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127-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扭线多点互连.pdf
《GB T 15127-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扭线多点互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127-2008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扭线多点互连.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lCS 3510010L 78 瘩雷,tl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5 1 27-2008IS0IEC 8482:1 993代替GBT 15127 1 994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扭线多点互连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Twisted pair multipoint interconnections2008090 1发布(ISCIIEC 8482:1993,IDT)2009-02-0 1实施宰瞀徽紫瓣警矬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微1”
2、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换电路的符号表示5互连配置-6多点媒体上的负载61 dc加载规范62 ac加载-7极性和有效电平一8发生器的特性 81开路电压y。 -82偏移电压K; 83有终接的输出电压v。 84上升时问9接收器的特性-91输入灵敏度92输入平衡10故障状态测试-101发生器短路 102发生器的电流极限ll环境限制12部件兼容性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和注释一附录B(资料性附录) 关于aC加载测量的指南GBT 15127-2008IS0IEC 8482:1993l1134556777778999加n地刖 罱GBT 15127-2008ISOIEC 848
3、2:1993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 8482:1993信息技术 系统问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扭线多点互连(英文版)。本标准代替GBT 15i27 1994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信双扭线多点吒连。本标准与GBT 15121 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本标准增加丁ac加载;本标准增加了附录B关于ac加载测量的指南。本标准与GBT 15187 1994相比编辑上的变化如F:一将术语和定义列为第3章;第1章范围的主要变化为,将公共干线电缆的长度由500米改为1 200米,可适用的数据信号速率由l Mbits改为125 Mbits;一一第5章互连配置原来的5 m改为1 in。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
4、B为资料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晖、张翠、吴东亚、郭楠、徐冬梅。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GBT 15127-2008ISO1EC 8482:1993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扭线多点互连1 范围11本标准对下述几方面,规定物理媒体特性:a) 对两线或IIj线网络拓扑中的双扭线多点互连,分别提供半双工或全双工数据传输能力;b)互连端点系统的二进制信号和双向信号传送;c) 端点系统分支电缆和可长达1 200 m的公共干线电缆的电气和机械设计;d)端点系统范围内集成电路型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的
5、部件测量;e) 可适用的数据信号速率高达125 Mbits。12所定义的电气部件特性和测量与GBT 7619给出的双扭线点到点的特性非常一致。1 3本标准不描述完整的物理接口,亦不描述功能接口特性,如:a)互换数据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数日;b)端点系统分支电缆连接器的类型、尺寸和插针分配;c)数据和控制信号编码;d) 互换电路上信号问的时间关系;e) 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D 发送和接收的信号质量。14本标准不规定特殊的环境条件,如电流绝缘、电磁干扰(EMI)、射频干扰(RFI)以及人员安全。这些可能会构成未来补篇的课题。15本标准主要是部件规范,对所有可能配置中满意地互操作规定不够充分,确保其预
6、期配置能满意互操作是实现者的责任。16本标准可以同任何适当的一组功能和附加环境特性结合,以满足局域网或广域网领域中的实际数据传输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7619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型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GBT 7619 1987,eqv CCITT建议V11:1984)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7、。31平衡互换电路balanced interchange circuit使用两根导线和差模电压发送信号的互换电路。3 2共模抑制比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CMRR对平衡互换电路,所加的共模电压V。与所形成的横向电压V:,(与差模电压相同)之比。GBT 15127-2008ISOIEC 8482:1993该比通常以分贝表示CMRR一201。g注:抑制比取决于屯路终接,而且应该在正常使用终接时测量。33共模电压common mode voltage平衡互换电路的每根导线和地或其他指定参考电压间的电压向量和的二分之一。注:该电压可以是发送的(或接收的)信号或噪声干扰
