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600-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pdf
《GB T 19600-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9600-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7.040.30 J 04 写主共GB/T 19600一2004/1S012179: 2000 晶几何)王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C GPS)一Surface texture Profile method一Calibration of contact (stylus) instruments CISO 12179:2000,IDT) 2004-11-11发布甲勤码由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家标督检验检瘟总局理委员会2005-07-01实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GB/T
2、19600-2004/150 12179 ,2000 晤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向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X1230 1/16 2005年6月第一版骨印张1字数24千字2005年6月第一次印刷司除GB/T 19600-2004/150 12179:20 前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12179:2000(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l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英文版)。表面结构轮廓法接本标准主要规定了符合GB/T6062定义的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原则,提供了用测量标准对仪
3、器进行校准的校准方法和程序。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轮廓法测量表团结构的触针式测量仪器的校准。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时代集团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都工具研究所、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哈尔滨理王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2王欣玲、郎岩梅、王忠滨、高思田、邓宁、吴迅、陈挠。I GB/T 19600-2004/150 12179 ,2000 范围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C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本标准规定了轮廓法测量工件表团结构的接触(触
4、针)式仪器的计量特性校准的术语、原则、方法。本标准适用于GB/T60622002中阐述的轮廓法测量表面结构的接触(触针)式仪器计量特性的校准。该校准是借助于1月l量标准完成的。附录A给出了测量图形法参数仪器的校准。附录B适用于简化运算的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此类仪器不符合GB/T60622002的定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35052
5、000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eqvISO 4287 ,1997) GB/T 6062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特性(eqvISO 3274:1996) 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GB/T 18618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图形参数(eqvISO 12085 ,1 996)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GB/T 18779. 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eqvISO 14253-1 , 1998) 第1部分2按GB/T 18779. 22004 产品几何量技
6、术规范(G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2部分z测量设备的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ISO/TS14253-2 , 1999 , IDTl GB/T 19022. 1一1994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z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idtISO 10012-1 ,1992) GB/T 19067.1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实物测量标准(lSO5436-1 , 2000 , IDT) 表面结构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VIM第二版,1993)轮廓法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UM第一版,1995)3 术语和定义测量
7、标准第1部分:由GB/T3505、GB/T6062、GB/T18779. 1 ,JJF 1001和JJF105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1 GB/T 19600-2004/ISO 12179 ,2000 3.2 任务相关的校准task relat叫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构成测量仪器测量能力子集的一组被严格限定的被测参数的己知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3.3 3.4 (
8、测量仪器的)调整adjustment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使测量仪器性能进入适于使用状态的操作。(测量)标准(measurement) standard 标准具etalon 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3.5 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田llrement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3.6 溯源性traceability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
