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 1174-2004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pdf
《EJ T 1174-2004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J T 1174-2004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20.30 F 40 备案号:136672004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174-2004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Specificat i。nsf。rdrafting ge。l。gical rep。rt。nuranium expl。rati。n2004一02一16发布2004一06一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060531000021 EJ/T 1174-2004 目次前吉.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性质和用途.1 4 编写基本准则5 编写要求.2 6 审定与汇交.2 附录A(资料性附录)硬岩型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3 附录B
2、(资料性附录)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9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1 EJ/T 1174-2004 II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E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李友良、张金带、蒋兴泉、王金平、常挂兰。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及其编写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铀矿勘查地质报告(以下简称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EJ/T 1174-2004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
3、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19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盯IT1157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查规范3 性质和用途3. 1 勘查地质报告是综合描述铀矿及与其共生和伴生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技术经济意义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是
4、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3.2 勘查地质报告可作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床带、段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铀矿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它筹资或融资、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3.3 勘查地质报告也是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铀资源储量进行管理和有关单位开展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4 编写基本准则4. 1 铀矿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勘查地质报告。勘查主管部门或投资主体确定勘查阶段间连续工作而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为基础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
5、写该放弃区块的勘查地质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勘查地质报告4. 2 勘查地质报告应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z地质勘查工作应符合GB/T13908、GB/T17766、DZ/T0033、DZ/T0199和EJ/T1157的技术要求:应全面准确取得第一手地质资料,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4.3 矿山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查阶段,并编写相应阶段的勘查地质报告。4.4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勘查地质报告中应包括可行性评价工作内容地质勘查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概略研
6、究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应由具有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或具有资质的技术经济专家会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EJ/T 1174-2004 4.5 勘查地质报告的内容应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资料应齐全,各项数据应准确,研究分析应深入透彻,结论依据应真实可靠。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主管部门审定的新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应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绘制图件和编写报告。4.6 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规定的编写提纲主要针对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时,可根据不同工作程度和地质实际情况对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中所列条目和内容进行增减、取
7、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成果、资料及有关文件应全部编入报告,不应遗漏。5 编写要求5. 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后,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技资主体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原始地质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如发现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勘查单位不应进行报告编写。5.2 在勘查地质报告编写前,编写报告的技术负责人应结合铀矿特点和勘查工作实际情况以及投资主体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以本标准相关附录为基础进行增减和取舍,拟定切合实际的报告编写提纲,送勘查项目技资主体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5. 3 编写报告的技术负责人应根据批准的编
8、写提纲制定工作计划。报告编写中,应定期或分阶段进行检查,研究解决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井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5.4 勘查地质报告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矿业权人为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可酌情将正文内容合理分册编写,每册单独装订。5.5 采用传统采矿方法开来的硬岩型铀矿与采用地下榕浸技术开采的砂岩型铀矿,由于勘查工作内容、要求等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在编写勘查地质报告时应分别采用附录A和附录C所列的编写提纲。5.6 勘查地质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铀矿床(矿段、矿带)(勘查阶段名称)地质报告。5. 7 勘查地质报告应全面系统,重点突出,表述严谨。5. 8 报告编写中应
9、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报告、附图和附表中所使用的文字、符号、代号、术语、表式、图式、图例、比例尺、图幅大小等应符合相关怀准的规定。6 审定与汇交6. 1 勘查地质报告按照有关铀矿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规定,经初审修改后,送交上级主管部门或放射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认定,并由编写报告的技术负责人按照评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对报告进行进一步修改。6.2 勘查地质报告经评审认定后,应将评审认定文件作为报告附件进行汇交。6. 3 评审认定后复制的勘查地质报告,按照有关地质资料汇交的规定进行汇交。勘查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资料,由勘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查验收,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2 EJ/T 1
10、174-2004 附录A(资料性附录硬岩型铀矿勘查地震报告编写提纲A. 1 绪论A. 1. 1 目的任务简述勘查目的、任务和投资主体或项目主管部门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 1.2 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拐点经纬度:说明矿床位于县级政府所在城市(镇)的方位和直距,矿床边界和面积(插图):说明经过或邻近矿床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及矿床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直距、运距A. 1.3 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床所在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
11、气象资料,说明矿床所在地的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雷电、雨季、冰冻期、冻土层深度和地质灾害情况等简述区内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和电网的距离:说明供水、供电满足程度及可供选择的方法和手段。A. 1. 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经历,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按时间先后所开展的地质、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和科研等工作情况,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勘查和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己开采的勘查矿区,应简述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矿山开来后的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累计来出量、己消耗
