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1588.3-2009 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第3部分 链路偏振模色散.pdf
《YD T 1588.3-2009 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第3部分 链路偏振模色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 T 1588.3-2009 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第3部分 链路偏振模色散.pdf(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lCS 33180 10M 33 Y口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 5883-2009光缆线路性能测 量方法里力)右第3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Measurement Methods f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Fibre Cable LinePart 3: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for Optical Cable Link2009-06-1 5发布 2009-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目 次前言IIl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l4缩略语35测量方法与概述36测量条件与要求57干涉法68固定
2、分析法一99斯托克斯参数测定法-11附录A(资料性附录)偏振模色散测量方法在不同应用场合的适用性14附录B(规范性附录)干涉法的数据分析与计算15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分析法的数据分析与计算17附录D(规范性附录)斯托克斯参数测定法的数据分析与计算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干涉法测量偏振模色散的计算23参考文献25YD厂r 1 5883-2009fju 自YD;I1588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链路衰减;第2部分:光纤接头损耗;第3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第4部分:链路波长色散;本部分为YDT 1588的第3部分。本部分参考了EC6128044:2006光纤通信子系统测量规
3、程第4部分:光缆生产与已安装链路偏振模色散测量、IEC612829:2006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指南一第9部分:偏振模色散测量与理论指南和ITUT G6502单模光纤光缆统计与非线性相关属性的定义和试验方法(2007),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本部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雷非、陈永诗、宋志佗、吴重阳、薛梦驰、王翔、程淑玲、张莉II光缆
4、线路性能测量方法第3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YD厂r 1 5883-20091 范围YDT 15882009的本部分规定了光缆传输链路中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方法、测量系统、测量程序、计算方法和结果处理。本部分适用于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光缆链路偏振模色散的测量,即由GBT 1597210-2008中规定的B类光纤所组成的光传输链路。它们可以是已经铺设熔接互联的光缆线路,也可以是光通信收发设备之间的光通路,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链路中可以包含其他光学元件,如光放大器、WDM器件、合波器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
