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 5067-2003 广播电视建设设计防火规范.pdf
《GY 5067-2003 广播电视建设设计防火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Y 5067-2003 广播电视建设设计防火规范.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Radio And TV buiding GY 5067-2003 代替GYJ33-882003-03-一.24发布2003-0-01实施关于发布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广发计字2003J2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公安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关单位: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负责修订的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公安部会审批准,予以发布,编号为GY5067一
2、2003,自2003年5月1日起执行。原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YJ33-88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中心负责管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3年3月24日关于批准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强制性条文的函建标函2003J154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你局关于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强制性标准送审的函(2003)广发计字615号收悉。经我部研究,现批准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第4.1.2、4. 1. 3、4.1.4、4.2.1、4.3.1、4.3.2、4.3. 3、4.3.4、4.3.6、4
3、.3.7、4.3.8、4.3. 9 (2) (3)、5.0.2、5.O. 4 (1) (2) (3)、6.2. 3、6.3.1、6.3. 2、6.4.1、6.5.1、7.0.2、7.0.3、7.0.4、7.0.5、8.1.4、8.1.5、8.2.1、8.3.1、8. 3. 3、8. 3. 6、8.4.1、8.4.2、9.0.1、9.0.3、9.0.4、9.0.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该强制性条文将纳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部分),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部分)中,有关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YJ33-88)的强
4、制性条文同时废止。13 强制性条文的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年7月11日前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根据1998年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广发计宇1998J87号文下达的标准修订任务,由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在原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规范的修订,是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十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和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YJ33-88 的实践经验,考虑了近年来防火技术的进步和要求,对近年兴建和当前正在兴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进行了重点调研,在此基
5、础上按照建设部建标1996J626号文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进行重新编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并予以修改后形成了送审稿。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于2000年7月召开了有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计划财务司、保卫司、法规司、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公安消防机构的代表以及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直属单位和部分省、市广播电视局等22个单位30位专家和代表参加的送审稿审定会,经代表的认真审查后同意通过。会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公安部又专门组织了协调会进行研讨,提出了补充和修改意见,协调会还确定将原标准名称更改为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组按照审定会及协调会的要求,完成修改工作后形成了报批稿。本
6、规范是结合广播电视建筑的特点和音像工艺的特殊要求,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指导下,加强火灾监控和灭火设备的同时立足于自防自救,并加强防烟、防火的具体条文规定。本规范与国家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 有着互为补充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执行中本规范没有规定的内容,均应按上述国家规范的规定执行。条文中用黑体字表示的为强制性条文。经授权负责本规范具体解释的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口号邮政编码:100045 Email: 电i击:(010) 68020046 传真:(010) 68043786 标准编制和修订
7、的主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设计院)参加标准修订的主要起草人:黄景献郑耀辉14 15 目次1总则.16 2术语.163 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174 建筑、构造.184. 1 一般规定.184.2 广播电视中心.184.3 广播电视发射塔.19 4, 4 其它广播电视建筑.205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206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216. 1 一般规定.216.2 室内消火栓.216.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2 6.4 气体灭火系统.226.5 灭火器.227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238电气1.238. 1 一般规定.238.2 配电线路的选择与敷设.2
8、48.3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24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259 建筑内部装修.25附录A表A广播电视中心播音、录音室和电视演播室、多功能演播厅的标称面积和工作人数.26附录B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26附录C本标准用词说明川.271总则1. O. 1 为了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火灾对广播电视建筑的危害,保障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1. O. 2 广播电视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广播电视建筑的特殊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于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防烟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
9、理。1. O. 3 本规范适用新建、扩建和改建(包括室内装修)的广播电视建筑。1. 0.4 广播电视建筑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2术语2.0.1 广播电视中心Radio and TV broadcasting cen恒r指能自制节目、播出节目,并具有录播、直播、微波及卫星传送和接收等功能或部分功能的广播和电视的中心台。只具有声音制作和播出功能的称为广播电台或广播中心,只具有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功能的称为电视台或电视中心。2.0.2 传输网络中心Transmission network center 用于安装向传输网络发送、处理图像、声音等信息设备
10、的建筑物。2.0.3 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MW and SW transmi回ngstation 用无线电发送设备将声音节目播送出去的场折,其中装有一部或若干部发射机及附属设备和天线。中波广播发射台工作于中波波段,短波广播发射台工作于短波波段。2.0.4 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TV and FM transmi剧ngstation 用无线电发送设备将声音和图像节目播送出去的场所,其中装有一部或若干部发射机及附属设备和天线。调频广播发射台工作于米波波段,电视发射台工作于米波和(或)分米波波段。2.0.5 中波、短波收音台MW and SW receiving station 接收中波、短波无线电广
