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166-2002(条文说明) 溢洪道设计规范.pdf
《DL T 5166-2002(条文说明) 溢洪道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166-2002(条文说明) 溢洪道设计规范.pdf(9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L/ T 5166 - 2002 溢洪道设计规范条文说明87 DL/ T 5166一2002目录1 范围893 总则905 溢洪道布置966 水力设计1197 建筑物结构设计1508 地基及边坡处理1649 观测设计18288 DL/ T 5166 -2002 1范围根据1998年12月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召开的溢洪道设计规范修订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为河岸式溢洪道,原标准总则第1.0.1条中的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洞出口的水力设计等均取消。89 DL/ T 5166 - 2002 3总则3. 0. 1 根据原标准第1.0.7条,强调在溢洪道设计时,应认真分
2、析研究各项基本资料,尤其应着重研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因为它们往往是影响溢洪道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3.0.2 规定地洪建筑物等级应按SDJ12-1978及其补充规定确定,洪水标准应按GB50201-1994确定。根据原标准对我国98个工程的统计,绝大部分历史调查洪水的重现期介于50年至500年之间;最大洪峰流量统计分析,表明洪水重现期大于200年一遇时,其相应的出现几率为0.79%;尚未发现重现期大于1000年一遇者。我国已建297个大型工程实际最大泄量与设计泄量比值的统计分析说明:两者的比值介于0.91.0之间的工程只有2个,仅占总数的0.68%;半数以上(167个)工程比值介于0.10
3、.5之间,占总数的57.19%。工程运行多年从未世放洪水的例子也不少,对山东省168个大中型工程统计,460个实际年最大洪量中,重现期小于2年的有453个,占总数的98.48%。可见绝大部分工程实际最大世量仅为设计1世量的一半,约相当于2年至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由上述可见,将千年一遇洪水作为罕遇洪水是合理的。因罕遇洪水出现的概率很小,持续时间很短,故挡水建筑物的挡水标准、枢纽的泄流能力与泄洪建筑物的消能防冲设计标准应有所区别。前者涉及大坝及整个工程的安全,要求有较高的标准;后者只要不危及大坝和主要建筑物的安全,其本身的防护标准可以适当降低。对布置在岸边或埋口的河岸式溢洪道,其消能防冲设施一般
4、离大坝和主要建筑物较远,较之河床泄洪建筑物,消能防冲标准更宜适当降低。90 DL/ T 5166 - 2002 根据我国设计和运行经验,富春江、西津、黄坛口等工程均以中小洪水流量控制消能建筑物的设计。西津水电站设计洪水100年一遇23100m3/s,校核洪水1000年一遇洪水31400rn3/s。自1961年4月运行25年中,年年过水,其中大部分泄量为7000rn3 /s 9000rn3 /s,少数年份的世量超过10000rn3/s, 1974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最大油量13500m3/s,相当于5年一遇洪水。其试验资料和运行实际情况都说明,控制下游消能防冲的洪水流量为8000m3/s,此时大
5、坝泄流的水势最为汹涌,下游岸坡波浪爬高2m以上。当下泄流量在6000m3/s以下及10000m3/s 以上时,水势与波浪的作用都要比泄流量为8000m3/s时缓和得多。同时,对河床的冲刷和坝趾的淘刷,根据试验资料也与下泄流量有一定的关系。当流量为1370m3/s和2010m3Is时,产生远驱式水跃,距坝轴57m处最大底部流速高达17.65m/s和18.2m/s。当流量为5190m3/s和6610rn3/s时,坝趾底部最大横向流速高达8.09m/s和9.56rn/s。国外不少工程消能防冲设计的洪水标准低于枢纽洪水设计标准,如日本的野田坝和五和坝,其消能防冲设计流量分别为泄洪设计流量的77%和51
6、%,美国德沃歇克坝仅为泄洪设计流量的21 %。国内的石塘、五强溪和隔河岩工程,其下游护坦均有修复措施,降低了设计标准。广东省大隆洞水库溢洪道按500年遇洪水设计,其消能防冲设计洪水为100年一遇。我国17个典型工程的平均最大泄量Qmax与各级洪水洪峰流量(100年、50年或30年一遇)的比值统计如下:Qmax= 0 39Ql00; Qmax = 0 .47Q50; Qmax = 0 54Q30。根据国内283个大、中型工程的统计资料,人库洪水经水库调蓄后,出、人库洪水洪峰流量的平均比值在0.56左右,如分别以100年、50年及30年遇洪水作为消能防冲设计的洪水标准,其出库洪水流量将分别为0.5
