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1131-2009 ±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pdf
《DL T 1131-2009 ±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1131-2009 ±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 100F24备案号:263722009 口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11312009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System Test Standard for800kV HVDC Project20090722发布 20091 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发布前言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名词术语4总则5站系统试验-一6端对端系统试验目 次DL,T11312009-II1DL,T11312009刖 吾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发改办T业1-20063 109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本标准是在常规直
2、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参照国家及电力行业其他相关标准、IEC相关标准,以及在国内外开展的800kV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工程研究、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文毅、马为民、陶瑜、石岩、殷威扬、郑劲、刘永东、曾南超、黎小林、李岩。II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DL,T 1131200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的项目、要求及验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功率可双向传输、每站每极包含两
3、个串联12脉动换流器的双极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特高压直流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T 968-2005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3名词术语3 1站系统试验converter station test指在分系统试验完成并合格的基础上,换流站相关一次设备已具备带电条件,按照合同和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分别在各换流站内检查换流站
4、功能的试验,即换流站设备充电、顺序控制功能、直流线路开路试验等,同时也是为端对端系统试验作准备。32端对端系统试验end to end system test指在站系统试验完成并合格的基础上,验证整个直流输电系统的总体功能是否达到了功能规范书所规定的性能指标及校验交、直流系统联合运行性能的试验。33旁路断路器bypass breaker指并联于12脉动换流器单元高、低压端的断路器。3 4旁路隔离开关bypass disconnecter指并联于12脉动换流器单元高、低压端的隔离开关。35直流联母隔刀disconnecter for connection with DC Bus分别在12脉动换流
5、器的高压端和低压端,串联于旁路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连接点之间的隔离刀闸。4总则41 特高压直流工程系统试验是全面验证工程设计、设备、施工等正确性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关键程序。直流输电工程在投入商业运行之前,应进行工程系统试验。4 2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必须以批准文件、工程技术规范、设计图纸、采购合同、施工合同、工程试验方案及其所要求的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为依据。1DL,T 113120094 3站系统试验项目主要包括顺序操作试验、出口跳闸试验、换流变压器及换流器充电试验、直流线路开路试验、抗干扰试验、站用电源切换试验、零功率试验等;各试验
