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pdf
《GB 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18010M 33 a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97240一2008部分代替GBT 159724199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Specifications for optical fibre test methods-Part 40: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transmission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Attenuation(IEC 60793140:2001,Optical fibresPart 140:Measurement
2、 methodsand test procedures-Attenuation,MOD)20080410发布 20081101实施宰瞀鹊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972402008次前言 1范围一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衰减特性的试验方法5装置-6试样和试样制备7程序8计算9结果”附录A(规范性附录) 方法A用截断法测量衰减的特定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方法B用插入损耗法测量衰减的特定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 方法C用后向散射法测量衰减的特定要求附录D(规范性附录) 方法D谱衰减模型测量衰减的特定要求I1l12333335如地雕 畜GBT 159724020
3、08GBT 15972(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由若干部分组成,其预期结构及对应的国际标准和将代替的国家标准为:第10部分第19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对应IEC 60793一l一10至IEC 60793119;代替GBT 1597211998);一第20部分第29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一l一20至IEC 60793129,代替GBT 1597221998)#第30部分第39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130至IEC 60793139;代替GBT i59723-1998);第40部分第49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
4、序(对应IEC 60793140至1EC 60793149代替GBT 1597241998);第50部分第59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 60793150至IEC 60793一卜59;代替GBT 159725-1998)。其中GBT 159724由以下部分组成: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第41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带宽;第42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第43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数值孔径;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截止波长;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
5、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I第46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透光率变化第47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宏弯损耗;一第48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一偏振模色散;一一第49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微分模时延。本部分为GBT 15972的第40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IEC 60793一卜40:2001(光纤第140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本部分与IEC 60793-140:2001主要差异如下:一按照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和表述要求,对一些内容安排做了调整,第1章某些内容放在第4章,删除了
6、第4章、第5章和第11章,将其内容分别放在第4章和第9章,其他章号重编;一纠正了附录A中表A1里滤模器芯轴直径单位的错误将pm改为mm;A232几何光注人中增加了“1TuTG651采用26 pm光斑直径和011的数值孔径”的规定。本部分代替GBT 159724-1998(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第4章。本部分与GBT 159724 1998第4章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原正文中对每一种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分别用附录的形式给出(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截断法A1类多模光纤的注入条件中增加了“表A1芯轴直径实例”(见A1312);截断法中增加了A2类、A3类和A4类突变型
