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 018-1997(条文说明)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df
《JTJ 018-1997(条文说明)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J 018-1997(条文说明)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df(5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附件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条文说明1总则1. 0.1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举凡路基沉陷、冲刷、胡塌、翻浆,前青路面松散、剥落、龟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嘟泥、错台、断裂等病害,都不同程度地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和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坏,缩短了它们的使用寿命。因而,公路排水系统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不少国家对公路排水设计极为重视,并制订了专用的规范或指南,如:德国的公路排水设施规范)(1987)、日本的道路排水工指南)(1987)、英国的路边地面排水沟槽水力设计)(1989)和
2、地面排水沟槽出口设计)(1996)等。我国目前尚无公路专用的排水设计规范。虽然在己制订的公路路基、路面等设计规范中分别对其排水设计有所规定,但存在着不够系统完整,偏于定性的笼统规定,缺少定量的分析方法和依据等不足。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制订本规范,以便全面、系统地对公路排水进行设计,达到本条文中规定的目的,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适应公路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公路的排水设计。由于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和改善工程情况比较复杂,不宜和公路新建、改建工程等间,故条文规定为参照使用。本规范的排水设计包括:路界地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地下排水和构造物(桥面、桥台、支挡
3、结构和下穿道路)排水。不包括横穿路基的地面排水构造物,如桥梁和涵洞等。1. O. 3 本条规定了公路排水设计的技术政策和原则要求。48 1.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公路的排水设计必须重视用地的节约,少占农田;重视农田水利,防止冲毁农田和水利设施等。2.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以改善环境质量。其中,(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均与公路排水有关,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循,使路界内的排水不活染饮用水水源,坡面上的流水不对坡面岩土造成冲刷、流失。3.关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
4、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为及时吸收和采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故作了如条文中的规定。4.关于施工、养护问题。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是很重要的问题。条文中关于排水设计应考虑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及其与永久性设施相结合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施工中排水不当,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尽量减少临时工程费用,避免浪费。各项排水设施如不进行经常养护,会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及所携带细粒的泥砂淤积和堵塞作用而失效。因此,所设计的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清通、维修,为养护创造必要的条件。5.公路穿越城镇段的排水较非城镇路段的排水为复杂,这是因为路界范围的排水必然与城镇的排水相关联,故条文
5、规定,设计时应结合城镇现有的或规划的排水系统和设施进行。1.0.4 公路排水设计涉及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较多,例如,特殊地区(路段)的公路排水设计,需结合工程的特殊性进行,这就要求符合有关的专门规范如湿陆性黄土地区设计规范)(GBJ 25)、膨胀土地区设计规范(GBJ 112)的有关规定;公路穿越城镇的排水设计,则需考虑城镇排水方面的规范如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月的有关规定,等等。因此,本规范作了如条文中的规定。49 3水文计算3.0.1 确定设计径流量的方法,可以采用推理法、(依据以往资料的)统计分析法、地区分析法或现场评断法等。本规范建议采用推理法,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种方法。3.0
6、.2 设计降雨重现期的规定,一方面会影响到公路设施的使用和完好受水侵害的风险大小;另一方面则会影响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也即其造价。因而,设计重现期的选定同公路的重要性(等级和交通量)以及浸水或水淹对公路使用和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有关,也与各项排水设施的排水目的和类型有关。在日本的道路排水工指南中,按道路的类型(等级)和交通量大小,对排水的要求分为高、中、低三级,规定重要排水设施的设计重现期相应为10年、7年、5年;而对于小面积坡面排水和路面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则规定为3年。美国联邦公路局规定的设计重现期标准为:高速公路25年,干线公路10年,一般公路1年5年。我国公路路基设计规范)OTJ01396)
