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1601.1-2005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pdf
《SN T 1601.1-2005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 T 1601.1-2005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1601. 1 2005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事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pest risk analysis of plant and plant product for import and export 2005-08-18发布060608000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心2-01实施发布SN/T 1601. 1-2005 前言1 泣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风险分析的总体要求-4. 1 总原则. 自次4. 2 目标34.3 步骤45 风险分析的启动45.1
2、审查以前的PRA 4 5. 2 记述背景45. 3 确定PRA地区 4 5. 4 信息收集46 风险评估46.1 有害生物归类46. 2 评估可能性6.3 评估后果86.4 风险评估的结论107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117. 1 确定风险管理措施的原则要求17.2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的主要内容117.3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的评价138 风险分析报告139 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M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概念的图示H附录B(规沮性附录)与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关的有寄生物名单. 附录c(资料性附录)RNQP与QP的比较表M附录D(资料性附录)有害生物入境、定殖和扩散的场景分析图示16附录E(规范性
3、附录)定性可能性的描述术语表17附录F(规范性附录)合并描述可能性规则的矩阵.附录G(规范性附录)后果定性评价表17附录H(规范性附录)风险评价矩阵四附录川规范性附录)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生物及其管理措施建议表四附录J(规范性附录)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格式四SN/T 1601. 1-2005 前吉本标准附录B、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尉民、周国梁、
4、陈克、印丽萍。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进出境檀物和檀物产品有寄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SN/古1601.1-2005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传播有害生物的风险进行分析的技术要求c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传播有寄生物的风险分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对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进行研究以确认其是否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股东适于本标准。SN/T 160l. 2 进出境撞物和植物
5、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c3.1 撞物plant 生物的一大类,在此指高等植物的活体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3.2 撞物产品plant product 未经加工的植物材料(包括谷物)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物的加工后的植物材料商品23. 3 种植昂檀物piant for planting 远起载培用于繁植、观赏等用途的植物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3.4 有害生物p四I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窑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包括各种病原体的科、株系、生物型。3.5 管制的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 检疫(隔离)性有寄生物或者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
6、3.已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寄生物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汉NQP存在于供种植的植物中且危及其预定用途,并将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受到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c3. 7 检(躏离)性有寄生物quarantine pest , QP 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或环境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旦分布来广并正在被官方控制位有害生物。SNjT 160 1. 1一20053.8 官方的。fficial由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建立、授权或执行的。3.9 管制物regulated article 植物检疫需要检查的任何能传带或传播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
7、产品、仓储地、包装、运输工具、集装箱、土壤和其他生物、物品。3. 10 禁止进境物prohibited article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中列出的和中国公告予以禁止进境的植物、植物产品或者其他检疫物。3. 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 PRA 评价生物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以确定是否应管制某种有寄生物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的力度,英文缩写为PRA。3. 1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pest risk analysis area 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有关地区,简称PRA地区。3.13 有寄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