5、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59721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10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总则(IEC 6079311:2002,MOD)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平均偏振模色散差分群时延Mean PMD Differential Group Delay平均偏振模色散差分群时延是在光频范围(一v2)P勺主偏振态差分群时延玎功的平均值用公式(I)表示: PMD:c。:业()Av(=10dB的链路偏振模色散,只有PDL1dB时,则会对测量
6、准确度造成影响。本部分推荐3种测量方法,每种测量方法都有相关的数据分析方式。a)干涉法(INTY)传统分析(TDirrY);常规分析(G盯Y)。b)固定分析法(FA)傅立叶变换分析(FT)。c)斯托克斯参数测定法(SPE)3YDl 1 58832009琼斯矩阵本征分析(JME);邦加球分析(PsA)。干涉法由于具有较强的测试条件适应性而成为链路PMD的主要测量方法。其测量原理是以偏振宽带光源注入待测光传输链路,在输出端用干涉仪通过干涉图分析经过链路传输后的信号时延差的关系,从而确定PMD。此测量法分为两种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一种采用简单的干涉仪,称为踟Y,另一种修正了TD汀Y中对一些测量条件的
7、限制,称为GINTY。此方法的测试值代表了在测量波长范围内的均方根平均值。常规干涉分析法相对于传统干涉分析法主要的区别在于:不要求设定待测链路为理想的随机模耦合;不要求光源的光谱曲线为高斯分布;不要求假定链路PMD比光源自相关函数的宽度大。干涉法的主要优点是测试速度快,设备体积小,特别适合于现场使用。固定分析器法又称为波长扫描法,其测量原理是,当输入光偏振方向保持固定而波长变化时,输出光场PSP方向也会发生变化,通过一固定分析器(即验偏器)将偏振态随波长的变化转化为具有峰谷起伏的输出功率随波长的变化,根据输出功率谱与群时延差的关系就可确定PMD。此方法可以在测量波长范围内(典型几百纳米)得到一
8、个单次测量的平均值。它仅要求一个输入偏振态,并以固定分析斯托克斯矢量一个功率元素的轨迹变化关系。在以傅立叶变换处理这些数据时,其结果为虚拟半干涉法,其评估结果类似丁干涉法的传统分析法。斯托克斯参数测定法可以测量窄带光谱区域的偏振模色散,它通过监测链路输出的偏振态(SOP)随波长的变化,利用琼斯矩阵本征分析(JME)或邦加球(PS)上偏振态矢量的旋转变化来计算链路的PMD。固定分析法与斯托克斯参数测定法在测试架空光缆时如果出现光缆振动,就会破坏测试数据,振动会导致DGD数据变动,而提高测试速度则可以减小这一影响。干涉法由于采用宽带光源,并用干涉法来推算时域的PMD,所以较为适用于这种测量情况。斯
9、托克斯参数测定法在测量期间要求光源与接收机之问进行通信与协调,所以要求在测试链路的两端之间建立辅助的通信信道,此通信信道可以是此测试链路本身,也可以是其他通信通道。而固定分析法与干涉法的收发设备可以分离,由于它们在测试过程中无须协调工作,所以不必建立通信信道。只是干涉法不能提供独立波长的DGDgW试值,它只能针对整个光源波长谱提供DGD均方根平均。在光缆传输链路中包含有光放大器时,则光谱范围受光放大器的工作通带影响。而在链路中包含窄带光滤波器件(如DWDM的合波分波器)时,斯托克斯参数测定法更为有效。各种测量方法在不同应用场合下的适用性参见附录A。它们对短光纤和长光纤均适用。但仪限j二波长大于
10、或等于光纤有效单模工作的波长,除传统干涉法要求待测链路为理想的随机模耦合外,其他测量法与偏振模耦合程度无关。对由多段光纤组合的光传输链路,DGD值的随机分布近似为麦克斯韦分布函数。假定它符合理想的麦克斯韦分布,JJPMD的线性平均与均方根的关系由公式(6)表示:r 8、1,2PMDAvG=I i PMDRMS (6)o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平均DGD,链路最大DGD需要取34的倍率(参见YDT 1634-2007光4YDT 1 5883;-2009传送网(01N)物理层接口的7237节)。此倍率依赖于麦克斯韦分布的假定,它反映出分布函数具有很长的拖尾。但麦克斯韦分布并不适用于安装有高双折射元件的
11、光通路或弱模耦合的光链路,在这种情况下,DGD的分布就会相对集中,从而可以减小使用的最大DGD倍率。6测量条件与要求61测量环境测量应在环境温度一5+30条件下进行。如果测量仪表的使用说明另有规定,还应满足其规定。62光源与起偏器的公共要求光源在要求的波长上要有充分的辐射和稳定的强度以满足测量要求,且波长覆盖范围要与关心的PMD测量通带相适应。对所有测量方法,在将信号注入到光纤进行测量之前要求光源偏振在一个或多个已知偏振态上。起偏器、偏振调整器用波片、石英延迟片、环形双折射光纤的机械运动或电光晶体装置在测试时可用于设置输入光纤的光源偏振态,以便于测试时分析光纤输出信号的偏振轴。当仪表使用窄带可
12、调光源时,光源的有效谱宽(对高斯谱为最大半高全宽,刚瑚)要足够窄,以使得形成的光纤残余偏振在所有测量条件下对全部的DGD值都能测量。输出光的DOP应达到90,虽然DOP低到25时仍然可以进行测量,但测量准确度会降低。对于一给定的DGD值霸要求的最低DOP()由公式(7)给出:广 DDP-100expl一志晒组钿mvl肩尸I (7)式中:如一光谱中心波长;c一真空中光速;f一给定的DGD值;a确礓nl一光谱半幅全宽度(F、7吁玎)。63单模尾纤可以使用一个连接尾纤将光信号注入到链路以及将链路信号导入到探测器中。要求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尾纤连接稳定。在整个测试期间,被测试样和尾纤所处环境温度应保持稳定
