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 T 1162-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pdf
《EJ T 1162-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J T 1162-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20. 30 F 40 备案号:11085-2003吃亏寸?亏 - .- iM i: 一、f、. - - - - - 国画画面. , 且 z - . - ,.宇同咽E -1;or.-. d吧?:,切. 一一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 1162 -2002 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Specificiat i。nsof ge。physi ca I I。ggingon in-situ leaching sandst。netype uranium dep。sits 060S31000033 2002一门一20发布2003一02一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EJ/
2、T 1162一2002目;欠前言.H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4 总则5 测井设计.6 仪器设备.27 施工准备48 测量技术.59 原始资料质量评价.7 10 资料处理与解释.911 资料提交.912 安全与防护.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深度误差检查记录表格式.11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井通知书格式.1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球物理测井实际材料登记表格式.13 附录D(规范性附录)数据文件代码与曲线代号.l .f 附录E(规范性附录)钻孔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评价表格式. 15 附录F(规范性附录)钻孔弯曲度校准计算表恪式.16附录G(资料性附录)钻孔测井地球物理成果登记表格式.17
3、 附录H(规范性附录)报告编写参考提纲18 EJ/T 1162-2002 刚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II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二一六大队、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桂兰、丁忙生、郑思砍、余水泉、苟润祥、李耕。EJ/T 1162一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的设计、仪器设备、施工准备、测量技术、原始资料质量评价、资料处理与解释、报告编写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
4、用于地浸在!、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煤田、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勘查中的测井工作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盯IT611 y测井规范3 术语、符号和缩略语本章无条文。4总则4. 1 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每个钻孔都应进行测井。4.2 测井一般解决以
5、下问题:一确定铀矿体的空间位置、品位及厚度:一划分钻孔岩性,提供岩层的物性参数:一一确定含矿含水层、隔水层的空间位置、厚度,研究含水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一一测定钻孔顶角、方位角及井径,评价成建井质量:一一研究地质构造及沉积环境:一了解其它有用矿产信息。4.3 所有测井仪器应定期校准、检测及井场检查。4.4 原始资料应取全取准。4. 5对取得的测井资料应结合地质情况进行处理和推断解择。4. 6 测井工作的组织形式、技术力量、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满足测井工作的要求。5 测井设计5. 1 所有开展测井工作的项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写测井设计:测井设计可独立编写,也可做为地质项目设计的一部分编写。5
6、.2 编写测井设计应充分收集本地区(或邻区)的测井及地质资料,在未充分掌握地质一地球物理特征的情况下,为选择测井方法组合系列,应在基准钻孔或参数孔中进行参数研究工作。EJ/T 1162一20025.3 测井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一一测井目的、任务与质量要求:一一区内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一一确定参数孔的数量、孔位、目的及内容:一一采用的测井方法技术及其要求:一一人员组成及仪器装备:一一质量保证措施:一一提交的成果。5. 4 测井设计应报主管单位审查批准。测井设计批准后,应严格执行。如有重大修改和补充,应报原审批单位批准。6 仪器设备6. 1 概述仪器设备应具备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维护设备
7、的条件。6.2 仪器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和管理6. 2. 1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满足测井工作的需要。6.2.2 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说明书和操作手册的规定由持证的操作人员和仪器维修人员使用和l维护。6.2.3 每台仪器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说明书、电路图、使用情况、检修记录、校准和检测记录等内容。6.2.4 仪器设备及电缆的绝缘屯阻应符合表1的要求。检测电缆绝缘度时应断开缆心与地面和l井下仪器间的连线:检测各仪器设备绝缘度时应选用与其耐压相应的仪表。表1仪器设备及电缆最低绝缘电阻值表项目最低绝缘电阻值MQ 地面仪器线路问及对地,绞车集电环问及对地10 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间及对地1 电缆心之间