8、。在后一种情况下,该电压通常与有时称为共模电压的那种电压不同,即可能由于感应或地参考电位差面存在(以共模方式)于互换电路对的两端之间的电压。34串扰损耗(近端)crosstalk loss(near end)对相反方向传输而使用的两个互换电路,在一个互换电路上发送的电任与另一个互换电路上接收端形成的电压(串扰)以分贝表示的比值。3 5串扰损耗(远端) cross-talk loss(far end)对在同一方向传输而使用的两个互换电路,在一个互换电路上发送的电压与另一个互换电路上接收端形成的电压(串扰),以分贝表示的比值。36差模电压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平衡互换电
9、路的每根导线和地或其他指定参考电压点问的电压向量差。注:差模电压通常叫横向模电压。37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s电气或物理环境的那些特性,例如EMI、地电位差、磁场、高度和温度等。它们可能影响DTE或DCE对互换电路的操作。38电流绝缘galvanic isolation在互换电路的含有发生器的设备和含有接收器的设备间,相对共模电压导电性而存在的非导电成分。39发生器generator互换电路的组成部分,它是发送信号的源。注:术语“发生器”周术语“驱动器”,可互换使用。310发生器偏移电压generator offset voltage平衡互换电路的每根导线和它的
10、参考信号地之间电压向量和的二分之一的直流分量。注:电压向量和的二分之一的直流分量与上述直流电压算术平均值相同。3 11信号地ground signal发生器接收器信号电压参考。312大地地ground earth在包括发生器接收器在内的设备附近,具有由到大地导电通路的导电体所建立的电压参考。注:大地地通常与机架或建筑地或保护地同义和相同。2GBT 15127-2008ISOIEC 8482:1993313地电位差ground potential difference互换电路的发生器和接收器信号地电位问的差值。仅当发生器和接收器的信号地都连接到大地地时,该电位与大地地电位差中的差值相同。314感
11、应噪声induced noise由其他导体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引入到互换电路的干扰电压。对平衡互换电路,感应电压通常以共模出现。315互换电路interchange circuit经过接口(例如DTEDTE、DTEDCE、DCEDCE)提供信号互换的包括发生器、接收器和互连媒体在内的电路。316互换点interchange point互换电路的一个点,规定的电气特性在该点适用,并在该点进行测量。注:互换点通常定义设备问的分界线,并通常位于接口连接器的所在位置。317接收器 receiver五换电路的部件,它在接收设备处,提供互换电路信号的检测。318上升时间rise time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压从一
12、种状态特征值变化到第二种状态特征值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问通常规定为信号电压波形幅度的10和90两点问的时间。注1:上升时间通常取决于负载,并根据特定测试终接来规定。注2:对非平衡发生器,从“接通”或工作状态变化到“断开”或不工作状态的时间有时称为“下降”时间。319场地条件site conditions给定场地的环境条件。320冲击电压抵抗力surge voltage resistance互换电路遭受高达某一规定值的峰值电压冲击后,工作仍能正常进行的能力。注:冲击电压抵抗力有时称为抗冲击性。321冲击电压surge voltage由于感应或其他现象,在互换电路上出现的具有较高值和短持续期的瞬态电
13、压。对于引起差错或故障的这种冲击通常是可以接受的。注:冲击通常在确保设备不因这种异常条件而损害的前提下规定。322非平衡互换电路unbalanced interchange circuit一根导线与第二根返回导线一起使用的互换电路,第二根返回导线通常是信号地,它由几条电路共用。4互换电路的符号表示(见图1)互换电路的符号表示原则上按照GBT 7619的规定。但是,本标准中的发生器包括一种附加控3GBT 15127-2008IS0IEC 8482:1993制,用以将设备置于工作状态、不工作状态和高阻抗零电压状态。这种附加部分的符号表示如图1所示。高阻抗控制发生器 l平衡的互连电缆 接收器发生器互
14、换点 接收器互换点V“ 点A和点B间的发生器输出电压;U。 点A和点c间的发生器电压;Vn点B和点c间的发生器电压;U地电位差;R。 电缆终接电阻器;A,B和A,B 互换点;C,c 7零电压参考互换点(信号地)。注1:图中示出了两个互换点。在不包括任何互电缆的情况下发生器的输出特性在“发生器互换点”规定。在无电缆终接电阻器的情况下,接收器必须响应的电气特性在“接收器互换点”规定。注2:点C和C 7可以互连,如果国家法规要求,还可进一步连接到保护地。图1 互换电路的符号表示5互连配置(见同2和图3)互连配置通常由一根长达1 200 r1的平衡干线电缆和若干根平衡分支电缆组成。每根平衡分支电缆将各
15、个端点系统连接到公共干线电缆。分支电缆连接点的间隔可按要求进行分配,一根分支电缆应当保持尽可能地短,任何情况下都不超过1 m。平衡干线电缆的每一端都由终接电阻器终接。在各个端点系统连接点,应使用分支干线电缆连接器。这样便于612中定义的发生器接收器负载测量。干线电缆每一端的阴性连接器应容纳终接电阻器。如果本地法规要求,可对所有平衡电缆屏蔽。也可能需要扩展到对分支干线电缆连接器的屏蔽。根据多点操作的类型,可以使用两线或四线互连配置。图2示出了半双工数据传输的两线多点配置。图3示出了半双工或全双工数据传输的四线多点配置。平衡两线干线电缆GBT 15127-2008ISOIEC 8482:1993,
16、一、1f;一,一1端点系统平衡删线干线电缆端点系统蚓示符号J一信号地; 士保护地图2两线多点配置端点系统端点系统图示符号上信号地端点系统上保护地端点系统沣l:端点系统信号地的互连是可选的,并取决于本地法规,注2:分支电缆屏蔽是可选的。当提供时,它连接到端点系统保护地,并可进一步连接到信号地。注3:干线电缆屏蔽是可选的。当提供时,它应在一处连接到保护地。干线电缆的屏蔽体与分支电缆的屏蔽体互连可能是需要的。图3四线多点配置6多点媒体上的负载每个端点系统表示了多点媒体的负载。该负载由具有相关内部接线的无源发生器和或接收器以及平衡分支电缆组成,如图2和图3所示。按照多点半双工数据传输原理,在任何给定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127 2008 信息技术 系统 远程 通信 信息 交换 双扭线 多点 互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