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pdf
《GB 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lCS 3318010M 33 a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5972422008部分代替GBT 159724 199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Specifications for optical fibre test methods-Part 42: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transmission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Chromatic dispersion(IEC 60793142:2001,Optical fibres-Part 1-
2、42:Measurement methodsand test procedures-Chromatic dispersion,MOD)2008-0331发布 20081 1-01实施车瞀髁鬻瓣警襻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GBT 15972422008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测量方法概述一4试验装置5试样和试样制备6程序7计算8结果附录A(规范性附录) 方法A 相移法测量的特定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方法B 时域群时延谱法测量的特定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 方法C一微分相移法测量的特定要求附录D(规范性附录) 方法D干涉法测量的特定要求223345926刖 吾GBT 1
3、 5972422008GBT 15972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由若干部分组成,其预期结构及对应的国际标准和将代替的国家标准为:第10部分第19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对应IEC 60793110至IEC 60793119;代替GBT 1597211998);第20部分第29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120至IEC 60793129;代替GBT 159722 1998);第30部分第39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130至IEC 60793139;代替GBT 1 59723 1998);第40部分第49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
4、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一t一40至IEC 60793149;代替GBT 159724-1 998);第50部分第59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一l一50至IEC 60793159;代替GBT 159725 1 998)。其中GBT i59724由以下部分组成: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第4l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带宽;第42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第43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数值孔径;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波长;第
5、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第46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透光率变化;第47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宏弯损耗;第48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偏振模色散;第49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 微分模时延。本部分为GBT 15972的第42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IEC 60793142;2001光纤第142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本部分与IEC 60793142:2001主要差异如下:一一按照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和表述要求,对一些内容安排做了调整,删除了IEC版本
6、的第4章,将其内容和第1章某些内容放在本部分第3章;将IEC版本的第9章和第10章合并作为本部分第8章;一 将IEC 60793142;2001的A15中“reference signal”译作“基准信号”;一-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插图中标注的“calibration fiber”与文中对应的“reference fiber”统一起来,统称为“参考光纤”;纠正了IEC 60793142:2001的D14中的错误,将“也可用IEC 60793131的其他方法”改为“也可用GBT 15972的本部分中的其他方法,如方法A、方法B和方法C对参考光纤进行校准”。本部分代替GBT 159724-1
7、998光纤总规范 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第8章。本部分与GBT 1 597241998第8章相比主要变化如下:TGBT 15972422008原正文中对每一种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分别用附录的形式给出(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将“脉冲时延法”改为“时域群时延谱法”(1998年版的83;本版的附录B);详细规定了方法D的具体试验方法和要求(见附录D);将图文中的“校准光纤”和“参考光纤”统一称为“参考光纤”(1998年版的83图15、图1 6、图19、图20;本版的图A1、图A2、图C1、图c2);将“参考信号”改为“基准信号”(1998年版的8214;本版的A15)。本部