8、及对地、电极系电极之间及对地、井下仪器线路对外壳2 (接通者除外)声速仪的声系对地2 天、地轮外壳与铠皮1 6.2.5 下井仪器使用后,应擦洗干净,活动部分涂油防锈,易松动部件应检查紧固。6.2.6 长期不使用的仪器应存放在满足仪器本身限定条件的库房中,按仪器要求定期通电检测。6.2. 7 为完善方法对仪器进行的技术改造,应提出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报上级批准:改进后的仪器,应提交检测报告,并经上级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6. 2.8 测井仪器设备和测井车不允许作非测井使用或随意拆卸。6.2.9 测井车要由熟练的驾驶员定人驾驶:行车前要做好车况、放射源及仪器设备安全检查:运输中禁止与有碍安全的货物混
9、装。6.3 仪器的校准6. 3. 1 伽玛测井仪及伽玛能谱测井仪的校准应按盯IT611的规定执行。6.3.2 密度测井仪使用前应在标准井中校准一次。6.3.3 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用于定量测量的仪器,每年在投入使用前应按照GB/T15481-2000中5.6的有关规定,在能够证明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实验室进行校准。2 EJ/T 1162-2002 6.3.4 仪器出队投入使用前和完成任务后,在现场应对各参数进行检查:使用期间,检查间隔为l个月:每年仪器检修结束后,应对所有参数进行核查。每次核查、校准的数据应有磁介质记录或曲线记录,并绘制相应图表妥善保存。6.3.5 同一地区,
10、使用2台或2台以上仪器工作时,应做一致性检查测量。相同技术条件下,相对差不应大于10%。6.4 电缆深度系统检查6. 4. 1 电缆深度系统检查应在平坦地面上(长度大于300m)进行。具体方法是将电缆拉直,并施加一定拉力,用钢卷尺丈量,每20m做一标记,lOOm做一识别标志,测量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凶。6.4.2测井工作量每完成2000m或调整深度测量系统后应做一次电缆深度系统检查,检查的电缆氏度应大于测井的最大深度,检查方法按照6.3. 1的要求执行,检查记录格式按附录A的要求执行。6.5 仪器检测6. 5. 1 电阻率6. 5. 1. 1 视电阻率用电阻率校准器连接下井仪器电极,在10 r
11、rr- lkO m范围内,均匀地给定6个以上的标准值,则量误差不允许超过仪器本身的精度。6. 5. 1. 2 井液电阻率用电阻率校准器连接测量电极,在10.rrr- lkn. m范围内,均匀地给定3个以上的标准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井液电阻率测量仪还应分别用金属管手l绝缘管屏蔽,置于同一液体中,两者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6. 5.2 自然电位用自然电位校准器连接测量电极,给定值(由电压表监测)应5个以上,即正、负值各2个和零值。测量值与给定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6.5.3 密度6. 5. 3. 1 使用铝和有机玻璃模块进行校准,计算校准系数后,将测量值回代,绝对误差不应大于0. 0
12、3g/cm3 o 6.5.3.2 分别测量长、短源距道在铝和有机玻璃模块上的响应值,校准系数分别按式(1)、式(2)、式(3)和式(4)计算:皿5-.:C,= 阳甘.(1) lg(L铝)一lg(L有)D,铝lg(L有)一有lg(L铝)I= . ( 2) . lg(L有)lg(L铝)5归5-J:c1 = 阳回. ( 3) 川Ig(N铝)一lg(N街)D.,铝lg(N有)5有lg(N铝) =. (4) 川lg(N有)一lg(N铝)式中25铝一一铝模块的密度,g/cm3:有一一有机玻璃模块的密度,g/cm3: L娼一一长源距道在侣模块上测量的响应值,cps:3 EJ/T 1162 - 2002 L有
13、一一长源距道在有机玻璃模块上测量的响应值,cps;N铝一一短源距道在铝模块上的测量的响应值,cps;指一一短源距道在有机玻璃模块上测量的响应值,cps;一一长源距道铝模块校准系数:且一一民源距道有机玻璃模块校准系数:G一一短源距道铝模块校准系数:且一一短源距道有机玻璃模块校准系数。6.5.4 声速在校验筒(铝管或铁管)内连续测量2h,纵波时差与标准值的绝对误差不应大于5s/m。6.5. 5 井径选2个标准井径环(一个lOOmm左右,另一个160mm左右),测量井径值,绝对误差不应大于5mmo6.5. 6 井温测量值与精度为0.1的水银温度计比较,绝对误差不应大于0.5。6.5. 7井斜在井斜校
14、准台上进行校准。方位角在0。360、顶角在oo至极限值之间,至少有8个校准点,且均匀分布。绝对误差:顶角不应大于0.5,方位角不应大于50(顶角大于3。时)。6.6 测井绞牢检查每年测试一次。在测速最高时,集电环与电刷的接触电阻不应超过5Q,磁化干扰电位不应大于0.5mV。7 泪Jj井准备7. 1 测井通知书测井通知书由地质组提前8h填发,并由地质、钻探、测井负责人签字。测井通知书应按照附录B的要求填写。7.2 测井准备出队前,测井组应全面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清点所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资料等。测井人员按测井通知书的要求时间提前lh到达井场。7.3 钻孔准备及要求7. 3. 1 钻探
15、器材堆放应以不影响测井车辆的进出和就位为原则。7.3. 2 终孔直径应大于下井仪器外径20mm:应保证下井仪器能探测到全部目的层。7.3. 3 测井前,应将钻具下到井底,用新鲜泥浆冲孔;从井里循环上来的泥浆耍间隔15min30min后进行测量,当全部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测井:一一循环上来的泥浆应新鲜:一一相邻两次测量的含砂量不应大于5%,且两次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一一相邻两次测量的粘度不应大于30s且两次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一一相邻两次测量的密度不应大于1.3g/cm3,且两次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7.3.4 若钻孔条件复杂,应与有关人员研究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7.3.
