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
《GB T 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U 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T 2423. 29-1999 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8-2-211983年第4版及其1985年第1次修改件、1991年第2次修改件和1992年第3次修改件。本标准是对GB/T2423.29-198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撩试验规程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的修订。GB/T2423. 29一1982等效于国际标准IEC6821 1975年第3版及1979年第1次修改件和1日80年第2次修改件。本标准引用的其他国家标准有zGB/T 2421 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idtIEC 68-, 1988) GB/T 2423.28-1982 电工电子产
2、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锡焊试验方法(eqv IEC 68-2-20:1979) G/T 2423. 45-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气候顺序试验(idtIEC饵-2-61:1991) GB/T 3102.3-1993 力学的量和单位(eqvISO 31-3:1992) 本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1999年8月第1次修订,自2000年3月1日起实施。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T2423.29-1982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韩瑞福。;:;0
3、1 t GB/T 2423.29 1999 IEC前言1)国际电工委员会(ECJ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对该问题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代表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它们尽可能地表达了国际上对该问题的一致意见。2)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推荐标准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在这种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国际电工委员会希望所有会员国在制定国家标准时,只要国家具体条件许可,应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推荐标准的内容作为他们的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推荐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的任何分歧应尽可能地在国家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本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0技术委员会(环境试验)制定的。本标准引用
4、的其他IEC标准zIEC 68-11. 2 d!. 25 40 注:对于圆截面引出端,带状引出端或插头,其标称截面积等于有关规范规定的诸标称尺寸的计算值。对于绞合线寻l出端.其标称截面积为由有关规范规定的单股引线截面积的总和e对于绝缘引出端,应在施加负荷处剥去绝缘屋。对于绞合线引出端,绞合芯线应在施加负荷前在施加负荷处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例如:用锡燥或打结的方法)。由于绝缘引出端或绞合线引出端的技术特点而给剥去绝缘层、焊接或打结操作带来困难,并可能因此导致对试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则这些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按试验样品生产厂的说明书进行。b)其他类型的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
5、施加拉力的数值由有关规范规定。2.6 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2.7 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l) 川f民处w方法(见2.3) ; M初始检测(_I!,2. 4) , CB/T 24 23. 29-1999 c)寻Itlr端起过3h,受试寻|出端的数目(见2.5.1),d)拉力(对于具有非标准尺寸的引出端和其他引出端)(见2.5.2),时剥除绝缘、焊接或打结操作的细节要求(必要时)(见2.5.2);f)最后检测(_I!,2. 6)。3 试验Ua,:推力试验(不适用于柔软的引出端)3. 1 目的确定寻1m端以及寻1m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
6、或修理过程中承受外加推力的能力。本试验只适用于尺寸小,重量轻的元器件,而设备和部件不包括在内。3.2 试验L182的一般说明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试验样品的引出端处于E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在接近试验样品主体处施加到引出端上,但是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有2mm的距离。推力1茧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s土1s 0 3. 3 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3. 4 初始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 5 试验方法(见图lb)3. 5. 1 应用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E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有关规
7、范Jl指出每一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数目外,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寻|出端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有关规范应规定对引出端施加推力的方向(如果必要,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3.5.2 试验程序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试验样品的引出端处于正常位置,推力应尽可能在接近试验样品主体处施加到引出端上,但是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装置的最近点之间应有2mm的距离。推力的数值如表2规定。推力应逐渐施加(没有任何冲击),然后保持10s士1s 。施加推力的数值2a)线状引出端(圆截面或带状)或插头施加推力的数值院符合表2规定。表2标称截商积.nlm2相应的圆截面引出端直径.n1mS1. 2 d1. 25