7、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的设计重现期为15年,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为10年; Qso( = 0.00J87m3/s) 对于出水管间距取为100m的布置,选取排水管管径d=0.10m。其水力半径R=0.10/4 = 0.025 m,管的过水断面积A=XO.102/4 = 0.00785 m2。管内流速为v= 0.013-1XO.0252/3XO.011/2= 0.658m/so 排水管泄水量为Qo= O. 658 X O. 00785工O.0052m3/s Q lOO( = 0.00375m3/s)。因此,出水管间距为50m时,排水管和出水管的管径可选用7cm;而出水管间距为100m时,管径可选
8、用10cm。集水沟的最小宽度Bg=2 X 5 + 7 = 17 cm或Bg=2X5 + 10 = 20 cm。为便于施工,取集水沟宽度为30cm。集水沟宽度已定时,则沟内透水性回填料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由下式确定的数值:Qo kg ig Bg (ig为水力坡降,可取为5%)kg = 20 X 3.24 / 0.3 = 216 m/d 5.2.4 透水性回填料也可采用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粗集料(碎石或砾石)。但由于集水沟宽度较小,未处治集料往往不易得到充分压实。而集水沟又位于靠近路面边缘的路肩面层下,承受车轮荷载的机率较高,容易产生因集料不稳定而引起的变形,从而造成路肩的过早损坏。水泥处治集料试配时,
9、水泥同集料的比例可在1: 6 1 : 10 范围内选取,水灰比约为O.350. 470 5.3 排水基层排水系统5.3.1 采用透水性材料做基层,使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先通过竖向渗流进入排水层,然后横向渗流进入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再由横向出水管排引出路基。这种排水系统,由于自由水进入排水层的惨流路径短,在透水性材料中渗流的速率快,其排水效果要比边缘排水系统好得多。一般在新建路面时都采用此方案。排水基层设在面层下,作为路面结构的基层或基层的一部分,共同承受车75 辆荷载的作用。排水层也可采用横贯路基整个宽度的形式,不设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以及横向出水管。渗入排水层内的自由水,横向渗流,直接排世到
10、路基坡面外。这种形式便于施工,但其主要缺点是,排水层在坡面出口处易于生长杂草或被其它杂物堵塞,从而在使用几年后便不再能排泄渗入水,而集中积滞在排水层内的自由水反而使路面结构,特别是路肩部分,更易出现损坏。在一些特殊地段,如连续长纵坡坡段、曲线超高过渡段和凹形竖曲线段等,排水层内渗流的自由水有可能被堵封或者渗流路径超过45m60m。在这些地段,应增设横向排水管以拦截水流,缩短渗流长度。图3例示了曲线超高段上增设横向排水管的布置方案j图3曲线超高段上增设横向排水管的布置方案1-面层;2-排水基层;3-纵向排水管;4-横向排水管;5-出水管;6-横坡转变点5.3.2 排水层的透水性材料可以采用经水泥
11、或拥青处治,或者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未处治碎石集料的透水性一般比水泥或沥青处治的要低,其渗透系数大致变动于60m/dlOOOm/d 范围内。而水泥或沥青处治碎石集料的渗透系数则大致在76 1000m/d6000 m/d范围内,其中沥青处治碎石的透水性略高于水泥处治碎石。未经水泥或沥青处治的碎石集料,在施工摊铺时易出现离析,在碾压时不易压实稳定,并且易在施工机械行驶下出现推移变形,因而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作为排水基层。用作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排水基层时,宜采用水泥处治开级配碎石集料,其最大粒径可选用25mm。而用作沥青f昆凝土面层的排水基层时,则宜采用沥青处治碎石集料,最大粒径宜为20mm。材
12、料的透水性同集料的颗粒组成情况有关,空隙率大的组成材料,其渗透系数也大,须通过透水试验确定。表4列示了国外一些未处治和水泥或沥青处治集料排水基层的集料级配情况及相应的渗透系数,以供参考。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通常采用常水头标准渗透试验方法测定。为了方便设计人员在初选透水材料时能按透水材料的级配组成和密实状态估计其渗透系数,以节省试验工作量,不少研究人员对不同组成和状态的透水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渗透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些可估计渗透系数的经验关系式。Hazen对干净砂提出的估算关系式为:k = CDo(cm/s) (1) 式中DlO一一通过率为10%时的粒径(cm); C二一系数,变动于90120,通
13、常可取为100。此关系式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到材料的压实程度(或孔隙率)0 Moulton制作了可估算未经处治集料的渗透系数的诺漠图,此图依据下述关系式:1.895 X 105(D,o)l.4786.854 是_ VVV ,;v 017 (m/d) (2) 式中n-一-透水材料的孔隙率;Po 075 -透水材料通过0.075mm筛孔的百分率。Elsayed依据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回归得出的经验关系式为:77 二32 材料类型未处治集料水泥处治沥青处治、一-一-37.5 100 100 100 100 100 表4未处治和水泥或沥青处治集料排水基层的集料级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百分率(%)25 1
14、9 12.5 9.5 4. 75 2.36 1. 18 95100 2560 。10。5100 90100 2055 。10。595100 6080 4055 5-25 。-8。90。888100 5285 1538 。16。695100 2560 。lO。5100 90100 3565 2045 。1O。5100 50100 15-85 。-5渗透系数o. 3 。.075(m/d) 。26000 5400 。5600 300 1 200 。26000 。24 500 2. 68 是=-0.251 + O. 92V, + p,v: - o. 005Po 07S(cm/s) (3) (R2二O.
