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637-2000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pdf
《QC T 637-2000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 T 637-2000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C /T 637 2000 前原材L陆工业部卡J;ifl:JB 3258一1983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台架试验方法己于1998年3月12H 111”LtiU:业邱通知废除。尔切i准与原m3:z5s -19s3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I )统丰规定恬环基数N10;2)要求Li验机柏度提高到优于士3%;:) )目jj二存活率F的承载能力来表达出铀的可靠性取消“安全系数”应该:;?1.3的规定:11)用数现统计方法处理疲劳试验数据;)规定了试验结果的置信度和相对误差。附录八、附录B相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出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牛;际ift:山全国汽车标iWf七技术委员会归口。卒标准起草单位:东
2、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水标准t要起草人:徐家炽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637 2000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方法1 范围:4二标准规定了汽车发动机曲轴曲拐试样的台架疲劳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l试验柏)主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情形:曲轴疲劳强度评估试验、新设计、变更工艺、变更材料、货源鉴定、产品质量抽检及其它认为可能引起疲劳强度显著变化等情况。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0623 1989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3 符号、
3、术语及定义:本标准中采用的符号、术in及其定义见表1;疲劳试验有关术语见(出T1062:1。表1符号、术语及其定义符号术话!单定义一4飞循环瞅次测定疲劳强度ll才人为规定的一个载荷循环次数界限。iJ.:样超过i亥界限LiilI1l二以验I商用疲劳通常规定N1(1 l!, 疲劳寿命次通过i式验确定的个说:样至疲劳失效时所经受的规定交变载荷次数疲劳强度Nm 从载荷一一寿命lit!线上所确定的恰好在N次循环时失效的个我衍估计倍。我芮用弯F. 矩表示i 疲劳极限在指定循环基数下母体的中他疲劳承载能力亦即IT:体的50%1!经受规定的循环基Nm 儿1l 数而不产生裂纹或断裂的一个载荷估计值孔,(i=l
4、试验载荷子样总数为,2的一组试验中第2次独立试验所使用的交变载芮幅。i:r;验载荷)日弯知去N rn 、2II)刀王对子数目在升降法杭1守两级i式验载i奇下出现相反试验结果(通过和11;)运效)的二个独立民%ttliJ&1 “一对飞所有这些对的总数称为对子数目平均试验71-i海法相邻两级载荷的平均值。设第i次试验载荷为s,.第,十1次试验为S,1,)lj S . s . N m = (S飞,卡S,+,)/2M, 名义T1:1lJJ:ll.Nm 投附录A规定方法计算得到的lib勃hT作时承受弯矩的个理论估计的国家机械工业局2000-01”19批准2000-07-01实施QC/T 637-2000
5、 4 抽样4. 1 试样应是经由稳定工艺生产的同一批工业产品,数量不少于30根并经质量检验确认符合产品阁样、工艺及材料规定,从中随机抽样。4. 2 民样数量应能保证试验精度满足本标准6.4. 4.3 由曲轴上截取试样的方法,应保证能获得曲轴中疲劳强度最薄弱的部位,并用简图形式作出规定,在以后同类试验中保持不变。4.4 试验开始前,试样应统一编号。试验顺序应按编号随机化处理后进行。5 试验装置5. 1 疲劳试验装置应通过国家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p试验频率及载荷应保证不会导致试样危险截丽产生局部发热,频率应控制在20Hz200 Hz范围内5.2试验采用夹具上某一定点的加速度值作为载荷控制参数,因为这