6、项目的顺序应基本按照后叙条款顺序进行。交流场充电试验可以在站系统试验中进行,也可单独实施。44端对端系统试验的项目指直流系统在设计允许的运行范围内,以及现场条件允许进行的试验内容,通常包括单极低功率试验、单极大功率试验、双极低功率试验、双极大功率试验四个部分;各试验项目的顺序应基本按照后叙条款顺序,并应在工程和系统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结合双极试验项目进行。在端对端系统试验过程中,应按照试验方案对两端的稳态数据,以及对系统动态和暂态过程中交流、直流系统(含设备)的动态响应特性、过电压、谐波性能、换流站噪声、无线电干扰、电磁干扰、接地极状态等进行跟踪监测;系统和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均应满足技术规范
7、的要求。端对端系统试验项目完成后直流输电工程可投入商业运行。45对于某些特高压直流工程所要求的特殊功能性能,则应视该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增加相应试验项目。4 6该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除特殊指明外,可指定在任意设计内的接线运行方式下进行。对于涉及降压运行的试验,均在每极投入双12脉动换流器接线方式下进行。47本标准应在换流站相应部分的设备试验及分系统试验完成后执行:工程的最终系统试验范围以工程启动委员会批准的试验方案为准。5站系统试验5 1 站系统试验的准备工作及要求5 1 1换流站应具备的条件5111站辅助电源系统已具备供电条件。511 2交流开关场已具备带电条件。5113与试验相关的建筑工程和
8、生产区域的全部设备和设施,站内外道路,上下水、防火、防洪工程等均已按设计完成并经验收检查合格。生产区域的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平台栏杆和沟道盖板齐全,脚手架、障碍物、易燃物、建筑垃圾等已经清除。5114电气设备及分系统的各项试验全部完成且合格,有关记录齐全完整并已通过该阶段的竣工预验收。待试验区域的接地线已全部拆除,箱柜已关好并上锁;施工临时设施不满足带电要求的经检查已全部拆除;待试验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已有明显隔离、指示标志。5 115按工程设计,站内所有设备及其保护(包括通道)、微机检测、控制系统、监控装置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均已安装齐全,试验整定合格且试验记录齐全:设备编号、相位、极性已标识并
9、核对无误。5 11 6按工程设计,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装置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均已安装齐全,试验整定合格且试验记录齐全。5 117各种测量、计量装置及仪表齐全,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校验合格。5 118所用电源、照明、通信、采暖、通风、防潮等设施按设计要求安装试验完毕,已投入正常使用。5 119站系统试验范围内的通信已畅通。5 11 10水冷系统已具备投运条件。51111 消防工程已通过消防部门验收,消防设施齐全,能投入使用。5 1 112必须的备品备件及工器具已备齐。51113站系统试验、检修和负责抢修的人员己到位,各种试验记录表格已齐备,试验设备已调整完毕。51 1 14参加站试验的施工、
10、生产运行、调度、试验单位已将经审核的规程、制度、系统图表、记录表格、安全用具等准备好,投入的设备等已标识调度命名和编号。51115确认监控系统未出现影响站系统试验的报警信号。2DL,T 1131200951 2输电线路应具备的条件512 1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主持的竣工预验收和电力建设质量监督站的质监检查已经完成。5122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已处理完毕。51 2 3承担线路试运行及维护的人员已配备并持证上岗,启动试运组已将试验试运方案向参试人员交底。5 1 2 4线路的运行杆塔号、极性标志和设计规定的有关防护设施等已经验收合格。51 2 5线路(包括两端换流站)的临时接地线已全部拆除。5 1_
11、26已确认线路上无人登杆作业,且安全距离内的一切作业均已停止,已向沿线发出带电运行通告,并已做好试验前的一切检查维护工作。5 1 27按照设计规定的线路保护(包括通道)和自动装置已具备投入条件。5128线路绝缘电阻和频率特性参数已测试完毕。5 13接地极及接地极线路应具备的条件5 1 3 1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主持的竣工预验收和电力建设质量监督站的质监检查已经完成。5 132现场已清除影响接地极及接地极线路正常运行的设施,已修复被施工破坏的地形地貌,且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完好无损、清晰可见。5 1 4站系统试验的组织机构已成立并满足DLT 968-2005的要求;站系统试验方案及调度方案已经批准;