8、推力(容差+10%) , N 。.250.5 I 2 4 E 注2对于回被西引出端、带状引出端或插头,其标称截面积等于有关规范规定的诸标称尺寸的汁算值。80!) GB/T 2423.29-1999 对于绝缘引出端,在施加负荷处应剥去绝缘层。由于绝缘引出端的技术特点而给剥去绝缘层带来困难,并可能因此导致对试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则这种操作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必要时按试验样品生产f的说明书进行。b)其他类型引出端(签状引出端、螺栓、螺钉、接头等)所施加推力的数值应在有关规范中规定。3.6 最后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聋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 7 有关规范应作出的规定a)预处
9、理方法(见3.3) ; b)初始检测(见3.4),c)本试验是否适用(见3.5.1);d)引出端超过3h.受试引出端的数目(见3.5.1);e)施力方向(见3.5.1);f)剥除绝缘层的细节要求(必要时)(凡3.5.2);g)对线状引出端或插头以外的其他引出端,所施加推力的数值(见3.5.2);h)最后检测见3.6)。4 试验Ub:弯曲试验(仅适用于可弯曲的冒|出瑞)4. 1 目的确定引出端以及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的连接在正常装配和修理过程中承受弯曲力的能力。为了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具有弯曲性能,应采用下述条件Ea)在4.5. 2. 1和4.5.2.3中规定的试磁z在试验过程中,引出端应承受相对于
10、初始位置至少30。的弯幽(见图2c), b)在4.5.2.2中规定的试险g引出端应能用手指弯曲。4.2 试验Ub的一般说明4.2.1 线状或带状引出峭弯曲试验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引出端处于试验样品正常使用位置,其寻Il:Il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磁码.将试验样品主体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大约90.然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次弯曲。方法1:在相反方向弯曲二次或多次。方法2:在同方向弯曲二次或多次。4.2.2 签状引出端弯刷试验可用手指弯曲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45后再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方法1:在相反方向弯曲二次或多次。方法2:在同一方向
11、弯曲二次或多次。4.2.3 同时弯曲试验应在距引出端与试验样品主体封接点3mm处用夹具将试样一侧所有的引出端夹紧,然后将一砖码加到夹具上,使其引出瑞下垂。将试验样品主体倾斜450,然后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项试验应在相反的两方向上进行。4.3 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应按有关规范规定.4. 4 初始检测试验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以及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测量。306 GB/T 2423. 29 1999 见图2,) (1) 品、JA次弯曲回lX弯曲al试验Ub方法ltu阻皿阻咱-aHHUHH吨,| | -次弯曲两次弯曲bl试验Ub方法2试验样品主体丁一30 飞飞.(、 、短引出端*弓|旺1端
12、c)可弯曲41出端的位移角示意图注2对于手动弯曲.见4.5.2.2,应遵循标号顺序。图2试验Ub:弯曲试验的试验程序示意图(见4.5. 2.14. 5. 2. 3) 4.5 试验方法4. 5. 1 应用有关规范应指出本试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除了对具有三个以上引出端的试验样品应由有关规范指出每个试验样品受试引出端的数目外,试验应在全部引出端上进行。应能保证试验样品所有的引出域经受试验的概率相同。这种对于受试引出端数目的限制,不适用于同时弯曲试验(见4.5.2.3),同时弯曲试验一般用于在30 GB/T 24 23. 29一1999一侧或多侧有成排引出端的微型电子组件。4.5.2 试验程序(见图
13、2)4.5.2.1 线状或带状引出端弯曲试验固定试验样品主体,使引出端处于试验样晶正常使用位置,其引出端的轴向处在垂直方向,然后在试验样品引出端的末端悬挂施加弯曲力的硅码,其数值按表3规定。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s3 s的时间内,在垂直平面内倾斜太约900,然后以向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次弯曲。有关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方法1:(见图2a) 每个方向弯曲一次,共二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规定做次数较多的交替弯曲。方法2:(见图2b) 同一方向弯曲二次,中间不中断。或按有关规范规定做次数较多的弯曲。在试验样品主体和施力点之间不得放置可能影响曲率半径的装置。带状引出端应向其
14、最宽平面垂直弯曲。弯曲力数值应符合表3规定。表3截面J数,mm3相应的圆截面引线直径.mm弯曲力(容差士10%).:-1Zxt/ Z, 32 式中d引出端直径。对于带状引出端,其截面系数2,由下式求出00 Zx =干6 式中:a 与弯曲轴垂直的带状引出端的厚度;b 带状引出端的另一边尺寸.2 截面J数的定义在GB!T3102.3的3-21中给出,上述公式的推导可从机械工程标准教科书中查到.4.5.2.2 签状引出端弯曲试验可用手指弯曲的签状引出端应弯曲450后,再恢复到其初始位置,此操作即为一次弯曲(见图2)。有关规范应规定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方法1:一次弯曲后,立即在相反方向再做第二次弯曲
15、。方法22同一方向连续弯曲二次。有关规范可规定其他细节(例如2使用的钳子,弯曲的位置等4.5.2.3 同时弯曲试验308 GBI2423.29-1999 应在固定丽内(或当这个面不是给定的场合,在距封接处3mm左右的那一点)夹紧试验样品一幅!所有的引出端;在要发生弯曲的边缘处,夹具的曲率半径为0.1mmo将砖码加到夹具上,使其引出端下垂,该敲码(包括夹具的重量在内)所施加的力J5il等于表3所规定的值乘以所夹的引出端数目。将试验样品主体在2s3 s内倾斜450,然后以同样的时间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本试验在一个方向上进行一次,恢复到初始位置,再在另一方向上进行次,再恢复到初始位置(见图2)。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23.29 1999 电工 电子产品 环境 试验 部分 方法 引出 整体 安装 强度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2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