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 T 066-19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JTJ T 066-19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J T 066-19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全球定位系统CGPS)测量规范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JTJ /T 066-98 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8年12月1日关于发布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8J401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z现批准发布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编号JTJ/T 066-98
2、),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自1998年12月1日起施行。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8年7月2日前言根据交通部1994年下达的编制公路全球定位系统的PS)测量规范任务,成立了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为主编单位的编制组。公路部门是80年代后期开始运用GPS测量技术的,随着GPS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其运用更加广泛。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建立公路工程GPS测量控
3、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本规范共八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GPS控制网分级与设计、选点与埋石、观测、基线解算与检核、GPS控制网平差计算、成果验收与资料提交等。本规范系首次编制,加之GP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地址,710068西安市友谊西路87号g电话:029-7210249)。主要起草人员:陈永耀黄文元王溯先1总则1. 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tem,缩写为GPS)建立公路工程GPS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1. 0.2 本规范是依据
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的有关规定,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1. O. 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1. O. 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1. O. 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
5、数见附录Ao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 O. 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mTC)。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飞PS观测手簿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 O. 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 O. 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O. 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2. O. 2 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 GPS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
6、度。2. O. 3 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2. O. 4 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hle loop 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2. O. 5 独立基线Independent baseline 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的基线。2. O. 6 独立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ble loop 由独立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2.0.7 自由基线Free baseline 不属于任何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的基线。2. O. 8 复测基线Dupl
7、icate measure baseline 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时段的基线。2.0.9 边连式Link method by a baseline 相邻图形之间以一条基线边相连接的布网方式。2.0.10 元约束平差Non-constrained adjustment 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虽引入外部基准但并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误差引起的变形和改正的平差方法。2. 0.11 公路抵偿坐标系Compensation coordinate system for highway 在建立公路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抵偿高程面上和(或)以任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2.0.12 首级
8、控制网First class control network 为一个公路工程项目而建立的精度等级最高,并同国家控制点联测能控制整个路线的控制网。2.0.13 主控制网Main control network 为满足公路测设放线或施工放样,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并贯通整条公路的控制网。2.0.14 天线高Antenna height 观调l时天线平气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3 GPS控制网分级与设计3.1 GPS控制网分级3.1.1 根据公路及特殊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PS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各级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规定见表3.1.L 表3.
9、1.1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固定误差a比例误是b最弱相邻点每对相邻点位中误差m级别点平均距离d(mm) (ppm) (mm) (km) 路线特殊构造物路线特赚陶造物路线特殊掏造物一级4.0 10 5 三二2l 50 10 二级2.0 三105 运52 50 10 三级1. 0 三二105 10 2 50 10 四级0.5 ;_10 20 50 注2各级GPS控制阿每对相邻点间的最小距离的1不小于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的两倍s特珠冉造物指M施工测量精度有特赚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3.1.2 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aR平面d)2(3. 1. 2)
10、式中弦长标准差(mm),a 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ppm),d一一相邻点间的距离(km)。3.2 GPS控制网设计3.2.1 GPS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沿线地形地物、作业4 时卫星状况、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3.2.2 GPS的WGS-84大地坐标系统转换到所选平面坐标系时,应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平均高程情况.可按下列方法选定坐标系统:3.2.2.1 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了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2.2.2 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公路抵
11、偿坐标系,并可选用下列方式:(1)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2.3 GPS控制网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一-参考椭球及其相应的基本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值3纵横坐标的加常数值g投影面正常高,一一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3一起算点坐标及起算方位角。公路抵偿坐标系所采用的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3.2.4 公路路线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个投影带。在各分带交界附近应布设一对相
12、互通视的GPS点。3.2.5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构造物的测量控制网应同该项目测量控制网一次完成设计、施测与平差。当特殊构造物测量控制网的等级要求高时,宜以其作为首级控制网,并据以扩展其官测量控制网。3.2.6 当GPS控制网作为公路首级控制网,且需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5km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PS点。当GPS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GPS点至少应与一个相邻点通视。3.2.7 设计GPS控制网时,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并包含较多的闭合条件。3.2.8 GPS控制网由非同步GPS观测边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时,其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GPS控制网应不
