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006-1994 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pdf
《JJF 1006-1994 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F 1006-1994 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cITJ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1J,右1006-94-级标准物质1994年7月20日批准1994年12月1日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目录标准物质的制备.(1) 一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检验.( 一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检验.(3) 四标准物质的定值.(4) 五标准值的确定及总不确定度的估计.(6) 六定值结果的表示.(7 ) 七标准物质的包装与贮存.(7) 八标准物质证书.(7) 附录附录1随机数表.(9) 附录2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表.(11)附录3狄克逊检验临界值表(12)附录4科克伦检验临界值表.(1 3) 附录5标准物质标签格式0日附录6(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格式.们的附录7标准物质证书封
2、面格式.(17)附录8标准物质有关的名词.(18) 附录9标准物质申报的技术材料.(21) 附录10标准物质的重复制备.(22)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飞,-ee-e矿呻创伽啼倒一伽呻一LF呻创刊伽呻叩唱伽呻GULF呻川替伽呻代制are-fff飞T.:chnical NOlm of primry Refcr.:ncc Materlal 本技术规范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7月20日批准,并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归口单位z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起草单位z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本规范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z韩永志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余追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刘清贤国家标准物质
3、研究中心)参加起草人s陈保华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JJG 1006-94 共22页第1页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及工程技术特性一级标准物质的研制二级标准物质的研制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一标准物质的制备1 候选物1.1候选物的选择应满足适用性、代表性,以及容易复制的原则-1.2候选物的基体应和使用的要求相一致或尽可能接近.1.3候选物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待定特性量的量值范围应适合该栋准物质的用途.1.4系列化标准物质特性量的量值分布梯度应能满足使用要求,以较少品种覆盖预期的范围.1.5候选物应有足够的数量,以满足在有效期间使用的需要.2 制备2.1根据候选物的性质,
4、选择合理的制备程序、工艺,并防止污染及待定特性量的量值变化.2.2对待定特性量不易均匀的候选物,在制备过程中除采取必要的均匀措施外,还应进行均匀性初检.2.3候选物的待定特性量有不易稳定趋向时,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研究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其稳定性,如辐照灭菌、添加稳定剂等,选择合适的贮存环境.2.4当候选物制备量大,为便于保存可采取分级分装.最小包装单元应以适当方式编号并注明制备日期.2.5最小包装单元中标准物质的实际质量或体积与标称的质量或体积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二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检验3 不论制备过程中是否经过均匀性初栓,凡成批制备并分装成共22页第2页J1G 1006-94 最
5、小包装单元的标准物质,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对于分级分装的标准物质,凡由大包装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时,都需要进行均匀性检验.4 抽取单元数抽取单元数目对样品总体要有足够的代表性.抽取单元数取决于总体样品的单元数和对样品的均匀程度的了解.当总体样品的单元数较多时,抽取单元数也应相应增多.当已知总体样品均匀性良好时,抽取单元数可适当减少.抽取单元数以及每个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还应适合所采用的统计检验要求.4.1当总体单元数少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15个,当总体单元数大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25个.4.2对于均匀性好的样品,当总体单元数少于50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10个s当总体单元数大于50
6、0时,抽取单元数不少于15个5 取样方式5.1在均匀性检验的取样时,应从待定特性量值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抽取,取样点的分布对于总体样品应有足够的代表性.例如对粉状物质应在不同部位取样F对圆棒状材料可在两端和棒长的1/4、1/2、3/4部位取样.在同一断面可沿直径取样.对溶液可在分装的初始,中间和终结阶段取样.5.2当引起待定特性量值的差异原因未知或认为不存在差异时,则进行随机取样.可采用随机数表决定抽取样品的号码,随机数表见附录1 6 对具有多种待定特性量值的标准物质,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和不容易均匀的待测特性量值进行均匀性检验.7 选择不低于定值方法的精密度和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测量方法,在重复性的实