7、折射率分布多模光纤的注入装置和注入条件(见A1-4);IGBT 1597240一2008截断法中增加了波# j;:至士10 NtP内的要求(见A15)I相关内容的叙述徽j 穆改。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 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E 盘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f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t武汉邮 斟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t陈永一程淑玲、刘泽恒、吴金良本部分为第一次肇订,它与GBT 159724其他部分一起代苦GBT 1597241998GBT 1597240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1范围GBT 15972的本部分规定了光
8、纤的衰减特性试验方法,确立了对试验装置、注入条件、程序、计算方法和结果的统一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对A类多模光纤和B类单模光纤的测量和成品光纤光缆的商业性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597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El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 597222-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2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长度(IEC 60793122:2001,Optical fi
9、bresPart卜22: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Length measurement MOD)GBT 1597243-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3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数值孔径(IEC 60793143:2001,Optical fibres-Part 1-43: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Numerrical aperture,M019)ITUT G651:1998 50125L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5972的
10、本部分。3T衰减Attenuation一段光纤上,相距L的两个横截面1和2之间在波长A处的衰减A(A)定义为:32A()一式中:P1(A)通过横截面1的光功率;P2()通过横截面2的光功率。(dB) (1)衰减系数(单位长度上的衰减) attenuation coefficient对于稳态条件下的均匀光纤,可定义单位长度衰减(即衰减系数)a()为(2)B半一口)米千为虚单度长纤光舯卜GBT 1597240一2008a()值与选择的光纤长度无关。注;衰减受测量条件影响未加以控制的注入条件通常激励较高阶有损耗的模式。这种模式会产生瞬态损耗并导致光纤衰减与光纤长度不成正比;加以控制的稳态注入条件使光
11、纤衰减与其长度成正比。稳态条件下,能确定光纤衰减系数t串接光纤总衰减可由各段光纤的衰减线性相加得出。33谱衰减模型spegtral attenuation modeling由几个(35个)离散的波长测得的衰减值建立一个谱衰减模型用以预测光纤衰减系数。34点不连续性poiat discontinuities在连续的后向散射曲线上出现向上或向下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局部偏移。注:不连续点的状况会随试验条件不同而变化(例如脉宽、波长和OTDR曲线方向等)。不连续点显示的长度会比相应的脉宽长,但通常是大约等于脉冲宽度。关于这一点在光纤长度测量方法GBT 1597222-2008中有具体的解释。4衰减特性的
12、试验方法41概述光纤衰减是光通过光纤传播时光功率减小程度的一种度量,它取决于光纤的性质和长度,并受测量条件的影响。测量光纤衰减特性有以下四种试验方法:方法A:截断法(见附录A);方法B:插入损耗法(见附录B);方法c:后向散射法(见附录c)j方法D:谱衰减模型(见附录D)。在以上方法中,方法A、方法B和方法C适用于所有的A类多模光纤和B类单模光纤的衰减测量,方法c还可用作光纤长度、损耗和不连续点特性的测量。方法D仅适用于B类光纤的测量。42方法A截断法截断法是测量光纤衰减特性的基准试验方法(RTM),该方法直接基于光纤衰减定义,在不改变注入条件的前提下测量出通过光纤两横截面的光功率P1(A)和
13、P2(),从而直接计算出光纤衰减。P2(A)是光纤末端出射光功率P1(A)是截断光纤后截留段末端出射的光功率。根据测量原理,截断法不可能获得整个光纤长度上衰减的全部信息,在变化条件下也很难测出光纤衰减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其破坏性是截断法的一个缺点。43方法B插入损耗法插人损耗法是光纤衰减的替代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截断法。但P1(A)是光注入系统的输出光。插入损耗法的测量精度不如截断法的高,但是对被测光纤和固定在光纤端头上的终端连接器具有非破坏性的优点,因而,这一方法适合现场测量,并且主要用于对链路光缆的测量。插入损耗法不能分析整个光纤长度上的衰减特征,但是,当预知了P1()时可以测量出在
