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Z 24978-20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pdf
《GB Z 24978-20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Z 24978-20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220.20 C 81 5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Z 24978一20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 2010-08-09发布2010-12-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Z 24978-2010 目次皿111222463程流计4设化优统系警报动白同灾火牛UUHHU录划附用义fu引定求价价价搁性和要评评评呼围范语类般品计行气言范规术分一产设运录前12345678附I GB/Z 24978-20
2、10 目。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日趋多样化,系统保护对象和安装场所也日趋复杂化,需要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火灾探测和报警分技术委员会CSAC/TC113/ SC 6)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加起草单位: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梅志斌、宋珍、宋立巍、董文
3、辉、关大巍、陈广、丁宏军、刘卫华、张雄飞、高惜、翁立坚、吴炳龙、田永利。m山GB/Z 24978一20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产品、设计和运行评价的要求和方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产品性能、设计性能和运行性能的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
4、技术文件。GB/T 4718-2006 火灾报警设备专业术语GB 50116 火灾自动报曹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6 火灾自动报曹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4718-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3. 1 主观评价法su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 评价人员针对被评价系统和技术文件,依据实际工作经验,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对全部或部分评价指标做出主观判断并给出相应评价结论的方法。3.2 客观评价法o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 评价人员通过具体试验、模拟测试或仿真计算,对系统或组件的特定评价指标做出评价结
5、论的方法。3.3 现场检查法spot inspection method 评价人员通过工程实际运行现场的考察和测试,对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评价指标做出评价结论的方法。3.4 审核检查法check inspection method 评价人员针对被评价系统和技术文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对全部或部分评价指标做出评价结论的方法。3.5 设备完好率equipment availability 系统中技术性能完好设备台(只)数占全部设备的百分率。3.6 系统利用率system utilization 系统中控制器完好工作时间与制度工作时间的比值。1 GB/Z 24978一20103. 7
6、 系统有效性system effectiveness 用户完成特定消防功能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系统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4 分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按照评价活动及其目标可分为以下三种评价模式:a) 产品评价:对系统及其组件特定性能或适用性能进行试验,以确认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或是否满足特殊应用要求;b) 设计评价:对大型复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判断满足系统设计目标的程度;c) 运行评价: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检查和试验,以评价系统完好有效性。5 一般要求5.1 总则5. 1.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应首先满足本章要求,并按照第6、7、8章相应规定进行评价,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指
7、导性技术文件。5.1.2 评价主体应具备的条件:a) 评价机构应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领域的消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关人员、设备等评价所需的资源条件,并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b) 评价人员应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领域具备相关专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评价活动至少5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人。5.2 评价原则5.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可以根据系统产品制造商、工程建设单位或系统管理单位的要求,按照相应评价模式,选择全部或部分评价指标进行。5.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5.2.3 评价机构应对接受评价的系统技术资料保
8、密。5.3 评价流程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评价流程见图1。5.4 评价报告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评价的结果应写出报告,报告原则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 被评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其组件)的产品信息/工程项目名称zb) 委托要求/评价模式;c)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记录;d) 评价结论;e) 评价机构,评价人员,评价地点和日期。6 产品评价6. 1 产品评价指标体系6. 1. 1 产品评价指标应由评价委托方提出。6.1.2 产品评价指标可分为:a) 制造商宣称的、高于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或国家相关标准未规定的技术性能和指标;b) 特定应用场所要求系统或其组件应具有的特殊技术性能和指标。2 GB/Z 24
9、978一2010根据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模式,-一-| 图1火灾自动报曹系统性能评价流程6.1.3 对系统或其组件进行产品评价,宜包括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等一级评价指标:a) 可靠性是指被评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应具有可靠的信号采集和准确的辨识能力,具有可靠的信号传输能力,具有较强的故障自诊断能力以及系统主要设备应有充分的冗余备份能力。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包括火灾响应能力以及抑制误报能力。b) 环境适应性是指系统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对各种不同环境(气候环境、机械环境、电磁环境等)的适应能力,即在规定环境条件下稳
10、定工作并实现其预定功能的能力。c) 兼容性是指系统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套兼容能力。d) 可维护性是指系统维护保养的能力。主要包括自诊断能力、组件更换能力、主要设备独立部件互换能力以及远程维护能力等。e) 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具有扩展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系统扩容能力以及系统扩展不影响已有设备运行的能力。f) 易用性是指系统易于操作、学习和方便使用的能力。6.2 产品评价要求评价委托方应提供规定数量的产品样品和相关技术资料。3 GB/Z 24978-2010 6.3 产品评价方法产品评价主要采用客观评价法,部分指标可以采用主观评价法,各评价指标对应的评价要求与方法由评价机构给出。6.4 产品评价结论提供产品