12、和尚保有的资源储量及取得的地盾新认识。A. 1. 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止年月、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简述矿床地质特征、资源储量规模、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A.2 区域地原以1:50000或1:2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说明勘查区的区域构造位置(插图,简述区域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等特征和分布以及其它矿产的种类和分布。A.3 矿床地质A. 3. 1 地原构造位置简述矿床的地质构造位置。A.3.2 地层叙述区内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岩相、厚度、产状、接触关系、古地理特征和分布:详细说明含矿地层特征
13、及铀矿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等。A.3.3 岩浆岩叙述区内岩浆岩的种类、生成时代:岩体侵入期次划分、岩性与岩相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体产状、形态、规模与演化特征。火山岩应叙述火山机构的特点、火山岩系时代、层序、岩性、岩相及喷发沉积旋回。详细说明岩浆岩对铀矿的成矿或破坏的影响程度。A.3.4 构造叙述区内构造的性质、产状、规模、分布、生成顺序和相互关系等特征:详细说明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或破坏作用。A.3.5 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3 EJ/T 1174-2004 叙述区内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和分布:详细说明与铀矿有关的变质和蚀变特征A.3.6矿带、矿段叙述区内各矿带和矿段的划
14、分、控制因素、产出特征、分布规律和其它的主要地质特征eA.4 矿体(层地质A.4. 1 矿体(层特征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或代表性矿体层的赋矿围岩、空间位置、形态、产状、品位、长度、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构造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等:矿体(层多时,小矿体(层)特征可列表说明A.4. 2 矿石质量分别说明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生成顺序和其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及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A
15、.4. 3 矿石类型和晶银简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的种类和划分依据: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说明主要或代表性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的岩性、种类、数量:说明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分布规律及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 矿床成因及远景分析简述铀成矿作用、后生变化、控制因素、富集规律、找矿标志和矿床成因,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井进行远景分析。A.4.6 矿床内共生、
16、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简述对矿床范围内的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查评价:说明其勘查的程度、规模以及矿体分布规律、矿石质量、资源储量、综合利用的途径和经济意义等A. 5 物探、化探工作A. 5. 1 概述简述物探和化探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及主要成果。A. 5. 2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晕特征A.5.2. 1 简述区内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晕)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A.5.2.2 简述各种物探和化探方法确定的异常点(带)的推断解释、检查、验证结果及其与铀矿化关系。A. 5.2. 3 简述放射性水化学特征及水化学找矿成果:叙述各类岩石分布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放射性元素的背
17、景值、异常值、异常类型、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找矿标志、工程验证结果和评价意见。A.5. 3 资源储量估算中物探参数的确定与修正简述资源储量估算中物探参数(矿石密度、湿度、铀孀平衡系数、射气系数、有效原子序数等)的测定、计算与修正。A.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 6. 1 水文地质4 EJ/T 1174-2004 A. 6. 1. 1 说明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简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一般特征:简述井、泉出露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A. 6. 1. 2 叙述矿床开来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的各含(隔)水层的岩性、摩度、分布:叙述构造破碎带、风化裂
18、隙带及岩溶发育带的分布、富水性、导水性及其与其它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叙述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71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和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简述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A. 6. 1. 3 叙述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漏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A.6. 1.4 简述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等矿区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如矿区内不存
19、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提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A. 6.2 工程地质A.6.2. 1 叙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性变程度、机械物理力学性质,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来、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A.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
20、地质问题,提出防治建议。A.6.3 环境地质A. 6. 3. 1 阐述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榕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A.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A.6.3.3 对矿床开来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建议。A. 6.3.4对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和分级、地温
21、背景、热源及防治建议。A. 6. 3.5 叙述勘查前后对天然的与人为造成的放射性辐射环境的调查和评价结果,包括勘查前的天然辐射环境调查、勘查过程中的动态观测、勘查结束后全面系统的评价。调查评价对象为大气、地表水、水系沉积物、地下水、土壤、岩石、生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及环境的放射性辐射水平。计算评价矿区范围内公众中关键人群人均年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当量和集体有效剂量。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异常区,并提出避免或降民危害的建议和措施。A. 7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A. 7. 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裴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来样目的、要求、种类、方法、数量,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
22、样品的代表性A. 7.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和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并叙述各种试验的结果。A. 7.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作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5 EJ/T 1174-2004 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其生、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A.8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A.8. 1 测绘工作及其质量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和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A. 8.2 地质填固工作及其质量简述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的测制方法及其精
23、度A.8.3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A.8.3. 1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工作,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A. 8.3.2 说明勘查工作中地球物理测井和物探编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作出质量评述:说明各种物探参数和系数的采集方法、位置、分布、数量、计算结果,提出修正意见,并作出质量评述。A.8.3.3 对所投入的物探仪器的“三性”(准确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检查结果进行质量评述。A.8.3.4 说明放射性水化学找矿的方法、比例尺、地质解释、主要成果,并作出质量评述A.8.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质量按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关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逐项简述有关水文地质、工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J 1174 2004 铀矿 勘查 地质 报告 编写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