13、,应避免对光纤和光缆施加外部应力,其位置及其状态应保持固定,避免运动。64包层模剥除器应使用一种装置以剔除链路光纤中的包层模。对于光纤涂敷层也有同样的性能要求。多数情况下,光纤涂层折射率等于或大于光纤包层折射率,光纤涂层就可起到包层模剥除器的作用。65高次模过滤器要求测量波长大于或等于链路截止波长,并应采取有效办法去除高次传输模,一般一个半径30mm的弯曲环就可以满足要求。66探测器光探测器应工作在光强、波长和测量次数均为线性和稳定的性能区域。典型的探测系统可能包括有斩波器,锁相放大器的同步探测,一个光功率计、光谱分析仪、干涉仪或一个偏振仪。5YD厂r 1 5883-200967计算机需要使用
14、一台计算机来执行仪表控制操作,以获取测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最终结果。7千涉法71测量系统711测量装置干涉法的基本测量装置主要由宽带偏振光源与干涉分析仪两大部分组成,如图l所示。宽谱偏振光源的输出信号ss(7vJ注入到待测光纤链路中,其偏振态为如,链路的输出信号以5DfvJ表示,其偏振态为j妒);而验偏器的传输轴为;。,PAS(v)表示通过验偏器输入到干涉仪的输入信号;干涉仪输出的光功率时延函数的交变部分刚以P仃)表示。时延(T)图1 采用干涉测量法的偏振模色散测量的一般性装置对于传统干涉分析法,干涉图包络为交变部分的绝对值。对于常规干涉分析法,获得互相关与自相关包络则需要一些附加计算
15、。这些计算针对两个由双正交偏振态分析器输出的测试干涉图进行。典型的传统干涉分析测量装嚣与常规干涉分析测量装置的原理图分别如图2a与图2b所示。条纹包络6反射镜 耦台器 社动反射镜图2a传统干涉分析法原理框图YD厂r 1 588 3-2009图2b常规干涉分析法原理框图712光源对于传统干涉分析法,其偏振宽带光源为在相关测虽波长辐射的发射管,它可以是LED或者超荧光光源。其中心波长要包含1310rim或550rim窗口或任何其他关心的窗口。其光爵形状类似高斯犁,发送光不能有能够影响自相关功能的波动。光源的FWHlvI典型值是60rim80nm,其光源线宽(也可称为LED谱宽)必须清楚地由相干时问
16、来计算,它由公式(8)决定:12铲去式中:凡一光源中心波长:五一光源线宽:c一真空中光速。常规干涉分析法对光源的光醋没有要求。713偏振器偏振器应对光源整个波长范围内的光偏振。7 14光束分离器与偏振光束分离器光束分离器用来将入射的一束偏振光分成两束,使其分别在干涉仪的两个臂中传播。它可以足一只光耦合器,也可以是一只直角光束分离器。偏振光束分离器用于由干涉仪的输出偏振信号中分离出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态(处j一在邦加球的两对立点)。由此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态所构成的二1二涉图应可以计算出独立的白相关与互相关函数,即偏振光束分离器表现为一个偏振分波检测系统,这也意味着其他具有正交输出偏振态以获得干涉图
17、的器件均可使用。715干涉仪干涉仪一般置于待测光纤链路末端,它可以是空气型的,也可以是光纤型的。可以采用迈克尔逊(Michelson)型干涉仪或马赫一曾德(MachZehnder)型干涉仪。1,4玻片可以用于移动干涉仪的自棚关峰值响应。尽管寻找在整个光源光潜范围内全都能提供相同1,4波的玻片十分困难,但它可以有效完成白相关峰值的移动。YDl 1 5883-2009716偏振扰动器7161扰动装置与目的偏振扰动器由可控偏振扰动器与控制器组成,并在待测链路的输入输出端各有一个,这样其输入偏振态与验偏器的轴(输出偏振态)的差就可以在干涉仪扫描期间进行设置。可以选择多种输入,输出偏振态以获得更完整的干
18、涉分析包络,相对于单个输入输出偏振态而言,就可以获得平方包络的平均。在包含有随机模耦合的光缆链路,单次测试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链路PMD系数。相对于单个设置,多种设置可以获得更高的测量准确度。原则上扰动处理可以遵照下述方式进行。输入偏振器紧接着扰动器构成一个单元,此等效偏振器的轴可以由邦加球的任意点来定义输入偏振态;扰动器紧接着验偏器构成一个等效验偏器,其轴设置在邦加球的任意点上以定义输出偏振态。输入偏振态的一个设置与验偏器的轴组合标记为一个输脯出偏振态。其目的在于获得平方包络的平均,而平均要对输入输出偏振态均匀覆盖。7162九态穆勒设置遵守9个特殊输入输出偏振态的9个平方包络之和严格等效于均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 1588.3 2009 光缆 线路 性能 测量方法 部分 偏振 色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