12、安全措施已制订并经批准。5 1 5换流站与相关调度机构之间的通信已畅通。5 1 6新设备的启动申请已经批准;各级试验调度组以及相关试验人员对经工程启动委员会批准的站系统试验调度方案和试验方案已熟悉,并根据调度规定将试验项目操作票准备就绪。已办理具备站系统试验条件的许可。52站系统试验项目及要求5 21不带电顺序操作试验5 2 1 1 以下试验项目(如果需要)在换流站交流母线不带电的条件下,在两极分别进行。除常规直流顺控功能之外,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手动自动顺序操作还包括每极中单12脉动换流器以及双12脉动换流器的投退,即包括其各自并联的断路器、隔离开关、连接母线刀闸、接地刀闸的断合顺序和联锁功能。
13、顺序操作试验可在有站间通信或无站间通信下进行检验。521 2手动控制模式检验换流站交流场单步操作及联锁(包括各间隔检修、冷备用、充电等)。顺序正确的操作应能执行;错误的操作应被拒绝。5 2 1 3手动控制模式检验换流站直流场单步操作及联锁(包括阀厅和直流场的检修、冷备用、直流场连接等)。顺序正确的操作应能执行;错误的操作应被拒绝。5 2 14检验换流站交流场顺序自动操作控制及联锁。顺序自动操作应能按顺序执行完毕。当一个顺序未能完成时,应有相应报警信息,且相应设备应能手动退回上一个有定义的状态,或进入下一个有定义的状态。521 5检验换流站直流场顺序自动操作控制及联锁。顺序自动操作应能按顺序执行
14、完毕。当一个顺序未能完成时,应有相应报警信息,且相应设备应能手动退回上一个有定义的状态,或进入下一个有定义的状态。522出口跳闸试验52 21 以下试验项目在换流变压器及交流滤波器不带电的条件下,对两极分别进行。522 2换流器直流保护系统跳闸。从换流器直流保护和换流变压器保护被试保护跳闸出口端子施加跳闸信号,跳开该换流器相应换流变压器网侧的交流断路器。每个保护的跳闸回路应能正确跳开换流变压器网侧交流断路器,并发出对应的信号和事件记录。5223 极直流保护系统跳闸。从极直流保护被试保护跳闸出口端子施加跳闸信号,跳开该极相应换流DLT11312009变压器网侧的交流断路器。每个保护的跳闸回路应能
15、正确跳开换流变压器网侧交流断路器,并发出对应的信号和事件记录。5 224交流滤波器并联电容器组电抗器的保护跳闸试验。从交流滤波器并联电容器组的相应保护跳闸出口端子施加跳闸信号,跳开其电源侧交流断路器。每个保护的跳闸回路应能正确跳开其电源侧交流断路器,并发出对应的信号和事件记录。5225手动紧急跳闸。手动按下主控室相应极的紧急停运按钮,跳开换流变压器网侧交流断路器。换流变压器网侧交流断路器应能正确跳开,并发出对应的信号和事件记录。523交流场充电523 1交流场充电指对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交流滤波器等无功补偿设备、站用变压器进行充电。5 2 32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充电断电。手动合换流
16、站交流母线(或引线)电源侧断路器,向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充电。带电时间不少于05h。再手动切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电源侧断路器,使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断电。检查避雷器动作情况。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及合闸角控制装置功能应正确;与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相连设备的绝缘应能经受交流电压,应无明显放电现象。523 3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SVC设备充电断电。手动依次合分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SVC电源侧断路器,向各组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和SVC设备充电。每一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和SVC带电时间应不少于2h;再手动断开其电源侧断路器,使其断电。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
17、、SVC电源侧断路器操作及合闸角控制装置功能正确,应能成功地投切相应容性负荷。该组内的设备的绝缘应能经受交流电压,应无明显放电现象;电容器应无渗油、油箱应无明显变形。电容器不平衡电流应在技术规范容许的范围内;不应有保护动作。检查避雷器动作情况。测量交流滤波器并联电容器组SVC投切对换流母线(或引线)电压的影响,并监视相关设备的温度。在充电2h过程中,应对交流滤波器组并联电容器组SVC的测量、保护二次回路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电压二次回路、幅值、相序,以及电流二次回路、极性等。5234交流并联电抗器组充电断电(如果有)。手动依次合分各交流并联电抗器组电源侧断路器,向并联电抗器组充电。每一并联电抗器组