8、ssment 评估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后果(包括环境、经济影响),或者评估种植用植物是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的主要侵染源的可能性及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对种植用植物的经济影响。3. 14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四trisk management 评价和选择方案以减少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的风险.或者减少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寄生物对种植用植物预定用途产生不可接受经济影响的风险。3.15 有害生物妇类pest c1assification 确定有害生物是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或管制的非检疫(隔离)性有害生物的过程。3.16 场景分析scenar
9、io analysis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对有害生物随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出境的过程进行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详细划分.包括起点(第一个事件)和终点(最后一个事件.结果),以及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事件,通常用图形表示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的起点是有害生物污染生产或选择的进出境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终点是有害生物在适宜地区的寄主上定殖和扩散。3.17 3.18 2 风险risk 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参见附录A)。风险事件risk event 导致风险的各种现象。SN/T 160 1. 1一20053. 19 风险因素risk factor 能产生或增加风险的各种条件。3.20 传入introduct
10、ion 导致有寄生物定璋的进入。3.21 定强establishment 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3.22 扩散spread 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3.23 受威胁地区area endangered 生态因子有利于有害生物定殖的地区,有害生物在该地区的发生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或环境后果。3.24 途径pathway 任何可使有寄生物进入或扩散的方式。3.25 非瘟区p出tfree area 科学证据表明.某种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宫方能适时保持此状态的地区。3.26 非疫生产地pest free place of production 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
11、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够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况的该特定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的种植地。3.27 非瘦生产点pest free production site 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况的一个限定部分,这个限定部分被作为一个单独的单位同非疫产地一样进行管理。3.28 原产国country of origin 植物生产国或者用于加工植物产品的植物的生产圈。4 风险分析的总体要求4. 1 总原则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寄生物风险分析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号进境植物和植物产
12、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和第41号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以及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实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及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按照SN/丁1601.2的规定进行。4.2 目标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目标是,查明管制的有害生物并评价其风险,查明受威SN/T 1601. 1-2005 胁地区,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4. 3 步黯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第二阶段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建议。5 风险分析的启动5.1 审查以前的PRA检查以前国内外是否进行过类
13、似的PRAc如果国内已经做过.要根据目前的状况核实其有效性;如果国外已经做过类倒的PRA,要作为参考。经接实国内以往的PRA仍然有效的,不再进行新的PRAc5.2 记述背景5.2.1 原因要记述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理由。5.2.2 其他相关背景要简要记述相关的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其他管制物、禁止进境物、截获有害生物、有关统计资料和植物检疫政策等背景情况。5. 3 确定PRA地区应尽可能确切地确定PRA地区以确定需要信息的区域范围,可以是全国,也可以是部分地区.可参照中国的气候和农林业地理区划确定PRA地区。5.4 信息收集要尽可能广泛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包括有害生物特性、其目前分布及其与寄主植
14、物和植物产品等的联系、国际贸易情况和中国进出境植物检疫截获情况等等。信息可能有各种来源,可以查询各种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查询.也可以查阅各种文献,以及肉相关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的联络点索取。6 风险评估6.1 有寄生物归类6. 1. 1 确认进境植物本身是否为杂草对于进境植物,要确定其本身是否会成为杂草。首先应检查在中固有无分布.如果有分布,是否分广泛。对于中国没有分布或者分布不广泛的植物,应聋阁相关文献,如果有文献证明是或者可能会成为杂草,就应将其列为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并咨询权威专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引进。6. 1. 2 QP或RNQP的确认6. 1.2. 1 有害生物种
15、类将已知的发生在输出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植物、植物产品上的所有有害生物列出一个名单(见附录如,必须科学地确定有害生物的身份.以保证是对种明确的、特定的生物进行评估。如果引起特定症状的病原物还没有完全确定.则应表明该病原能产生惺定的症状.并且是可以传染的。有害生物的分类一般确定到种,使用更高或更低的分类水平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种以下的水平,应提供证据,表明诸如毒力、寄主范围或者介体等差异足以影响到植物卫生状况。当涉及介体时,只要与病原生物有关,并且是该病原生物传播所需要的.则该介体也可以认为是有害生物。6. 1. 2. 2 有害生物分布调查有害生物在境内外的分布情况.境外分布至少要有一篇参考文献证明
