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626.20-201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pdf
《GB T 17626.20-201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7626.20-201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pdf(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100.10 ;33. 100.20 L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626.20-2014/IEC 61000-4-20: 20 10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Emission and immunity tting in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TEM) waveguide (IEC 61000-4-20:2010 ,IDT) 2014-12-22发布2015-06
2、-01实施/?!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也世:平时旷GB/T 17626.20-2014月EC61000-4唰2012010目次前言. . . . . m 1 范围和目的.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 2 3.1 术语和定义. . . . 2 3.2 缩略语. . . . . 4 4 概述. . 5 TEM波导要求5.1 榻述. . . . . 5 5.2 使用TEM披导的通用要求5.2.1 TEM模的验证. 5.2.2 试验区域和EUT最大尺寸. 5.2.3 可用试验区域的确认. . 6 5.3 对某些类型TEM波导的特定要求和建议 . . .
3、 . 8 5.3.1 开放式TEM波导的布置. . . . 8 5.3.2 双端口TEM波导TEM模的替代验证方法. . . . . 8 6 EUT类型. . . . . . . 9 6.1 概述6.2 /j、EUT. . . . . . . 9 6.3大EU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7 实验室试验环境. . . . . 9 7.1 概述. . 7.2 气候环境,7.3 电磁环境8 试验结果的评价与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TEM波导中的发射试验附录B(规范性附录)TE
4、M披导中的抗扰度试验. . 附录C(规范性附录)TEM披导中的HEMP瞬态试验. 附录D(资料性附录)TEM披导的特性附录E(资料性附录)TEM波导中电场探头的校准方法相关标准和参考文献. 图A.1引出电缆被引至位于试验区域底部和正交角上的角落. 19 图A.2基本的正交轴定位装置或试验支撑装置. . . . . . . 20 图A.3辐射发射试验的3个正交轴旋转方位. . . . . . . 21 GB/T 17626.20-2014月EC61000-4-20: 20 10 图A.4典型EUT的12面/轴试验方位 . 21 图A.5OATS示意图. . n 图A.6双端口TEM室(对称芯板)
5、 . . 22 圈儿7单端口TEM窒非对稼芯极). . . 23 圄A.8带状线双导体. . . . . 24 图A.9带状线(四导体,平衡馈电. . 25 图B.1单极化方向的TEM波导的试验布置图B.2TEM波导中场均匀区确认的位置点圄C.1100 kHz到300MHz的频谱幅值. . 35 图0.1简单披导不存在TEM波. . . . 40 图0.2传输TEM模的波导示例. . . . . . 40 图0.3极化矢量. . . . 40 图0.4传输TEM波的传输线. . . 41 图0.5单端口和双端口TEM波导. . . . 41 图E.1校准区域的确认测量点示例. . . 43 图
6、E.2探头扰乱确认布置. . . . 43 图E.3到达场强发射设备的净功率测量布置. . . 46 图E.4电场探头校准布置举例. . . . . 47 图E.5另一种电场探头校准方法的校准布置. 图E.6天线和测量仪器的等效电路. . 表l正态分布下扩展不确定度的K值. . . . . 8 表B.1场均匀区确认的测量位置点. . 27 表B.2试验等级. . . . . 28 表C.1现行标准定义的辐射抗扰度试验等级. . . . . 35 表E.1校准频率点. . . . 44 表E.2校准场强大小. . . . . . . 44 E GB/T 17626.20-2014月EC61000