16、 5 测井前,井液应充满钻孔。7.3. 6 测井期间,钻机应留有值班人员。井场所需的照明、防雨、避富等设施应完好。7.4 井场布置与要求7. 4. 1 测井车应尽可能选择在平坦的地方停放,绞车与井口间距一般应大于!Om。7.4.2 F井电缆应从井口中心通过,井口中心、地轮和绞车滚筒中心应力求在一垂直平面。4 EJ/T 11 62-2002 7.4.3 地面电源线与测量线应分开布放,防止踏破和拉断。铠装电缆在井场放置时应呈“S”状,防止打结。7.4.4下井前应连机通电检查,井下仪器应密封可靠。8 测量技术8. 1 一般要求8. 1. 1 仪器开机前应对供电的电压、频率、极性,绞车的刹车、变速,各
17、紧固件,仪器的接线等部位进行认真复查。8. 1. 2 测井起算深度零点应与钻探的零点统一。8. 1. 3 在井场应详细填写地球物理测井实际材料登记表,填写内容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8. 1.4 井下仪器接近孔底lOm和距孔口lOm,绞车要逐渐减速至3m/min以下:仪器在井底停留时间不超过60s。8. 1. 5 一般测井方法有伽玛、视电阻率、自然电位、井径和井斜等测井方法。研究含水层参数的钻孔应增加密度、声波测井方法。对水文、工程钻孔,应增加井温、井液电阻率、声波和电流等测井方法。其它测井方法的开展,按项目设计批复执行。8. 1. 6 测量要求如下:a) 井温、井液电阻率测井应自上而下测量,其它
18、方法应自下而上测量。伽玛、自然电位应首先测量,带推臂装置的探管最后测量。b) 分段测量时,衔接处最少重复测量lOm.c) 有补偿装置的仪器,在测井过程中,严禁改变补偿值8. 1. 7 重复、检查测量要求如下:a) 伽玛测井重复、检查测量应按EJ/T611要求执行。b) 其它参数测井在目的层应进行重复测量,重复测量的工作量占基本测量的10%以上。密度重复测量绝对误差不应大子0.03g/cm3,其它参数重复测量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两次测量的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应一致。c) 发现曲线之间有矛盾时,应现场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8. 1. 8 原始曲线深度比例尺用1:200。横向比例尺的选择应使测井曲
19、线既能反映出物性特征,又完整,而且无畸形。采样间隔5cm,不应出现遗漏或多采数据。8. 1. 9 电缆下井速度不超过20m/min。测井速度应保持匀速,速度变化不超过5%。伽玛测井正常场测量速度不超过4m/min,异常段测速不超过2m/min。其它参数测量速度不超过6m/min。8. 1. 10深度测量及回程差要求如下:a) 测量时应保持深度测量轮和电缆的清洁,电缆严禁涂油。b) 校准后的各探管测量曲线之间深度误差不应大于0.2m,打印成图后每!Om的误差不应大于0.2m。c) 当回程差大于实测深度的0.1%或出现正值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应重新测量。8. 1. 11 每个探管测量结束后,在井
20、场应及时回放井场刻度和测井数据。8. 1. 12井场资料要求如下:a) 现场采集的测井数据应备份2套,测井数据文件命名原则与测井曲线代号应按附录D统一命名。b) 现场应初步解释出目的层的位置、厚度及结构,以供封孔设计参考。8.2 方法技术8. 2. 1 伽玛溃IJ井8. 2. 1. 1 横坐标单位为脉冲每秒(cps),经处理后的单位为纳库每千克小时(nC/kg h) 5 EJ/T 1162 - 2002 8. 2. 1. 2 伽玛测井的其它要求按EJ/T611的规定执行。8.2.2 伽玛能谱测井应同时测量铀、牡、饵和总量。横坐标单位为脉冲每秒(cps),经处理后的铀、牡和总量用10-6表示,何
21、用%表示。8.2. 3 密度测井8. 2. 3. 1 横坐标单位为脉冲每秒(cps),经处理后的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比Icm勺。8. 2.3.2 下井前,用工作源检查长、短源距的响应值,其检查相对误差不应大于罚。8.2.3.3 使用的放射源种类和活度应准确记录,活度衰变超过1%时,以换算后的活度值为准。8.2. 3.4 安装放射源时,放射源的窗口应紧贴井壁。8.2.4 声波测井8. 2. 4. 1 声速横坐标单位:时差用微秒每米(s旧,速度用米每秒(m/s)。声幅横坐标单位为毫伏(mV)。8.2.4.2 声波探管在井中应有扶正装置,无扶正装置时不允许测井。8.2. 5 自然电位测井8.2. 5.
22、 1 横坐标单位为脉冲每秒(cps),经处理后的单位为毫伏(mV)。8.2.5.2 测量电极2m内不得有裸露金属干扰:电极系下井前,应清除电极上的氧化物。8.2. 5.3 曲线的基线应在岩性较纯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段(厚度加以上)确定,曲线异常右向为正,左向为负。8. 2. 5.4 当基线出现有规律的漂移时,应及时注明,处理时应进行基线校准。8.2.5.5 自然电位测井应首先进行。当探管向大地供电时,未消除极化电位前,不得测量。8.2.5.6 测量时应尽可能减小接地电阻。8.2.5. 7 当无法取得电位曲线时,应开展自然电位梯度测量。8.2. 5.8 当自然电位曲线形态与视电阻率曲线形态一致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J 1162 2002 砂岩 铀矿 地球物理 测井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