7、验条件下做均匀性检验.8 待定特性量值的均匀性与所用测量方法的取样量有关,均匀性检验时应注明该测量方法的最小取样量.当有多个待定特性量值时,以不易均匀待定特性量值的最小取样量表示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J1G 1006-94 共22页第3页量或分别给出最小取样量.9根据抽取样品的单元数,以及每个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按选定的一种测量方法安排实验.推荐以随机次序进行测定以防止系统的时间变差.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式进行统计检验.9.1检测单元内变差与测量方法的变差,并进行比较,确认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检测单元间变差与单元内变差,并进行比较,确认在统计学上是否显著.9.2判断单元内变差以及单元间变差,统计显著性
8、是否适合于该标准物质的用途.9.2.1相对于所用测量方法的测量随机误差或相对于该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的预期目标而言,待测特性量值的不均匀性误差可忽略不计,此时认为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9.2.2待测特性量值的不均匀性误差明显大于测量方法的随机误差,并是该特性量值预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此时认为该物质不均匀.9.2.3待定特性量值不均匀性误差与随机误差大小相近,且与不确定度的预期目标相比较又不可忽略,此时应将不均匀性误差记入总的不确定度内.10 需要对每个单元样品单个定值的标准物质如掺透管等), 均匀性棱验仅按9.1执行.需要对每个单元样品单个定值且单元又是整体使用的标准物质则不存在均匀性检验.三标
9、准物质的稳定性检验11 标准物质应在规定的贮存或使用条件下,定期地进行待定特性量值的稳定性检验.12 稳定性检验的时间间隔可以按先密后疏的原则安排.在有效期间内应有多个时间间隔的监测数据.13 当标准物质有多个待定特性量值时,应选择那些易变的和有共22页第4页JJG 1006-94 代表性的待定特性量值进行稳定性检验.14 选择不低于定值方法精密度和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测量方法进行稳定性检验,并注志操作及实验条件的一致.15 考察稳定性所用样品应从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对于总体样品有足够的代表性.16 按时间顺序进行的测量结果在测量方法的随机不确定度范围内波动,则该特性量
10、值在试验的时间间隔内是稳定的.该试验间隔可作为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在标准物质发放期间要不断积累稳定性数据,以延长有效期.17 一级标准物质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同类标准物质的有效期限.四标准物质的定值18 均匀性合格,稳定性检验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方可进行寇值.19 定值的测量方法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经检验证明是准确可靠的方法.应先研究测量方法、测量过程和样品处理过程所固有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如溶解、消化、分离、富集等过程中被测样品的沾污和损失,测量过程中的基体效应等,对测量仪器要定期进行校准,选用具有可溯源的基准试剂,要有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溯源性.20 选用
11、下列方式之一对标准物质定值z20.1用高准确度的绝对或权威测量方法定值.绝对(或权威)测量方法的系统误差是可估计的,相对随机误差的水平可忽略不计.测量时,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者独立地进行操作,并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有条件的要进行量值比对.20.2用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已知准确度的可靠方法定值.研究不同原理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对方法的系统误差进行估纣.采取必要的手段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验证.20.3多个实验室合作运值,JJG 1006-94 共22页第5页参加合作的实验室应具有该标准物质定值的必备条件,并有一定的技术权威性.每个实验室可以采用统一的测量方法,也可以选该实验室确认为最好的方法
12、.合作实验室的数目或独立定值组数应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当采用同一种方法时,独立定值组数一般不少于8个,当采用多种方法时,一般不少于6个).定值负责单位必须对参加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和制订明确的指导原则.21 特性量佳的影响参数对标准物质定值时必须确定操作条件对特性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影响大小,即确定影响因素的数值,可以用数值表示或数值因子表示.如标准毛细管熔点仪用的熔点标准物质,其毛细管熔点及其不确定度受升温速率的影响.定值时要给出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熔点及其不确定度.22 特性量值的影响函数有些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可能受测量环境条件的影响.影响函数就是其特性量值与影响量温度、湿度、压力等之间关系的数学表