7、斗20:2010前言GB/T 17626; tV/EEl . .( A.19 ) n i=i 注5,因子t(辐射方向图不确定度因子也可以采用六方位法21J或十二方位法(增强的三位置法)36J,问题的关键是应接收到EUT的所有辐射功率,19J和20J给出了测量数据的比较结果.A.5 TEM搜导中的发射测量程序A.5.1 EUT类型A.5. 1. 1 IJ、EUT小EUT应在TEM波导中选择两个起始位置进行试验。第一个起始位置是任意的,而第二个起始位置是第一个起始位置按图A.4所示旋转所得。从每一个起始位置开始,应根据换算算法的要求对EUT进行旋转。例如,A.3.2.3.2中的三方位法要求在3个方
8、位上进行测量,因此试验时就要从图A.4所示的起始位置a1和a3或a2和a4开始旋转(共计2X3=6个方位。应记录每个频率点上由这两组数据换算得到的场强最大值。注=试验频率范围囱所适用的限值或试验目的决定,对于/JEUT通常是30MHz到1GHz. TEM波导的可用频率范围取决于TEM模的验证结果(见5.2.1和5.3.2) A.5.1.2大EUTA.5.1.1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大EUT.但是换算算法中的偶极子假设对大EUT不一定有效。17 GB/T 17626.20-20 14/IEC 61000牛20:2010以下是指导性信息。针对在TEM被导中对大EUT进行的符合性试验结出如下步骤,更多细节
9、见2J。a) 对于特定类型的EUT,应在特定的符合要求的OATS和特定的TEM搜导中分别进行三次独立的试验。b) 在每个频率点上利用式(A.12)和式(A.13)计算TEM波导与OATS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之差和标准差之差,此时n=m=3.。对于步骤b)计算的各个频率点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之差,至少应在10个频率点上满足以下条件z平均值的差值应大于odB且小于或等于3dB,标准差的差值应不大于4dB。d) 在确定是否符合骚扰限值时,TEM波导的试验结果不需要另外附加平均值的差值。如果满足步骤。中的条件,可以认为相应的骚扰眼值适用于该类型的EUT。A.5.2 EUT的布置以下是指导性信息。将EUT放置
10、在位于可用试验区域(5.2.2)中心的试验支撑装置3.1.21和图A.1、图A.2b)及图A.2c)或试验布置支撑上(3.1.1的。不带线缆的EUT应固定在试验支撑装置的旋转中心,通过试验支撑装置使EUT围绕其电中心(可以假设与EUT的几何中心重合)旋转。对于带线缆的EUT,按以下要求布置线缆,线缆应根据CISPR16亿-3:2006中7.2.5.2的规则捆扎在一起z互连电缆在离开壳体处应垂直于壳体;为获得可重复的测量结果,在三方位法换算测量过程中,互连电缆之间、互连电缆和EUT以及EUT之间的相对位置应保持不变J日果互连电缆过长,可以根据CISPR16-2-3 :2006中7.2.5.2的规
11、定将其捆扎起来。引出电缆在超出可用试验区域的边界之前应垂直于EUT的壳体布置,然后电缆应情可用试验区域的边缘被引至试瞌区域底部位于正交角上的角落图A.口。如果采用图A.2b)所示的定位装置,引出电缆应沿正交轴布置.应对电缆的位置进行控制,例如,采用不导电的夹具。引出电缆从试验区域底部位于正交角上的角落被引至位于波导接地面上的吸收钳。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为约100mm.在TEM波导接地面上,每根电缆终端应分别穿过吸收钳或者套上铁氧体环(见lJ).吸收钳或铁氧体环)的插入损耗在30MHz 1 000 MHz的频率范围内庇大于15dB。在电缆络端穿过吸收钳或者铁氧体环之前,连接电缆不应接触TEM披导的内
12、外导体。吸收钳之前的电缆部分可达1.3m.如果电缆长度不足1.3m,则电缆全部放置在吸收钳之前z如果电缆长度大于1.3m,则放置在吸收钳之前的电缆长度至少为1.3m(见图A.l).引出电缆从吸收钳被引至位于侧壁或底板上的电缆连接器,然后连接到位于TEM披导外部的辅助设备。A.6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修正的场强结果(E)和未修正的场强结果Emax.E=E, -Cf . .( A.20 ) 式中:E、Emu.和Cf的单位为V/m,EJIJJ.和Cf分别由式(A.6)和式(A.11)求出。或E dB =Em皿IdB - 20 19(c f) - 120 . . . . . . . . ( A.21
