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572-2010 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GB T 50572-2010 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50572-2010 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pdf(6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量已S/N: 15801770474 统一书号:1580177,474 定价:23.00元 愈-(:,-0户牛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E) P GB/T 50572 - 2010 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Code for seismic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布发且zd mdoo oo 咽且00 9B h?而剧川HSM创-A绵阳明私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Code for seismic i
2、nvestigation and巳valuationof nuclear power plants GB/T 50572 - 2010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0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GB/T 50572-2010 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X1168毫米1/32 3.7
3、5印张94千字2010年10月第1版2010年10月第1次印刷印数1-6000册 J 女统一书号:1580177. 474 定价:23.00元,_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1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核电厂工程地震调查与评价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572-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f丁。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一0年五月三十一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J136号)的要求,由电力规划
4、设计总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针对国内外核电厂地震工作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大地震的经验教训,调查总结并采纳了近年来地震工程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主要问题作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7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厂址普选工作、成果报告内容与格式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
5、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戴联绪高孟浑徐锡伟潘华周本刚张志中陈昌斌赵凤新胡双跃闵伟高倚山程小久陶寿福主要审查人:邓起东王中平韦开波段红卫常向东张裕明汪一鹏时振梁环文林李小军刘光勋谢富仁田胜清顾宝和刘健姜晓琦王基文齐迪陈仁杰李彦利刘厚健 2 、目次1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 1 术语(2 ) 2.2 符号(4
6、 ) 3 基本规定( 5 ) 3. 1 技术原则 v . ( 5 ) 3. 2 工作内容与深度(6 ) 4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8 ) 4. 1 一般规定( 8 ) 4.2 地质调查( 9 ) 4. 3 地震调查门4.4 地震构造评价(11) 4. 5 厂址地震动参数估算(11) 4. 6 能动断层鉴定(13) 4. 7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门的4. 8 候选厂址适宜性评价(14) 5 可行性研究阶段(1 5 ) 5. 1 一般规定(1 5 ) 5.2 地质调查门的5. 3 地震调查门们5.4 地震构造特征分析(2 1 ) 5. 5 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确定( 2 1 ) 5. 6 确定性地震危险
7、性评价(22) 5. 7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价3) 5. 8 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确定( 2 6 ) 5. 9 设计地震动时程确定(27)5. 10 土层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28)5.11 能动断层鉴定(30) 5.四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30) 6 厂址普选工作( 32) 6. 1 般规定( 32) 6. 2 地震和地质资料搜集与分析( 32) 6. 3 厂址地震和地质条件评价( 3 2 ) 7 成果报告内容与格式的7.1 一般规定 7.2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地震调查与评价报告( 34) 7.3 可行性研究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3 5 ) 7.4 厂址普选工作地震地质内容编写要求(3 6 )
8、附录A厂址区域地壳稳定性分级(37)附录B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3 8) 附录C目标功率谱密度的计算方法(40)附录D地震动时程间相关性的计算(4 1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42) 引用标准名录(43)附:条文说明 (45) 立),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且d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4 ) 3 Basic requirement ( 5 ) 3. 1 Technical principle ( 5 ) 3. 2 Co
9、ntent and depth of investigation ( 6 ) 4 Preliminary feasibility study . ( 8 ) 4. 1 Greneral requirement ( 8 ) 4. 2 Geological investigatio口s(9 ) 4. 3 Seismic investigations门0)4. 4 . Evaluation of seismotectonics (1 1 ) 4. 5 Estimation of sit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1 1 ) 4. 6 Capable fault ident
10、ification (1 3 ) 4. 7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 (1 4 ) 4.8 Suitability of candidate sites . (1 4) 5 Feasibility study (1 5 ) 5. 1 Greneral requirement (1 5 ) , 5. 2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1 6 ) 5. 3 Seismic investigations (1 9 ) 5.4 Regional seismotectonic characterist
11、ics analysis ( 2 1 ) 5. 5 Determination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 2 1 ) 5. 6 Deterministic evaluation o seismic hazard ( 22) 5.7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of seismic hazard ( 23) 3 5. 8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basis ground motion ( 2 6 ) 5.9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time-histories (2
12、7) 5. 10 Determination of ground motion for soil site ( 28) 5. 11 Capable fault identification ( 30) 5. 12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 ( 30) 6 Preliminary siting ( 32) 6. 1 Greneral requirement (32) 6. 2 Seismic 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2) 6. 3 S
13、eismic.and geological assessment of sites (32) 7 Content and format of the study report ( 34) 7.1 Greneral requirement ( 34) 7.2 Preliminary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 34) 7.3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 3 5 ) 7. 4 Preliminary siting report ( 36) Appendix A Regional tectonic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14、( 37) Appendix B Probabili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 38) Appendix C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targe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CPSD) (40) Appendix D Calculation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ime-histories ;. . (4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4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43) Addi ti
15、on: Explana tion of provisions . (45) 4 1总JHH1 日只1. 0.1 为使核电厂建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机确保核电厂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质量,制定本规范。1. 0.2 本规范适用于陆地固定式商用核电厂建设的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1. O. 3 核电厂地震调查与评价应按核电厂的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分阶段进行。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内容、深度和成果报告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1. O. 4 核电厂地震调查与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2. 1术i吾2. 1.
