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424.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pdf
《GB T 2424.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424.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高温低温试验导则Basic environmental testing procedures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Guidance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temperature tests GB 2424 1-89 代替GB2 4 2 4. I - 8 I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68 3 1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三部分g背景材料一一寒冷和干热试验(1974年版及其第一次补充文件IEC68-3一1A(1978)。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工电子产
2、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z高温、低温试验导则。本标准适用于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的高温、低温试验。本标准包括非散热试验样品和散热试验样品(带冷却系统和不带冷却系统)的温度突变试验和损度渐变试验的背景知识材料,作为低温和高温试验方法应用的指导。试验设备(箱或室可用有强迫空气循环的和无强迫空气循环的。一般对非散热试验样品采用有强迫空气循环的,而对散热试验祥品多采用无强迫空气循环的。1. 1 高温和低温试验方法分类总方框图高温和低温试验方法分类见总方框图。1. 2基准环境条件产品性能一般受其内部温度的影响与制约,而内部温度则决定于其自身所产生的热量和周围环境条件。不论何时,当产品与其周围环境形成的系统存
3、在温度梯度时,则其间就存在热传输(热交换)过程。除专用大型产品或成套设备外,产品将来工作的实际环境条件在设计制造时往往是不能准确地知道,也不能精确地规定的。所以,在设计、制造或试验时一般不可能用实际环境条件作为依据。因此,有必要规定产品的基准环境条件以作为设计、制造和试验的依据,由本章1.3、1.4、1.5、1.6各条内容来加以规定。1. 3 非散热产品若环境温度均匀不变、且产品内又不产生热时,则热流方向是s环境温度较高时,热由环境大气传入产品;反之,若产品温度较高时,贝tl热由产品传入周围大气。这种热传输过程将不断进行,直到产品所有各部分的温度均达到周围大气温度时止。此后,除非环境温度有所改
4、变,热的传输过程将停止。这种情况下,确定基准环境温度是简单的,唯一的条件是它应当均匀分布而且恒定。但对产品达不到周围大气温度时的情形,基准环境温度的确定就较为复杂,这时应考虑采用本章14条的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 01 25批准1990 01 01实施,20 GB 2424 1-89 低温刷品诅试验散执试瞌样品非散然试验样品青EBe温度宪变Ab与Bb温度酣宦Aa与Ba温度喔变哼坷J的试验样io).咛扭的试瞌样.:,膏昨扭的试验样品无叶坤的试验样品叶句嘉统与试验楠不分开明叫撞开川阳试八万制与箱自强i!J空气恼环试验x.强迫空气描再试验持却If.统与试验植不分开时叫验宵厅川们试
5、八万制与箱再强迫空气橱环试曲无强迫宝气循再试验再强i自空气锚坪试验且强且空气描试跑议用1晶温试验Bd无强迫空气循环试碰垄个试瞌样晶莹试单个试验样晶莹试事拭验样品是试尚早个试验样品壁慎多个试验样晶莹试峙中个试黯样品量试事个试验样晶莹试“非个试验样晶莹试多个试验样晶莹试单个试幢样品哇试多个试验梓晶莹试fz样品问问高温和低温试验方法分类总方框图1. 4 散热产品产品内有热产生,若没有热传输到周围大气中,则产品温度将不断上升。实际上,产品所产生的热是不断向周围环填大气发散的,最后,产品所产生的热与耗散在周围冷却大气中的热相平衡,使产品温度达到稳定。只有当环境温度上升(或下降)时,产品内部的温度才会随着
