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0267-2008 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pdf
《YY 0267-2008 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Y 0267-2008 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YY 心血管 植入物和人 工 器官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和血液滤过器的体外循环血路 Cardiovascular implants and artificial organs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for haemodialysers, haemodiafilters and haemofilters 2008-04-25 发布 2009-12-01 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 0267 2008代替 YY 0267 - 1995YY 0267 2008 1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YY0267 - 1995 。 本标
2、准修改采用 ISO8638 , 并 依据国家标准 GB19335 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 通用技术条件增加 了 化学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微粒污染等 要求 ,同时增加 了 国际标准中不明确的试验方法,如流体动力学和泵管性能部分。 本标准 与 YY 0267 - 1995 相比主要技术修改是 : 增加微粒污染 要求 ; 增加流体动力学要求; 生物学评价依据国家标准进行; 提高机械性能的要求; 提高化学性能的要求; 提高泵管的性能要求 。 本标准由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 医用 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宁波天益医疗器械有限公
3、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良通、颜林、黄敏菊、吴志敏、张扬。 本标准于 1995 年首次发布, 200 7 年第一次修订。 YY 0267 2008 2 引言 本标准涉及将与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和血液滤过器 等 器件 配套使用 的一次性 使用 体外循环血路。在本标准中对体外循环血路的规定及要求将有助于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和良好功能。 对制定体外循环血路的材料 做 出规定是不实际的,因此,本标准仅要求所用材料已经 测试,且其测试方法和测试的结果须符合要求。 为确保这些装置的兼容性,体外循环血路与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的连接接头尺寸规格在 GB 2006 上已作详细说明。选择合
4、适的设计和尺寸规格是为了尽可能降低漏血和空气进入的危险性。接头可采用 锁定接头 或 快速 联轴 接头 。 YY 0267 2008 3 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和血液滤过器的体外循环血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和血液滤过器配合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的体外循环血路(以下简称体外循环血路)及传感器保护器(一体型和分离型)的 技术 要求 、试验方法以及标志说明。 本标准不适用于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 血浆过滤器 血液灌流器 血管通路装置 血泵 体外循环血路的压力监测器 空气监测器 制备、供给和监控透析液的系统 用于进行血液透析、血液滤
5、过或血液透析滤过 治疗 的系统。 注: YY 2006 已对血液透析器、 血液透析滤过器 和 血液滤过器 的要求进行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 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62.2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 6% (鲁尔)圆锥接头 第 2 部分:锁定接头 GB/T 14233.1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 1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 1
6、58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GB/T 16886.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 部分:评价与试验 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4 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GB/T 16886.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5 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0 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1 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GB 19335 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 通用技术条件 YY 0329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 YY 0466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YY X
7、XX 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滤过 器和血液浓缩器 ASTM F 1980 无菌医疗设备包装的加速老化标准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定义 YY 0267 2008 4 3.1 体外循环血路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血液导管和一体型辅助导管,包括输液导管、输血导管以及把体外循环血路接到血压监测器和整合部件上的导管。 注:一体部件如:气体捕获器、传感器保护器。 3.2 液体通路 fluid pathway 体外循环血路的内表面。 3.3 标志 labelling 书写、印刷、图解或电子文档应: 粘贴在医疗设备、内包装或外包装
8、上,或 随设备携带,应连同识别信息、使用医疗设备技术说明书,但不包括货运文件。 3.4 泵管 pump segment 受血泵 直接 作用的体外循环血路部分。 3.5 传感器保护器 transducer protector 无菌压力 传输隔膜 P ressure - transmitting sterile barrier 预定提供体外循环血路和血液透析装置的连接,允许由机器测量体外循环血路压力的体外循环血路部件。 3.6 气体捕获器 air - capture chamber 补液壶 drip chamber 气泡 捕 获器 bubble trap 静脉和动脉 壶 venous and ar
9、terial blood chamber 与体外循环血路配套使用 , 能监测压力的,预期收集空气的部件。 4 要求 4.1 生物学评价 体外循环血路中直接或间接与血液接触的部件,都应评价为无生物危害性。如果体外循环血路中有部分器件标示为可重复使用(如传感器),应根据该生产商的使用说明经再处理后进行测试。 4. 2 无菌 体外循环血路应无菌。 4. 3 无热原 体外循环血路应无热原。 4.4 机械性能 4.4 .1 结构 密合性 体外循环血路应能承受 1.5 倍于 生 产厂规 定 的 最大 正压 和 1.5 倍于 生产厂规定的最大负压, 1.5 倍负压 如 超出 93.3kPa ( 700mmH
10、g ), 则应施加 93.3kPa ( 700mmHg ) , 或者,若在高海拔地区应按 5.5 .1 测试其可获得的低气压 。 4.4 .2 连接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的接头 4.4 .2.1 除非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和体外循环血路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连接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的接头的尺寸应如图 1 所示。 4.4 .2.2 用 半刚性 材料做的接头应符合 GB/T1962.2 标准的要求。 4.4 .3 连 接血管通路的接头 除非血管通路和体外循环血路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连接血管通路的接头应符合 GB/T1962.2 标准的要求。 4.