14、变化的环境中(如温度或应力变化)光纤衰减连续变化的特征。44方法c-一后向散射法后向散射法是光纤衰减的替代测量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单端测量方法,它测量从光纤中不同点后向散射至该光纤始端的后向散射光功率来测量光纤的衰减。后向散射法对衰减的测量受光纤中光传输速度和光纤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其结果可能不是十分精确,本方法需要分别从被试光纤的两端进行测量,并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光纤衰减的最终测量2GBT 15972402008结果。后向散射法允许对光纤整个长度(或感兴趣的光纤段、或串联的光纤链)进行分析,甚至可以鉴别分立的点(如接头、点不连续)。本方法也可用于光纤长度的测量。用双后向散射曲线测量光纤衰减
15、均匀性的方法正在研究中,对光纤衰减均匀性的要求有望纳入到光纤产品的指标规范中。45方法D-谱衰减模型谱衰减模型可以作为B类光纤衰减的替代测量方法。光纤的谱衰减系数可通过特征矩阵M和矢量v计算出来。矢量v包含了在几个(35个)预定波长(例如1 310 13rfl、1 330 tim、l 360 nm、1 380 131Ti和或1 550 rim)上测量的衰减系数。第一种方法是由光纤或光缆提供者提供的该产品的特征矩阵,模型化谱衰减系数可以用矢量I,表示,矢量W由下式计算:_ll,=Mv (3)第二种方法是,如果M是普通矩阵,光纤或光缆提供者应提供一个修正因子矢量e,(3)式变成;W一+e (4)普
16、通矩阵是能用于不同的光纤设计或生产厂家(假定是一种光纤类型)的特征矩阵,它可由标准体和或借助于标准体决定。每个光纤提供者可以同用户最终用户或生产厂家比较他们的产品,其差别由矢量e决定。5装置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有每一种试验方法的装置图和对所用仪器的相应要求。6试样和试样制备61试样长度试样应是盘绕在光纤盘上的长度已知的光纤或光缆。62试样端面试样的输入端面和输出端面应平整、光滑,端面与光纤轴应有很好的垂直度。7程序分别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中的要求。8计算方法A、方法B均用31和32中的式(1)和式(2)计算,方法c和方法D的计算方法分别见附录c和附录D。9结果91测量结
17、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试验名称;试样识别号;光源波长;一试样长度;在规定波长上以dB表示的衰减和以dBkm表示的衰减系数以及谱衰减;3GBT 15972402008光纤或光缆试样的类型;试验日期和操作人员。92报告中也可包括下列内容:所用试验方法I一所用的光注入方法和条件;计算方法#应用程序中出现的任何偏差失效或可接受的判据;试验装置最近校准日期。A1装置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A用截断法测量衰减的特定要求GBT 15972402008A11通用的试验装置衰减测定可在一个或多个波长上进行,也可在某一波长范围内测量谱衰减特性。适宜的试验装置框图如图A1和图A2所示。偏置电路图A1 规定波长上测量
18、衰减的试验装置图A2多个波长上测量衰减或谱衰减的试验装置就相放大嚣控制器绘图仪A111通用的光注入装置图A3是适用于所有光纤的光注入装置,在A12、A13和A14中分别给出了对于每一种光纤的光注入条件进一步的要求。A112光源应采用稳定辐射的光源。如卤钨灯、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LED)。依据测量类型选择合适的光源。在测量过程中,光源位置、强度和波长应保持稳定。光源波长范围应满足光纤测量的需要,其谱线半幅5GBT 15972402008全宽(FWHM)应足够窄,例如小于10 nm,以保证对光纤谱衰减特性有足够的分辨率。光纤输入端应与注入光束对准,或者与注入光纤同轴连接。LED或激光器搅模器哥灯
19、透镜:旺洁模嚣罄兰k图A3通用的光注入装置A113光源波长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波长上进行测量,也可以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测量得到衰减谱。A114光检测器组件应采用一适当的装置将从被试光纤出射的全部光功率耦合进光检测器,例如:光学透镜系统、接有尾纤的折射率匹配接头或与光检测器直接耦合的折射率匹配接头。对于带尾纤的光检测器,尾纤须有足够大纤芯直径和数值孔径,以便接收从参考光纤和被试光纤出射的全部光。在接收光强范围内和测量过程中,检测器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稳定性。典型组件包括接有前置放大器的光生伏打型光电二极管。同步检测时应采用锁相放大器。A115信号处理为了改善接收机信噪比,通常对光源进行调制。这时,应将
20、光检测器连接到与光源调制频率同步的信号处理装置上。检测系统应有良好的线性或具有已知的特性。A116包层模剥除器为保证人射光沿光纤短距离(截留长度)传输后不存在包层模,需采用包层模剥除器。包层模剥除器通常使用折射率等于或稍大于光纤包层折射率的材料,可以是一种折射率匹配液,用于浸泡在靠近光纤端头处除去了被覆层后的裸光纤。在某些情况下,光纤被覆层可起包层模剥除器作用。A12单模光纤注入条件单模光纤注入条件应足以激励起基模,滤去高阶模,剥除包层模。注入光纤的光功率在测量期间应保持稳定。通常可以采用光学透镜系统或尾纤来激励被试光纤。A121尾纤采用尾纤时,应在光源尾纤和被试光纤之间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消除
21、干涉效应。A122光学透镜系统采用这种光注入技术时,应使用能使光纤注入端与注入光束重复对中并稳定固定的定位装置。为减少光纤定位对注入功率的敏感性,可采用满注入方法。A123高次模滤除器为在感兴趣波长范围内滤除高阶模,应采用诸如半径足够小的单个光纤圈(例如30 ram)作为滤模器将截止波长移至感兴趣的最短波长以下,但圈的半径不能小到引起与波长相关的振荡出现。A13 A1类渐变折射率分布多横光纤注入条件多模光纤光注入系统应避免注入高阶瞬态模式,使沿光纤的功率分布基本不变,即达到稳态模分布6GBT 15972402008状态,从而使光纤衰减与长度近似成线性关系。通常采用滤模器滤模和几何光学注入的两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972.40 2008 光纤 试验 方法 规范 40 部分 传输 特性 光学 测量方法 程序 衰减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0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