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B01-2003(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
《JTG B01-2003(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G B01-2003(条文说明)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pdf(6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附件公路王程技术标准(JTG BOl-2003)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制定本标准是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突出与简化主要技术指标,本次修订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H以下简称标准,以前历次发布的标准则用附注年号方式表示,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1-97)用标准(97)表示,下同中只列出同控制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有关的技术指标,其他相关技术指标均移至相应设计规范。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并对改建工程中的利用现有公路路段的技术指标、维持通车路段的服务水平等作了规定。1.0.3 由于城市道路、厂矿道路等专用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包括在本标准的适
2、用范围之内。1 公路分级本次修订对公路等级强调功能、路网规划与交通量,还注入了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等概念,并贯穿始终。一级公路按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定义。根据我国现况,存在两种功能,当作为集散公路时,纵横向干扰较大,为保证供汽车分道、分向行驶,可设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作为干线公路时,为保证运行速度、交通安全和服务水平,应根据需要采取控制出人措施。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为保证汽车的行驶速度和交通安全,在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三、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是指主要技术指标按供汽车行驶的要求设计,但同时也允许拖拉机、畜力车、人力车等非汽车交通使
3、用车道,其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设计速度应在4Okm/h以下。一43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且它BOI-23)以上规定都隐含着公路的功能,因此,应将确定公路等级与相关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如等级选用、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线交叉以及交通工程设施(控制出入)等都与选定公路的功能有关。2各级公路的服务水平用于公路规划和设计的各级公路服务水平规定如表1-1、表1-2和表1-30表1-1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设计速度(1mh) 服务密度120 I 80 水平(pcu/ kmI 等级1n) 速度最大服务速度最大服务速度最大服务V/C 交通量V/C 交通量V/C 交通量(kmlh) (pcu/l1n) (kmlh
4、) (pcu/hl1n) (kmlh) (pcu/hl1n) ,;_ 7 ;.109 0.34 750 ;.92 0.31 650 ;. 74 0.25 5 ,;_ 18 ;.90 0.74 1600 ;. 79 0.67 14 ;.66 O. 12 一罢王25;. 78 0.88 1950 ;. 71 0.86 18 ;. 0.75 15 运45二三48接近1.045 1. 0 。-22 1. 0 。-21 1. 0 。-2)()注:V/C是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基本通行能力是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表1-2一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设计速度(kmlh) 服务密度
5、1 80 水平(pcu/ kmI 等级1n) 速度最大服务速度最大服务速度最大服务V/C 交通量V/C 交通量V/C 交通量(kmlh) (pcu/hl1n) (1mh) (pcu/l1n) (kmlh) (pcu/1n) ,;_ 7 二960.35 7 ;. 78 0.30 550 二=0.25 4 ,;_ 15 ;. 87 0.65 13 ;. 70 0.58 1050 ;.57 0.53 850 ,;_ 20 ;. 80 0.80 1600 ;.65 0.72 13 二520.66 1050 四运40;.50 接近1.040 1. 0 0-2)() 1. 0 。-18 1. 0 。-16
6、00-44一条文说明表1-3二、三、四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设计速度(kmlh)服务延80 40 水平误不准超车区(% ) 不准超车区(% ) 不准超车区(% ) 等级率速度速度速度( % ) 70 70 70 (kmlh) (kmlh) (阳J!h)V/C V/C V/C 一罢王30?!; 76 0.15 0.13 0.12 ?!;65 0.15 0.13 0.11 ?!;54 0.14 0.13 0.10 运60?!;67 0.40 0.34 0.31 ?!;56 0.38 0.32 0.28 ?!;48 0.37 0.25 0.20 一运80?!;58 0.64 o. 0.57 主,.480
7、.58 0 .48 0 .43 ?!;42 0.54 0 .42 0.35 四二,.48?!;40 70% 0.42 40 7.0m 13 70% 0.35 四级公路20 70% (97)中的一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同时还应考虑到现实的路拱横坡在高速公路、一、二、三级公路上还有大于2.0%的情况,如仅采用原-68一条文说明来的一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会得出按公式推算的横向力系数过大。本次修订将原先所列=0.035 , i = -O.但0代人公式进行计算整理得出的一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作为路拱大于2.0%的情况下使用。这样,当路拱横坡为2.5%时,横向力系数采用O.鹏当路拱横坡为3.0%时,横向
8、力系数采用0.045;当路拱横坡为3.5%时,横向力系数采用0.050;横向力系数在路拱横坡大于2.0%的情况下采用O.俏。-0.050的幅度来计算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如表3-7。表3-7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设计速度(kmlh)120 1 80 40 30 却i路拱运2.0%55 4)() 25 15 600 350 150 =0.035 -0.例。i路拱2.0%7550 5250 3350 l锁)()850 450 z =0.例。-0.0503.0.15 回旋线高速公路、一、二、三级公路的直线与半径小于3.0.14条中所列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缓