8、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淑玲、陈永诗、刘泽恒、吴金良。本部分为第一次修订,它与GBT 159724其他部分一起代替GBT 159724 1998。GBT 1 597242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2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1范围GBT 15972的本部分规定了光纤波长色散的试验方法,确立了对试验装置、注人条件、程序、计算方法和结果的统一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对AI类多模光纤和B类单模光纤波长色散的测量和成品光纤光缆的商业性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9、中的条款通过GBT 15972的本部分的;i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Fi期的-3l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597210一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10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IEC 607931 1:2002,0ptieal fibres Part l一1: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Generaland guidance,MOD)GBT 1 5972412
10、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1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带宽(IEC 60793 1 41:2001,Optical fibres Part l一41: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eedures Bandwidth。MOD)3测量方法概述31测量方法波长色散的测量有以下四种方法:-方法A:相移法;方法B:时域群时延谱法;方法C:微分相移法;方法D:干涉法。在上述四种测量方法中,方法A、方法B和方法C适用于A1类渐变型折射率分布的多模光纤和所有的B类单模光纤在指定波长范围的色散测量,方法D适用于B类单模光纤在1 000 nm1 700 nm波
11、长的色散测量。上述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工厂和光缆工作现场的色散测量,测量波长范围可按要求改变。上述方法对测量环境温度的要求应符合GBT 1 597210 2008的规定。这些方法适用于1 km以上长度的光纤或光缆的测量,在测量精度或重复性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测量长度较短的光纤。方法D更适合于短段光纤的测量(1 m至10 m)。32方法A相移法相移法适用于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测定B类单模光纤以及Al类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相移法是测量不同波长正弦调制信号的相位移变化,将其转换后得到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相对时延,用指定的拟合公式由相对时延谱拟合导出光纤的波长色散特性。相移法可用典型的激光器光源或1GBT
12、 1 5972422008经过分光的LED作光源。相移法是测量所有B类单模光纤色散的基准试验方法,可用于解决对试验结果所持异议。38方法B时域群时延谱法时域群时延谱法适用于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测定B类单模光纤以及A1类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时域群时延谱法直接测量已知长度的光纤在不同波长脉冲信号下的群时延,用指定的拟合公式由相对时延谱拟合导出光纤的波长色散特性。时域群时延谱法可用光纤喇曼激光器或使用一组激光器作光源。时域群时延谱法是测量A1类多模光纤色散的基准试验方法,可用于解决对试验结果所持异议。34方法Cm微分相移法微分相移法适用于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测定B类单模光纤以及A1类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
13、微分相移法是将光源经调制的光耦合进被试光纤,将光纤输出的第一个波长光的相位与输出的第二个波长光的相位进行比较,由微分相移、波长间隔和光纤长度确定这两个波长间隔内的平均波长色散系数。本方法假定这两个测量波长的平均波长的波长色散系数等于这两个测量波长间隔内的平均波长色散系数。通过对色散数据曲线拟合可获得诸如零色散波长。和零色散斜率S。这两个参数。微分相移法也可用于解决对色散试验结果所持异议。35方法Dm干涉法干涉法适用于在1 000 nm1 7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1m10m短段B类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在本测量方法中,用马赫一詹德(Mach-Zehnder)干涉仪测量试验样品和参考光路的与波长相
14、关的时延谱,参考光路可以是一个空气光路或一个已知群时延谱的单模光纤。这一方法是以假定光纤纵向是均匀的为前提,用数米长的光纤的试验结果外推到长光纤的色散,但这一假定不是在每一种情况下都适用。4试验装置41 要求以下各条为对色散四种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的共同要求,对每一种方法的特定要求分别在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给出。42注入光学系统应采用合适器件将信号源输出耦合到被试光纤或参考光纤,使每一信号的物理光程在测量期间保持恒定。合适器件可包括多通道单模光开关或活动光连接器。A1类多模光纤的注入条件应按GBT 15972412008中方法A的规定。43高次模滤模器(单模)当测量单模光纤时,应在感兴