11、4 .4 连接辅助部件的接头 YY 0267 2008 5 预定与各种分离型的辅助部件(如肝素管道、压力传感器管道、药物注入管道和水平面调整管道)一起使用的体外循环血路的各个部分,其末端应符合 GB/T1962.2 标准的锁定接头的性能要求。 注: 不适用于较柔软的或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接头。 图 1 连接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 血室出入口的体外循环血路接头的主要装配尺寸(单位: mm ) 4.4 .5 色标 与病人 连接的动脉血路末 端 应标示为红色,而与病人连接的静脉血路末 端 应标示为蓝色。血路末端100mm 内应明显地标志色标。 4.4 .6 采样口 4.4 .6.1 穿刺
12、式采样口 穿刺式采样口不应有泄漏。此种设计能将针头穿透管道而引起损伤的危险减至最少。 4.4 .6.2 非穿刺式采样口 非穿刺式采样口不应有泄漏。 4.4 .6.3 采样口位置 采样口不应置于 空气监测器下游位置。 4.4 .7 血路容量 体外循环血路的血路容量范围应由生产厂规定。 注:血路容量即为预充容量。 4.4 .8 气体捕获器预充水平 YY 0267 2008 6 厂家推 荐的气体捕获器预充水平应在气体捕获器上标记 ,或在使用说明书上说明。 4.4 .9 传感器保护器 4.4 .9.1 一体型的传感器保护器 带有一体型的传感器保护器的体外循环血路应能防止交叉污染。传感器保护器应能承受
13、1.5 倍于生产商建议的 最大 压力,仍能保持其安全性和不泄漏。传感器保护器的 机器端 表面应透明,在使用过程中可目视检查血液污染。 4.4 .9.2 分离型的传感器保护器 如果不是作为体外循环血路的整合附件提供,应使用接头,以防止传感器保护器交叉污染。传感器保护器应能承受 1.5 倍于生产商建议的 最大 压力,仍能保持其安 全性和不泄漏。传感器保护器的 机器端表面应透明,在使用过程中可目视检查血液污染。 4.4 .10 血路的流体动力学 体外循环血路应设计为对血液成份的破坏减至最少 , 100mL 血液中, 每小时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不超过 20mg 。 4.4 .11 泵管的性能 在预定的入
14、口压力范围内 0 33.3kPa ( 0 250mmHg ),流量相对偏差不应超过 10% 。 4.5 血路顺应性 体外循环血路 可以被所标示的透析输送系统夹紧而闭合。 4.6 微粒污染 体外循环血路应洁净,其每平方厘米内表面积上的 15 m 25 m 的微粒数不得超过 1 个,大于 25 m 的微粒数不得超过 0.5 个。 4.7 化学性能 4.7 .1 还原物质 20mL 检验液与同批空白对照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 c ( KMnO 4 ) =0.0 0 2mol/L 的体积之差应不超过 2.0mL 。 4.7 .2 重金属 当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AAS )或相当的方法进行测定时,检
15、验液中钡、铬、铜、铅、锡的总含量应不超过 1 g/mL 。镉的含量应不超过 0.1 g/mL (仲裁法)。 当用比色法 进行测定 时,检验液呈现的颜色应不超过质量浓度 ( Pb 2+ ) 1 g/mL 的标准对照液。 4.7 .3 酸碱度 检验液与同批空白对照液对比, pH 值之差不得超过 1.5 。 4.7 . 4 蒸发残渣 10 0mL 检验液的蒸发残渣的总量不超过 2mg 。 4.7 .5 紫外吸光度 检验液的吸光度应不大于 0.1 。 4.7 .6 色泽 检验液应无色透明。 4.7 . 7 环氧乙烷残留量 体外循环血路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时,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 10 g/g 。 4