18、带电时间应不少于2h,再手动断开其电源侧断路器,使其断电。并联电抗器组电源侧断路器应能成功地投切相应感性负荷。该组内的设备的绝缘应能经受交流电压,应无明显放电现象;不应有保护动作。检查避雷器动作情况。测试交流电抗器投切对换流站交流母线(或引线)电压的影响,并监视相关设备的温度。在充电2h过程中,应对并联电抗器测量、保护的=次回路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电压二次回路、幅值、相序,以及电流二次回路、极性等。523 5站用变压器充电。合站用变压器电源侧断路器,充电期间应进行带负荷校验试验。试验中应无保护动作,负荷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524换流变压器及换流器充电试验以下试验项目分别在两极,对每极两个12脉动
19、换流器分别进行:合断换流变压器网侧断路器,向换流变压器以及处于闭锁状态且本站直流线路侧开路的换流阀组充电。在站系统试验期间,换流变压器充电次数应不少于5次。其中应有一次充电时间大于lh,每次充电间隔O5h。换流变压器充电时的励磁涌流峰值和操作过电压应在预期的限制值之内,其谐振应被充分阻尼。晶闸管阀预检功能应正确。相关换流变压器保护、换流阀保护不应动作。该充电试验不应引发晶闸管级损坏,如果出现晶闸管级损坏报警信号,应及时分析原因;在确保不会发生换流器更加严重故障时,可继4DLT11312009续试验,并适时进行处理。检查分接头位置、换流变压器风扇起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换流变压器的振动、噪声、分
20、接头手动控制功能进行相关的测量和试验。525开路试验(两极分别进行)5251开路试验(不带直流线路)。a) 手动模式。该极直流中性母线与接地极连接,直流滤波器投入,受试端与直流线路断开,高压侧换流器单元的直流联母隔刀断开,即低压换流器单元投入试验;手动控制模式,解锁该极换流器;将直流电压由0按试验方案分为几个台阶升至额定值的一半,保持至少O5h;再将直流电压降至0,闭锁换流器。低压侧换流器单元的直流联母隔刀断开,即高压换流器单元投入,重复上述手动控制模式试验。高、低压换流器单元均投入,重复上述手动控制模式试验,直流电压值应升至额定值。各项试验中,检查阀避雷器及直流场避雷器动作情况。升降直流电压
21、应平稳;阀厅及直流场设备应无明显放电:交直流系统保护不应动作。b) 自动模式。该极直流中性母线与接地极连接,直流滤波器投入,受试端与直流线路断开,高压侧换流器单元的直流联母隔刀断开,即低压换流器单元投入;自动控制模式,解锁该极换流器;直流电压按预定速率由0升至额定值的一半,保持至少1min;再自动降至0,闭锁换流器。低压侧换流器单元的直流联母隔刀断开,即高压换流器单元投入,重复上述自动控制模式试验。高、低压换流器单元均投入,重复上述自动控制模式试验,直流电压值应升至额定值。各项试验中,检查阀避雷器及直流场避雷器动作情况。升降直流电压应平稳:阀厅及直流场设备应无明显放电;交直流系统保护不应动作;
22、直流电压升降时序应与预设相符。c) 一极中一个12脉动换流器运行,另12脉动换流器开路试验。该项目为对单12脉动换流器及其中性母线端检修后投入运行前进行的试验项目,可根据主回路设备的配置以及业主的需求列为可选项目。d) 一极运行,另一极开路试验。此项试验在双极试验中进行。一极运行,另一极分别在送端站和受端站进行不带直流线路的开路试验参见第5251 b)。525 2开路试验(带直流线路)。a) 手动模式。该极直流中性母线与接地极连接,直流滤波器投入,受试端与直流线路连接,高、低压换流器单元均投入,对站该极直流母线与直流线路断开;手动控制模式,解锁该极换流器;将直流电压由0升至额定值,或按试验方案
23、分为几个台阶升至额定值,保持至少05h;再将直流电压降至0,闭锁换流器。检查避雷器动作情况。升降直流电压应平稳;阀厅、直流场设备及该极直流线路应无明显放电;交直流系统保护不应动作。b) 自动模式。该极直流中性母线与接地极连接,直流滤波器投入,受试端与直流线路连接,高、低压换流器单元均投入,对站该极直流母线与直流线路断开;自动控制模式,解锁该极换流器:直流电压按预定速率由0升至额定值,保持至少lmin;再自动降至0,闭锁换流器。检查避雷器动作情况。升降直流电压应平稳:阀厅、直流场设备及直流线路应无明显放电;交直流系统保护不应动作;直流电压升降时序应与预设相符。c) 一极运行,另一极开路试验。此项
24、试验在双极试验中进行。一极运行,另一极分别在送端站和受端站进行带直流线路的开路试验参见5252 b)。52 6抗干扰试验(两极分别进行)5 2 6 1 步话机、手机通话。在换流站一次设备未带电,该极二次设备盘柜全部运行的状态下,在距盘柜前后门正前方20cm处,在开门和关门两种状态下,手持站内通信用步话机手机通话。步话机的发射功率应在3W5W范围内。DL,T11312009该极任何二次设备盘柜不应由于干扰而出现异常。5262切合空母线。在换流站一次设备未带电、该极二次设备盘柜全部带电的状态下,利用隔离开关切合距控制室、就地继电器室最近的交流空母线。该极任何二次设备盘柜不应由于干扰而出现错误的操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1131 2009 amp plusmn 800 kV 高压 直流 输电 工程 系统 试验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