13、达式.例如校准pH计用的标准溶攘的pH值受温度的影响.其影响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可写作pH=AjT + B+CT +DT2.因此,标准物质定值时必须确定其影响函数.23 定值数据的统计处理23.1当按20.1款方式定值时,测量数据可按如下程序处理.23.1.1对每个操作者的一组独立测量结果,在技术上说明可疑值的产生并予剔除后,可用格拉布斯(G:ubbs)法(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表见附录2)或狄克逊(Dixon)法(狄克逊检验临界值表见附录3)从统计上再次剔除可疑值.当数据比较分散或可疑值比较多时,应认真检查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及操作过程.列出每个操作者测量结果z原始数据、平均值、标准偏差、测量次数.2
14、3.1.2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者测定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检验是否有显著性差异.23.1.3若检验结果认为没有显著性差异.可将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合并给出总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若检验结果认为有显著性差共22页第6页JJG 1006-94 异,应检查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及操作过程,并重新进行测定,23.2当按20.2款定值时的测量数据可接如下程序处理=23.2.1对两个方法(或多个的测量结果分别按23.1.1步骤进行处理.23.2.2对两个(或多个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按23.1.2进行检验.23.2.3若检验结果认为没有显著性差异,可将两个或多个平均值平均求出总平均值,将两个(或多个标准偏差的平方
15、和除以方法个数,然后开方求出标准偏差.23.3当按20.3载吉置甘,测董敬理可萤与日下程序处理E23.3.1对各个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分别按23.1.1步骤进行处理.23.3.2汇总全部原始数据,考察全部测量数据分布的正态性.23.3.3在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将每个实验室的所测数据的平均徨视为单次测量倚.构成一组新的测量数据.用格拉布斯法或狄克逊法从统计上剔除可疑值.当数据比较分散或可疑值比较多时,应认真检查每个实验室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及操作过程.23.3.4用科克伦(Cochra.n)法(科克伦检验临界值表见附录的检查各组数据之间是否等精度.当数据是等精度时,计算出总
16、平均值和标准偏差.23.3.5当全部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情况下,也可视其为一鲤新的测量数据,按格拉布斯法或狄克逊法从统计上剔除可疑值,再计算全部原始数据的总平均值和标准偏差,23.3. (,当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应检查唰量方法和找出各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对定值结果的处理持慎重态度.五标准值的确定及总不确定度的估计24 特性量的测量总平均值即为该特性量的标准值.25 标准值的总不确定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测量次数及所要求的置信水平按统计方法计算出.第二部分是通过对测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估计出其大小.第二部分是JJG 1006-94 共22页第7页
17、物质不均匀性和物质在有效期内的变动性所引起的误差.当按20.1款定值,且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又不是定值方法时,引入比项误差尤为重要.将这三部分误差综合就构成标准值的总不确定度.六定值结果的表示26 定值结果一般表示为z标准值土总不确定度要明确指出总东确定度的含义并指明所选择的置信水平.当构成总不确定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影响可以忽略时,定值结果也可用如下信息表示z标准值、标准偏差、测定数目.对某些特性量值的定值未达到规定要求或不能给出不确定度的确切值时,可作为参考值给出.参考值的表示方式是将数值括以括号.27 寇值结果的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法寇计量单位的规定.28 数值修约规
18、则按G.B8170 X川l-Xl17 X ,n-.l-X(l) 0.610 0.529 4 X.l-X川-1)0.926 0.829 18 和Xnl-X,n-l0.594 0.514 和X,锦)-X川X.l-X(3) 5 0.821 0.710 19 0.580 0.501 6 0.7,(0 0.628 中的较大者0.567 0.489 7 中的较大着0.680 0.569 20 0.555 0.478 一一21 0.546 0.468 8 Xxztu-川-XX13tZB 0.717 0.608 22 0.535 0.459 23 0.526 。.45124 0.517 0.443 9 和X,
19、饱l-X,_川0.672 0.564 25 0.510 0.436 X,刷-Xl。.12926 0.502 10 中的较大者0.635 0.5iO 27 0.495 0.423 一28 。.4.890.417 X31-XIlI 29 0.483 0.412 11 Xn-l)-X川、。.1090.619 30 12 和X,帽,-X,兰LX,川-X,0.660 0.583 10.628 0.557 14XEMXE 2盐X,ft-盯-X,l)0,670 0.586 1S 和X,刷,一X,n-I-IO.64710.56516 中的较大者0.6271 注:n 一组实验测量次数,将n次测量数值按自小到大排
20、列为X,川军三X(Z)g二X,剧8一-显著性水卒.附录4己。-coolz沿NN同被日同襄 显著性水卒a=().051 2 3 4 5 6 7 8 9 10 36 。2 0.9985 0.9750 0.9302 0.S057 0.8772 0.8534 0.8332 0.8159 0.8010 0.7880 0.7341 0.6602 0.5813 0.5000 3 0.9669 0.8709 0.7S17 0.7457 0.7071 0.6771 0.6530 0.6333 0.6167 0.6025 0.5466 0.4748 0.4031 0.3333 4 0.9065 0.7679 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JF 1006 1994 一级 标准 物质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