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 1866-2010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黄顶菊.pdf
《NY T 1866-2010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黄顶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Y T 1866-2010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黄顶菊.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866一2010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黄顶菊Codes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invasive alien species Flaveria bidentis (L. ) Kuntze 200-05-20发布2010-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 1866-2010 . 目。吉同请注意z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良、付卫东、刘坤、韩颖、高灵旺、吴鸿斌、唐铁朝、安沫平。I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黄顶菊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顶菊监测的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对黄顶菊的监视。2 规范性引用文件NY/T 1866-2010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NY/T 1861-2010 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监视amonitoring 在定
3、的区域范围内,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调查或其他程序持续收集和记录某种生物发生或不存在的数据的官方活动。3.2 适生区suitable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r四在自然条件下,能够满足一个物种生长、繁殖并可维持定种群规模的生态区域,包括物种的发生区及潜在发生区(潜在扩散区域)。4 监测区的划分开展监测的行政区域内的黄顶菊适生区即为监视j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发生区与潜在发生区划分的基本单位。县级行政区域内有黄顶菊发生,元论发生面积大或小,该区域即为黄顶菊发生区。潜在发生区的划分应以详细的风险分析报告为准。5 监测方法与结果计算5. 1 发生区的监视j5. 1. 1 监测点的
4、确定在开展监测的行政区域内,依次选取20%的下一级行政区域直至乡镇(有黄顶菊发生),每个乡镇选取3个行政村,设立监测点。黄顶菊发生的省、市、县、乡镇或村的实际数量低于设置标准的,只选实际发生的区域。5. 1. 2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黄顶菊的发生面积、分布扩散趋势、生态影响、经济危害等。5. 1.3 监视j时间每年E们立的监测点开展调查,监测开展的时间为黄顶菊的苗期和花期。5.1.4 群落调查方法5. 1. 4. 1 样方法NY/T 1866-2010 在监测点选取13个黄顶菊发生的典型生境设置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选取20个以上的样方,样方面积1m2。取样可采用随机取样、规则取样、限定随机取样或
5、代表性样方取样等方法。对样方内的所有植物种类、数量及盖度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按附录A的要求记录和整理。5. 1. 4. 2样点法在监测点选取13个黄顶菊发生的典型生境的地块,随机选取1条或2条祥线,每条样线选50个等距的样点。附录B给出了黄顶菊常见的一些生境中样线的选垠方案,可参考使用。样店、确定后,将取样签(方便获取和使用的木签、竹签、金属签等均可)以垂直于样点所处地面的角度插入地表,插入点半径5cm内的植物即为该样点的样本植物,调查样点内的所有植物并按附录C的要求记录和整理。样方法或样点法确定后,在此后的监测中不可更改调查方法。5. 1. 5 发生面积与经济损失调查方法采用踏查结合走访调查
6、的方法,调查各监测点中黄顶菊的发生面积与经济损失,根据所有监测点面积之和占整个监测区面积的比例,推算黄顶菊在监测区的发生面积与经济损失。对发生在农田、果园、荒地、绿地、生活区等具有明显边界的生境内的黄顶菊,其发生面积以相应地块的面积累计计算,或划定包含所有发生点的区域,以整个民域的面积进行计算;对发生在草场、森林、铁路公路沿线等没有明显边界的黄顶菊,持GPS仪沿其分布边缘走完一个闭合轨迹后,将GPS仪计算出的面积作为其发生面积,其中,铁路路基、公路路面的面积也计入其发生面积。对发生地地理环境复杂(如山高坡陡、沟整纵横),人力不便或无法实地踏查或使用GPS仪计算面积的,可使用目测法、通过咨询当地
7、国土资源部门(测绘部门)或者熟悉当地基本情况的基层人员,获取其发生面积。在进行发生面积调查的同时,调查黄顶菊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参见NY/T 1861-2010的7.2部分。调查的结果按附录D的要求记录。5. 1. 6 生态影响评价方法黄顶菊的生态影响评价按照NY/T1861-2010的7.1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在生态影响评价中,通过比较相同样地中黄顶菊及主要伴生植物在不同监测年份的重要值的变化,反映黄顶菊的竞争性和侵占性;通过比较相同样地在不同监测年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反映黄顶菊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监测中采用样点法时,不计算群落中植物的重要值,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
8、的变化反映黄顶菊的影响。5. 2 潜在发生区的监测5.2 1 监测点的确定在开展监测的行政区域内,依次选取20%的下一级行政区域至地市级,在选取的地市级行政区域中依次选择20%的县(均为潜在分布区)和乡镇,每个乡镇选取3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县级潜在分布区不足选取标准的,全部选取。在5.2.4.2中规定的高风险场所及周边应额外设立监测点。5.2.2 监测内容黄顶菊是否发生。在潜在发生区监测到黄顶菊发生后,应立即全面调查其发生情况并按照5.1规定的方法开展监测。5.2.3 监测时间在黄顶菊营养生长后期、花期至种子成熟期进行,此时其植株相对高大、有鲜艳的花朵或大量成熟花序,容易观察和识别。具体监测时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Y 1866 2010 外来 入侵 植物 监测 技术规程 黄顶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