15、趣的波长范围内滤除高阶模,应采用诸如半径足够小的单个光纤圈作为滤模器将截止波长移至感兴趣的最短波长以下。44输入定位装置应提供合适的方式对光纤输入端同光源的耦合位置进行精密调节,如。,一z方向微调架,或机械耦合器件如连接器、真空吸盘、三棒接头等等。测量期间,光纤的位置应保持稳定。45输出定位装置应提供一种合适的方式使得试样的输出光功率能耦合进探测系统中。耦合时可选用光学透镜或用机械连接器同探测器尾纤相连。5试样和试样制备51试样长度对于方法A、方法B和方法c,试样可以是光纤或光缆,其长度应足以达到足够的相位测量精度,典型的最小长度是1 km,对于方法D,典型的试样长度是1 m10 rn。2GB
16、T 1597242200852试样端面试样的输入端面和输出端面应平整、光滑,与光纤轴应有很好的垂直度。53参考光纤参考光纤类型应与试样光纤相同,以便对光源和装置其他部分产生的色散延迟进行补偿。参考光纤长度应短于或等于被试光纤长度的0。2。注;在测量过程中,试样的温度应保持恒定,即根据测量持续时间长短温度变化稳定在011之间。6程序方法A、方法B、方法c和方法D分别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试验程序。所有的方法均要求对参考光纤进行测量,参考光纤的数据可预先存储以方便试样测量。当更换仪器的光源、接收光纤或电子元件时,应重新测量参考光纤。7计算71总则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分别给出
17、了每一种测量方法的相对时延的计算方法。本章以下部分用来描述用于所有测量方法中对单位长度光纤群时延曲线r()的拟合方法。以下列出了拟合公式中所用符号和符号的意义:卜一波长,单位为纳米(nm);rod一单位长度光纤群时延谱,单位为皮秒每千米(pskm);D()色散系数,单位为皮秒每纳米千米(ps(nmkin);。 零色散波长,单位为纳米(nm);r(h) 零色散波长处的最小相对时延,单位为皮秒每千米(pskm);s。零色散波长处的色散斜率,单位为皮秒每平方纳米千米(ps(nm2km);s()色散斜率,单位为皮秒每平方纳米千米(ps(nm2km)。注:r()和D()均可直接测定或用测量结果对指定函数
18、进行拟合得到。例如,当指定了拟舍函数对,只要拟舍结果同实际瓤4置结果的均方根偏差的总和为最小,等式右边中所有拟合系数的值也就被确定,该表达式就可用来确定其他变量的值。拟合函数中的a、b,c、d或e均为拟合系数。72 A1类多模光纤和B1类单模光纤以下各式均应用于A1类多模光纤和B1类单模光纤的1 310 nm窗口。单位长度光纤群时延曲线r()的拟合函数为:r()=a+颤2+d (1)或者等效采用下式来拟合:m,一“+iSo(-一譬)2将r()对波长微分得到波长色散系数,由等式(1)和(2)可得:D()一2(颤一d1)或:o“,=睾(aFao)零色散波长为:a。=(4 (5)3GBT 15972
19、422008零色散波长处的色散斜率为:S。一S(。)一8b73 B2类光纤以下各式均应用于B2类单模光纤。单位长度光纤群时延曲线r()的拟合函数为:m)一r0+(iSo)(g-2由式(7)可得波长色散系数:D()一(一。)S。 (8)注1:在1 500 nm1 600 nm波长范围内tf(A)和D()的拟合公式是足够精确的,但这些公式并不意味着可用于1 310 nm波段。注2:另一方面t波长色散系数可直接测量,例如采用微分相移法。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直线直接对波长色散系数拟台来确定k和S。74 B3类光纤以下各式均应用于B3类单模光纤。单位长度光纤群时延由线r()可用下列五项拟合公式拟合:r“
20、)一a+b;t 2+cA“+出+d。 (9)注:在1 200 nmI 600 nm波长范围,系数e很小,因此可采用下列简化的四项拟合式:r()一口+越2+d_2+出 (10)由式(9)可得波长色散系数:Dn)一2衄一2c2-3+4d,34e2一(11)对于简化的四项拟合式:D()一26,一2d_3+4出3 (12)注:在1 200 nm1 600 nm波长范围内,这些公式是足够精确的。75 B4类光纤对于这类光纤,要求得到在某一指定波长范围内色散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用方法A和方法B测量的拟合方法尚在研究中,方法c可用来直接得到所需要的色散值。8结果81测量结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试样识别号;
21、一计算结果所用等式;试样长度;r被测光纤类型;按产品规范要求,报告产品的零色散波长、零色散斜率和指定波长或波长范围的色散系数一试验日期和操作人员。82报告中也可包括下列内容:一所用测量方法(方法A、方法B、方法C或方法D);光源类型和所用测量波长;一一调制器频率;信号检测器和信号检测电子系统说明;计算技术细节;一试验装置最近校准日期。4A1装置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A相移法测量的特定要求GBT 1 5972422008A11光源依据测量波长范围,可采用多只激光器(见图A1)、波长可调激光器、发光二极管(LED)(见图A2)或其他宽带光源(如光纤喇曼激光器)。在测量期间,光源位置、强度和波长应
22、保持稳定。图A1 相移法试验装置(多只激光器)试样或参考光纤图A2相移法试验装置(LED)计算机GBT 15972422008根据光源类型和试验装置,可以采用光开关、单色仪、色散器件、滤光器、光耦合器或可调谐激光器构成波长选择器。波长选择器可放在被试光纤的输入端或输出端。采用三波长光源系统(其波长范围覆盖零色散波长k)测量B1类光纤时,光源中心波长偏差或不稳定性淑将对测量。产生3孤的最大误差。零色散斜率So的最大误差与趴出(从为光源波长间隔)成正比,当淑出一130时,S。的最大误差约为0012 ps(nm”km)。采用平均波长接近被测试样预期零色散波长如的光源和或采用多于三个波长的光源可获得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972.42 2008 光纤 试验 方法 规范 42 部分 传输 特性 光学 测量方法 程序 波长 色散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0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