13、 ) 式中:EdB和EmaxldB的单位为分贝微伏每米(dBV/m)Cf的单位为伏每米(V/m) .Emax I dB和Cf分别由式(A.9)和式(A.ll)求出。18 GB/T 17626.20-20 14/IEC 61000-4-20: 20 1 0 /正交轴a) 倒视图互连电缆号111:1电缆b) 俯视图注:EUT壳体和终端之间连接电缆的长度应为约1.3m. +120. -120. 吸收钳圄A.1冒ItI:I电缆截引至位于试验区域底部和正变角上的角落19 GB/T 17626.20-2014/IEC 61000-4-20:2010 正交角54.735.3 8) 正变输和正变角电缆b) 侧
14、视固见3.1.21和A.5.2)波导导体3个位置相距120千H 波导中心线正交轴波导导体c) 俯视圄(见3.1.21和A.5.2)注s类似于图A.l试验布置,这个定位装置通过绕正交轴的3次120。旋转给出3个正交的位置.圄A.2基本的正主辅定位装置或试瞌支撑装置20 y z 位置a. . y 位置bGB/T 17626.20-2014月EC61000-4-20: 20 10 y x .X z 位置c注,这3个正交轴旋转方位对应图AA中的方位al、bl和cl.x,y,z是TEM波导坐标轴,而z、y、z是EUT的坐标轴.y , x a1. xxy= b 1. x:y.T=y c1.碍如址圄A.3辐
15、射发射试验的3个正变轴旋转方位3 c:二二3回a2. X= y=( -x) 回a3.x(-x).月I-=币回a4. .x( -=)yy;:x 回- 日b2. .x( -x)y:=y 回b3.x( -=)(-,啊回b4.xx(-=l亨回y 回c2.习,(-x乍工回d拟-回注1,在这个例子中.x、y、z是TEM波导坐标轴,z、y、z是EUT的坐标轴,电磁场极化方向为y方向,传播方向为z方向.EUT的虚拟(或几何戎相位)中心相对于TEM波导导体应保持不变.注2,EUT的各商在方位al且z=z,y=y,z=z时定义如下=左(L)=右(R)=y=yz平面,后(B)=前(F)=xy= xy平丽,顶(T)=
16、底(U)=xz= xz平面.传播方向沿z轴.因此,在al中朝向波前的是EUT的后面.EUT的每个方位可以用两个字母描述s第一个字母指的是面向TEM波导底板的面,第二个字母指的是割向波前的面(沿传播方向).注3,图中每一列(例如.83、b3、c3)是可用于三方位换算算法的3个一组的正交方位.同样,在抗扰度试验中,最少的8个面可采用两组4个一组的方位,例如.al、a2、a3、a4和bl、c2、b3、c4.当抗扰度试验需要所有的12个方位时,加上cl、b2、c3和b44个方位,其中c3和b4通常绕z轴旋转180.此时c3由xyy (-z)z( -x)变成x(-y)yzz(-x). b4由xxy(-z
17、)zy变成xC-x)yzzy.圄A.4典型EUT的12面/轴试验方位21 GB/T 17626.20-20 14/IEC 61000-4-20: 2010 z 注I%轴与接地平面一样为水平方向,并与传播方向一致.这与TEM波导的坐标系相一致,在TEM波导的坐标系中z输也是平行于导体并与传播方向一致.圄A.5OATS示意圄y倒视图a) 侧视图主视图y w 芯板可用试验区域b) 翻视图注IhElJT是EUT与波导的导体或吸波材料之间的最小距离。8 圄A.6双端口TEM室对称芯板)22 z x 侧视图芯板末端y a) 侧视圄y 主视图w 芯板可用试验区域一王三 b) 翻视回注:hEUT是EUT与波导
18、的导体或吸波材料之间的最小距离.GB/T 17626.20-2014月EC61000斗20:2010电磁波吸收材料z h x 圄A.7单端口四M童(非对称芯摄)23 GB/T 17626.20-2014/IEC 61000-4-20: 20 10 俯视图y 、a) 侧视图单端口创视图可用试验区城芯板L /分布式负载、/、/、.,-、负载 . 注g根据该形状和镜像理论可以得到有中心导体的三导体带状线,其侧视图与图A.6a)相同岛b) 侧视图基本上类似于一个双蝙口的TEM波导,但有的输出捕口为分布式负载y 主视图可用试验区域接地平面c) 剖银圈注:hEUT是EUT与被导的导体或吸波材料之间的最小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7626.20 2014 电磁 兼容 试验 测量 技术 电磁波 TEM 波导 中的 发射 抗扰度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3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