16、.8 有效期 应给出有效期, 有效期内产品应符合规定要求 。 5 试验方法 YY 0267 2008 7 5.1 总则 新型产品投放市场前,应首先测定第 4 章规定的性能特征,并且在产品发生了可能改变其性能表现的变化后 应重新进行评定。 试验样品应从制造商的产品中任意抽取,并且经过所有适用的质量控制和灭菌措施。试验样品应按制造商的建议进行准备,就像用于临床操作一样。 测量应在体外 37 1 的环境中进行。若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应通过充分测定来对数据点间进行插补和添写。测量方法为标准试验。也可使用其他试验方法,但它们应具备同等的精确度和再现性。 附图中的试验系统并未显示出实际使用试验仪器的
17、全部必要细节。实际试验系统及其设置的设计和构造,应与导致测量误差的许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但不局限于,由于静压效应和 动 态压力降 造成的压力测量误差;参数稳定时间;非恒定流速下的不可控温度变化; pH 值;由于热、光和时间引起的试验物质衰变;试验液的除气;存气;以及系统被外来物质、藻类和细菌污染。 5.2 生物学评价 5.2.1 应按 GB/T16886.1 的规定进行生物学性能的评价。若需要 , 应 按 5.2.2 5.2.6 进行试验 。 5.2. 2 细胞毒性试验 按 GB/T16886.5 的规定进行,细胞毒性应 1 级。 5.2. 3 2 皮内刺激试验 按 GB/T16886.1
18、0 的规定进行,应无皮内刺激作用。 5.2. 4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按 GB/T16886. 11 的规定进行,应无急性全身毒性。 5.2. 5 致敏试验 按 GB/T16886.10 的规定进行,应无致敏物。 5.2. 6 血液相容性试验 按 GB/T16886.4 的规定进行试验, 溶血率 5% , 血栓形成、凝血、血小板、血液学、补体系统等试验的结果,样品组与对照组相比,应无显著性差异。 5. 3 无菌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进行。 5. 4 无热原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进行。 如果使用内毒素法进行检验,将样品注满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应不大于 0.5EU/mL 。 5.5
19、 机械性能 5.5 .1 结构 密合 性试验 5.5 .1.1 正压试验 用 37 1 的水注满器件,关闭所有接头。施加 1.5 倍于生产厂建议的 最大压力 或最低 50kPa 压力并至少保持 10min ,之后目视观察器件是否有泄漏。 5.5 .1.2 负压试验 用 37 1 的水注满器件,关闭所有接头。 施加 1.5 倍于生产厂建议 最大压力 的负压或 最大 93.3kPa压力(低于大气压的 700mmHg 压力)或若在高海拔地区不超出可获得的低气压值,并至少保持 10min ,之后目视观察器件是否有泄漏。 注 : 为了防止水进入真空泵,可用一段不注水的管路连接样品与机器。 5.5 .2
20、连接血液透析器、血 液透析滤过器或血液滤过器的接头 参考图 1 、 2 和 3 ,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检验,应符合 4.4 .2 的规定。 YY 0267 2008 8 图 2 血室出入口接头内锥和外锥的 6% 鲁尔接头尺寸(单位: mm ) 1 外锥 2 内锥 5.5 .3 连接血管通路的接头 按 GB/T1962.2 进行。 5.5 .4 与辅助部件的接头 按 GB/T1962.2 进行。 5.5 .5 色标 目视检查,应符合 4.4 .5 的要求。 5.5 .6 采样口 5.5 .6.1 穿刺式采样口 用 37 1 的水注满包含穿刺件在内的那部分体外循环血路,并施加 1.5 倍于生产厂建议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Y 0267 2008 心血管 植入 人工 器官 血液 净化 装置 体外循环 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