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0202-19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pdf
《GB T 10202-19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0202-19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666. 76 : 620. 181 : 661. 1.031 D 14 (由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0202 - 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Code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urvey in the coastal zone 1988-12-22发布1989-09-01实施国家主交才过1(亏且直四.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Code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survey in the coastal zone 1 主题内
2、容与适用范围GB 10202-88 1. 1 本规范为适应我国海岸带综合开发规划的需要,指导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工作而制定。1.2 本规范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的矿产、地下水和工程地质勘查规范配合使用,为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包括海岸带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与详查和环境地质综合评价)规定了勘查研究的范围、内容、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等,做为验收、审批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报告的依据。2总则2. 1 本规范所指的海岸带是指海陆相互作用、内外地质营力活动频繁的地带。根据潮位涨落,海岸带可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海涂)和潮下带(水下岸坡);根据海岸带的物质组成又可划分为z基岩海岸、
3、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2.2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一般划分为普查、详查两个勘查阶段。详查阶段以后的勘探工作一般转由专门性勘探项目进行。2.2.1 普查阶段,应着重海岸带的基础地质研究,大致查明海岸带的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条件,为海岸带总体规划提供地质依据。2.2.2 详查阶段,应基本查明海岸带的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条件,为海岸带重点开发岸段规划提供地质依据。2.3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工作范围,应依据各类海岸开发规划的需要,结合地质矿产、环境地质条件的特点确定。普查阶段工作范围应满足海岸带开发总体规划的需要,详查阶段的工作范围宜布置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港口、工业、
4、旅游、围垦区等重点开发岸段,满足重点开发岸段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规划的需要。一般要求由海岸线向陆地延伸不少于10km,由海岸线向海域延伸到水深15m。2.4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强的特点,主要勘查工作内容是:a. 海岸带地层、地质构造,岩浆岩的基本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b. 海岸带的形成与演变、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c. 潮间带和水下岸坡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及冲淤动态。d. 海岸带矿床的赋存条件与分布,对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地作出初步评价并估算储量。e. 海岸带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地下热水、矿水、卤水和供水水摞地的可开采量
5、作出评价,并结合地表水资源分布,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f. 海岸带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g. 海岸带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地壳稳定性、环境污染、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预测。h. 海岸带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12-22批准1989-09-01实施GB , 0202-88 2. 5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应根据勘查工作具体要求,编制勘查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设计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与任务、海岸带规划要求、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概况、工作手段与工作部署、工作计划及预期提交的勘查成果。设计书应附有研究程度图、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工
6、程地质略图及勘查工程布置图,还应附有实物工作量、设备仪器及财务预算一览表。3 勘查基本要求3. , 城市、港口、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3. ,. , 基本查明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3. .2 基本查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材料资源作出评价。3. ,. 3 对海岸的稳定性与河口港湾淤积作出评价。3. .4 查明环境地质条件并提出兴利除弊措施方案。3.2 矿区3.2. , 基本查明矿区地质条件及矿产储量,并对其开发远景作出技术经济评价。3.2.2 基本查明矿区供水水文地质条件。3.2.3 基本查明矿区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3. 3 旅游区3.3. ,