15、78) 式中V , 透水材料的孔隙比;Po 6 透水材料通过O.6mm筛孔的百分率。利用上述关系式,可估计初选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或者按要求的渗透系数选择透水材料的级配组成和孔隙率。而后,再进行渗透试验以选定透水材料最终采用的级配和孔隙率。由于排水基层参与路面结构的承载作用,对碎石集料和1昆合料提出了与同类路面基层相同的强度要求。5.3.3 排水层的厚度视需要排油的渗入水水量和所选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而定,一般变动于8cm15cm范围内。虽然所需厚度可以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但通常选用10cm厚,便足以满足排水需要,并计及施工方便和施工容许偏差。作为路面结构的基层或基层的一部分,也可按承受荷载的需要
16、增加排水基层的厚度,但这时须对结构设计方案(增加其它结构层的强度或厚度还是增加排水基层的厚度)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水泥或沥青处治碎石集料的强度和变形性质,与同类水泥稳定碎石或沥青碎石相近,路面结构设计可采用现行规范,材料设计参数依据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的数值取用。示例7接示例4.按表面水设计渗入量进行排水基层设计。可利用达西定律确定纵向每延米排水基层的泄水能力Q。(m 3/ (d m) J : Qo = kb i A = kb ih h 式中kb一一一透水基层材料的渗透系数(m/d); i 渗流路径的水力坡度;lh 基层横坡;A 每延米排水基层的过水断面面积(m2); h 排水基层的厚度(m)。排水
17、基层的地水能力是透水材料渗透系数和基层厚度的函数。可以先选定透水材料,雨后依据其渗透系数确定所需的排水基79 层厚度;或者,先选定排水层的厚度,再确定所需的透水材料渗透系数。如所选透水材料的渗透系数为2000m/d,则排水基层排世设计渗入量所需的厚度为h = Qj(是b1h)= 2.7/(2000 X 0.02) = 0.0675 m 考虑到排水基层顶面的空隙有可能因面层施工而被堵塞,取排水基层的设计厚度为8cm。如选用透水基层设计厚度为0.10m,并设基层顶底面部分空隙被堵塞的深度约为0.02m,基层的有效厚度为0.08m。则透水材料所要求具有的渗透系数为kb = Qj(h ih) = 2.
