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 T 18-200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pdf
《QX T 18-200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X T 18-200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X/T 18-2003 前言为贯彻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规范作业用高射炮年检工作,提供检测工作中必需的技术标准,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1990年发布的(1965年式双管37mm高射机关炮部队修理技术规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1年发布的枪械、火炮、光学仪器完好的技术要求),结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315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德润、沈惠铭、艾国忠、周月明、孟旭、陈志
2、字、刘勇明。本标准为首次发布。田1 范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QX/T 18-2003 本标准规定了专门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37mm高射炮完整状态主要部件检测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的1965年式双管37mm高射炮的技术检测,其他年式37mm 高射炮可参照执行。2 术语和定义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炮身cannon 火炮用以发射弹丸的部分。一般包括身管、炮尾、炮问、炮口装置等零部件。身管barrel 炮身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射时赋予弹丸初速和射向的管状件,膛内通常制有药室和导向部。熄膛g
3、un bore 身管的内部空间,包括药室、坡膛和导向部。药室chamber 炮膛中放置药筒或装药的空间。膛线rifling 在身管内表面上,制成与身管轴线成一定倾斜角的螺旋形的凸起和凹槽。阳线rifling lands 炮膛内膛线的凸起部分。阴线rifling grooves 炮膛内膛线的凹进部分。后坐标尺recoil sight 显示火炮后坐长度的指示尺。人工开问manual opening breech 用人力进行的开问。人工后坐manual recoil QX/T 18-2003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用机械或人力进行的后坐。抽筒extracting
4、 将药筒从药室中抽出的过程。复进counter recoil 后坐部分由后坐终点向前运动的过程。行进作业转换changing from travelling to firing position 使火炮由行进状态变为作业状态的动作。装填机loader 完成装填动作的机构。输弹机rammer 完成输弹动作的机构。复避机recuperator 平时将后坐部分保持在前方位置,后坐时储存部分后坐能量,复进时使后坐部分恢复原位的装置。2.17 驻退机recoil brake 火炮后坐时,消耗大部分后坐能量,把后坐限制在规定的后坐长度上的装置。3 完整状态的技术要求3.1 灭火罩应被垫圈固定住:灭火罩、垫
5、圈与身管之间应有O.10 mml. 00 mm间隙(见图1)。(01-019) (01-51) (01-45) 图1灭火罩、垫圈与身管的间隙3.2 身管不允许有裂缝。3.3 身管外表面压坑深度不允许超过附录B中的要求。3.4 身管不允许有超过直度径规规定范围的弯曲。单位为毫未3.5 身管内膛不允许有锈蚀、严重挂铜和金属突起。不影响弹丸正确运动的阳线剥落、断裂其长度不允许超过一倍口径。QX/T 18-2003 3.6 炮膛膨胀后的阴线直径不大于38.5mmo 3.7 身管应被炮尾卡锁固定确实,身管分解、结合应能顺利进行。3.8 身管后端面与问体镜面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6.25mm(见图2)。单位为
6、毫米不大于6.25固2身管后端面与问体镜面的间隙3.9 炮膛药室增长量不应大于30mmo 3.10 闭锁器弹簧筒不应晃动,与拉钩杆之间隙不应小于0.5mm(见图3)。单位为毫米拉嗣杆挂耳杠忻Z1 (Ol-12BWA604) 固3闭锁器弹簧筒与拉钩杆的间隙图4问体下垂量的检查3.11 I习体下垂量不应大于1.35 mm(击痕外缘尺寸不应大于5.7mm)(见图4)。3.12 炮问呈关问状态时,抽筒子能在抽筒子轴上灵活转动,抽筒子爪能顺利进入身管缺口内;开问后用于按抽筒子短臂时,抽筒子不应与冲铁脱开p若猛击任意一个拍筒子时,另一个抽筒子应能勾住问体;抽筒子与冲铁扣合量不应小于4mm,接触面积不小于5
7、0%,抽筒子勾住问体时,问体输弹槽不应高出炮尾输弹槽0.8mm(见图5)。QX;T 18-2003 单位为毫米不应小子4图5抽筒子与问体的检查3.13 当问体输弹槽低于炮尾输弹槽8mm-lO mm,抽筒子中部支撑面与问体冲铁靠紧,抽筒子上部与问体平面的间隙不应小于0.5mm,抽筒子下部冲臂与冲铁间隙应在O.2 mm3. 0 mm范围内(见图的。单位为毫米固6抽筒子与问体的间隙3.14 击发装置的动作z用开问握把打开炮问,击针应被拨回;缓慢关|习,问体到位后击针应自动击发(不应缓慢击发h若不击发,则轻敲开关杠杆(曲臂),击针应猛然击发。开问状态时,拨动杠杆短角与击发卡锁的间隙应为0.15mm1.