6、进一步的上升(或下降),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对于这种情形,基准环境温度应这样来确定,使能得到简单而又重现得好的热传输条件。由于热传输是由对流、辐射和传导三种不同方式来进行的,所以必须对每种方式分别而又同时获得明确的规定条件。例如:若是多个试验样品在同一试验箱(室进行高温试验时,就应保证所有试验样品都处在同一环境温度下,并具有相同的安装条件。对低温试验,则没有必要严格区分单个试验样品和多个试验样品时的情况。1. 5 环境温度通常产品使用者要求了解产品工作时所允许的环境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且为了试验目的对此也应作出规定。因为低温试验通常就是采用与环境温度最小值相当的温度(等级,而高温试验通常
7、则采用与环境温度最大值相当的温度(等级)来进行的。由于热传输是和温度梯度相关联的,故产品周围介质的温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必然各点不同,这给确定周围大气“环境温度”带来定困难。对此“环境温度”应专门加以确定(见GB2122电工电子产品基且:“GB 2 4 2 4 1 - 8 9 本环境试验规程1. 6表面温度对产品性能起主要影响的是其本身的温度。从监控和调节试验设备的目的来进,参考试验样品表面t乃苇其内部一些关键点温度来进行监控和调节试验设备是适宜的。1. 7 试验持续时间1. 7. 1 若试验目的仅是检查产品在高温或低温时的工作性能,则试验时只要进行到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就可以了。试验样品在某一环
8、境温度下达到温度稳定所需的时间,约为该试验样品热时间常数的35倍,般取4倍。GC 试验样品的热时间常数r否王(式中:G为质量,g;C为比热,JICg .) ; .i为散热面积,cm认为散热系数,W/(cm)与其所用的材料性质、重量、结构形状以及周围介质的性质和运动速度等有关,此常数很难通过计算来求得。因此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所需的时间只能通过实验来取得。图1为温度突变试验时试验样品的加热或冷却曲线。试验样品某点温度达到O.632LITw(LITw为稳定温升)时所需之时间即为试验样品该点的热时间常数,取其4倍值,即得开始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T, ,、罩吨。,、坦吧。阳咽鸣。的吨。名词术语第2.7
9、条)。 L 飞、iy、LI 、门HR圃5 t试撞时间 4 3万Z 图l加热或冷却曲线1. 7. 2 在低温和高温试验时,试验持续时间通常是在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持续时间应根据试验样品特点和试验目的从下列等级中选取:2,16,72,96h0 1. 7. 3 如果对试验样品是进行与耐久性或可靠性相联系的试验时,则试验持续时间应由有关标准根据产品特点和实际工作要求另行规定。1. 7. 4 如果某种试验佯品,在高温或低温条件F使用或储存的时间比达到温度稳定的时间为短,例如某种飞行器和导弹,若用温度达到稳定后来计算持续时间(试验A和试验目进行试验,则可能给试验祥品带来过分的应力。要避免这种过
10、分成力,可按试验A或试验B规定的低温和高温试验方法来进们试验,伺试验恃续时间则应根据试验样品对实际情况的精确模拟来确定,如采用一倍或两倍的热时间常数值或是根据其实际经历时间作为试验持续时间。1. 7. 5 虽然具有大的热时间常数的设备可比作日温度变化的情况,通常按样品温度可达稳定的试验八和试验B进行试验。但若要求精确模拟实际环境的情况,则可采用试验样品未达温度稳定的试验,持续时间可按本章1.7. 4条的规定。1. 7. 6 对试验时间比混度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短的试验,例如对某些大设备(如具有大的热时间常数值的电源变版器和电机)要求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混或低温的情况。这时可选用比设备预期使用的环境温
11、度较高些或较低些的试验温度,以此来加快试验样品温度的变化,缩短试验的时间。1. 8 空气速度试验箱(写在)中空气和试验样品间的热交换效率取决于空气速度。在高(低)温试验中,期望能精确模拟实际环境中的空气速度电但由于所掌握的实际环挽知识有限以GB 2 4 2 4. 1 8 9 及难于在试验箱(室中提供确定的空气速度(包括端流度等),这种模拟通常是做不到的。因此,一般必须按“最坏情况”来进行试验,以包罗各种可能a险。试验非散热试验样品时,在一定时间内,较高空气速度导致较高的(对低温试验为较低的)试验样品温度,网此,进行这种试验的试验箱(烹)推荐使用高常气速度(在安载时测量最好不低于2m/sl。试验