11、达到或未达到各项委托评价指标的试验数据,并给出性能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可作为系统设备选型确定或调整的依据,并为设计评价提供参考。7 设计评价7. 1 设计评价要求7. 1. 1 接受评价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应按照GB50116和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7. 1. 2 评价委托方应按评价机构要求提供设计资料和相关产品技术资料。7.2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07.3 设计评价方法7.3.1 总则7.3. 1. 1 设计评价采用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和审核检查法。7.3. 1. 2 系统设计目标应包括早期探测火灾类别、有效火灾报警、消防设施可靠联动控制与监视、
12、信息远程传输等方面具体的消防保护性能要求,且不应低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安全水平,并与应用实际情况相结合。7.3.2 系统整体性7.3.2.1 系统基本技术要求检查系统主要技术参数、主要功能、设备配置,判断是否满足GB50116和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7.3.2.2 系统网络构成与管理模式检查或考察系统组网方式、信息传输方式、信息共享模式,判断是否能够满足系统内部信息传输的要求。7.3.2.3 系统兼容检查系统对外信息传输硬件接口方式和软件接口协议,判断系统与已存在系统和其他系统(楼宇、安防、门禁系统等)是否能可靠的进行信息共享。7.3.2.4 控制器容量冗余与扩展检查控制
13、器回路的扩展能力和单回路带载量冗余设计情况,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回路组件数量增加的要求。表1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系统基本技术要求7.3.2.1 系统网络构成与管理模式7.3.2.2 系统整体性系统兼容7.3.2.3 控制器容盐冗余与扩展7.3.2.4 火灾探测器选择和选型7.3.3.1 火灾探测火灾触发器件设置7.3.3.2 4 GB/Z 24978-2010 表1(续)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疏散联动控制设备选择7.3.4.1 火灾警报与应急广播设计7.3.4.2 疏散安全疏散通道设备综合联动控制逻辑关系7.3.4.3 人员密集复杂区域疏散路线
14、引导指示7.3.4.4 灭火系统联动控制设备选择7.3.5.1 灭火联动控制灭火系统联动控制逻辑关系7.3.5.2 防火分隔联动控制设备选择7.3.6.1 防火分隔防火分隔设备联动控制逻辑关系7.3.6.2 防排烟风机和防排烟阀监控7.3.7.1 疏散通道防火门监控7.3.7.2 设施监控灭火设施监控7.3.7.3 现场消防电源监控7.3.7.4 火灾过程与范围信息指示7.3.8.1 外部救援帮助火灾危险部位指示7.3.8.2 消防电梯联动控制7.3.8.3 7.3.3 火灾探测7.3.3.1 火灾探测器选择和选型以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产品评价结论以及应用场所火灾早期特性分析为依据,检查
15、或测试火灾探测器类型的选择、型号的选取情况,判断是否能够满足火灾早期探测的要求。7.3.3.2 火灾触发器件设置检查或测试火灾触发器件设置部位和设置数量,判断是否满足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早期发现火灾的系统设计目标。7.3.4 疏散安全7.3.4.1 疏散联动控制设备选择检查疏散相关联动控制设备类型和数量,判断是否与建筑结构、内部人员特征相匹配,是否能够满足人员疏散安全的要求。7.3.4.2 火灾曹报与应急广播设计检查火灾警报与应急广播设置部位、设计数量和联动逻辑关系,判断是否满足被保护场所有效报曹的要求。7.3.4.3 疏散通道设备综合联动控制逻辑关系检查各疏散设备联动控制逻辑关系,
16、判断是否满足GB50116和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7.3.4.4 人员密集复杂区域疏散路线引导指示检查或测试人员密集复杂区域疏散路线引导指示设置情况以及疏散引导的联动逻辑关系,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复杂区域疏散路线引导指示和人员疏散时间的要求。7.3.5 灭火联动控制7.3.5.1 灭火系统联动控制设备选择检查灭火系统相关联动控制设备类型和数量,判断是否与建筑结构、易燃物特征相匹配,是否能够GB/Z 24978-2010 满足灭火控火的要求。7.3.5.2 灭火系统联动控制逻辑关系检查各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
17、联动控制逻辑关系,判断是否满足GB50116和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7.3.6 防火分隔7.3.6.1 防火分隔联动控制设备选择检查系统各防火分隔设施控制设备选择,判断是否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是否满足工程防火分隔的实际情况。7.3.6.2 防火分隔设备联动控制逻辑关系检查各防火分隔设备(防火卷帘、水幕等)联动控制逻辑关系,判断是否满足GB50116的要求。7.3.7 设施监控7.3.7.1 防排烟凤机和防排烟阀监控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监控防排烟风机的正常、启动、停止、故障(包括供电电源缺相、错相故障)、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状态,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监控防排烟阀的开启、关闭、故
18、障状态。7.3.7.2 疏散通道防火门监控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监控疏散通道防火门的开启、闭合、故障状态。7.3.7.3 灭火设施监控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监控灭火设施的正常、启动、停止、故障(包括供电电源缺相、错相故障)、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状态。7.3.7.4 现场消防电源监控检查系统是否能够监控现场消防电源的正常、异常、故障状态。7.3.8 外部救援帮助7.3.8.1 火灾过程与范围信息指示检查或考察系统是否能够在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装置上利用图形方式显示火灾探测器的响应顺序和范围信息。7.3.8.2 火灾危险部位指示检查或考察系统是否能够在消防控制室的图形显示装置上显示建筑内火灾危险部位信息。7.3
19、.8.3 消防电梯联动控制检查消防电梯联动控制逻辑关系,判断是否满足GB50116的要求。7.4 设计评价总体结论7.4.1 判定二级指标是否满足系统设计目标,满足设计目标则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最终形成设计评价总体结论。7.4.2 设计评价总体结论可分为:a) 设计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合格,设计方案适用、合理;b) 设计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至少有一条不合格,列出不合格项,设计方案应进行优化设计,并重新评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优化设计流程参见附录Ao8 运行评价8.1 运行评价要求8. 1. 1 接受评价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按照GB50166的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8. 1. 2 接受评价的火灾
20、自动报警系统,连续运行时间应至少达到30d,并具有符合要求的运行记录。8. 1.3 根据评价指标对系统运行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将不合格的评价指标判定为:一-A类缺陷:直接关系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功能和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6 GB/Z 24978-2010 B类缺陷: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运行状况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系统功能;一C类缺陷: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运行状况有轻微影响。8.1.4 获取的工程信息宜包括接受评价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场所的建筑构造、使用功能、火灾危险部位、人员分布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记录等。8.2 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运行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8.3 运行评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4978 2010 火灾 自动 报警 系统 性能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