9、和曲线进行连接。本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式(3-2): rl = A2 式中:r一一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线半径(m); l一一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 A一一回旋线参数(m)。(3-2) 缓和段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曲线或从大半径曲线向小半径曲线变化);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度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曲线部分不同的横坡度的过渡);加宽缓和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曲线部分加宽度之间的渐变)。条文规定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飞回旋线最小长度系曲率变化需要的最小长度。沿双车道中线
10、轴旋转的超高缓和长度基本上可以概括并适用一般情况。但是,有时以行车道边缘线为旋转轴的,或者车道数较多或较宽的,则可能超高所需缓和段长度大于曲率变化的缓和段长度,因此应视这两个缓和段长度的计算结-69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肌朋1-2003)果采用其中较大的一个。缓和段长度一经确定,就应在其中同时进行各种需要的渐变。条文中的规定是以超高缓和段的需要考虑的,等级较高的公路既设置超高缓和段又设回旋曲线,应以较大值概括较小值,所以,条文规定直线与小于表3.0.14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旋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是由于汽车行驶轨迹非常近似回旋线,回旋线不仅可以用做缓和曲线,而且也可以
11、作为线形要素之一。同时,又有相应的测设用表,具备了使用条件,所以本标准中规定采用回旋线。3.0.16 纵坡本条文在标准(97)基础上并依据公路纵坡坡度及坡长限制专题项目部分结论而拟定。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的最大纵坡规定为3%,因为小客车在3%的坡道上行驶,同水平路段上行驶的比较,只是保持自由速度方面有轻微的影响。在较陡的坡道上,其速度则随着上坡坡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在下坡道上,小汽车的速度略高于水平路段的速度,但也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3%、4%的最大纵坡适合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较高行车速度行驶,当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8%、9
12、%的最大纵坡适合于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20kmlh的四级公路上低速行驶;5%、6%、7%的最大纵坡适合于80km/h、6Okm/h、4Okm/h的设计速度。长、大纵坡对载重汽车行驶很不利,上坡会使车速减慢,妨碍后续的快速车辆,使超车需求增多,强超硬会的可能性增大,安全性降低;而下坡会使制动过热、制动效能减弱,更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各级公路必须对连续上坡和连续下坡路段按平均纵坡进行控制。国内外的事故资料都表明,下坡路段的事故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上坡路段,特别是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载重车辆的快速行驶更易引发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根据下坡路段的事故原因分析,超过半数的肇事车辆是由
13、于制动失效引起的。根据专题研究结论:在车辆正常配载、行车制动系工作完好、驾驶员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平均纵坡的控制可以保持标准(97)的规定不变。-70一条文说明3.0.17 纵坡长度本条文主要依据公路纵坡坡度及坡长限制专题的研究结论拟定。纵坡长度限制主要是依据8t载重车(功率/质量比是9.3W/kg)的爬坡性能曲线,同时考虑坡底的人口速度与允许速度差确定的。标准中所规定的坡长限制是变坡点间的直线距离。如果有条件预测纵坡前的车辆行驶速度,应根据实际速度折减量按表3-8确定最大限制坡长。表3-8不同速度折减量下的坡长限制值量涌豆豆13 4 5 6 7 8 9 10 10 锁泊7 450 15 12
14、现)()600 5 4 3 20 12 货盯7 5 4 3 2 25 1150 850 650 550 4 3 3.0.18 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分为一般值和极限值。极限值是汽车在纵坡变更处行驶时,为了缓和冲击和保证视距所需的最小半径的计算值,该值在受地形等特殊情况约束时方可采用。竖曲线半径一般值是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的1. 5 -2.0倍。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的计算及整理如表3-9和表3-10。表3-9凸形坚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的计算缓冲冲击所要求视距所要求的采用值极限值(m)设计速度的曲线长度(m)曲线长度(m)(1mh) 沪AD2.1 R=二1泊LVJ = 3 Lvz= 3 (m) A 1
15、20 40.0.1 11 1. 0.1 110.1 11)() l 27.8.1 64.5.1 65.1 65 80 17.8.1 30.2.1 30.1 3)() 10.0.1 14.1.1 14.1 14 40 4 .4.1 4.1.1 4.5.1 450 30 2.5.1 2.3.1 2.5.1 250 却1. 1.1 1.0.1 1. 0.1 l 71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贝巳001-2(03)表中:V一一行车速度(计算时采用计算行车速度)(knh);D一一视距(计算时采用停车视距)(m); L,一一采用的坚曲线长度(m); A一一坡度差(%); R一一极限最小半径(m)。表3-10凹形
16、坚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的计算缓冲冲击所要求前灯光束距离所要跨线桥下视距所设计速度的曲线长度(m)求的曲线长度(m)要求的曲线长度(m)(kmlh) 沪ALVJ = 3 n2.:1 Lv = 150 349.:1 n2.:1 LV2 = 1927 120 40.0.:1 50.0.:1 22.9.:1 1 27. 8.:1 36.2.:1 13 .3.:1 80 17.8.:1 22.1 .:1 6.3.:1 10.0.:1 13.7.:1 2.9.:1 30 2.5.:1 3.5.:1 0.5.:1 20 1. 1.:1 1. 8.:1 0.2.:1 采用值极限最小半径(m) R=一1m (m)
17、 - .:1 40.:1 4x) 30.:1 3)() 20.:1 2m 10.:1 lx) 2.5.:1 250 1.0.:1 1 竖曲线长度过短,给驾驶员在纵面上一个很急促折曲的感觉,条文中规定的最小竖曲线长度是按38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而确定的。-72一条文说明4 路基路面4.0.1 一般规定路基路面的损坏不仅与其结构、材料有关,而且同路线线位、排水、路基压实等因素直接相关。本次修订强调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边坡防护设施的设计,从而保证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路面面层满足抗滑和平整的要求。关于路面分期修建问题,标准(97)规定各级