7、6Q100、0.56Qso和0.56Q30与上述17个工程的平均最大泄量相比,显然均具有相当的安全91 DL/ T 5166 - 2002 裕度。国内外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工程未设消能设施,颇类似于先冲后护,且已在工程实践中运行多年,并未因此危及大坝安全,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对降低消能防冲标准来讲,这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本标准明确规定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一级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三级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同时还明确规定,对低于消能防冲标准的洪水,应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本标准规定应视需要采用超过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的洪水进行校核。此时消能防冲建
8、筑物允许出现局部破坏,但不得危及大坝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安全或长期影响枢纽运行,并易于修复。当消能防冲建筑物的局部破坏危及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安全时,应采用大坝及其他挡水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进行校核。有的河岸式溢洪道距离大坝及其他主要建筑物较远,其消能防冲设施的局部破坏对枢纽的安全运行没有影响,可不进行校核。消能防冲的校核洪水标准,由于各个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及枢纽布置千差万别,世洪建筑物运行对大坝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安全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由于本问题的研究论证工作尚不尽完善,故暂时难以明确推荐。3.0.3 对于闸门调度,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有丰富的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本次修订时收集、调查了19个
9、闸、坝、溢洪道的泄洪资料列入表1。上表19个工程中有4个为溢流坝5个泄洪闸、10个岸边式溢洪道。4个大坝j世洪工程中五强澳、安康、岩滩3个工程为80年代至90年代修建的,设计上均提出了泄洪闸门均匀、同步、对称启闭的要求。蒲听工程是50年代至60年代修建的,坝下消能92 UF时mlNOON溢洪道的泄洪资料收入本规范的泄洪建筑物工程名称泄洪建筑物种类型式消能工型式lill:量m3/s备注设计校核实际最大宽尾墩五强溪表孔、中孔、底孔表孔溢流坝底流47791 56130 26200 f单孔泄量5000m3 /( s m) 安康多种泄水建筑物表孔溢流坝底流14010 19045 6631/13100 宽
10、尾墩岩滩多种泄水建筑物表孔溢流坝扉流27284/28637 31387132768 8100/ 宽尾墩蒲听多种泄水建筑物主坝5表孔底流5801 /6975 6410/10030 2400/ 八盘峡多种泄水建筑物多种底流7391 /8091 7640/8350 盐锅峡多种泄水建筑物表孔6孔5孔底流5900/ 1孔挑流大峡多种泄水建筑物岸边溢洪道底流3927/6596 5562/8374 未投入马迹塘泄洪闸泄洪闸底流/17000 /23700 凌津滩泄洪闸泄洪闸底流43455/45855 50028/52428 升钟岸边溢洪道岸边溢洪道挑流17700 /10020 1800/ 东风多种泄水建筑物岸
11、边溢洪道挑流/9283 /12466 未投入鲁布革多种泄水建筑物岸边溢洪道挑流2832/6141 6459110092 天生桥岸边溢洪道岸边溢洪道挑流/14782 /21750 未投入刘家峡多种泄水建筑物岸边溢洪道挑流3789/7500 4260/9220 3612/ 碧口多种泄水建筑物岸边溢洪道挑流1330/5680 2310/6880 5411 占洞口多种泄水建筑物岸边溢洪道挑流2680/3260 3460/5620 未投入株树桥岸边溢洪道岸边溢洪道底、挑流/2872 /4430 1350/ 六都寨岸边溢洪道岸边溢洪道2级底流/1820 /3158 876/ 拓林2个岸边溢洪道第一溢洪道3
12、级底流3130/12650 3620115800 3870 1个泄空洞注:表中“泄量”是指溢洪道泄量枢纽总泄量。表1、CU总DL/ T 5166一2002工多年来遭到破坏,而且是屡修屡坏,直至近期摸索出泄洪闸门均匀启闭的规律,情况大有好转,消能工基本未再发现破坏。5个泄洪闸工程中的凌津滩、大峡为90年代修建的工程,设计方面提出了泄洪闸门同步、均匀、对称启闭的操作要求。马迹塘为70年代修建的工程,运行期经常利用21孔泄洪,由于单孔开启或多孔集中开启,消力池局部单宽流量过大、下游水深不配套,造成消力池内流态紊乱、消能不充分、流速大,致使消力池右导墙及护坦部分被掏空,消力池底板局部磨损,钢筋外露。为