8、10 mm(见图7)。4 QX/T 18一2003单位为毫米固7拨动杠杆与击发卡锁的间隙3.15 关问状态时s问体与问室间隙应为o.04 mmO. 70 mm, I习体在问室内上下串动量应为0.2mm l. 2 mm(见图8)。单位为毫米图8问体与问室的间隙固9击针突出量的检查3.16 冲铁固定在问体上不应松动。3.17 击针突出量为2.44 mm2. 75 mm(见图9),击针簧自由长度为69mm-76 mm。3.18 输弹机连接轴拆装应能顺利进行,其轴向串动量不应大于1.8 mm;炮尾与输弹机体前端面的问隙应在O.15 mml. 50 mm之间;输弹机输弹槽与炮尾输弹槽应齐平,炮尾输弹槽高
9、出量不应大于0.6 mm(见图10)。QX/T 18-2003 单位为毫米固10输弹机体与炮尾的间隙3.19 压弹机前后壁距离应为386.5 mm388. 0 mm;从托弹板轴中心向上130mm以上部位允许到393 mm(见图11)。单位为毫米前璧图11压弹机前后壁之间的距黯3.20 压弹器的小齿每次压下去,放手后应有力地回到原位。3.21 活动梭子上下串动量不应大于1mm.保险器动作应确实。3.22 压弹机前壁定向板与输弹机体弧面之距离应在54mm55 mm范围内(见图12)。输弹机体(03-1Al 回12前璧定向板与输弹机体两弧面间的距离QX/T 18-2003 单位为毫米3.23 输弹器
10、体定向凸起部与输弹机体滑槽的配合间隙应为o.2 mmO. 8 mm;输弹机体滑槽与青铜滑板的配合间隙应为O.02 mmO. 70 mm(见图13)。单位为毫米(03-1A) 图13输弹机体滑槽与输弹器体定向凸部及青铜滑极间隙3.24 输弹机左、右卡板工作面不一致性不应大于0.5mm;输弹机左、右卡板突出高度在4.5 mm 6.0 mm范围内(见图14)。左、右卡植(03-22) (03-28单位为毫米图14输弹机左、右卡板工作面的检查QX/T 18-2003 3.25 输弹钩装配后的平行差不应大于0.3mm;其前后晃动量不应大于0.7mm;输弹面上口厚度不应小于4mm(见图15)。单位为毫米固
11、15左、右输弹钩平行差的检查3.26 将装填握把向后拉到位时,两输弹钩张开之距离不应小于56mm;输弹钩与输弹机体槽的后方间隙不应小于2mm(见图16)。左、在输弹崎(13-14) (13-15) 固16输弹钩张开量的检查单位为毫米A向3.27 左、右制动栓动作应确实。在制动栓关闭时,左、右制动栓的上突出角与拨弹器体的间隙应为0.4 mm-l. 5 mm,左、右制动栓的下突出角工作面的不一致性不应大于0.5mm,位置改变量不应大于2.0 mm。当制动栓开放时,拨弹器体只能转动900(见图17)。QX/T 18-2003 单位为毫米A-A 一一一厂一一安圈17左、右制动栓突出角的检查3.28 左
12、、有中卡锁应高出左、右发射卡锁O.6 mmO. 8 mm,其工作面对发射卡锁的突出量应为1. 9 mm3. 1 mm(见图18)。固18左、右申卡锁工作面高度的检查单位为毫未连盎杠轩(04-84) 3.29 将装填握把向后拉到位后放回,输弹器体应卡在左、右发射卡锁上,其扣合量不应小于3mm;输弹器体与左、右中卡锁的间隙应为1mm2 mmo输弹器体在待发状态,压弹机后壁定向面与输弹钩工作面错开量不应小于1mm(见图19)。QX/T 18-2003 图19输弹器体的检查单位为毫未左、右中卡锁(04-215) (04-82) 左、右盎射卡锁(04-83/WA 702) (04-83B/WA604 )
13、 3.30 弹簧杆突出于炮耳轴本体端面的距离:不踩踏板时,不应小于18mm,发射杠杆与弹簧杆之间隙不应小于0.5mm;踩下踏板到位时,弹簧杆对炮耳轴本体端面的突出量不应小于3mmo松开踏板后,击发机构各零件应有力地恢复原位(见图20)。单位为毫米不应小于8图20弹簧杆突出炮耳轴端面的距离3.31 退壳筒与退壳槽在全射角范围内不允许发生摩擦$在射角10o十75。范围内间隙为2mm-15 mm,在+750十87。范围内间隙为2mm20 mm(见图21)。10 QX/T 18-2003 单位为毫米制转器匣矗矗壳筒圄21退壳筒与退壳槽的间隙3.32 自动机联动检查时要求:打开炮问并压弹时,教练弹应能顺