12、散热试验样品时,如果试验样品最热点的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贝lj较高空气速度将降低该点的温度,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可能,这种试验就应在无强迫空气循环(即自由宅气条件)试验箱(室)巾进行。当试验箱(噎)的加热(或冷却)只能靠空气循环来实现的场合,口J使用有强迫空气循环的方法作为代替的方法,即在试验Bd(Ad)中用方法A作为代替方法。1. 9再现性为了获得再现性,温度试验必须这样设计:使试验样品某点上所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是一样的,与进行试验的试验室无关。为了得到再现性,在整个条件试验期间必须很好地规定试骏箱(室)空气的温度时间过程。在精确模拟实际环境做得到的情况下,就可为模拟这种情况来专门
13、设叫温度一时间过程。对具有相对于试验样品达到j温度稳定所需时间比较为短的持续时间的试验设计,在“般情况下,推荐采用下列试验温度一时间过程(见图2)。温度变也略为泣。.5min 一蛐一阳一电通附,嗣同川东C飞JfJU盯MJJJ匪卜11s 箱草向温厦-1 m降温现直试验时间升温门H刨疆割世25士3位入试验样品l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试验箱与试验样品温度时间过程示意图非散热试验样品,散热试验样品囱2注:规定试验持续时间是从试验箱(室空气温度开始到达与规定试验温度之差在3c以内时算起。应当说明图2的温度一时间过程在下列细节方面和试验A与试验B不同g开始时温度范围较狭(25士3);建立试验温度期间试验箱(室
14、)空气温度变化的速率;试验持续时间是从试验箱(雯)空气温度达到规定值时算起。a b. 二不同试验方法的应用依据一一传热原理2 2. 1 热对流2. 1. 1 在试验箱窒)内进行试验时,对流散热在散热试验样品热交换中占有极重要的部分,特别在较高空气循环速度时更是如此。2. 1. 2 热从试验样品表面传遇到周围空气中去的热交换效率,受周围毛主气循环速度的影响。空气速度愈高,则热交换的效率也愈高。因此,在环境温度相同时,空气速度愈高,试验祥品表面温度变化(增高或降低)也愈快,达到温度稳定所需的时间也愈短,参见附录I(参考件。气流除影响试验样品表面各点的温度外,还影响其周围温度场的分布。气流的这些影响
15、除与其速度有关外,还与其作用方向有很大关系。试验样品表面温度及温度场的分布与气流速度和方向之间的关系,尚无什么简单规律可循(参见图3反附录扣。为了模拟与实际环境相安立的条件试验时就要对试验箱(京)规定某特定的气流速度工二川GB 2 4 2 4 - 1 - 8 9 和气流方向,这将涉及到试验箱(室)设计方面的许多问题。因此,在高源和低温试验时精确模拟实际环境的空气速度和方向是最合乎理想的。但是这在实际试验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因为要在试验箱(室)中改变和调节气流速度和方向(包括端流等)是十分不易的,通常是做不到的。胁。180, 270 图3在速度为o.s、1和2m/s的气流中稳定发热圆柱体周围的温
16、度分布单位表面积的散热1. 5 kW /m 1LiT 一试验样品表面温度超过环境温度的温升,u一空气速度,m/s,空气温度70s圆柱直径6mm注计算曲线时,试验样品中的热传导忽略不计。2- 1- 3 在试验非散热试验样品时,比较高的空气循环速度可以加速试验样品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效率,缩短达到热平衡(温度稳定的时间。因此,推荐使用具有较离空气循环速度的试验箱(窒)来进行这种试验,平均空气循环速度为12m/s(前者可用于较小的试验箱,后者可用于较大的试验室)。在试验散热试验样品时,较高的空气速度将影响试验样品性能的测试。只有明确规定的且可重现的试验条件,才能使试验结果较方便地与实际情况相比较。故在
17、大多数情况下,希望试验时空气速度越低越好,这种必要性导致采用“自由空气”条件。2. 1- 4 “自由空气条件”是指无限空间内的空气条件。此时,试验样品周围空气运动仅受散热试验样品本身的影响由试验样品放射出来的能量应被周围空气完全吸收掉。因此,试图在试验箱中重现自由空气条件是不切实际的(参阅本标准第3章附录A(参考件)说明,采用模拟自由空气条件,通常并不需要使用价格高昂或者尺寸很大的试验箱(雪)。因为模拟自由空气条件的试验箱(室)有某些技术上的优点,并较规定有强迫空气循环的条件易于做到,所以在对散热试验样品进行低温和高温试验时,应优先采用模拟自由空气条件的试验箱(窒)来进行。根据本标准第3章的说