16、1 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 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在强度、频度、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和特征。2. 1. 2 地震构造seismotectonics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2. 1. 3 地震构造模型seismotectonic model 根据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和特征建立的用于地震危险性确定性评价的计算模型。由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和地震构造区弥散地震构成。2. 1. 4 发震构造seismogenic structure 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2. 1. 5 能动断层capable fault 地表或近地表处有可能引起明显错动的断层。2. 1. 6
17、 最大潜在地震maximum potential earthquake 发震构造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2. 1. 7 地震构造区seismot巳ctonicprovince 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区域。2. 1. 8 弥散地震diffuse earthquake 地震构造区内,与已确认的发震构造元关的最大潜在地震。2. 1. 9 潜在震源区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 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2. 1. 10 震级上限upper limit magnitude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带或潜在震源区内可能发生的 2 地震震级极限值。2. 1. 1
18、1 超越概率probability of exce巳dance随机变量超过给定值的概率。2. 1. 12 地震动ground motion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2. 1. 13 地震动衰减关系attenuation r巳lationshipof ground 日lotlOn表征地震动参数与震级、震源特性、传播特性、场地条件等的统计关系的经验公式。2. 1. 14 地震动参数ground motion parameter 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2. 1. 15 厂址特定地震动site specific ground motion 依据厂址所处地震构造背景
19、和场地条件,获得的厂址地震动参数。2. 1. 16 设计基准地震动design basis ground motion 核电厂设计必须满足的地震动参数。2.1.17 SL-2级地震动seismic level 2 ground motion 对应于核电厂极限安全要求的地震动。2. 1. 18 SL-2高值upper value of seismic level 2 ground 口lotlO且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给出的对厂址SL-2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保守估计值。2. 1. 19 SL-l级地震动seismic level 1 ground motion 对应于核电厂安全运行要求的地震动。2.
20、1. 20 设计地震动时程design time history of ground 立lOtlOn用于核电厂抗震设计的地震动时间过程。 3 2.2符号M-一地震震级;Muz -一地震区、带震级上限;b一一震级-频度关系系数;M卢一地震区、带震级下限;MO一地震区、带Mo级以上地震年平均发生率;Mu二一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fi.mj二潜在震源区地震空间分布函数,第i个潜在震源区,第j震级挡的地震空间分布函数;f(的一一一潜在震源区方向性概率分布函数。3基本规定3.1技术原则3. 1. 1 核电厂地震调查与评价应查明核电厂区域、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的地震与地质条件,鉴定能动断层,确定工程厂址地震
21、动参数,评价地震地质灾害。3. 1. 2 核电厂的地震调查与评价应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根据地震、地质复杂程度,结合需要查明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按照地震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采用或综合采用必要的调查、勘察与分析技术手段,完成调查与评价工作。3. 1. 3 核电厂地震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分为区域、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区域范围应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150km的地区。2 近区域范围应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25km的地区。3 厂址附近范围应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5km的地区。3. 1. 4 核电厂地震调查与评价各范围及相应调查目的应符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572 2010 核电厂 工程 地震 调查 评价 规范
