷和
18、雷电侵入波的措施接收天线的竖杆 架 上应装设避雷针 避雷针的高度应能满足对天线设施的保护 当安装独立的避雷针时 避雷针与天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独立避雷针和接收天线的竖杆均应有可靠的接地 当建筑物已有防雷接地系统时 避雷针和天线竖杆的接地应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共地连接 当建筑物无专门的防雷接地可利用时 应设置专门的接地装置 从接闪器至接地装置的引下线宜采用两根从不同的方位以最短的距离沿建筑物引下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沿天线竖杆 架 引下的同轴电缆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或采用单屏蔽电缆穿金属管敷设 双屏蔽电缆的外层或金属管应与竖杆有良好的电气连接设置在天线附近的天线放大器 当采用单独的电源线馈电时
19、 电源线应单独穿金属管敷设 并严禁架空明敷进入前端的天线馈线应加装避雷保护器市区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 郊区旷野的架空电缆线路在分支杆 引上杆 终端杆角深大于 的角杆 安装干线放大器的电杆 以及直线线路每隔根电杆处 均应将电缆外层屏蔽接地室外线路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向系统设备及用户设备提供电源的室外电力线路 自室外引入建筑物时采取的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的规定电缆进入建筑物时 在靠近电缆进入建筑物的地方 应将电缆的外导电屏蔽层接地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架空电缆直接引入时 在入户处应
20、增设避雷器 并应将电缆外导体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进入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 在入户处应与接地装置相连电缆直接埋地引入时 应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与接地装置相连系统内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道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当不相连时 两者间的距离不宜小于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屋顶之间敷设电缆 应将电缆沿墙降至防雷保护区以内 并不得妨碍车辆的运行 其吊线应作接地处理当天线针 架 的高度超过 且高于附近建筑物 构筑物或处于航线下面时 应设置高空障碍灯 并应在杆 架 或塔上涂颜色标志系统的安全防护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中有关安全要求的规定供电不设演播室的系统 前端机房宜采用 单
21、相交流电源 并应有独立的供电回路设置演播室的系统宜采用 电源 并应从总配电盘 箱 柜 引入独立的供电回路演播室灯光与技术设备的供电 应分别设置供电回路 并应采用相应的防干扰措施前端机房和演播室的设备供电电压波动超过范围时 应设电源稳压装置干线放大器的供电应采用芯线馈电的方式 电源插入器宜设置在桥接放大器处当供给供电器的电力线路与电缆同杆架设时 供电线材应采用绝缘导线 并应架在电缆的上方 与电缆的距离应大于系统的工程施工一般规定系统的工程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并应遵守本章的规定系统的工程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施工单位必须执有系统的工程施工执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 并已会审批准 施工人员应熟悉有关
22、图纸并了解工程特点 施工方案 工艺要求 施工质量标准等施工所需的设备 器材 辅材 仪器 机械等应能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新建建筑系统的工程施工 应与土建施工协调进行预埋线管 支撑件 预留孔洞 沟 槽 基础 楼地面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区域内应能保证施工用电系统的工程施工前 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施工区域内建筑物的现场情况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 包括横跨道路 的情况允许同杆架设的杆路及自立杆杆路的情况敷设管道电缆和直埋电缆的路由状况和预留管道的情况 以及各管道作出路由标志情况在施工现场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的情况施工前应对系统使用的材料 部件和设备进行下列检查按照施工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 分类各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200 1994 有线电视 系统工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