16、,明确有害生物感染的植物部分.及这种感染是否会造成进境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传带有寄生物。检查名单中每个有害生物与特定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相关性.不能跟随所分析植物和植物产品传播的有害生物就不再做进一步的评估, SN/T 1601. 1-2005 但要在有害生物名单或在正文中记述其理由。应注意来自不向国家的相同植物和植物产品或者是来自相向寄主植物种类的不同植物和植物产品上的相同有害生物的风险不同。6.1.2.3 有寄生物管制状况明确有害生物在中国的管制状况,包括是否列入中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进境植物检疫潜在的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全国
17、林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等。6.1.2.4 中示出QP和RNQP6. 1. 2. 4. 1 QP J.iZ按照定义确定QP,并在名单中标出。QP和RNQP的比较见附录CQP的定义有两个基本梅成要素:首先该有害生物必须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列入附表1名单中的生物体必须有文字记述的科学证据说明其与所评估的植物、植物产品相关联,因而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第二.该有害生物必须符合地理和管理标准,也就是说该有寄生物必须是在有寄生物风险分析区没有发生,或者虽有发生但没有广泛分布,且在官方控制之下,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会置于官方控制之下。6. 1. 2. 4. 2 RNQP 应按照、定义确定RN
18、QP,并在名单中标出。QP和RNQP的比较参见前隶C。在确定RNQP6才成注意种植用植物的分类一般确定到种,使用更高或更低的分类水平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种以下的水平应提供证据,说明具有明显不同的抗感性。6. 1. 2. 5 有寄生物归类的结果经过以上归类,应在有寄生物名单中确认出管制的有害生物。经归类没有发现管制的有害生物,就停止风险评估。对归类不明确时,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所有相关的有害生物的信息都应列入参考文献中。6.2 评估可能性6.2. 1 评估QP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6.2. 1. 1 场景分析对于一个典型的QP传人和扩散的场景来说,起始步骤是在生产或选择输出植物和植物产品时污染QP,
19、终点是QP在中国适宜地区的寄主种群内扩散,可见附录D。其中的每一个事件还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场景,进行更详细的组成事件的划分。一般应按场景分析所确定的各风险事件的时空关系j顺序评估,但如果有明确而足够的证据说明某个事件肯定不会发生,则不必评估之前的风险事件,并停止评估。6.2.1.2 定性评估6. 2. 1. 2. 1 备风险事件可能性的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对各个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考虑以下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的素,按照一定的要求打分,或者给出可能性的定性描述(见附录E),可以将可能性分为5级(由于有寄生物风险的特殊性及敏感性,在决策中往往需要对低风险的有寄生物造成的为害有更确切的认识,所以采用了非
20、对称的分级方案,在低风险区段划分了更多的级别)。对于肯定要发生的事件不必再评估其可能性,直接进入下一个事件可能性的评估。a) 风险事件1:有害生物在输出国污染植物和植物产品中国截获的有害生物数据可以证明有害生物在输出国污染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能力。影响风险事件1发生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原产地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无监测以及监测的结果。一一一输出植物和植物产品的数量和频率。一一栽培、收获和加工程序(农事操作、收获季节、加理一化学和冷热等物理处理等)。选、去劣、分级、洗涤、打蜡,以及处口SN/T 1601. 1-2005 一一在原产地采用的有害生物管理措施(使用杀虫、杀菌、除草剂等农药等)。一一有
21、害生物与植物和植物产品相关联的情况,包括有害生物所处的生命阶段,以及污染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频率和量等。一一针对有害生物的专门处理措施的有效性。b) 风险事件2:有寄生物从输出国口岸到达进境国口岸中国截获的有害生物数据可以证明有害生物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存活的能力,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口岸检疫技术的有效性。评估有害生物在运输或储存期间生存的可能性,以及经现行常规口岸检疫之后有害生物仍然生存的可能性,应考虑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一一存储和运输条件以及运输的速度。一一有害生物的生存能力、生活史及其长短。一原产国、目的地回家或者在运输或存储期间对货物采取的商业措施(例如冷藏等)。一一常规口岸检疫能否检出,及其难
22、易程度。c) 风险事件3.有害生物转到适宜地区的寄主某些用途(例如种植)比其他用途(例如加工)导致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要离得多。如果有害生物可以转移到多个适宜的寄主,则应逐个予以评估,并综合考虑其可能性作为本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评估。应该考虑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一一有害生物的寄主活围。一一有害生物散布的机制,包括有无介体,使得有害生物从植物和植物产品运动到PRA地区的寄主上。一一输入植物和植物产品的数量及将被运往目的地的面积。一一入境点、过境点和终点离适宜地旺的距离。一一进境的时间(季节)。一一预计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用途(例如用于种植、加工和消费)。一一进境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加工情况,以及其副产品和废
23、物导致有寄生物散布的情况。d) 风险事件4:有害生物在适宜的寄主种群内定殖从目前有害生物发生的地区获得可靠的生物学信息(生活史、带主范围、流行学等),并将PRA地区的情况与该有害生物发生地区的情况进行比较。在考虑定殖可能性时,应当注意到有些有寄生物可能不能在PRA地区定殖(例如由于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但是仍然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经济后果。考虑的风险因素有:6 一定穰可能性评估风险因素l:PRA地区适宜寄主、转主寄主和传播媒介的存在、数量和分布。考虑的寄主分类水平般是种。采用更高或更低分类级别应得到充分的科学依据的证明。包括以下主要风险亚因素:1) 寄主和转主寄主是否存在,其数量和分布范围(可以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N 1601.1 2005 进出境 植物 产品 有害生物 风险 分析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