13、此电厂加强了闸门调度,并按设计操作规程运作,尽量做到均匀开启,此后消力地及导墙运行状态良好。1997年9月,发现1923溢流孔前(上游)存在面积为400旷的条状冲刷带(顺水流长约9.8m,溢流前缘处宽SOm60m),冲刷带底部最低高程约40.Sm,最深冲坑为4.Sm,闸上游平台42.Sm高程混凝土被严重磨损,磨损厚度达2.0m。在闸坝式的工程中,堪前出现如此大面积冲刷,实属罕见。根据分析和水工试验验证:当闸门单孔全开时,闸墩绕流充分发展,并形成结构稳定的底部横轴璇滚。被攘的冲刷形成了低堪上游地基的条状冲刷带。同时,在榄滚水流挟带的砂、石的作用下,高程42.Sm混凝土平台被磨损破坏。据水工试验表
14、明,采用同步、均匀的闸门启闭方式,可避免此种水流流态的发生。八盘峡、盐锅峡为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成的工程,运用初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经过修复,并制订了“泄洪闸门按同步、均匀、对称启闭”的科学的操作规程,基本满足了要求。10个河岸式溢洪道工程,根据孔数的不同,各个工程在闸门启闭上有所不同。单孔溢洪道如碧口、盐锅峡、东风、泉水(左、右岸溢洪道,未收录)等工程,其特点是运用灵活。2孔溢洪道如鲁布革、古洞口、龙羊峡(未收录)从j世槽至94 DL/ T 5166 - 2002 消能工均加设中隔墩,一方面适应了地形条件,另一方面运用灵活,与单孔的运用条件相似。3孔溢洪道的株树桥、六都寨严格按3孔
15、同步,均匀启闭的方式,运行以来情况很好;而刘家峡、拓林第一溢洪道(该溢洪道第一级消力池的消力趾墩存在着严重的空蚀),则采用的单孔全开逐渐增加孔数的泄流方式。多孔溢洪道(孔数为4孔及多于4孔),如升钟为9孔,用两个中隔墩分为3区,每区3子L;天生桥工程原设计分隔为2孔加3孔,这样不但有利于世槽的水力条件,也容易满足小流量的起挑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抢进度,经过论证,取消了中隔墩,在2000年汛期泄洪时,运行情况尚属可行。因此,本次修编提出了溢洪道闸门应具备同步、均匀、对称启闭的条件,不硬性规定操作方式,而是由设计单位提出初步运行规程,运行单位需根据设计文件,制定闸门运行调度规程。同时,由于在施
16、工期变化因素较多,如五强漠、安康、盐锅峡等工程,均由于施工期闸门操作运行不当,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对于大型工程,应制订施工期间闸门的启闭调度计划,以指导工程安全运行。95 DL/ T 5166 - 2002 5溢洪道布置5. 1一般原则5. 1 . 1 进水渠的主要功能是进水,兼有调整水流使之均匀的作用。为了避免与其他引水建筑物混淆,故称进水渠。控制段用于控制世量,包括控制堪(闸)及两岸连接建筑物。泄槽位于控制段和消能建筑物之间,用以宣泄洪水。消能建筑物用以消刹水流能量,并衔接下游水流。在水流不能直接泄入原河道而造成危害时,常采用出水渠加以连接。进水渠和出水渠是根据地形条件的需要布置
17、的,有些工程不一定设置。5. 1. 2 本条强调应根据自然条件、工程特点、综合利用、施工及运用条件等因素,在枢纽设计中综合考虑溢洪道的布置,以解决泄洪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在布置上的矛盾。水电水利枢纽通常由大坝、泄水、引水、厂房等建筑物所组成,在通航河流上,还需设置通航设施;有的还可能有灌溉、饶道、鱼道等建筑物。在进行枢纽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实用和高效的目的。枢纽总体设计时要着重研究洒水建筑物的布置,特别是河谷狭窄的枢纽或士石坝枢纽,应注意使枢纽布置协调。对于河谷狭窄的枢纽,溢洪道泄洪消能设计时,应对其布置和体型进行合理选择,使下泄水流纵、横向拉开、
18、避免下泄水流和泄洪雾化对河床和岸坡造成严重冲刷或造成河道淤积,保证其他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运行。5. 1. 3 本条强调当具备合适的地形、地质条件时,方可布置非常溢洪道,并论证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当校核洪水流量超过设计泄量很多,以及设计洪水流量很大而罕遇时,尤其是当地材料坝,修建非常溢洪道来分担罕遇洪水96 DL/ T 5166 - 2002 的宣糙,常常是经济的。非常溢洪道的类型主要包括:开敞式非常溢洪道和自溃坝式非常溢洪道等。我国已建溢洪道的运行经验表明,绝大部分工程实际下世流量远低于设计标准,有的工程建成以来从未泄放过洪水。溢洪道的造价有时是相当高的,据河北省15座水库统计,
19、土石坝技资平均占总投资的60%泄水建筑物约占23%。黄壁庄、庙宫水库泄洪建筑物投资已等于或超过了大坝的投资。据辽宁省修建自渍坝式非常溢洪道的经验,总投资可降低40%60%。国内外修建非常溢洪道的工程实例很多,如我国大伙房水库,主坝为薪土心墙砂壳坝,高49.2m。右岸开敞式主溢洪道,分5孔,弧形门尺寸10.4m7m,最大泄量5090m3Is;漫顶式第一非常溢洪道位于右岸主溢洪道右侧,最大泄量4730旷Is;引冲式第二自溃非常溢洪道,位于第一非常溢洪道右侧山蝴处,万年一遇洪水启用,最大泄量6075m3Is。巴基斯坦塔贝拉工程土石坝最大坝高105m,左岸岸边布置两座表孔溢洪道。正常溢洪道宣泄常遇洪水
