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866-2013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pdf
《GB T 50866-2013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50866-2013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B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866 - 2013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photovoItaic power station connectmg to power system 实施2013 - 09-01 发布2013 - 01- 28 -v古时的-53JL二忱斗叫那时制试A静一-4命shN暂时带川Jfy5P S/N:1580242.045 h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书号:1580242.045 定价:12.00元9111580241120450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connectmg to power system GBjT 50866 -2013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3 年9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北京比F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66一2013女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
3、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1. 5印张36千字2013年7月第1版2013年7月第1次印刷会统一书号:1580242. 045 定价:12.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62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866一2013,自2013年9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月28日
4、恒、前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J17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接人系统条件、一次部分设计、二次部分设计。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电网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邮政编码:100031
5、)。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1 h 主要起草人:冯凯刘志锋刘纯吕宏水黄震裴哲义齐旭何国庆周邮飞冯凯辉张祥文赵伟然饶建业徐英新黄明良李冰寒张道农冯艳虹冯炜韩丰仇卫东贾艳刚田介花严晓宇刘峰张树森李志国王建华张伟张硕王颖姜伟明尤天晴主要审查人:郭家宝汪毅陈曦张海洋沈江周和平张礼彬王野雷增卷赵良英叶幼君刘涛刘代智王昆金文德孙耀杰雷金勇苏适林因袁晓冬薛俊茹汪
6、宁渤徐永邦杨胜铭张友权肖志东张海波楚德良 2 目次l总则.(1 ) 2术语(2 ) 3 基本规定( 3 ) 4 接人系统条件( 4 ) 4. 1 电力系统现况(4 ) 4. 2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4 ) 4. 3 光伏发电站概述(4 ) 5 一次部分设计( 6 ) 5.1 一般规定( 6 ) 5. 2 电力电量平衡. .( 6 ) 5. 3 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6 ) 5.4 电压等级与接入电网方案( 7 ) 5. 5 潮流计算( 7 ) 5. 6 稳定计算分析(7 ) 5.7 短路电流计算(8 ) 5. 8 元功补偿( 8 ) 5. 9 电能质量( 9 ) 5.四方案
7、技术经济分析( 9 ) 5.11 电气参数要求(9 ) 6 二次部分设计(1 1 ) 6.1 一般要求(1 1 ) 6. 2 系统继电保护(11)6. 3 自动控制装置(11)6. 4 电力系统自动化(12) 6. 5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12) 龟,、,、. 6. 6 通信系统本规范用词说明(15) 引用标准名录(16) Contents 附:条文说明. (1 7) 2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2 )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 4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 4 ) 4. 1
8、Present situation of power system ( 4 ) 4. 2 Deelopment planning of power system ( 4 ) 4. 3 Summary of PV power station ( 4 ) 5 Design of primary system ( 6 )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6 ) 5. 2 Balance of electrical power quantity ( 6 ) 5. 3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and its status and function m
9、power system ( 6 ) 5.4 Voltage level and integration schemes . ( 7 ) 5. 5 Load flow calculation ( 7 ) 5. 6 Stability analysis . ( 7 ) 5. 7 Short-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 8 ) 5. 8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8 ) 5. 9 Power quality ( 9 ) 5. 10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sche
10、mes ( 9 ) 5. 11 Electrical parameters requirements ( 9 ) 6 Design of secondary system . . . . . .、.(11)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 1 ) 6. 2 Protection (1 1 ) 3 民. 6. 3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1 1 ) 6. 4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1 2 ) 6. 5 Electrical power metering device and remote terminal (1 2
11、 ) 6. 6 Communication system (1 3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 5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 6 )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 7 ) 1. 0.1 为规范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保障光伏发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1. .0.2 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C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lOkVC6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1. O. 3 光伏发电站接
12、人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1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1. O. 4 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总JHHJ mm川 4 2术l吾2.0.1 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CPOI) 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元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2.0.2 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CLVRT)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