11、播节目信号的专用场所。2.0.6 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Radio and TV satellite earth station 利用卫星转发声音和(或)图像信号的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场所。2.0.7 广播电视发射塔Radioand TV transmitting tower 用作电视和(或)调频广播信号发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构)筑物。一般由榄杆、塔楼、塔体和塔下建筑等组成,常利用塔高兼作游览等使用。2.0.8 榄杆Mast 16 塔体上部用于安装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天线的支承结构,可由混凝土或钢结构构成。2.0.9 塔楼Tower head 建于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塔体中、上部,天线榄杆
12、下部的单层或多层建筑,部分或大部分挑出塔体外部。2. 0.10 塔体Tower Shaft 塔下基础顶面以上至最高位置的塔楼底面(不包括塔楼)的坚向受力结构部分。2. 0.11 塔下建筑Tower skirt building 建于广播电视发射塔下部围绕塔体或与塔体相连的建筑。2.0.12 微波站Microwave relay station 设有微波定向接收和(或)发送的枢纽站、中继站和端站。2.0.13 标称面积Nominalarea 播音室、录音室、电视演播室、多功能演播厅因工艺要求而按特定的长、宽比例构成的面积,在数值上一般为建筑面积的:t5%。2.0.14 多功能演播厅Multi -
13、 purpose studio ( hall ) 17 指广播电视中心内设置的多用途的演播厅,用于电视综艺类节目制作、演出等多种用途的场所。3 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3.0.1 广播电视建筑应按其建筑规模、服务范围、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一、二两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表3.0.1广播电视建筑分类名称一类二类广播电视中心、1.中央级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广播电视中心、除一类以外的广播电视中心、传输传输网络中心传输网络中心:网络中心。2.建筑高度50m的广播电视中心、传输网络中心。中、短波广播发1.中央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除一类以外的中、短波发射台。射台2.总发射功率100kW
14、的中、短波发射台:3.建筑高度50m的中、短波发射台。电视、调频广播1.总发射功率注10kW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除一类以外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发射台2.建筑高度50m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L口A。广播电视发射塔主塔楼屋顶离室外地坪高度二三100m的广播电视生塔楼屋顶离室外地坪高度发射塔或塔下建筑高度50m的广播电视发射100m且塔下建筑50m的广播电:t笨目。视发射塔其它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收音台、微波站3.0.2 广播电视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表3.0.2的规定。表3.0.2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Ch)耐火等级构件名称级
15、级防火墙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楼梯间墙、电梯井墙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2.00墙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电缆井、管不燃烧体1.00 不燃烧体1.00 道井墙、钢结构电梯井壁板(注)房间隔墙不燃烧体O.75 不燃烧体0.50承重墙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2.50金属承重构件、钢结构梁、柱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2.50梁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1.50 民主也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不燃烧体1.50 不燃烧体1.00 吊顶不燃烧体0.25不燃烧体0.25注:钢结构电梯井壁板指安装在钢结构电视塔架上的电梯井的围护结构。3.0.3 一类广播电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二类广播电
16、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4 建筑、构造4. 1 一般规定4. 1. 1 广播电视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构造等,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其它未作规定的应执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的规定。4.1.2 消防控制童应设在广播电视建筑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井应设有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严禁其它与消防控制童无关的电气线缆和曾遭穿过。4.1.3 建筑承重构件采用金属构件时,下列金属承重构件必须采取防火隔热措施,并达到表3.0.2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
17、。1 广播电视发射塔塔楼内部的金属承重构件。2 广播电视中心内部的电视演播室、多功能演播厅等的金属承重构件。3 除露天钢结构外的其它钢结构梁、柱。4.1.4 建筑设备、管道、电线电缆等,穿越防火墙、墙壁、楼板、平台等处时,其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培严密。4.2 广播电视中心4.2.1 广播电视中心内与语言播音童、语言录音室、文艺播音室、文艺录音室、电视演播室和多功能演播厅等房间相通的配套房间,应设在同一防火分区内。4.2.2 电视演播室、多功能澳播厅内的灯栅架、中间天桥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天桥通道板应采用不燃烧材料。18 4.2.3 广播电视中心内建筑面积在600m2及以下的电视演播室、多功
18、能演播厅、录音室等的屋顶承重构件,直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4.3 广播电视发射培4.3.1 钢结掏广播电视发射塔墙体与塔下建筑毗连时,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塔下建筑屋顶板及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2 除电视、调频、微波发射机馈钱穿墙孔外,塔体钢结构承重塔架相邻的塔下建筑外墙应为防火墙,且距承重塔架4m范围内不应开设任何门窗洞口。4.3.2 当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体承重塔架被塔下建筑包围时,塔下建筑犀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5h,承重塔架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4.3.3 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建于广播电视建筑屋顶上时,厘顶板的耐火极限应大于1.助。4.
19、3.4 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塔下建筑厦顶设有建筑物时,该建筑物距承重塔架的距离不应小于4m,其朝向承重塔架的墙应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4.3.5 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电梯井壁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不燃烧材料,其余的疏散楼梯、电缆桥架和管道等可采用支架露天安装在钢塔架上。疏散楼梯、电缆桥架和管道支架的固定构件的耐火极限可不受表3.0.2规定的限制,但应考虑维护检修,防腐、防冻等问题。4.3.6 钢结构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电梯、疏散楼梯穿过塔下建筑时,其塔下建筑内的电梯井、电梯前室、疏散楼梯前室或合用前室至室外的通道墙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表3.0.2的规定。当露天疏散楼梯由塔楼至塔下建筑屋
20、顶不穿边塔下建筑厘顶时,应在厘顶适当部位设置通向地面的室外疏散楼梯,且塔下建筑屋顶不应设有影晌疏散的障碍物和可燃物。4.3.7 广播电视发射塔建筑内严禁设置燃油、燃气的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等类似用房,严禁存放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4.3.8 广播电视发射塔塔下建筑厘顶严禁开天窗。4.3.9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下列部位应设分隔设施t1 塔楼技术区和游览区之间应设防火墙。2 塔下建筑通向塔体的门和塔体通向塔楼的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入口处的门,应设甲级防火门。3 钢结构广播电视塔塔下建筑屋顶设有出口时,其出口应设甲级防火门:塔楼通向露天疏散楼梯的门,应设门斗和对外开启并能自动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Y 5067 2003 广播电视 建设 设计 防火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