9、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4 应用条件4. 1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组成和配置接触(触针)式仪器一般由主机、驱动器、测头和轮廓记录器组成(见GB/T6062)。如果主机配备了几个驱动器和测头,则仪器的每一种配置都应分别校准。4.2 各种配置的校准当接触(触针)式仪器的基本部件发生变化,而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了测得的轮廓或测量结果时,仪器应进行校准。仪器的每一种配置都应分别进行校准。例g接触(触针)式仪器更换测头后,则应重新校准。4.3 校准地点5 6 考虑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应在与使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点进行。例:噪声、温度、振动、空气流动等。测量标准以下的测量标准可用于第6章中
10、所规定的校准zf一一光学平品;深度测量标准(图。,GB/T19067. 1中定义的A类;一一间距测量标准(图幻,GB/T19067. 1中定义的C类;一一倾斜的光学平品(图3); 轮廓坐标测量标准(由一个球体或棱柱体组成), GB/T 19067. 1中定义的E类;粗糙度测量标准(图4), GB/T 19067.1中定义的D类g注2建议在选用轮廓坐标测量标准校准接触(触针式仪器时,在行程长度内触针转动不超过为士1.5度。接触(触针)式仪器的计量特性在接触(触针)式仪器的计量特性中,只对与测量任务相关的特性进行校准。例如,测量问距参数时,不必校准垂直轮廓分量。2 GB/T 19600-2004/
11、ISO 12179 ,2000 6. 1 残余轮廓校准用表团元划伤的光学平品复现残余轮廓。任务相关校准时应选用合适的轮廓和参数(例如z粗糙度轮廓选Ra,Rq或Rt;波纹度轮廓选Wq或Wt)。注z用这种校准方法可以评价外部导轨的直线度、外部环境和仪器噪声对测量的影响。单位为毫米图1深度ill量标准CA2型)示例图2间距测量标准CC类)示曹1)图3倾斜的光学平晶和测量方案示例3 L GB/T 19600-2004/ISO 12179 ,2000 图4粗糙度测量标准(D型)和测量方案示例6.2 轮廓垂直分量校准以深度测量标准复现轮廓深度,用于评定仪器在测量轮廓垂直分量时的示值误差。注如果没有深度测量
12、标准,可以采用量块代替。在使用量块时,要考虑量块高度差的不确定度影响。6.3 轮廓水平分量校准以间距测量标准复现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PSm,用于评定仪器在测量水平轮廓分量时的示值误差。6.4 轮廓坐标测量系统校准倾斜的光学平品复现g最小二乘最佳拟合角度的角度值;一-去掉最小二乘最佳拟合直线后的原始轮廓总高度Pt;从而确定了与水平和垂直坐标分量相关的仪器误差(例如滑行速度的变化,测量的非线性等)。在去掉最小二乘最佳拟合标称形状后,轮廓坐标测量标准复现了原始轮廓的总高度扣,从而建立了坐标系统。6.5 接触(触针)式仪器综合校准粗糙度测量标准复现=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廊的最大高度R盯从而实现了对接触情
13、的们式仪器整机性能的综合检查。7 校准7. 1 校准准备在校准开始前,应先根据厂家操作说明书检查接触(触针)式仪器,以确定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再根据厂家说明书检查触针针尖的状态。对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应做以下准备工作g4 G/T 19600-2004/ISO 12179:2000 评定残余轮廓。一一深度测量标准的工作面应尽可能与基准面调水平。所有的测量标准都应正确地调平,例如,在整个评定长皮肉,粗糙度测量标准的工作面应调平到设定的测量范围的10%以内且不大于10m。一一在任务相关校准中,应使用与被测表面粗糙度相适应的粗糙度测量标准。每次测量都应在测头垂直测量范围的中间部分进行。为了达到规定
14、的测量不确定度(见第8章),对每个测量标准都要进行足够多次测量。由于测量标准的不均匀性、测量过程的变化、以及接触忱的十)式仪器的重复性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应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使用测量标准的测量条件应与校准测量标准时所用条件相一致。应当使用校准测量标准时所用的最佳拟合程序(如最小二乘,最小区域等)。7.2 残余轮廓评定测量光学平晶。确定残余轮廓并计算表面结构参数Pt和Pq。在任务相关校准中.应在与实际测量相一致的测量条件下进行校准。例如,在测量个粗糙度测量标准时,要设定取样长度人=0.8mm , 切除长度率为300: 1,评定长度为4mm Ra和Rz测得值应在仪器的校准证书上给出并简要说明。7.3
15、 轮廓垂直分量枝准7. 3. 1 校准目的测量深度测量标准的沟槽部分,从原始轮廓曲线计算参数值,求出它们与测量标准的校准证书给出的对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值。7.3.2 校准过程测量深度测量标准的校准区域内轮廓截面的沟槽(见图1)。使触针在每次测量时滑过沟槽,根据深度测量标准校准证书上提供的方法求出沟槽深度值。给出测量(平均)值(由几次测量值汁算的结果)与测量标准的校准证书给出的数值之间的差值。如果没有深度测量标准,可以将两块量块平行放置在光学平品上,两块量块要紧密接触,不能有距离。触针移过两个量块且从全轮廓曲线上求得两量块的高度差.由两块量块的校准证书上给出的量块高度值求出量块高度差,计算实际测量
16、的高度差与量块高度差之间的差值。7.4 轮廓水平分量校准7. 4. 1 校准目的测量问距测量标准,计算测得的问距参数与测量标准的校准证书给出的对应值之间的差值。7.4.2 校准过程在问距测量标准的全测量范围内分点测量,图2中给出一个测量方案的实例。求出原始轮廓参数PSm,计算几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与测量标准的校准证书给出值之间的差值。7.5 轮廓坐标系统的校准7. 5. 1 校准目的测量倾斜的光学平品、球体或棱体,从去掉样板的最小二乘最佳拟合形状后的轮廓曲线计算Pt值。7.5.2 校准过程测量每个倾斜的测量标准,所用的行程长度与测量标准倾斜的标称角度应符合测量标准校准证书的规定。测量要尽可能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9600 2004 产品 几何 技术规范 GPS 表面 结构 轮廓 接触 触针 仪器 校准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8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