6、样引起的载荷系统误差最小一般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也可选用位移或应变传感器在实际工作中允许通过调节中间放大环节使传感器的电压输出量直接表示成为载荷值(称为归一化处理)。5. 3试验系统采用静标动测法通过试样上的应变值作为中间量对试验载荷进行检定。试验力矩lj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士3%,示值的重复性相对误差不应大于3%。计算公式如下:q= c e,-e:;.) /e;.J 100% . ( 1) b仗,川一,n1in)/e,J100%. (2) 式中:q一一装置试验力矩示值相对误差;b一一装置试验力矩重复性相对误差52川一一一静标定力短对应的应变值;,一一装置动态力矩示值与静标定力矩相等时,在试样上
7、动态应变峰值三次读数的平均1日I;川一同一组动态应变峰值读数中的最大值;,nun一同一组动态应变峰值读数中的最小值力值检定应使用量程适当的三等标准测力仪。应变测量应使用准确度为1%的电阻应变仪或应变放火器。力臂长度测量精度应优于0.1%。5. 4 当对系统检定结果产生疑问时,可根据力学惯性原理,计算在一定弯矩下夹具上某点的加速度值来进行复核,但这时所用的传感器应事先进行检定确保所得加速度值误差不大于士3%。5. 5 系统应至少每年检定一次,对传感器的归一化值进行修正并作好记录。所用测试仪表需有计量部门定期检验合格证明根据工作需要,系统也可以在每进行一组试验之前检定一次。6试验方法6-l试验循环
8、基数取IO,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6-2 判据6. 2. 1 承载能力:曲轴疲劳承载能力以弯矩为判据,但不排除各企业可以采用其它指标(例如:力、应力作为自己的内控判据。6-2-2 试样Jf:裂:试样产生疲劳裂纹的特征是系统共振频率下降规定下降量为开始试验时频率的1%作为试样开裂的判据如果是委托试验,双方也可以经过协商另行规定,但这时的开裂判据应在试验报告中应明。6- 3 试验程序曲拐试样S-N曲线的测定是曲轴承载能力评估的基础,可由成组法和升降法两部分试验组成。成组i2 QC/T 637-2000 法取三个组,分别获得三个载荷水平下具有50%存活率的对数中值寿命E升降法则用以获取具有50%存活率
9、的条件疲劳极限。用上述4个点组成5-N曲线然后按三参数事函数的形式拟合获得具有50%存活率的S-N曲线,并且根据各点的标准差推算出不同失效概率的P-S-N曲线。具体步骤如下:6. 3.1 成组试验法用成组怯评估曲轴在过载时的疲劳强度。在一个较高的载荷下用一组不少于8个的试样,测定它们对数疲劳寿命N,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就构成了成组法的试验结果,其精度应满足6.4. 成组试验法三组载荷水平的选择应使曲拐断裂的循环次数分别在下列范围内:S,=(O. 8 5. 2) 105 s s. 2 8.0) 105 S3= (0. 8 5.2) 106 也可以将试验结果在正态榄率纸上撞验在该载荷下的失效概率一对
10、数寿命关系是否符合对数IE态分布(检验各点是否在一直线上。在满足所要求的最小相关系数的情况下,计算中值对数寿命和标准差并通过检验变异系数确定是否已经满足本标准中6.4.最后画出失效概率一一对数寿命圈,见图10失效E事PYos S: s、92 50 8 对徽”命l1N图1三组不同载荷下失效橄率与对数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6. 3. 2.升降法用升降法测定曲拐的AL,确定曲轴的疲劳极限M,首批试样数量不得小于18个,试验前应对全部试样编号并随机化处理,以保证获得六对有放数据弯矩增量M一般在预计疲劳极限的5,%以内,试验可在三至五级弯矩水平下进行。应使第一根试样的民验弯矩水平略高于预计的M,。根据上一根
11、试样的试验结果(失效或通过,决定下一根试样的试验水平(降低或升高L直至完成全部试验。对第一次出现相反结果(失效和通过:通过和失效以前的数据,直II在以后的试验数据波动范围之外,则予以舍弃d日在上述披动范围之内,则作为有效数据加以利用,即在试验过程中陆续将它们平移到第对相反结果之后,作为该试样所在弯矩水平下的第一个有效数据。所用计算公式如下:承载弯矩疲劳极限:J.L,=2.:S.;)/n . ( 3) 式中:S.,=(S,十Si+I)/2 3,、S;.,分别是出现相反结果的相邻两级试验载荷,i=l.2”II一一有效数据的对子数目QC/T 637 2000 子样标准差:三(5,;M I )2 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C 637 2000 汽车发动机 曲轴 弯曲 疲劳强度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