18、明,采用元强迫空气循环方法进行试验可能产生J些困难。为此规定了两种采用低强迫空气循环风速的方法供选择: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试验箱(室)尺寸大得足以满足附录A的要求,但试验箱(室)的加热或冷却要求采用强迫空气循环;第三种方法,适用于试验箱太小、不能满足附录A的要求,或基于别的原因,如第一种方法不能使用时。2-2 热辐射2. 2. 1 对散热试验样品试验用的试验箱(室),特别是在高温试验时不能忽视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热交 GB 2 4 2 4 . 1 - 8 9 换,在热辐射为黑的(简称热黑的,辐射系数近于1)试验样品和热黑箱(室)壁的情况下,其间的热交换几乎一半是通过辐射换热方式进行的见附录C(补充件
19、)中图ClJ。如果散热试验样品在箱壁为热内的或箱壁为热黑的试验箱(宝)内经受某温度试验时,试验样品的表面温度将会显著地不同,所以,若想得到可重现的试验结果,有关标准对试验箱箱壁的辐射系数和温度应加以限定。2.2.2 在试验样品和箱壁之间,若有不符合对箱壁热颜色和温度要求的其他试验样品、加热或冷却元件、安装架等遮掩时,则试验样品和箱壁之间的热辐射将受到影响。试验样品上某点的“看视因数”是指该特定点所能“看到”箱壁部分的百分数来确定的。试验样品每一点的“看视因数”不应为不符合对箱璧热颜色和温度要求的装置所干扰。2.2. 3 理想“自由空气”条件下,试验样品向周围空气传输出来的热完全为周围空气所吸收
20、,这是由于自由对流和辐射交换的热完全被吸收而出现的。通常大多数产品(包括设备和元件)是在十分近似热黑的环境中运行的。实际上,将试验箱(宰)内壁做成近似于热黑的要比做成为热白的容易些。因为大多数涂料和(未抛光的)材料是更接近热黑的而不是热臼的参见附录G(参考件门。同时,由于材料随时间的老化效应,要长时间地保持箱(室)壁为热白的将特别困难。如果箱壁温度变化是在所规定试验温度(按开尔文温度计算的3.%之内(对高温试验),且箱壁的辐射系数是在o.7到1之间变化,则试验样品表面温度的变化通常小于3K。因为辐射换热是与试验样品表面混度四次方和箱壁温度四次方之差成正比,低温时的辐射换热与高温时比较不那么显著
21、,放在低温试验时对箱壁热颜色和温度的要求也就并不怎么严格。2.2 4 通过热辐射进行的热交换主要取决于试验箱(室)壁的温度,这种依赖关系就是为什么当试验样品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很大时,不按照附录C对试验样品温度进行修正(包插对流和辐射影响的修正)就不能用强迫空气循环来进行试验的主要原因。2.3 热传导2. 3. 1 通过热传导的换热,取决于与试验样品相联结的安装架及其他连接件的热恃性。2. 3. 2有许多散热设备和元件,使用时要求安装在吸热的或其他传热良好的装置立。这时,有一定数量的热会通过热传导有效地散发出去,故有关标准应对安装架的热特性作出规定,而且在进行试验时应再现安装架的这些热
22、特性。2.3.3 如果设备或元件可采用具有不同热传导值的安装架进行多种方式安装时,则在试验时应考虑最坏情况。不同的应用情况,最坏情况也不相同:a. 对散热试验样品的高温试验,因试验时热是由试验样品到安装架这一方向传输的,这时,最坏情况是在安装架的热传输量尽可能小时,即安装架的热传导旦在小(热绝缘)时。b. 对非散热试验样品的高温试验,当试验样品尚未与环境达到热平衡(热稳定)时,热是由箱壁经安装架到试验祥品传输的。这时,最坏情况是安装架的热导率大时,所以安装架的热容量(或热时间常数应该是小的,以避免安装架热起来时间过长,延滞由箱壁到试验样品的热传输。 对于散热试验样品和非散热试验样品的低温试验,
23、试验时热是由试验样品经安装架到箱壁传输的,最坏情况(试验样品温度最低)是在热传输效率高时,即在安装架热传导率高时。2.4 强迫空气循环2. 4, 1 试验箱(窒)大到足以符合附录A的要求,但箱(室)体内的加热和冷却可能需要采用强迫空气循环。这种情况下,试验样品应先放在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进行有和无强迫空气循环两种情况的检盔,使试验样品表面主诸代表点温度不会过分受到箱内强迫常气循环速度的影响。结果试验样品上任点的表面温度,在加上强迫空气循环后不降低SC以上,贝tl强迫空气循环的冷却效应就认为是合理的小,与在元强迫空气循环试验箱内进行的试验一样,可忽略不计。2.4.2 如果试验箱相对于试验样品太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24.1 1989 电工 电子产品 基本 环境 试验 规程 高温 低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