7、基本查明滨海旅游地质资源,并对其综合开发前景作出评价。3.3.2 基本查明潮间带及水下岸坡的物质组成,对发展海水浴场作出评价。3. 3. 3 确定海岸类型对其演化趋势作出预测。3.3.4 综合评价环境地质条件。3. 4 围垦养殖区。基本查明潮间带及水下岸坡的物质组成、地貌形态、形成和演变趋势,对围垦养殖的开发前景进行综合评价.。4 勘查工程布置及质量要求4. , 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4. ,. ,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应从地质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出发,根据地质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勘查方法,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合理运用勘查手段。4. .2 各种勘查手段的应用,要在分析己有地质资料,充分考虑
8、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评价的要求,力求做到多种手段、互相协调,一种手段、多种用途。4. ,. 3 各种勘查手段的施工安排,应本着先地面后地下,先施工基准孔和主勘查线上的钻孔,后施工一般孔和一般勘查线上的钻孔,由疏而密,由己知到未知的原则进行。4. .4 普查阶段的工作布置,应在分析研究海岸带已有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航卫片解释,地质填图、物化探和浅部工程勘查手段,采用剖面法和控制性工程,适当补充钻探试验工作量。4. ,. 5 详查阶段根据各开发海岸类型的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的需要和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网格法、剖面法,按照工作精度要求布置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的钻探试验工作。
9、同时,相应的进行物化探和地面填图工作。4. .6 地质填图应先期进行。基岩海岸应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结合航卫片解释,并与槽探、井探、浅钻、小鲁、井泉调查等于段配合进行;淤泥质、砂砾质海岸,应以航空地质填图为基础,结合浅钻、坑探、井泉调查和典型地段的路线追索。4. .7 在物性条件较好的淤泥质、砂砾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第四系覆盖区,应进行地面物探;在潮间带和潮F带,应运用浅层物探剖面仪测定土层剖面。地面物探应超前于钻探施工,钻探施工中应配合测井。4. ,. 8 钻探的使用和钻孔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目的和地质任务,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对水文地2 GB , 0202-88 质、工程地质和第四纪地质
10、地貌勘查应采取剖面法为主;对矿产地质应采用网格法布置。主要勘查线的方向应考虑以下因素:a. 矿产地质勘查线应垂直于矿体延伸方向。b. 地下水勘查线应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和含水构造。C. 工程地质勘查线应垂直于工程地质岩组(层)和风化带,以及破碎带的延伸方向。d. 第四系沉积物的勘查线,应垂直于海岸线的延伸方向。4. ,. 9 勘查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查线上,并能控制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含水构造和矿体分布,并应尽量与地面填图的实测剖面和物探剖面重合一致。4.2 勘查工程密度和工程间距4.2. , 底质和海洋沉积物勘查站位设置:普查阶段的站位设置,表层样间距46km,柱状样|同距1425 km;详查
11、阶段的站位设置,表层样间距23km,柱状样间距712km。站位设置要结合高、中、低潮位及水深变化布置。4.2.2 潮间带沉积物勘查。普查阶段勘查线距58km,点距24km;详查阶段勘查线距24km,点距12km。4.2.3 滨海陆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程间距及主要技术指标,参照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布置。4.2.4 矿产地质勘查工程间距,应根据矿产类型,参照有关矿种地质勘探规范布置。4.3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4.3. , 地质调查4.3. ,. , 普查阶段应以搜集分析已有地质图件和航卫片资料,补充必要的观测点和路线追索,编制区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系列图件。成图比例尺为1
12、/20万或1/10万。对于主要的砂矿和建筑材料矿产普查,应填制1/5万至1/2.5万的矿区地质图。4.3. ,. 2 详查阶段应采取观测路线、观测点结合地面物探及浅部工程揭露,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编制1/5万至1/1.0万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系列图。矿区应填制1/5千的矿床地质图。4.3.2 钻探工程4. 3.2. , 矿产地质钻探。对于砂矿,可使用冲击回转钻或砂钻,钻孔口径一般为130mm,其次为168 mm或325mm,要求连续取样。砂矿层采样间距为O.20. 5 m,泥沙层采样间距不得大于1m,终孔要测量稳定水位,钻孔深度应能控制矿体底板变化,建筑石材可采用机械岩心回转钻进,要
13、求围岩采取率不低于65%,矿心采取率不低于75%。孔斜:直孔每百米不超过20,斜孔不超过了,并以每钻进50m进行方位测量,见主矿层前后均应进行孔深校正。4.3.2.2 水文地质钻探。可采用清水岩心钻进。第四系成井口径不小于150mm,基岩成井口径不少于110mm。岩心采取率z粘性土和完整基岩平均达到70%以上,砂性土和基岩破碎带平均达到40%以上。孔斜每百米不超过10。按照规定做好扩孔、下管、填砾、洗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现场编录工作。孔深应能控制主要含水层(组)底板。4.3.2.3 工程地质钻探。一般采用取芯钻进,对于软土和破碎带应采用双层岩心管无泵钻进。钻孔口径满足样品测试要求,一般不小于
14、110mm。岩心采取率,粘性土大于80%,破碎带大于50%。钻孔深度对于泥质海岸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顶底板变化,孔深一般为2030m;对于岩质海岸,应穿透风化带至基岩新鲜面以下35m。4.3.3 底质及潮间带沉积物勘查4. 3. 3. , 底质勘查,以抓泥器取表层样,取土重量应大于1kg;以重力取样器取柱状样,控制深度应大于2m。4.3.3.2 潮间带沉积物勘查,浅层以手摇钻连续取样,控制深度一般为2m;深层.以岩心钻取样,控制深度一般为2030m。3 GB 10202-88 4.3.4 井探工程是砂矿的主要勘查手段,主要用于采集各种测试样品,作选矿试验,测定粒度成分。探井规格和掘进方法,应以保