20、,进口安装7孔15.3m17.Sm的弧形闸门,最大油量18400m3Is,辅助溢洪道(相当于非常溢洪道)进口安装9孔同样的闸门,只在特大洪水或主溢洪道检查时启用,最大泄量23800m3Is。由于我国已建工程中分主溢洪道和副溢洪道的实例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本次修订取消了此部分内容,如实际工程中需要区分主溢洪道和副溢洪道,仍然可以加以区分。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的启用标准,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标准、库容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综合技术、经济等条件选定。正常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应按枢纽的设计洪水标准设计。非常溢洪道的启用标准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当库水位超过设
21、计洪水位以后,自溃坝式非常溢洪道即可启用;当自溃坝启溃泄洪将造成下游地区较大损失97 DL/ T 5166 - 2002 时,宜采用较高的启溃标准;若适当提高标准对水库最高洪水位影响不大,也可采用较高的启溃标准;自溃坝世流能力较大时,宜采用分级分段启用的方式,避免加重下游的损失。开敞式非常溢洪道的启用标准可低于或等于设计泄流能力。前苏联规定主泄水建筑物按50年至2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规定正常溢洪道按70年至250年一遇洪水设计,美国小坝设计认为正常溢洪道可按25年至100年二遇洪水设计。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确定启用标准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并参考上述国外经验比较选定。
22、为防止水库泄洪造成下游的严重破坏,本标准规定非常谧洪道泄洪时,水库最大总下1世量不应超过坝址本次天然洪水流量。5. 1. 4 溢洪道规模的确定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问题。为了选择合适的布置型式及尺寸,要对可行的方案进行布置、分析,因为在洪水标准及入库流量一定的前提下,由于水库的调蓄,溢洪道需要的地洪能力随坝体的增高而减小,反之亦然。溢洪道泄洪能力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经济,也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生态,并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期。原标准根据全国以河岸式溢洪道为主要泄洪建筑物的部分大、中型枢纽土石坝工程的资料,在设计、校核情况下,分别按最大1世量(2:Q)与相应的入库流量(
23、Qp)之比进行分段统计,计算其百分比(见表2),以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泄量范围。2,Q/Qp 工程数百分比数2,Q/Qp 工程数百分比数98 表2国内部分工程最大泄量(l:Q)与入库流量(Qp)比值的分段统计设计情况(共74个)1.0 0.8 0.8 0.6 0.6 0.4 0.4 0.2 0.2以下l9 9 17 24 15 12.2 12.2 23 32.4 20.3 校核情况(共102个)1.0 0.8 0.8 0.6 0.6 0.4 0.4 0.2 0.2以下11 17 26 31 17 10.8 16.7 25.5 30.4 16.7 2, :二102 DL/ T 5166 - 20
24、02 由表2可见:1 2.Q/Qp小于0.2的很少;2 2,Q/Qp为0.20.6的工程数约占55%;3 2.Q/Qp大于0.6的工程数,设计情况占24%,校核情况占28%,仅0.20.6,为2,Q/Qp的一半,而且大都为多种植洪建筑物的组合泄洪方式。由于有些工程设置了非常溢洪道,导致校核情况的2,Q/Qp为0.40.8的工程数的百分比上升。从以上成果可见2,Q/Qp为0.20.6较为合适;当采用多种泄洪建筑物联合泄洪时,2.Q/Qp值有增大的趋势,当有条件设置非常溢洪道时,2.Q/Qp值会更大,这将符合安全和经济的原则。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要通过经济分析和具体设计才能确定,以上所述可供设计时参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166 2002 条文 说明 溢洪道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