14、利压到输弹钩内p发射时教练弹应迅速人膛,炮问应闭锁、击发。人工后坐时,应能开问并抽出教练弹,后坐距离与标尺示度应一致,误差不大于2mm;复进时能压下教练弹,并自动输弹人膛、关问、击发。活动梭子上下串动量不应大于1mm; 保险器动作应确实。3.33 左、右后坐游标在58.8N-147. 0 N(6 kgf-15 kgf)力作用下,应平稳无惯性地在标尺固定板上移动。3.34 火炮射击时,炮身的标准后坐长度应为150mm-179 mm. 3.35 驻退机不得有漏液现象;后盖的调整余量为4mm-8 mm(见图22);活塞杆螺帽应被垫圄固定;驻退机液量应约为0.5L.液体质量应符合要求,两种驻退液(二号
15、与四号)不能混用。3.36 活塞杆上的刻线与驻退机筒后端面的距离应为28mm-30 mm.允许调整到33mm(见图22)。单位为毫米后盖活蛊抨炮尾螺帽图22驻退机装配后活塞杆的距离11 QX/T 18-2003 3.37 高低机、方向机转轮应能灵活转动,元卡滞现象。3.38 平衡机调整好后,应留有调整余量,其余量应不小于15mm(或弹簧杆露出螺帽之长度应不大于45 mm),弹簧在机筒内伸缩时允许有不影响动作的轻微响声(见图23)。单位为毫米图23平衡机调整余量的检查3.39 行进、作业转换动作,用四人之力应能顺利进行,转换时弹簧不允许有卡滞响声;转换器弹簧拉杆上应留有至少一个孔的调整余量。3.
16、40 牵引杆向左、右推到位,拉杆和叉形接头与连接架座不允许相碰,拉杆连接螺纹的螺扣不允许过松,拉杆用螺帽固定后应元松动,叉形接头插销应固定确实。3.41 车轮应转动灵活p轮毅上的双头螺栓不得松动;左车轮为左旋螺纹,有车轮为有旋螺纹(以行进方向分左右)。3.42 各零、部件上不允许有影响动作的严重锈蚀(坑h各固定件(销轴、驻栓、键等)应固定确实;弹簧、橡胶类零件不允许有失效、断裂等现象;油料不应变质。4 检验方法4.1 灭火罩、垫圈与身管间隙检查应拧紧灭火罩,使灭火罩内支撑面与身管前端面抵紧,之后再用塞尺测量,应符合3.1条款。4.2 身管裂缝的检查身管外表面裂缝的检查,可将怀疑有裂缝的部分打磨
17、光亮,涂上碱水,晾干后,将涂过碱水的部位擦净,滴上酷l!t溶液,如出现红色线纹即为裂缝;也可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涂在怀疑有裂缝的部位上,过1h2h后如呈现黑色线纹,即为裂缝。检查结果应符合3.2条款。身管内壁的裂缝可用窥膛镜和探针检查,用窥膛镜观察发现疵病,若难于辩明是划痕还是裂缝时,可用探针法检查:在木棍上安装一金属针,使针尖在可疑处沿线纹部分来回试探,若针尖顺利通过,则不是裂缝g若针尖被卡住或产生跳动,即表明是裂缝。检查结果应符合3.2条款。4.3 身管外表面压坑的检查用目视及游标卡尺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3条款。4.4 身管弯曲的检查擦净炮膛,用长为185mm,直径为36.g4_:
18、.02 mm的身管直度径规(见图0.1)检查炮身水平,打开炮问,擦净炮膛。将直度径规放入炮膛内,用洗把杆推直度径规,在不大于245N(25 kgf)力的作用下直度径规应能顺利通过炮膛。检查结果应符合3.4条款。12 QX/T 18-2003 4.5 身管内膛锈蚀和挂铜的检查用炮膛窥膛镜(见图0.2)查看,锈蚀一般成片状,无特殊网状(烧蚀成网状或麻斑。若呈现紫红色,越擦越亮的附着层,特别是阴线部分或棱角处出现较多,则为挂铜。检查结果应符合3.5条款。4.6 炮膛膨胀的检查擦净炮膛,用专用数显测径仪(见图0.3)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6条款。4.7 身管被炮尾卡锁固定的检查及身管分解、结合的检查打
19、平炮身,将身管扳手卡在身管上,向右转动身管,应不能转动,以检查身管是否被炮尾卡锁固定确实。卸下摇架上盖,将一专用木栓(在团用工具箱内)放在炮尾与摇架孔边沿之间,防止炮尾后移(木栓上镶有铁板的一端顶在摇架孔边沿儿拉开|习握把开问,将开问握把放在后握把扣内,然后踩下发射踏板,同时慢慢放回开问握把至前握把扣内(使炮问呈开问状态并放回输弹器),压下炮尾卡锁,用身管扳手将身管向右转90。即可抽出身管。结合时,应按分解的相反顺序进行。4.8 身管后端面与问体镜面间隙的检查打开炮|习,擦净身管药室部位及问体镜面,用专用工具(见图0.4)检查g拉开问握把开问,把开问握把放入后握把扣内,再将专用药筒座旋接通过药