15、证各种样品的采样质量为原则。4.3.5 野外试验4.3.5.1 抽水试验,应根据勘查阶段评价地下水可采量和测定含水层富水性的精度要求进行。a. 普查阶段对一般性水文地质孔和有代表性的机民井应做单孔抽水试验;详查阶段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层含水性,对有供水意义的地段,布置多孔抽水试验。b. 多孔抽水试验观测孔布置,宜根据含水层的均匀程度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需要,在试验孔外侧布置14条观测线,每条观测线应有23个观测孔。c. 在抽水试验进行中,对观测孔和试验孔要同步做好水位观测。稳定流抽水宜进行三次水位降深,最大降深值不能大于承压水头或潜水含水层厚度一半,稳定延续时间一般824h,非稳定流抽水要求出
16、水量变化幅度不大于3%,一般作一次最大降深,抽水时间应满足参数计算的要求。对于海岸前沿的抽水试验孔,应注意观测井水位与潮位变化的关系,并分析井水化学成分的变化。4.3.5.2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常用的测试手段有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旁压、十字板剪切试验等。野外荷载与剪力试验,只用于大型工程场地勘查。a. 静力触探适用于粘性土及砂土,在钻孔中进行,要求每个触探层的触探数量不少于35个测定值。b. 标准贯入适用于粘性土及砂土,与钻探配合进行。试验段的间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提供锤击数及其随深度变化曲线资料。c.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饱和软粘性土层,测定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d. 旁压试验适用
17、于粘性土和砂性土层,以提供P-S曲线和测定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等指标。4.3.6 采样实验,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目的,确定具体的采样实验要求。4.3.6.1 砂矿采样,钻孔取样要求砂矿层每0.5m采一个样,探井取样应包括测定松散系数、粒度分析、体重、含泥(砂)率、矿砂粒度和选矿试验样品。重砂分析内检样品应达到总数的15%,合格率达90%以上;外检样品应达到总数的35%,合格率达80%以上。4.3.6.2 建筑石材采样,含岩矿样、化学分析样、体重样、装饰工艺祥、物性测试样。岩矿样每条剖面按矿石类型,每一花色品种应取23件;化学分析祥在矿床各典型代表地段用拣块法各取12件样品,进行有益有害元素含量测
18、定,了解其对矿石装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体重样要求每种矿石类型采取23件,规格为10XI0XI0cm3;装饰工艺样要求沿矿体厚度方向分段连续取样,槽、井探取样以10X10X 3 cm3块样为主,钻孔取样要求采样间距510m,石材装饰性能主要在野外进行,物性测试项目根据实用要求确定,一般测定抗压、抗剪强度、硬度、光泽度、抗冻性、孔隙度、吸水率、弹性系数、抗剪性能和磨损性能等。4.3.6.3 水质分析样。在勘查试验孔、观测孔中采取。地下水观察点宜采取简分析样;抽水试验孔和代表性地下水观察点采取全分析样,其数量宜占水质分析样总数的20%;对矿泉、热水、油田水、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地方病分布区也应采取水
19、样做特殊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分析。4.3.6.4 岩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应根据工程地质勘查任务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对于软土层要求在钻孔中分层采原状土样,持力层和特殊类士,每层应采取一组样,厚度较大的土层每隔12m采样。岩石地基,要求主要岩组采取35组样,采样点应布置在代表性的地段。4.3.6.5 底质、潮间带和第四系沉积物采样,宜采取搅动土样,做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应根据研究目的在钻孔和探坑中采取搅动土样和原状土样,并确定其具体的实验项目。4.3.7 测量工作。陆地和潮间带的所有钻孔、槽探、井探都应测量其坐标和高程。海域站位以仪器交会法或雷达、卫星
20、导航仪器测定经纬度。4.3.8 长期观测工作。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并尽量进行潮间带滩面动态观测。4 GB 10202-88 4.3.8.1 潮间带动态观测站位,应选择代表性潮滩地段的钻探剖面线,埋设观测标,以观测滩面冲淤变化。站位间距,要求垂直潮间带的每条观测线有23个观测标。4.3.8.2 地下水长期观测,主要应观测已建或拟建水源地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观测线布置应垂直和平行于地下水流向。具有多层(组)含水层地段,应分层观测。观测项目包括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为了查明咸、淡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应布置垂直于海岸线及河流的辅助观测线。观测项目包括水位和水化学成分。观测时间,要求每1
21、0天一次,丰水期每5天一次。为了观测海水入侵和潮沙变化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应选择控制性观测剖面设置自记水位仪或进行遥控观测。5 勘查研究程度要求5.1 前第四纪地质勘查5. 1. 1 前第四纪地质勘查是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的基础,其工作部署应以基岩海岸以及与矿产、地下水的形成、工程地质评价有关的地区为重点进行。5.1.2 前第四纪地质勘查基本要求是:8. 查明地层层序、时代、厚度、接触关系、岩性、沉积相、化石、标志层、建立地层系统和标准地质剖面;查明含矿层,沉积作用与成矿的关系。b. 查明侵入岩的时代、成分、结构、形态、相带特征及侵入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c. 查明火山岩的时代、成分、结构、类型及
22、火山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d. 查明变质岩的时代、成分、类型及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e. 查明构造的形态特征、规模、产状、性质,进行构造单元划分,探讨构造作用和构造组合关系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5.2 第四纪地质勘查5.2.1 第四纪地质勘查应以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河谷地带为重点进行。5.2.2 第四纪地质勘查的基本要求是:8. 查明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年代,按岸段建立典型剖面及标准柱状剖面。b. 查明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河口三角洲现代沉积的物质组成、矿物成分、生物组合、沉积结构,并结合历史、考古和测年资料阐明沉积环境的演变。c. 查明潮间带、潮下带和底质的物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0202 1988 海岸 综合 地质 勘查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