18、7/(0.08 X 0.02) = 1687 m/d 5.3.4 纵向集水沟设置在路面横坡的下方。行车道路面采用双向坡路拱时,在路面两侧都设置纵向集水沟。集水沟的内侧边缘可设在行车道面层边缘处,但有时为了避免排水管被面层施工机械压裂,或者避免路肩铺面受集水沟沉降变形的影响,将集水沟向外侧移出60cmgOcmo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铺面时,集水沟内侧边缘可外移到路肩面层边缘处。5.3 5 排水基层下必须设置不透水垫层或反滤层,以防止表面水下渗入垫层,浸湿垫层和路基,或者防止垫层或路基土中的细粒进入排水基层而造成堵塞。5.3.6 排水垫层按路基全宽设在其顶面。过湿路基中的自由水上移到排水垫层内后,向两
19、侧横向渗流。路基为路堤时,水向路基坡面外排流;路基为路重或半路童时,挖方坡脚处须设置纵向集水沟、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排水垫层方面要能掺水,另-方面要防止渗流带来的细粒堵塞透水材料。为此,在材料级配组成上要满足条文中的四项要求,其中第一项是透水要求,其它三项是反滤要求。这些要求的应用可图示于图4。图中,5为路基土的级配曲线;所示的阴影部分6,即为符合这些要求的排水垫层材料的级配范围。80 nnu nnuFhd (汉M附HM圆明民nUA-EA4A 粒径图4符合渗透和反滤要求的材料设计标准1-不小于5D15,2-不大于5DS5,3不大于25D50,4-(D60/DlO)矛20,5路基土级配曲线;6-
20、符合上述要求的排水垫层级配范围81 6地下排水6. 1一般规定6. 1. 1 地下排水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稳定的路基和坡体,提高路堤基底的承载能力。通常,在下述情况下需考虑采用地下排水设施:1.路壁开挖截断了坡体内的含水层,或者山坡路堤的基底范围内有含水层出露。为此,需沿着挖方或填方边坡坡脚设置渗沟,将含水层内的地下水拦截在路基范围外,并排引出路整或路堤。2.填挖交替路段,接近路壁的路堤基底遇有含水层出露。此时,需在填挖交替处设置横越路堤的渗沟,以拦截含水层内的地下水,并且t出路界。3.地下水位高,而路堤填土高度又受到限制;或者,路重开挖后的基顶高程离地下水位很近。为降低路基温度,提高其承载能力,
21、可沿两侧边沟设置渗沟以降低地下水位。4.土质路壁边坡坡体的含水量很大而容易产生坡体滑动时,可设置条形、分岔形或拱形边坡渗沟,以疏干边坡坡体。5.在滑坡路段,为配合滑坡体稳定性处理措施,可采用拦截含水层地下水或疏干滑坡体的各种地下排水措施。6. 1. 2 含水地层或地下水富集带大多被岩土所覆盖,调查需要专门的勘测,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费用也高。以往,公路地质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地下水的活动情况没有得到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使设计工作较为被动,建成的公路常常留有隐患,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使用寿命受到影响。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和勘测技术的进步,这种状况得到了定的改善,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
22、下水状况,要求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勘探和测定,取得82 较为可靠的设计依据。6.1.3些浅层地下水或局部上层滞水是以地表水的下渗作为补给来惊的。公路毗邻地带的地表土质疏松,或岩土有天然裂隙,或路基上方有积水洼地时,便应考虑地表水的下渗是否会转换成地下水,影响到路基的稳定和强度。为防止地面水的下渗而补给地下水,可对土质地面的裂缝用柏土填塞捣实,对岩石裂缝用水泥砂浆填塞,对松软土质地段铺植草皮和种植树木,对路重边坡上方的洼地和水塘予以填平等。6.1.4 地下排水设施通过渗流汇集和排除含水层的地下水,因而容易受到龄塞。同时,由于都是埋在地下的暗沟管,不便清理疏通。因此,建议采用较大的纵坡,以加大流速,
23、减少龄积。6.1.5 地下排水沟管较长时,为避免淤塞和便于清通,应在其间设置出水口,通过横向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出地面,排入低地或水道。对于出水口的排水通道,应作妥善处理,防止出现坡面冲刷。6. 1. 6 为便于清扫和疏通地下排水沟管,在其上游端头和中间情况变化点应设置直径相同的井管与地面联通。上游端头的井管为倾斜的,以便于进行维护工作。中间检查井管为竖立的,其间距不能超过150m。井管外露在地表的端头用铸铁盖罩住。6. 1. 7 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渗流量,可按不透水层的深度和倾斜情况分别采用本规范8.3节中的方法计算确定。但由于地下实际情况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计算参数(如渗透系数、水位降落影响距离
24、和平均坡度等)的精确度不高,设计渗流量还须结合经验确定,并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6.2 地下水调查和测定6.2.1 地下水调查和测定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地下水调查可采用地质调查方法,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还应结合坑探和钻探,了解含水层与不透水层的组成情况,测定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和流量等,作出地下水对公路影响的评价,为地下排水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83 6.2.2 在边长约为50m150m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布置钻孔,按各钻孔的地下水水位高程绘制等水位线。垂直等水位线的方向即为地下水的流向。利用钻孔投放指示剂,可测定地下水的流速。为防止指示剂不流经下游观测孔,可在其两侧各布置一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J 018 1997 条文 说明 公路 排水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