20、筒垫片(5.12mm)后放人药室,手握开问握把解脱抽筒子使其慢慢关月,炮问应关闭到位。用故障药筒垫片(6.25mm)检查时,炮问不应关问到位。检查结果应符合3.8条款。4.9 身管药室部位增长量的检查擦净身管药室部位,用专用药室增长量测量器(见图0.5)进行检查。其结果应符合3.9条款。4.10 闭锁器弹簧筒晃动及与拉钩杆间隙的检查关问状态时,用塞尺检查弹簧筒端面与拉钩杆钩头端面的间隙,应符合3.10条款。用起子使挂耳与拉钩杆脱开,用手摇动弹簧筒,另一手指触及炮尾丁字槽应无晃动感觉。4.11 问体下垂量的检查打开炮l习,擦净身管药室部位,用专用工具(见图0.4)检查s拉开问握把开问,把开问握把
21、放入后握把扣内,再将旋装有通过药筒垫片(5.12mm)与铅底火的专用药筒座放人药室,然后,把开问握把放回至前握把扣内,快速关闪击发。击发后打开炮问,将检测工具(药筒)转过180,再快速关问击发。击发后退出检测工具,检查两次击痕的外缘尺寸应符合3.11条款,即不大于5.7mm。4.12 问体输弹槽与炮尾输弹槽一致性及左右抽筒子动作性能的检查4.12.1 问体输弹槽与炮尾输弹槽-敖性的检查检查时,炮问呈开问状态,抽筒子勾住问体,打开摇架上盖,用深浅尺进行测量。问体输弹槽不应高出炮尾输弹槽0.8mm,即符合3.12条款。4.12.2 左右抽筒子动作性能检查打高炮身,卸下下护盖,用力压自动开问盖上压板
22、,检查抽筒子和抽筒子轴转动的灵活性和进人身管缺口情况。拉开月握把开|习,两拍筒子均应挂住问体,冲开一个抽筒子,问体应被另一个抽筒子限制在开问状态,拉开问握把向后,使问体稍稍向下,抽筒子应恢复原位,用同样的方法冲开另一个抽筒子进行上述检查。再拉开问握把向后,使两抽筒子挂住|习体,同时冲开两个抽筒子时,问体应能关l习。卸下抽筒子,在抽筒子钩部着色,结合后反复开关问多次,再卸下抽筒子,检查抽筒子的接触面积和重叠量。上述检查结果应符合3.12条款。4.13 抽筒子与问体间隙的检查将炮身打至最高处,取下自动开问盖及摇架上、下盖,拉开|习握把向后,使问体输弹槽低于炮尾输弹槽8mm-O mm,抽筒子中部的支
23、撑面与问体冲铁靠紧。此时,用塞尺测量抽筒子抓钩部与问体之间的问隙,不应小于0.5mm;抽筒子下部冲臂与冲铁的间隙应为0.2mm3.0 mm,R符合3.13条款。QX/T 18-2003 4.14 击发装置动作的检查打高炮身取下摇架下盖,再拉开问握把开l习,用塞尺测量拨动杠杆短角与击发卡锁之间的间隙,应为O.15 mml. 10 mm。用手按击发卡锁,卡锁应能顺利地进入击发卡锁室,放手后击发卡锁应迅速有力地恢复原位。缓慢关问可以不击发,但轻敲开关杠杆(曲臂),应能猛然击发,即符合3.14条款。4.15 问体与问嚣的间隙以及问体在问童内上下串动量的检查打平炮身,卸下摇架上盖,在关问状态下,将问体推
24、向身管后端面,用塞尺测出问体后端面与炮尾滑槽的间隙。再用塞尺测出问体上端面与|习体挡板之间的间隙,均应符合3.15条款。4.16 冲铁在问体上松动的检查卸下月体后垂直放置,用手锤木柄敲击冲铁钩部与尾部,同时用另一手指触及问体与冲铁结合处,应无松动感觉。4.17 击针突出量的检查用击针突出量检查规(见图0.6)检查,应符合3.17条款,即2.44mm缺口不应通过,2.75mm缺口应通过。4.18 输弹机连接铀的拆装和串动量的检查,炮尾与输弹机体前端面间隙以及输弹机输弹懵与炮位输弹槽是否齐平的检查4.18.1 输弹机连接轴的拆装和串动量的检查卸下自动开问板,用手压下输弹机连接轴簧片,连接轴即可抽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X 18 2003 人工 影响 天气 作业 37 mm 高射炮 技术 检测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