13、续运行的能力。2.0.3 孤岛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2.0.4 非计划性孤岛unintentional islanding 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2.0.5 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 islanding 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2. O. 6 防孤岛an 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2.0.7 T接方式T integration 从现有电网中的某一条线路中间分接出一条线路接入其他用户的接入方式。 2 3基本规定3.0.1 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在进
14、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算和电气参数选择时,应充分分析组件类型、跟踪方式和辐照度对光伏发电站出力特性的影响。3.0.2 在进行接人系统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同时开展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稳定性、无功电压和电能质量等专题研究。3.0.3 光伏发电站采用T接方式,在进行潮流计算、电能质量分析和继电保护设计时,应充分分析T接方式接人与专线接人的不同特点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0.4 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可靠性高、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3 . 4 接入系统条件4.1 电力系统现况4. 1. 1 接人系统条件分析,应包括电力系统现况和发展规划分析,并应对光伏发电站进行概况分析。4. 1. 2
15、 接入系统设计应进行电力系统现况分析,分析内容应包括电源、负荷、电网现况。4. 1. 3 电源现况应包括装机规模及电源结构、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调峰调频特性等。4. 1. 4 负荷现况应包括最大负荷、全社会用电量、负荷特性等。4. 1. 5 电网现况应包括电网接线方式、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光伏发电站站址周边的变电站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以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等。4.2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4.2.1 接入系统设计,应根据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历史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对相关电网的负荷水平及负荷特性进行预测。4.2.2 接人系统设计,应概述相关电网的电源发展规划
16、,电源发展规划应包括电力资源的分布与特点、新增电源建设进度、机组退役计划及电源结梅等。4.2.3 接入系统设计,应概述相关电网的电网发展规划,电网发展规划应包括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的变电站布局及规模、电网接线方式、电力流向等。4.3 光伏发电站概述4.3.1 光伏发电站概述应包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太阳能资源概况、规划规模、本期建设规模、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装机方案、设计年发电量、出力特性、建设及技产时间等内容。4.3.2 对于扩建光伏发电站,除应遵守本规范第4.3.1条的要求外,还应说明现有光伏发电站概况、扩建条件等。 5 盯匙、5 一次部分设计5.1一般规定5. 1. 1 一次部分设计
17、应包括电力电量平衡、建设的必要性及光伏发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电压等级与接入电网方案、潮流计算、安全稳定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无功补偿、电能质量、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和电气参数要求等内容。5. 1. 2 一次部分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的有关规定。5.2 电力电量平衡5.2.1 在电力平衡计算时,应根据负荷特性和光伏发电站出力特性,列出各水平年最大负荷且光伏发电站零出力及最大出力方式下电网的电力平衡表。各水平年的电力平衡宜按季或月进行分析。5.2.2 在电量平衡计算时,应列出相关电网各水平年的电量平衡表。5.2.3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应分析系统
18、的调峰、调频能力,并应确定电网能够接纳光伏发电站的电力。5.3 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5.3.1 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应从满足电力需求、改善电源布局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论述。5.3.2 根据电力电量平衡的结果,应分析光伏发电站的电力电量消纳范围和送电方向,并应说明光伏发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5.3.3 对光伏发电站的规划容量、本期建设规模、装机方案、建设及投产时间,应从电力系统角度提出分析意见及合理化建议。5.4 电压等级与接入电网方案5.4.1 在进行接入电网方案设计时,应简要说明光伏发电站本期工程投产前相关电压等级电网的接线方式和接入条件
19、。5.4.2 光伏发电站电压等级应根据建设规模、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接人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在对提出的接人系统方案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应包括接入电压等级、出线方向、出线回路数、导线截面等。5.5潮流计算5.5.1 潮流计算应包括设计水平年有代表性的正常最大、最小负荷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事故运行方式,还应计算光伏发电站最大出力主要出现时段的运行方式。5.5.2 潮流计算应分析典型方式下光伏出力变化引起的线路功率和节点电压波动,并应避免出现线路功率或节点电压越限。5.5.3 潮流计算应对过渡年和远景年有代表性的运行方式进行计算。5.5.4 通过潮流
20、计算,应检验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方案,选择导线截面和电气设备的主要参数,选择调压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及其配置。5.6 稳定计算分析5.6.1 对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站,应通过稳定性分析,验算光伏发电站接人是否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分析是否需要采取提高稳定性的措施。5.6.2 稳定性分析应进行暂态稳定计算,必要时应进行静态和动-GB/T1746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790的有关规定。2元功补偿装置性能以及逆变器的电能质量、无功调节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等,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21、GB/T19964的有关规定。 10 h 飞6 二次部分设计6.1一般要求6. 1. 1 二次部分设计应包括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通信系统设计。6. 1. 2 二次部分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的有关规定。6.2 系统继电保护6.2.1 光伏发电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的有关要求配置专用的继电保护装置。6.2.2 光伏发电站专用送出线路应按双侧电源线路配置保护。6.2.3 当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为T接方式时,光伏发电站升压站侧应配置线路保护装置。6.2.
22、4 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相邻线路现有保护应进行校验,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配置保护。6.3 自动控制装置6.3.1 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宜配置重合闸,故障切除后电网侧应实现检元压重合,光伏发电站侧应实现检同期重合。6.3.2 光伏发电站应配置独立的防孤岛保护,防孤岛保护应与线路保护、重合闸、低电压穿越能力相配合。6.3.3 有计划性孤岛要求的光伏发电站,应配置频率、电压控制装置,当孤岛内出现频率或电压异常时,可调节光伏发电站有功、无功出力。 11 民. 6.4 电力系统自动化6.4.1 光伏发电站的调度关系,应根据光伏发电站所处地区、安装容量和接入电压等级等条件确定。6.4.2光伏发电站应能参与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866 2013 发电站 接入 电力系统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