13、超过5条5一一二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6条;三级GPS控制网宜不超过7条p四级GPS控制网宜不超过8条。3.2.9 一、二级GP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三、四级GPS控制网宜采用饺链导线式或点连式布网。GPS控制网中不应出现自由基线。3.2.10 GPS控制网应同附近等级高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点联测,联测点数应不少于3个,并力求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当GPS控制网较长时,应增加联测点的数量。路线附近具有等级高的GPS点时,应予以联测。同一公路工程项目的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3.2.11 GPS点需要进行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
14、点重合,或GPS点与水准点联测的方法。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4选点与埋石4.1准备4.1.1 在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前应搜集与公路工程有关的以下资料g测区1: 100001 : 50000地形图;一一既布各类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s测区的气象、地质、地形、地貌、交通、通信及供电等资料,路线走向、线位布设、路线设计数据及大型构造物位置等资料。4.1.2 按技术设计书(或大纲)要求
15、,进行GPS控制网技术设计。4.2选点4.2.1 选点员应按技术设计要求进行踏勘,并实地核对、调整、确定点位。点位应有利于采用其它测量方法扩展和联测。对需做水准联测的点位还应踏勘水准路线。4.2.2 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并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4.2.3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子15。的成片障碍物,否则应绘制点位环视图。4.2.4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距220kV以上电力线路的距离应不小于50m,4.2.5 点位应利于公路勘测放线与施工放样,且距路线中心线不宜小于50
16、m,并不大于300m,对于大型桥梁、豆通式立交、隧道等还应考虑加密布设控制网的要求。4.2.6 GPS控制点需要设方位点时,其目标应明显,便于观测;与GPS点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且与路线垂直。4.2.7 GPS控制网的点名应ta公路前进方向顺序编号,并在编号前冠以GPS字样和等级。当新点同原有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名。同一个GPS控制网中严禁有相同的点名。4.2.8 选定的点位应标注于1:10000或1: 50000的地形图上,并绘制tlGPS控制网选点图,填写GPS点之记.点之记格式见附录B,4.3埋石4.3.1 各级GPS点的标石均应设奋中心标志。中心标志用直径不小于14mm的钢筋制作,
17、并用清晰、精细的十字线刻成直径小于lmm的中心点。标石表面应有GPS点名及施视l单位名称。4.3.2 GPS点的标石可按附录C预制,亦可现场浇制。埋设时坑底应填以砂石并捣固密实,或现浇20cm厚的混凝土。埋设的GPS点应待沉降稳定后方可使用。4.3.3 GPS点位于山区岩石地段时,可利用基岩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棍凝土。标石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3.4 GPS点位于耕作地区时,应埋设于非耕种地上,并露出地面少许s当必须埋设于耕地时,标石顶面应埋没子耕种表土层以下。对冰冻地区,其埋设深度应大于该地区的冰冻深度。4.3.5 GPS点位于沙丘或土层疏松地区.应适当增大标石尺寸和基
18、坑底层现浇混凝土的面积与厚度。4.3.6 当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用以设置标石时,可在建筑物上凿孔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其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3.7 利用原有平面控制点时,应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S点观测与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4.3.8 为特殊构造物而设计的一、二级GPS控制网可视需要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4.3.9 所有GPS点在理石处应设置明显的指向标志,并现场绘制交通路线略图,填写点之记。5观ig5.1技术指标5.1.1 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规定见表5.1.10表5.1.1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飞项飞目飞飞飞飞-级二别级二级三级E星高度
19、角(.)注15二三15二三15数据来靠间隔(,)注1515 15 |w 二注90二60主主45观测时快速静态(min)二月。注1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于(G阻)P);6 运二68 重重测量的最少基线数(%)注5二二5二月施测时段数二三2二月二1有效观测E星总数6 6 4 5.2观测计划四级15 二月5二三40二三108 二月二三14 5.2.1 进入测区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方位角、最佳观测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强度因子、概略位置坐标、预报历元、星历龄期等。5.2.2 观测作业前,应根据接收机台数、GPS图形、卫星可见性预报表编制观测计划
20、。在实施中,应依照实际作业情况,及时作出调整。5.2.3 观测作业后,应及时绘制联测草图以备后续作业调度使用。10 5.3作业要求5.3.1 观测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5.3.2 观测人员必须按照GPS接收机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观测作业。5.3.3 天线安置在脚架上直接对中整平时,对中精度为lmmo5.3.4 天线安置在舰标上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在基板上对中整平。如舰标顶部对信号有干扰,则应卸去。5.3.5 每时段观测应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5.3.6 观测时应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
21、。5.3.7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当接收或存储出现异常时,应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以调整观测计划。5.3.8 在现场应按规定作业顺序填写观测手簿,不得事后补记。观测手簿的格式见附录Do5.3.9 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且记录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5.3.10 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将外业数据文件及时转存到磁盘上,不得作任何剔除或删改。磁盘应贴好标签,并妥善保存。11 6 基线解算与检核6.0.1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或技术设计要求。6. O. 2 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可按下列顺序选
22、用=一国家或其它等级高的GPS控制网点的既有WGS-84坐标值5国家或其它等级高的控制点转换至WGS-84后的坐标值3GPS单点定位观现tl2h以上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标值。6. O. 3 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各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6. O. 4 采用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每一时段应解算出M(M1 )/2条GPS基线向量边,并计算出该观测时间段的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当各基线的同步观测时间超过观测时间段的80%时,其闭合差值应符合式(6.O. 4-)(6. O.
23、4-4)的要求。W,三三(.(n/5) (6. O. 4-) W ,( .(n/5).(6. 0.4-2) W ,(.(n /5) .(6.0.4-3) W=Jw,+瓦ZF;43/5)(6.O. 4-4) 式中:W一一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弦t主标准羞(mm),n 同步环中的边数。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段的40%80%时,其同12 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可适当放宽。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少于观测时间段的40%时,应按异步环处理。6.0.5 由独立观测边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式(6. O. 5-1)(6. O. 5-4)的规定=V ,3 rn . V ,3 rn. V ,
24、3 rn. V ,3 5n. 式中:V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弦长标准差(mm);一一异步环中的边数。(6. O. 5-1) (6. O. 5-2) (6. O. 5-3) (6. O. 5-4) 6. O. 6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2倍。6. O. 7 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时,应按本规范第6.O. 5 条的规定计算已知点之间的附合闭合差。6. O. 8 当检查或数据处理时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应对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部分数据进行补测或重视tl.必要时全部数据应重视L13 7 GPS控制网平差计算7. 0.1 平差时应首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J 066 1998 公路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