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 总则.pdf
《GB 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 总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 总则.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83.080.01 G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08-24发布GB/T 1040. 1-2006/ISO 527斗:1993 代替GB/T1039-1992 ,GB/T 1040一199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Plastics一Determinationof tensiIe properties一Part 1 : General principles (ISO 527-1: 1993 , IDT) 2007-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也t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战W目U吕GB/T 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共分为五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
2、吃总则;一一第2部分z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一一第3部分z薄膜和南片的试验条件;GB/T 1040. 1-2006/1SO 527斗:1993 一一第4部分z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一一第5部分z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本部分为GB/T1040的第1部分,等同采用ISO527-1: 1993 (塑料一一拉伸性能的测定一一第1部分:总则)(英文版)。本部分等同翻译IS0527-1:1993,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把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或GB/T1040 ,把ISO527的本部分改成GB/T1040 的本部分或本
3、部分;b) 删除了ISO527-1:1993的前言;c) 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d) 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所列的3个国际标准中的2个用对应的等同采用该文件的我国国家标准代替;e) 将ISO/TC61/SC 2于1994年发布的1号修改单内容并人文本中。f) 把附录A中提到的ISO/R527改为GB/T1040-19920 本部分与其他四部分共同代替GB/T1039一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和GB/T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本部分与GB/T1039一1992及GB/T1040-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z一一更改了标准名称,增加了目次、前言;一一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热
4、致液晶聚合物;一一术语和定义内容进行了扩充和修改,如用断裂拉伸应变及断裂标称应变代替修订前的断裂伸长率;用1%应变拉伸应力代替修订前的偏置屈服应力等;一一-试验速度为1mm/min时的允差由士50%改为士20%; 一一试样形状、尺寸及试样制备与修订前的变化见与受试材料有关的部分;一一增加了模量和泊松比的定义及计算式;-一一增加了精密度一章;一一一试验报告内容有所扩大;一-增加了附录A拉伸模量和有关值飞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方法和产品分会(TC15/SC 4)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燕化
5、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石化有机原料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JL(北京)、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锦西化工研究院、G/T 1040. 1-2006/ISO 527嗣1: 1993 中吴晨光化工研究院、深圳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E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施雅芳、王永明、李建军、戴厚益。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039-1979,G日/T1039-1992 ,GB/T 1040-1979、GB/T1040一199
6、20GB/T 1040. 1-2006/180 527-1 : 1993 1 范围塑料拉仰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1. 1 GB/T 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1. 2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1. 3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一-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模型和挤塑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昆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一一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
7、,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一一混人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无捻粗纱、短切原主主、1昆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漫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漫料坯); 一一热致液晶聚合物。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1.4 本方法所用试样可以按所选尺寸模塑而成,也可以从模塑件、层压板、薄膜、挤塑或铸塑片材等成品或半成品中用切削、冲切等机加工方法制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用途试样(见IS03167: 1993 塑料一一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1. 5 本方法规定了试样的优先选用尺寸。用不同尺寸或在不同条件
8、下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不可比。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能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当需要进行数据比较时,必须严格控制并记录这些影响因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04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CidtIS0 291: 1997) GB/T 17200-1997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
9、验机技术要求(idtIS0 5893: 1993) IS0 2602: 1980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的估计和置信区调3 原理沿试样纵向主轴恒速拉伸,直到断裂或应力(负荷或应变(伸长)达到某一预定值,测量在这一过程中试样承受的负荷及其伸长。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040的本部分。l GB/T 1040.1一2006/180527-1 : 1993 4. 1 标距gauge length Lo 试样中间部分两标线之间的初始距离,见GB/T1040有关部分中的试样图,以mm为单位。4.2 试验i理度speed of testing v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机夹具分离速度,以m
10、m/min为单位。4.3 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 在任何给定时刻,在试样10.1中的公式(3)。4. 3. 1 拉伸屈服应力,屈y 出现应力不增加(见图l中的曲线b2 U1 el E2 曲线a脆性材料曲线b和c有屈服点的韧性材料曲线d无屈服点的韧性材料es ey Ey x% EM EM e-拉伸负荷,以MPa为单位见e Gl 小哥能达到的最大应力M M 曲线d上(el=0. 000 5;乌=0.0025)仅表示:通过(吨,El)和(旬,E2),按10.3计算拉伸模量瓦时所用的两个点。圈1典型应力/应变曲钱2 4.3.2 拉伸断裂应力tensile stress at break
11、日试样断裂时的拉伸应力(见图1),以MPa为单位。4.3.3 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 M GB/T 1040. 1-2006/1SO 527-1 : 1993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试样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见图1),以MPa为单位。4.3.4 x%应变拉仰应力tensile z 在应变达到规定值(x可用于应力/应变曲品标准规定或有关方4.4 拉伸应变E 原始标距单它适用于屈4. 4. 1 屈服拉伸应在屈服应力刁亏。4.4.2 断裂拉伸应B 变,用无量纲的比值对屈服后的断裂,4.4.3 拉伸强度拉伸应变EM 伸应变未出现屈服点(见图1中的曲知吼叫d)或强度就在屈(见4.3.3)相对
12、应的拉伸应变,用无量纲拉伸强度高于屈服应力的情况,见4.5.204.5 拉伸标称应变nominal tensile strain t 种情况下,X应按有关产变。)和式(5)J。,用无量纲睛比古董或百分数(%)表4.援引相对应的拉伸应见图l中的曲线c)时,与拉伸强度两夹具之间距离(夹具闰距)单位原始长度的增量,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见10.2,式(6)和式(7)J。此方法可用于屈服点(见4.3.1)后的应变,屈服点前的应变见4.40它表示沿试样自由长度上总的相对伸长率。3 GB/T 1040. 1-2006/1S0 527-1: 1993 4.5. 1 断裂析、称应变nominal t
13、ensile strain at break EB 试样在屈服后断裂时(见图l中的曲线b和曲线c),与拉伸断裂应力(见4.3.2)相对应的拉伸标称应变,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c%)表示。对于无屈服断裂,见4.4.20 4.5. 2 拉伸强度标称应变nominal tensile strain at tensile strength ,M 拉伸强度出现在屈服之后时(见图1中的曲线b),与拉伸强度相对应的拉伸标称应变,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c%)表示。4.6 无屈服,或拉伸强度出现在屈服点时,见4.4. 30 拉伸弹性模最modulus of elasticity in tension E, 应力
14、2与1的差值与对应的应变2与j的差值(Z-j ,z =0.002 5 ;EJ =0. 0005)的比值见图1中的曲线d和10.3中的式(8汀,以MPa为单位。此定义不适用于薄膜和橡胶。注:借助计算机,可以用这些监测点间曲线部分的线性回归代替用两个不同的应力/应变点来测量模量瓦。4. 7 泊松比Poisson s ratio 在纵向应变对法向应变关系曲线的起始线性部分内,垂直于拉伸方向上的两坐标轴之一的拉伸应变En与拉伸方向上的应变E之比的负值,用无量纲的比值表示。按照相应的轴向,自松比可用向(宽度方向)或hC厚度方向)来标识。泊松比优先用于长纤维增强材料。5设备5. 1 试验机5. 1.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040.1 2006 塑料 拉伸 性能 测定 部分 总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