18、公路路面可根据交通量发展需要,一次建成或分期修建,本次修订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不宜分期修建,但位于软土地区、高填方路段等可能产生较大工后沉降的路段,可按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这是因为:(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交通量大,且对路面的使用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技人运营,再中断交通维修养护或边施工边通车,不仅影响行车安全和经济效益,给交通管理带来困难,而且也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互通式立体交叉、通道等结构物较多,并均为一次施工完成,若路面分期修建,则造成纵断面标高的频繁变化,不仅给施工带来麻烦,而且降低了高速公路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4.0.3路基
19、高度设计应考虑路基所处地段的地面积水情况、地下水位高度、基底和路基填料的毛细水作用、冰冻作用等。沿河路基应按设计洪水频率合理确定路基标高。4.0.4 1 路基施工规范对路堤基底原地面压实度的规定偏低,且在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对于非软基地段的原地面的压实和处理亦缺乏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出现较大的工后沉降。本次修订强调应对路基原地面进行清理和压实,并对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的路段做好处理。-73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贝巳BOl-2!3)2 标准(97)及相关规范规定的路基压实度标准,其中1.5m以下路堤的压实度标准为90%,明显偏低,难以控制工后沉降以及路基路面整体质量。本次修订调研中了解到,部分省市已提
20、高标准并付诸实施,并且多数技术人员与专家均认为应提高路基压实度标准,但也有少数意见认为提高标准将给施工带来较大难度。综合考虑上述意见,为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本次修订为:(1)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m以下的路堤压实度标准从90%提高到93%,1.5m以上各层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二级公路1.5m以下从90%提高到92%, 0.8m -1.5m从90%提高到94%,0-0.8m从93%提高到95%。三、四级公路也作了一些调整。对于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压实度标准可适当降低,或做必要的处理。(2)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标准。4.0.5 路基防护工
21、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本次修订强调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往往存在着稳定性隐患,本次修订强调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成果进行稳定性分析,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保证边坡稳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填、深挖较多,边坡防护工程量大,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美化景观,本次修订强调路基防护应与公路景观相协调。4.0.6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关系到路面使用寿命和汽车工业发展两个方面,十分敏感。本次修订维持标准(97)的规定。世界各国路面设计轴载差别甚大,我国采用1kN作为标准轴载,相当于国际的中等水平
22、。4.0.7 标准H97)将路面分为四个等级,即高级、次高级、中级及低级,并与公路等级一74一条文说明相对应。鉴于这些对应关系已不符合目前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中级路面、低级路面与国际上的统计口径也不相同(国际上,一般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称为有铺装路面;表面处治、沥青碎石、贯人式路面等称为简易铺装路面;砂石路面等计人未铺装路面),因此,本次修订不再提及路面等级,只列出路面类型的适用范围,逐步弱化路面等级的概念。砂石路面是以砂、石等为骨料、以土、水、灰为结合料,通过一定的配比铺筑而成的路面的统称,包括级配碎(砾)石路面、泥结碎(砾)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填隙碎石路面及其他粒料路面
23、。4.0.9做好路基路面排水是减少路面水损害、避免或减轻路基水毁、保护沿线环境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次修订对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作了原则规定。一75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刀巳BOl-23)5 桥涵5.0.1 一般规定1 桥梁的设置,尤其是特大、大桥的设置应根据公路功能及其等级、通行能力,结合地形、河流水文、河床地质、通航要求、河堤防洪、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考虑,并设置完善的防护设施,增强桥梁的抗灾能力。2 特大、大桥的桥位应选择在顺直的河道段,避免设在河湾处,以防止冲刷河岸。同时要求河槽稳定,主槽不宜变迁,大部分流量能在所布置桥梁的主河槽内通过。桥位的选择要求河床地质条件良好、承载能力高、不易冲刷或冲刷
24、深度小。桥位若处于断层地带,要分析断层的性质,如为非活动断层,宜将墩台设置在同一盘上。桥位应尽力避免选择在有溶洞、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段,否则应采取工程防护措施,确保岸坡稳定。3 公路桥涵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安全是设计的目的,适用是设计的功能需求,必须首先满足;在满足安全和适用的前提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经济和美观的要求。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时期,我们应该提倡公路工程设计的环保要求,保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故增加了有利环保的原则。4 公路桥涵的建设与农田水利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公路桥涵的设置应兼顾农田排灌的需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G B01 2003 条文 说明 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